夷陵區

夷陵區

夷陵區,古稱彝陵,是宜昌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轄行政區。區境環繞宜昌市城區和葛洲壩水電樞紐,東連遠安、當陽,西鄰秭歸、興山,南抵枝江、長陽,北與保康接壤,南北長103公里,東西寬約77公里,總面積3424平方公里,人口54.65萬。長江黃金水道橫貫東西,焦柳鐵路縱穿南北,三峽機場坐落境內,還有宜黃高速公路、宜巴高速公路經過,形成了水陸空全方位交通網。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夷陵區是巴楚文化發祥地之一。區境古屬荊州之域。
秦將白起所燒的”夷陵”,就是今宜昌市區的古稱。公元前278年”夷陵”地名始見於史,表明夷陵見諸於史至2010年已達2288年之久。
周初為夔國地。
楚成王三十八年(前634)楚滅夔,乃歸於楚並為其西疆邊防要地。”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夷陵之名始見於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郡縣天下,改夷陵置巫縣。西漢置夷陵縣,屬南郡。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夷陵縣屬曹魏分南郡枝江以西所立之臨江郡;建安十五年,屬蜀由臨江郡所改之宜都郡。
三國吳黃武元年(222),改夷陵縣為西陵縣。
晉太康元年(280),復改西陵縣為夷陵縣,屬宜都郡。
南北朝時,宋、齊均名夷陵縣,屬宜都郡。上述郡治均在夷陵縣;梁改宜州,西魏改拓州,後周改陝州。
隋大業三年(607)復夷陵縣,並改陝州為夷陵郡。
唐武德二年(619)夷陵縣屬由夷陵郡所改之陝州,州、郡治均在夷陵縣。
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夷陵縣屬由陝州所改之峽州。
元至元十七年(1280)屬由峽州所升之峽州路,州、路治均在夷陵。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攻取縣境,撤銷夷陵縣,改峽州路為峽州府;鏇降峽州府為峽州,直隸湖廣行省。
明洪武九年(1376),改峽州為夷陵州。
清順治五年(1648),改”夷陵”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升彝陵州為宜昌府,並以原夷陵縣境立東湖縣。
民國元年(1912)廢宜昌府,改東湖縣為宜昌縣,先後隸屬於荊宜道、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1949年7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縣城,縣城及近郊劃出設宜昌市;宜昌縣隸屬於湖北省宜昌專區,縣直機關仍設市內。
1970年7月,因興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縣直機關從市內北遷小溪塔。
1975年,宜昌專區改稱宜昌地區,隸屬關係不變。1
1992年4月始,宜昌縣隸屬於由宜昌地、市合併而成之宜昌市。
2001年7月28日,宜昌縣被撤銷,設立宜昌市夷陵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夷陵區轄1個街道、8個鎮、3個鄉。共有18個居委會、226個村委會。
小溪塔街道 辦事處駐小溪塔,人口144643人,面積305.4平方千米。轄9個居委會、30個村委會:興安、東湖、營盤、平湖、東城、馮家灣、望江、黃金卡、丁家壩、梅子埡、楊家院、峰寶山、鄢家河、蔡家河、郭家灣、大山坡、、新橋邊、姜家廟、尤家河、風洞河、姜家灣、倉屋榜、下坪、陳淌坪、南村坪、付家沖、文仙洞、營盤崗、岩花、官莊、大湖坪、廖家林、小木坪、桐木坑、楊家沖、柏木坪、新民、石門埡、柳家寨。

樟村坪鎮 鎮政府駐樟村坪,人口26108人,面積456.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樟村坪、丁家河、雲霄埡、古村、栗林河、桃坪河、三堡埡、董家河、砦溝、黃馬河、黃家台、秦家坪、殷家坪、羊角山、梨耳坪。
霧渡河鎮 鎮政府駐霧渡河,人口32989人,面積394.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茅坪河、清江坪、岔路口、小廟、大廟、觀音堂、坦蕩河、龔家河、交戰埡、郝村坡、偏橋灣、三隅口、西北口、符家坪、鷂子河、官莊坪、殷家溝、彭家河、馬臥泥。
太平溪鎮 鎮政府駐劉家河,人口28959人,面積152.2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太平溪、西灣、伍相廟、黃家沖、長嶺、古村坪、林家溪、埡子口、周家灣、落佛村、龍潭坪、富城坪、松樹溝、太平溪、唐家埡、花栗包、楊泉壩、韓家灣、美人沱、土倉坪、小溪口、端坊溪、許家沖。
三斗坪鎮 鎮政府駐黛獅,人口35609人,面積178.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三斗坪、黃陵廟、黃牛岩、南沱、園藝、棋盤山、中堡、高家沖、石板、鞦韆坪、花雞坡、新生、東嶽廟、石牌、柘木坪、天橋、霧河、頭頂石、幕陽、白果埫。
樂天溪鎮 鎮政府駐朱家灣,人口40430人,面積251.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樂天溪、朱家灣、樂天溪、陳家沖、瓦窯坪、路溪坪、腰棚子、下岸溪、八戶店、沙坪、石洞坪、唐家壩、王家坪、兆吉坪、孫家河、蓮沱。
分鄉鎮 鎮政府駐分鄉場,人口39025人,面積319.1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分鄉、高家堰、高場、普溪河、南埡、聯合、南岔灣、百里荒、金竹、棠埡、界嶺、插旗、中洲山、天鵝池、天坑、分鄉場、大中壩。
龍泉鎮 鎮政府駐龍泉鋪,人口50612人,面積210.5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雙泉、雷家畈、羅家畈、香菸寺、法官泉、萬家畈、跑馬崗、水府廟、土門、車站、梅花、宋家嘴、青龍、龍鎮、龍泉、石花山、鍾家畈、李家台、白廟。
夷陵區夷陵區

鴉鵲嶺鎮 鎮政府駐鴉鵲嶺,人口57358人,面積244.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鴉鵲嶺、梅林、田畈、東山、鳳凰觀、海雲、東西泉、黃金堂、雲台、五龍、梅店、金和、龍潭、新場、長湖、長壽、牧童、白河、童畈、三合。
下堡坪鄉 鄉政府駐下堡坪,人口23972人,面積253.8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下堡坪、天府廟、鍋廠、泉灣、楊柳池、馬宗嶺、關廟河、趙勉河、中柳坪、十八灣、白鶴寺、磨坪、譚家坪、秀水坪、蛟龍寺、白竹坪、青山坡、九山坪、樓子山、煙燈埡。
黃花鄉 鄉政府駐黃花場,人口38363人,面積345.7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黃花場、姜家畈、軍田壩、柏家坪、張家口、新坪、小峰河、杜家坪、南邊、楊家河、牛坪、登嶺、二戶坪、白果樹、白洋坪、楊家畈、背馬山、聶家河、東埡、劉家坪。
鄧村鄉 鄉政府駐鄧村坪,人口28453人,面積311.4平方千米轄。16個村委會:鄧村坪、楊家灣、高抬頭、江坪、竹林灣、中包山、紅桂香、譚家埡、常家埡、大水田、白水頭、黃金河、廟埡、小漁村、古城坪、袁家坪。

自然地理

夷陵區夷陵區
夷陵區位於風景秀麗的長江西陵峽畔,長江中上游的交匯處。素有“三峽門戶”之稱。地處東經110°51′8″~111°39′30″,北緯30°32′33″~31°28′30″。北屬大巴山脈的荊山之山脈,呈西南至東北走向。南屬武陵山脈的石門支脈呈東西走向。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西北向東南梯級傾斜下降。境內高差懸殊,呈現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種地貌類型。東南部的鴉鵲嶺龍泉小溪塔分鄉黃花等鄉鎮一般在海拔500米以下,處於山地向平原的過渡地帶。西陵峽谷區內的三斗坪、太平溪、樂天溪鎮地處長江西陵峽,地表主要由花崗岩石灰岩組成,峭壁陡峻,石柱挺立,素有“天然畫廊”之稱,是三峽大壩所在地。盛產柑橘、茶葉。北部及西北部的樟村坪霧渡河下堡坪鄧村等鄉,海拔高度一般在800米以上,溝谷縱橫,溪深谷長,是茶的主產區。
夷陵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雨熱同季,受地勢影響,氣候垂直差異很大。年平均氣溫16.7℃,平均日照1656.1小時,平均無霜期276.4天,平均降水量1101.1毫米。春季氣溫變化大,冷暖交替頻繁,常有“倒春寒”天氣出現。有著良好的產茶氣候條件。
夷陵區土地總面積34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4581公頃,占總面積的13.02%。由於全區整個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坡比和高度差異大,導致光、熱、水的再分配,形成了明顯的土壤垂直帶譜和多種土壤類型。西陵峽谷兩岸和西北山區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中山和丘陵,面積215.8萬畝,為濕潤亞熱帶生物氣候條件下的地帶性土壤。以黃壤黃棕壤為主。土層厚37.7厘米以上。有著獨特的土壤條件。

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區常住人口為520186人(含三峽壩區紅線內1500人)。全區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戶166957戶。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1.37下降為106.8。

經濟概況

夷陵區夷陵區
2007年,夷陵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億元,同比增長17.3%;規模工業產值94.3億元,增長49.2%,規模工業增加值30.1億元,增長29.1%;全地域財政收入12.6億元,增長27.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9億元,增長45%。工業經濟規模和質量大幅提升。全區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8家,累計達到124家。食品化工醫藥、新型建材機電紡織包裝五大支柱產業進一步壯大,產值占全區規模工業經濟總量的99.4%。農業經濟穩步發展。柑桔、茶葉、優質畜牧三大優勢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新增柑桔3.7萬畝,新發展茶葉2萬畝,新增生豬出欄8萬頭,我區躋身全國生豬調出大縣行列。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三峽旅遊區域合作實現新突破,全年接待中外遊客175萬人次,門票收入7480萬元,旅遊業綜合收入8億元。“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已覆蓋全區90%的村組,長江市場大二期工程四個專業批發市場全部竣工開業,成功舉辦了第三屆茶藝節。房地產業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勢頭,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全面啟動。餐飲、賓館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繼續保持全省最佳金融信用縣市區水平。保險、郵政、電信等服務業較快發展。第一產業
2010年,夷陵區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7.02億元,增長6.8%。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407公頃,增長1.4%;油料播種面積12646公頃,增長2.0%;蔬菜播種面積16692公頃,增長0.7%;柑桔種植面積22216公頃,增長2.3%;茶葉種植面積12367公頃,增長6.6%。全年糧食總產量22.3萬噸,比上年增長3.7%;油料總產量2.5萬噸,增長1.8%;蔬菜總產量41.7萬噸,增長9.5%;水果總產量45.1萬噸,增長13.9%,其中柑桔產量44.6萬噸,增長13.9%;茶葉總產量10095噸,增長10.3%。全區完成造林面積2256公頃。主要林產品產量分別是:核桃71噸,板栗1333噸,棕片50噸,實際採伐林木4766立方米。全區肉類總產量9.0萬噸,比上年增長12.5%。生豬出欄95.7萬頭,增長6.1%;家禽出籠408.7萬隻,增長36.4%,禽蛋產量3296噸,增長22.0%;山羊出欄6.0萬隻,下降6.6%;奶牛存欄2882頭,增長34.0%,鮮奶產量19408噸,增長72.9%。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0619公頃,占常用耕地面積的39.9%;旱澇保收面積8942公頃,占常用耕地面積的33.6%。農藥使用量1984噸,增長4.3%,化肥施用量(折純)58602噸,下降1.9%。農村用電量11904萬千瓦小時,下降6.5%。全區自來水受益村、通汽車村、通電村和通電話村分別達到95個、182個、182個和182個,分別占村總數的52.2%、100%、100%和100%。全區鄉村從業人員中非農行業從業人員11.93萬人,占鄉村從業人員的比重為50.9%。
第二產業
2010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即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02.75億元,增長47.7%。其中,國有企業工業產值12.72億元,增長4.5%;集體企業工業產值2.9億元,增長55.5%;股份制企業工業產值274億元,增長52.5%。全區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03.9億元(含三峽捲菸廠),增長38.1%。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84.7億元,增長51.7%,實現利潤23.8億元,增長53.3%,實現利稅總額36.0億元,增長45.7%。全區建築業完成增加值7.76億元,比上年增長3.9%。在全部建築業企業中,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46.7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04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29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51.74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0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7.5億元,比上年增長22.9%。按銷售地區分,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為56.9億元,增長22.0%;鄉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為0.6億元,增長242.8%。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達到45.0億元,增長25.6%;住宿餐飲業12.5億元,增長13.8%。

社會

科技
2010年,夷陵區共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發展計畫項目53個,爭取區以上無償科技資金510萬元。區內投入科技經費3729萬元,用於實施36個科技項目。全區獲市級以上科技成果3項,區級科技成果32項。全區全年共申報專利131項,授權89項,同比增加78%。全區高新技術企業14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36.32億元,增長77.7%,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達到11.54億元,增長71.6%。
教育
2010年,夷陵區共有各類學校58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普通國中15所,完全國小3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幼稚園53所。各類學校在校學生43916人,其中,普通高中9076人,普通國中13196人,國小21574人,特殊教育學校70人。全區國小入學率100%,適齡少年國中階段入學率100%。全區國小鞏固率100%,國中三年鞏固率100%。全區教職員工3901人。全區各類學校校園占地面積138.6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8.1萬平方米。全區聯考文理科上本科線1715人,上線率52.3%。公共圖書館藏書13.8萬冊,全年共借閱圖書12萬冊次。
衛生
2010年,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01個(含村衛生室),衛生技術人員1777人(含鄉村醫生人員558人),年末實際開放床位1200張。全區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衛生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行業作風和醫德醫風建設得到進一步強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得到全面落實。

交通

截至2013年,夷陵區境內有鐵路4條,焦柳、鴉宜、鴉南、宜官鐵路全長70.6公里。焦柳鐵路起於河南省焦作、止於廣西柳州,由北向南,經湖北、湖南省進入廣西柳州,境內10.7公里;鴉宜鐵路起於焦柳鐵路鴉鵲嶺火車站,跨越鴉鵲嶺鎮,進入宜昌市城區,長36.3公里;宜官鐵路起於宜昌火車站,經小溪塔,進入官莊鐵礦腹地,長22公里;焦柳、鴉宜鐵路聯絡線1.6公里(稱鴉南線)。焦柳、鴉宜、宜官等鐵路沿線建有客貨運車站6個、鐵路管養和橋樑養護工區5個,有鐵路橋樑35座/3004.7延米,公鐵立交橋98座,涵洞170道/5065.1米。
全區擁有營運客(渡)船30艘/2,137座位、機動貨船11艘、駁船1艘、拖輪1艘,沙坪水庫砂船5艘,共14,765總噸/5,298.34瓦,農用船舶88艘。全區擁有道路營運客車340輛、貨車6,947輛,比2007年增長6.2%、16.3%。機動車綜合性能檢測站1家,機動車維修322家。夷陵區開闢農村客運市場,實現村村通客車率79%,初步實現客運”路、站、運”一體化。

旅遊概況

夷陵區夷陵區
夷陵區位於湖北省西部,橫跨長江西陵峽兩岸,地處大巴山東麓與江漢平原結合部,環抱旅遊名城宜昌市及三峽大壩,素有“渝鄂咽喉”和“三峽門戶”之稱。區政府所在地小溪塔東距武漢310公里,西距重慶650公里,長江黃金水道橫貫東西,焦柳鐵路縱穿南北,三峽機場座落境內,並有宜黃高速公路經過,形成了水陸空全方位主體交通網。全區轄12個鄉鎮,總面積3424平方公里,總人口51.74萬。境內山川景色秀麗,歷史文化悠久,旅遊資源豐富,國家旅遊局頒布的旅遊資源評價標準將旅遊資源分為6類74種,我區占6類60餘種,集名山大川,名勝古蹟,民俗風情,珍稀生物,現代工程於一體,有世界的三峽大壩,長江三峽百里畫廊西陵峽,有全國罕見的地下瀑布,峽谷、溶洞、石異,有地區科學界確定的寒武紀震旦紀地質剖面標準點,有“活化石”之稱的珍稀動物中華鱘,這些都是世界級旅遊資源。在旅遊區位上,夷陵區處於張家界東湖武當山長江三峽這一旅遊圈層的中心位置,同時又是神農架宜昌武當山西旅遊金三角中的重要一角。夷陵區先後被上級授予“全國旅遊扶貧先進縣”、省內十強縣市、省級文明縣城、宜昌市旅遊工作先進縣、湖北優秀旅遊縣(區)等榮譽稱號。

著名人物

歐陽修
宋景佑三年(1036)五月,朝廷大臣范仲淹由於直言諫事被貶,身為宣德郎的歐陽修為之鳴不平,因此也被貶夷陵縣令。
文安之,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永明王拜為東閣大學士(宰相)。
馮漢驥(1899—1977),1936年獲人類學哲學博士,1962年,他完成了《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的編寫,該書於196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王定安(1833——1898)字鼎丞,曾任山西冀寧水利驛傳道署、山西布政使。
沈剛伯(1896~1977),譜名大烈,字汝潛,,1946年到南京中央政治學校(1947年改名國立政治大學)任教,仍在中央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後在國立編譯館工作。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地級市自治州 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林區
武漢市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黃石市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十堰市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荊州市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宜昌市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襄樊市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鄂州市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荊門市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孝感市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黃岡市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鹹寧市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隨州市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註: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