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區

荊州區

荊州區,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市市區西端,面積1046平方千米,是荊州市三個中心城區之一,比鄰長江,內有古便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荊州地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地勢以荊州城為界,北部多丘陵,南部為平原。荊州古城、荊州博物館、九龍淵等著名景點以及長江大學,均位於區內。

基本信息

介紹

荊州區位於荊州市西部,荊州區江漢平原西境,地跨長江兩岸。國土面積1045.8平方公里。現轄7鎮,3個街道辦事處,181個村和35個居民委員會。菱湖農場太湖農場鑲嵌其間。荊州區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岩鹽膨潤土、玄武岩、礦泉水、中砂、卵石等。還有少量的瑪瑙和砂金。旅遊資源豐富,是長江黃金旅遊線和湖北“三國旅遊線”上的熱點區。區域內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6處。其中國家級兩處:楚紀南城和八嶺山墓群;省級9處。區內現有高大封土堆古墓800餘座。境內有保存完好的荊州古城及城樓,始建於唐代的開元觀玄妙觀鐵女寺及地下宮殿式的明遼王墓。還有現在興建的關公陳列館、碑苑、盆景園、博物館等名勝景觀,荊州城西門外15公里處正在建設八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自然環境

荊州區荊州區
荊州地處湖北省中南部,位於江漢平原腹地,東連武漢,西接三峽,南跨長江,北臨漢水,是連東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是川湘鄂經濟紐帶,長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國家輕紡工業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漁米之鄉和旅遊勝地的稱譽。土壤肥沃。
荊州區地勢以荊州城為界,北部多丘陵,南部為平原。流經和分布的河流、湖泊有長江、沮漳河、虎渡河、太湖港、龍會橋河、夏家沖、菱角湖(含北湖、南湖、余家湖、張家山4湖)。土壤西北粘、西南砂,有水稻土潮土黃棕壤土3個土類,自然肥力較好。

物產豐富。自然物產資源豐富,以植物為最多,動物次之。盛產糧食(水稻、麥、豆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蔬菜、瓜果、林木、藥材,以及優質豬、魚、雞、鵝等。區域內地表水、地下水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油、鹽、澎潤土和礦棉石等,除鹽外,均已部分開採。
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適宜、雨水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等特點,年輻射總量4366.8~4576.2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時數 1823~1978小時,日照率為41%~44%。年均氣溫16.2°C~16.6°C,無霜期250~267天,年降水量1100~1300mm左右。

行政區劃

荊州區位於湖北省中南部。

荊州區荊州區
東經111°54′—112°19′,北緯30°6′—30°39′。面積1046平方千米。2004年末總人口572052人。轄3個街道、7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北荊州城南經濟開發區)。共有36個居委會、119個村委會。區人民政府駐荊州市荊州中路80號。郵編:434020。行政區劃代碼:421003。
1994年9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4]99號):(1)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江陵縣,設立荊沙市(地級)。(2)荊沙市新設沙市區、荊州區和江陵區。荊州區轄原江陵縣的荊州、川店、馬山、李埠、彌市5個鎮和紀南、八嶺山2個鄉,區人民政府駐荊州鎮。1995年2月,撤銷荊州鎮,以其區域分設東城、西城、城南、荊北4個街道辦事處,其中的城南街道辦事處掛荊州城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牌子,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合署辦公。1995年8月和12月,紀南、八嶺山2鄉先後撤鄉建鎮。1997年,荊州區轄4街道、6鎮。1998年6月,荊北街道辦事處改建為郢城鎮。2000年,荊州區轄3個街道、7個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荊州區轄3個街道、7個鎮。共有36個居委會、119個村委會。
西城街道 辦事處駐荊州北路100號,人口71476人,面積13平方千米。轄6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
東城街道 辦事處駐南門大街54號,人口83288人,面積18平方千米。轄12個居委會。
城南街道 辦事處駐御河,人口78091人,面積26平方千米。轄9個居委會。
郢城鎮 鎮政府駐荊北村,人口49667人,面積41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
彌市鎮 鎮政府駐彌市村,人口80941人,面積167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5個村委會。
紀南鎮 鎮政府駐棗林鋪,人口59515人,面積153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
馬山鎮 鎮政府駐馬山,人口33668人,面積12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
川店鎮 鎮政府駐川店,人口35152人,面積16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
李埠鎮 鎮政府駐李埠,人口31868人,面積106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
八嶺山鎮 鎮政府駐楊場,人口36430人,面積11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
其他 人口36430人,面積108.6平方千米。
太湖農場 駐太湖港。人口23937人,面積62.7平方千米。
菱湖農場 駐楚源鎮。人口13560人,面積45.9平方千米。

歷史文化

荊州是古"九州"之一,在荊山﹑衡山之間。漢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相當於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的一部分;漢末以後轄境漸小。東晉定治江陵(現屬湖北),為當時及南朝長江中游重鎮。明清置府,後廢。東漢州名。轄郡七,縣一百一十七。治所漢壽縣,在今湖南漢壽縣北。漢末移治襄陽縣,在今湖北襄樊市。轄境相當於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小部分。東漢荊州原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東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定襄陽、章陵二郡,於是荊州共轄九郡,這就是後世稱“荊襄九郡”的來歷。赤
壁之戰後,曹、劉、孫三家共分荊州:曹操占據南陽、襄陽、南郡三郡,劉備占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則占據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敗曹仁,奪得南郡,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駐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後,孫權納魯肅之議,把自己所據部分“借”給劉備,於是劉備占有荊州絕大部分地盤。荊州人傑地靈,物產豐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魚米之鄉的美譽。荊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戰國時期,20代楚王定都荊州,長達411年。楚先民創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荊州出土的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和整套石磬編鐘,無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輝。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一鳴驚人”的政治家楚莊王、楚國名相孫叔敖、吳國名將伍子胥、楚國名士申包胥、元末起義首領陳友諒、唐代著名詩人岑參、著名文學家“三袁”等等,都是從荊州這塊土地上走上歷史舞台。荊州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120回的《三國演義》,有82回寫到荊州。“市內三國勝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長達10.5公里的荊州古城牆,被譽為“中國江南不可多得的完璧”。1992年發掘的雞公山文公遺址,經考古界鑑定為“中國第一,世界罕見”。荊州還是中國龍舟文化的發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國荊州國際龍舟節”,已成為荊州獨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全市人民的盛大節日。

民風民俗

荊州區荊州民俗文化
荊州民俗文化
關帝廟會:每年正月和農曆 5月l3,關帝廟都要舉行大型廟會,屆時,荊州人在這裡玩龍燈,劃採蓮船,騎馬射箭,吹喇叭套轎子,把關帝廟內外鬧騰得紅紅火火。荊州人敬仰關公,已成了千年不變的習俗。當年關羽出兵伐吳獲勝歸來,荊州軍民就在大北門外敲鑼打鼓放鞭炮,夾道歡迎祝捷,而今,此街仍名為“得勝街”。逢年過節,荊州人玩龍燈,耍龍的小伙子們都要先到關帝廟內拜拜!關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龍。荊州城生產的旅遊紀念品,也有以關公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如繡有關羽像的絲織手絹,印有關公的精緻背包,還有關公畫片、小塑像等等。荊州城內的賓館、商店和許多民宅,多喜歡在大堂供奉關公像,有的還一日一拜。荊州的大人小孩,差不多每人都能講上幾段關羽鎮守荊州的故事。關公的忠義精神,已深深根植於荊楚大地。隨著台灣海峽兩岸的交流日漸頻繁,隨著中國和海外的交往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台港澳和外國朋友來荊州朝拜關公,進香還願。荊州人、湖北人、山西人、河南人、福建人、新加坡人、美國人、日本人、歐洲人,世界各地的人,經常在荊州關帝廟聚在一起,用不同的語言讚頌關公的忠義精神。荊州關帝廟管委會負責人自豪地說,“為了傳承關公的忠義仁勇文化道德精神,全世界不同膚色的人都聚集在我們這裡。這小小的關帝廟,有時候就象一個小小的聯合國。” 龍舟節: 荊州是中國龍舟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荊州國際龍舟節”,已成為荊州獨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全市人民的盛大節日。

交通狀況

荊州是鄂中南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國土開發一級軸線(長江)與二級軸線(京廣、焦柳鐵路)在此交匯,長江483公里黃金水道穿越境內,207國道縱貫南北,318國道和宜黃高速公路橫跨東西,沙市港是長江中游的重要港口,沙市機場為國家二級機場,構成了荊州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多種方式相銜接的現代交通網路;已開工建設的襄(樊)--荊(州)、荊(州)--常(德)高速公路,特別是10月1日竣工通車的荊州長江公路大橋,使荊州承東接西、連南納北的地域和交通優勢更為明顯。荊州是湖北省第二大信息樞紐節點和信息傳輸中心,通信技術裝備、通訊能力、用戶規模、業務總量等四項指標均居全省第二位。國家規劃的八縱八橫“信息高速公路”光纜幹線有一縱一橫兩條骨幹光纜從荊州通過,全市信息、通信業已具相當規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98抗洪勝利後,國家投入55億多元巨資,實施荊江大堤和長江乾堤加固工程,現在,雄偉壯觀的千里江堤已成為荊州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隨著長江三峽的截流,荊州防洪保全和抗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昔日受洪水威脅之地即將成為一片充滿希望的投資熱土。

經濟發展

2006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5.49億元;

荊州區荊州區
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8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15元;財政收入完成2.13億元。全區農業形成了“四特五優”的發展格局,已建成無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特種水產、優質畜禽四大特色經濟板塊,區內的優質肉雞可左右整箇中南市場,川店鎮是中國香樟第一鎮。優質稻、優質棉、優質油、優質瓜、優質水果也較為著名。全區工業現已形成了石油機械、造紙包裝、服裝紡織、新型建材、食品加工五大支柱產業及相應的產業集群,現已建成九陽機械電子工業園、拍馬造紙工業園、城南紡織工業園及學堂洲新型建材工業園四個工業園區。九陽機械電子工業園目前是全國知名、世界有影響的石油機械生產和研發基地,拍馬造紙工業園是中南地區較大的造紙基地,城南紡織工業園是市內有一定影響的紡織、印染、製衣基地。區內商貿繁榮,形成了城北物流經濟園區和城中商務中心區、城南高校社會化服務區的“一園二區”的商貿發展格局。區內貨運、農資、鋼材、玻璃、摩配、家具等十大專業市場均具有一定規模,其中荊州農資市場是中南地區最大的專業市場。荊州市是國家重要的農業綜合商品生產基地和輕紡、化工基地,是一座充滿商機、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城市。經過多年的建設,荊州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荊州工業特色鮮明,形成了機械、輕工、燃化、紡織、電子等五大門類,湧現出沙隆達、天發、車橋、凱樂、洪城、神電等一批重點骨幹企業,井有7家公司實現上市融資,其中沙隆達集團在全國農藥行業排名第一,凱樂科技是全國塑管排頭兵,洪城公司是中國低壓大口徑智慧型閥門企業的龍頭;全市農業產值約占湖北省的13%,糧食、棉花、油料、水產品總產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榮、銀欣、吉象等6家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荊州開放開發勢頭良好,全市現有三資企業474家,先後成功引進了荷蘭飛利浦、美國德爾福、法國法雷發、德國美潔時等一批大型跨國公司落戶荊州;荊州商貿流通繁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居湖北省第二位。國家級商品市場藍星商貿城是湖北省最大的建築裝飾材料批發市場,洪城商港是湖北省重要的工業品市場,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量販店電子商務等新型生態不斷湧現,荊州已成為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的重要商品流通中心。同時,荊州科技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全市高新技術涉及精細化工、電子、新材料等領域,擁有除武漢市以外全省最豐富的教育資源,建有高校9所,在校碩士研究生、本科生達3萬餘人,可為荊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城市建設

總面積1.4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37萬,其中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58.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萬。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建城歷史長達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於郢(現荊州區紀南城),歷20個楚王,定都長達411年,創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三國時期,荊州為群雄逐鹿之地,境內三國文化遺存遍布。在近代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四大內河港口城市之一。現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長江中游重要口岸和鄂中南部中心城市。
近年來,荊州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城市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一個以荊州市中心城市為核心,連結6箇中等骨幹城市,依託84個小城鎮的梯級城市框架體系已經構成。市域城鎮體系的合理布侷促進了城鎮之間的有序發展,交通、信息、資源等優勢互補性日益增強;一個以荊州市為中心,立足鄂中南面向湘北腹地的水、公、鐵、空綜合發展的區域交通中樞已經形成,隨著荊州長江公路大橋、荊沙鐵路下河線、鹽卡工業港碼頭、荊襄高等級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的建成,荊州作為長江中游重要口岸的作用日益凸現。中心城區通過多年的規劃用地調整,已經形成武德、玉橋、古城等六大功能分區。按照“退二進三”、退城進郊的原則,一批污染比較重的工業企業相繼從舊城遷出,向荊州工業新區聚集,工業空間換商業空間的戰略舉措取得初步成效,洪城商港、藍星建材城、大田化工基地等一大批新型工業和商業項目陸續建成,為城市經濟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荊州先後榮獲“全國十佳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湖北省園林城市”等稱號,現正著手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把荊州中心城市建成風景優美、環境宜人的山水園林城市
荊州中心城區現有主次幹道79條,立交橋4座,道路總長770公里;城市排水管網總長370公里;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廠3座,其中,紅光污水處理廠日處理量達10萬噸。擁有自來水廠5座,供水管網總長695.33公里,日供水能力72萬噸;城市公園20個,街頭小遊園49個,綠化覆蓋面積1967.4公頃,公共綠地面積479.5公頃,綠化覆蓋率38.12%,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7.9平方米;日道路保潔面積360萬平方米,日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350噸;己建成城市公廁236座;城市公車總數556輛,開通營運線路48條,總長569公里;城市天然氣年供應量5000萬立方米,鋪設主幹管網120公里,天然氣用戶5萬戶,城市氣化率達到87%。
荊州古城牆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牆體保持完整,形制完備,在中國七大古城牆中排名第二,被專家們譽為“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幾年來,圍繞古城牆大舉建設,實施了三大工程:一是建設環城公園。環城公園總面積2.5平方公里,圍繞古城垣,內建行車道,外鋪步行道,串連8大景區和36大景觀,實現了“城牆上走人,內環道行車,外環道跑馬”的建設目標。二是建設九龍淵龍舟賽場。九龍淵龍舟賽場位於九龍橋以南,總面積35萬平方米,其中水面16.8萬平方米,包括仲宣樓、金龍軒屈原祠等8大景區。三是建設鳳凰廣場。鳳凰廣場位於九龍橋以北,總面積19萬平方米,其中陸地面積12萬平方米,包括雙鳳朝陽廣場、伴鳳池、百鳳畫壁等9大景區,是一座以弘揚荊楚文化為主題的城市大型文化廣場。這三大環繞古城牆工程的建設,強化了對古城的保護,盤活了歷史文化資產,改變了城市北大門形象,對形成荊州城市的獨有景觀風貌發揮了巨大作用。
目前,《荊州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年)正在修編之中,荊州城市建設正向著結構合理、產業發達、布局完善、環境良好、風貌獨特的宜居城市目標奮力邁進。規劃到2010年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71.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75萬;2020年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0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00萬。

投資環境

荊州區荊州投資環境
荊州投資環境
荊州市自古以來是連東西貫南北的交通要塞和物資集散地。水、陸、空交通極為便利。最早對外開放的四大內河港口之一沙市港是國家二類通商口岸,可停靠5000噸的船舶,年吞吐能力800多萬噸;沙市飛機場可起降波音737飛機,辟有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深圳等15條航線;荊沙鐵路貨運通達全國;207國道縱貫南北,318國道、宜黃高速公路橫跨東西;供水、供電充足;郵電通訊便捷;海關、商檢、口岸管理機構健全,為開展直接進出口貿易,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全年新批三資企業19家,直接利用外資41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5%,初步形成“全員招商、全年招商、全程跟蹤、全力服務”的工作格局。市直單位共引進項目55個,實際利用境外資金2845萬美元、埠外資金1.7億元。荊州開發區招商引資工作實現超常規發展,全年引進項目44個,實際到位資金537萬美元。同時,對內對外交流進一步擴大,“兩湖”平原經濟技術協作區進入實質性運作,旅遊、廣播電視、交通等方面的協作已經啟動並初見成效。 改革開放以來,全市對外經濟不斷發展。年自營出口額1億美元,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我市,興辦“三資”企業440多家,總投資額10億多美元。全市設有9個省市級經濟技術開放區,制定了更加優惠的吸引投資,引進技術和人才的政策以及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措施,積極為外商投資,成片開發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旅遊資源

荊州是楚文化發祥地和中心區域,中外聞名的三國古戰場,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中心,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荊州(江陵)古城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考古學界、史學界稱為“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一系列臉炙人口的故事,使荊州聞名遐邇,享譽海內外。荊州人文景觀眾多,歷史遺蹟遍布。現已探明的楚城遺址有5座,楚文化遺址73處,大型古墓葬800餘座,境內還有烏林古戰場、華容古道、三氣周瑜蘆花盪、關羽點將台、章華寺萬壽寶塔等名勝古蹟。全市現有國家級、省級、市(縣)
荊州區荊州景區
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40餘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即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楚紀南故城、八嶺山古基群、荊州古城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群、陰湘城遺址走馬嶺遺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0餘處。位於松滋市西南約30公里的氵危水風景區是融山、水、洞、林、泉於一體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286平方公里。景區內有著名的氵危水水庫,由亞洲第一大人工型土壩圍制而成,庫形如珊瑚,庫水湛藍,水質優良。景區內樹木參天,溶洞成群,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景區內還有戰國古墓葬遺址、吳三桂屯兵遺址、湘鄂古驛道遺址、晉代古剎靈鷲寺等,文化內涵十分豐富。位於洪湖市西南部的洪湖,面積760平方公里,是湖北省面積最大、有機物含量最豐富的淡水湖,也是全國重要的淡水漁業基地,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中外遊客所嚮往。始建於元泰定年間(1324~1328)的章華寺,相傳為楚靈王離宮————章華宮故址,現存廟宇系清代重修,其規模與漢陽的歸元寺、當陽的玉泉寺並稱湖北三大叢林。位於荊江大堤沙市段西的萬壽寶塔,為明遼王朱憲火節所建,迄今已有450餘年。寶塔高40餘米,為八面七層建築,外壁飾有漢白玉雕佛像100餘座,內壁有花磚浮雕佛像千塊,姿態各異。置身於塔旁的臨江長廊,憑欄俯瞰,驚濤拍岸,大江東去,百舸爭流,氣象萬千。位於荊州古城開元觀的荊州博物館有館藏文物12萬件。其中的玉石陶器、楚國漆器、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西漢古屍等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和觀賞價值。

湖北行政區劃

湖北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是長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

荊州市行政區劃

區縣街道鄉鎮
沙市區

解放路街道| 崇文街街道| 中山路街道| 勝利街街道| 朝陽路街道| 岑河鎮| 觀音壋鎮| 鑼場鎮 | 關沮鄉| 立新鄉| 聯合鄉

荊州區

西城街道 | 東城街道| 城南街道| 紀南鎮| 川店鎮| 馬山鎮| 八嶺山鎮| 李埠鎮| 彌市鎮| 郢城鎮| 太湖農場| 菱湖農場

洪湖市

新堤街道| 濱湖街道 | 螺山鎮| 烏林鎮| 龍口鎮| 燕窩鎮| 灘鎮| 峰口鎮| 曹市鎮 | 府場鎮| 戴家場鎮| 瞿家灣鎮| 沙口鎮 | 萬全鎮| 汊河鎮 | 黃家口鎮| 老灣回族鄉

松滋市

新江口鎮| 南海鎮| 八寶鎮 | 涴市鎮| 老城鎮| 陳店鎮 | 王家橋鎮 | 斯家場鎮| 楊林市鎮| 紙廠河鎮| 街河市鎮| 洈水鎮 | 劉家場鎮| 沙道觀鎮| 萬家鄉| 卸甲坪土家族鄉

石首市

繡林街道 | 筆架山街道 | 新廠鎮| 橫溝市鎮| 大垸鎮| 小河口鎮| 桃花山鎮| 調關鎮 | 東升鎮 | 高基廟鎮 | 南口鎮 | 高陵鎮 | 團山寺鎮 | 久合垸鄉|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監利縣

容城鎮 | 朱河鎮 | 新溝鎮| 龔場鎮| 周老嘴鎮 | 黃歇口鎮| 汪橋鎮 | 程集鎮 | 分鹽鎮| 毛市鎮| 福田寺鎮| 上車灣鎮| 汴河鎮 | 尺八鎮| 白螺鎮 | 網市鎮| 三洲鎮| 橋市鎮 | 紅城鄉| 棋盤鄉| 柘木鄉| 大垸農場| 荒湖農場

江陵縣

資市鎮| 灘橋鎮| 熊河鎮 | 白馬寺鎮| 沙崗鎮| 普濟鎮 | 郝穴鎮 | 馬家寨鄉| 秦市鄉| 江北農場| 三湖管理區| 六合垸管理區

公安縣

斗湖堤鎮| 埠河鎮| 夾竹園鎮| 閘口鎮| 楊家廠鎮| 麻豪口鎮 | 藕池鎮 | 黃山頭鎮| 孟家溪鎮 | 南平鎮 | 章莊鋪鎮| 獅子口鎮 | 斑竹壋鎮| 毛家港鎮| 甘家廠鄉| 章田寺鄉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地級市自治州 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林區
武漢市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黃石市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十堰市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荊州市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宜昌市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襄樊市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鄂州市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荊門市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孝感市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黃岡市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鹹寧市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隨州市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註: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