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沙一克](/img/6/084/nBnauM3X4MjN1gDNxIDOxYjM5ITMwgDNzcDMxADMwAzMxAzLyg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沙一克是一種橢圓型白麵包,屬俄式傳統食品。該產品以麵粉、酒花、食鹽為主要原料,經加工製作烘烤而成。因這種麵包用硬雜木烤爐烘烤而成,故外殼微焦而脆,內里鬆軟可口;又因它是用酒花發酵,所以具有獨特的植物芳香味。
由來
列巴(漢語拼音:lie(三聲)ba(輕聲))就是俄語裡面的大麵包。哈爾濱生產麵包,已有百年的歷史。1898年,俄國人來到哈爾濱修建中東鐵路,同時也把麵包生產技術傳入哈爾濱。那個年代,從道里中央大街到南崗大直街一些主要的街道上,早晚都有運麵包、鮮奶的四輪馬車,車上坐著大嗓門的馬車夫和頭系白色三角巾的俄羅斯姑娘,人們只要在路邊輕輕一招手,就會有熱乎乎的麵包和新鮮的牛奶送上。列巴之大實屬罕見,重達三四千克。直徑最大時可達1尺(33厘米)。“大麵包像鍋蓋”是曾經的哈爾濱八大怪之一。其味道是甜中有酸,外焦里軟。傳統的加工方法是採用啤酒花作酵母,所以聞起來有一股啤酒的芳香,且風味濃郁,經久不變質。用白樺木燻烤,外焦里嫩,又有一股植物芳香;採取三次發酵法,發酵充分,味道特佳。最著名的是秋林公司生產的,一天的生產量是很有限的,常常在秋林公司的樓下會看到排很長的隊,那就是買列巴的人。來哈爾濱旅遊作客的人們不僅要一品它的風味,離開時,還要買上一二個大列巴,帶給親友品嘗一番。
沙一克也叫“塞克”,是一種橢圓型白麵包,屬俄式傳統食品。該產品以麵粉、酒花、食鹽為主要原料,經加工製作烘烤而成。因這種麵包用硬雜木烤爐烘烤而成,故外殼微焦而脆,內里鬆軟可口;又因它是用酒花發酵,所以具有獨特的植物芳香味。
相關美食
老都一處水餃
鮮肉、雞湯加海米、蝦籽、海參作餡,手工包餃,煮熟食之。滋味鮮美。已有70餘年製作歷史。
冷麵
以漏床擠制麵條,煮熟過涼,澆牛肉或狗肉湯,配以佐料、調料。鮮辣涼爽。
肉火燒
水面與油麵相和作皮;豬肉丁加調料作餡。包成棋子大小,烤熟。金黃小巧,酥脆鹹香。
蒸餃 在製作工藝上主要是將白面用開水沖和與各種原料的餡子包製成水餃模樣,上屜蒸製而成,其主要特點是:餃皮晶瑩,有若透明,口感柔韌,風味獨特。
湯子 將玉米用清水浸泡後,磨製成汁並進行輕微發酵,然後用特製器皿,將其擠入湯鍋,煮熟食用。主要特點是:形為圓條狀,味道酸甜,口感滑嫩爽口。
發糕 用白面和玉米面以一定比例混合發酵後,在整個籠屜上鋪滿和好的面,並上鍋蒸熟後,將其切割成任意形狀的小塊後食用。主要特點是:鬆軟、筋道,口味微甜。
鍋貼 將玉米用清水浸泡後,磨製成汁並進行輕微發酵,然後將鍋燒熱,用飯勺盛少許沿鍋側壁澆下,自然形成長餅狀並被焙熟。主要特點是:上部鬆軟,底部酥脆,口味獨特
黏豆包
黏豆包原本是滿族人的一種傳統食品,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據傳早在金代就已聞名於大江南北。在哈爾濱的農村,人們習慣於春節前夕包很多黏豆包,以便節日期間食用或贈送給城裡的親朋好友。
大麵包
大麵包,又叫大列巴,被稱為哈爾濱一絕,是哈爾濱獨特的風味食品。哈爾濱秋林公司和華梅西餐廳生產的大麵包都已有七、八十年歷史。這種大麵包為圓形,有5斤重,是麵包之冠。味道也別具芳香,具有傳統的歐洲風味。出爐後的大麵包,外皮焦脆,內瓤鬆軟,香味獨特,又宜存放,是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
京字牌松仁小肚
京字牌松仁小肚,是哈爾濱正陽樓風味獨特的肉類製品。主要以松仁的清香提味,切開後顏色正,香氣四溢,肥而不膩。由於使用綠豆澱粉,因而又具有透明度好,細嫩而富有彈性,切片薄而不碎等特點。
老鼎豐糕點
老鼎豐糕點是哈爾濱有名的老字號,距今己有60多年的歷史。其中,尤以月餅最為著名,具有酥鬆利口、細膩酥軟、多味融合、香味獨特、久放不乾等特點。
酥合利
酥合利屬於麵包一類的食品。這種食品不僅酥脆香甜,味美可口,而且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是胃病患者理想的食品。此外,由於它含水少,適宜存放,不宜變質,又是出差和旅遊者喜歡攜帶的食品。
沙一克
沙一克是一種橢圓型白麵包,屬俄式傳統食品。該產品以麵粉、酒花、食鹽為主要原料,經加工製作烘烤而成。因這種麵包用硬雜木烤爐烘烤而成,故外殼微焦而脆,內里鬆軟可口;又因它是用酒花發酵,所以具有獨特的植物芳香味。
玫瑰酥餅
玫瑰酥餅是黑龍江牡丹江市風味小吃,系用麵粉、白糖等制坯烤制而成。具有甜香酥脆,花香氣濃的特點。
冰果
有凍梨、凍柿子、凍蘋果、凍海棠等,品種很多。每年冬季,家家戶戶都要買上幾十斤,甚至成筐,凍在外面。茶餘飯後,或親友來訪,吃上幾個。凍後的水果因其組織成分發生了變化,故味道獨特。
冰點
哈爾濱的冰點可謂全國首創,獨占鰲頭,花樣品種很多。有單用牛奶加工的,有加上可可製成的雙色冰點。大冰點如同生日蛋糕,上面用奶油擠塑成各種花卉圖案。冬吃冰點是哈爾濱人特有的偏好,一次就能吃幾個、十幾個冰糕,胃口之大令人咋舌
凍餃子
春節前,家家都要通宵包很多餃子,放在外面凍起來。凍實的餃子,噹噹作響,互不粘連,把它們用大面袋裝好,隨吃隨煮,百吃不厭。由於哈爾濱家家都有一個室外的天然“大冰櫃”,這樣,一次辛苦就可免除每日操勞做飯之苦。
凍豆腐
黑龍江盛產大豆,豆腐成了哈爾濱人冬季的主要副食品之一。他們從商店買回整板的鮮嫩豆腐,送到外面凍上。其目的不光是為了好貯存,而且要吃它的風味。凍豆腐已不同於鮮豆腐,裡面已成蜂窩狀,與肉、雞或各種蔬菜一起燒制,湯的味道就可吸收進去,吃起來鬆軟有滋昧,如南方的烤麩一樣。
冰糖葫蘆
又大又甜的冰糖葫蘆是哈爾濱的一大特產,紅紅的山楂在熔香甜可口的冰糖葫蘆.遠遠看去象一串紅紅的瑪瑙。
糖窩絲
和面溜條包糖,再開小條盤成餅,烙熟,切為四塊食用。色澤金黃,絲中有孔,香甜可口。
金龍麻花
麵粉加底油和面,搓條,放芝麻、果脯、油酥炸成。色澤紅潤,酥脆甜香。
黑龍江
黑龍江菜系(風味)簡稱“龍江菜”,以烹製山蔬,野味、肉禽和淡水魚蝦技藝見長,講究口味的香醇、鮮嫩、爽潤、鹹淡相宜,以珍、鮮、清、補和綠色天然食品著稱,具有濃厚的北國風光的特色,形成獨特的龍江菜體系,是中國烹飪藝苑中的一支新秀和奇葩。
東北山珍宴是依據當地人的飲食習慣,以多達上百種的山珍野味為原料,在烹調上保留了當地少數民族的烹調方法,又融合了中原烹調方法的精髓,因此,東北山珍是席中的珍品,飲食文化的精華。
飛龍宴
“飛龍宴”是以黑龍江特產的四大野味原料,以精湛的技藝、合理的搭配、美味適口而飲譽海內外。應香港美心食品有限公司邀請,黑龍江代表隊曾赴香港表演。18天中應接不暇,食客達160桌。
“飛龍宴”的用料除以飛龍、熊掌、犴鼻等稀有珍品外,還有蕨菜、榆黃蘑、猴頭蘑、松茸蘑、甲魚、雪哈等山珍。在烹製上既突出了原料的本味和特有的滋味,又除去了野味本身的腥膻氣味。整體宴席的口味醇厚、造形優美、色澤艷麗,並有滋補作用。
長白山珍宴
長白山珍宴所用主料皆選用長白山特產的飛龍、熊掌、松茸、鹿筋、鹿肉、人參、哈什螞油、沙半雞、山雞等十幾種山珍野味。科學配伍,講究營養與滋補,冷菜多採用鹵、醬、拌、熗、靠、熏等方法。熱菜採用爆、扒、燒、汆、炸、清蒸等方法。整個宴席可以概括為選料精,造型美營養豐滋補強。該宴席由一花拼、六圍碟、八道熱菜、一道熱菜、一道湯、二道點心構成。
冰糖雪蛤
此菜以田雞油為主料。將田雞油用熱水焯透,用冰糖燉煮,輔以櫻燉、青梅丁等。成品色澤鮮艷、甜而清香,有化痰清火之功效。
飛龍湯
飛龍是盛產於興安嶺山林中的一種較小的飛禽。飛龍湯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將洗淨剁成小塊的飛龍肉放進已加鹽的沸水中煮,約二分鐘就須將湯從吊鍋子裡倒出來,再放上一點調料即可食用;另一種是先將鹽末撒在飛龍肉上,待吊鍋子水滾開時,一手拿著飛龍,另一隻手不停地用勺子將吊鍋子裡的沸水掏出來澆在飛龍肉上,邊澆邊轉,燙至六分熟時,再將整個飛龍連同蔥末一塊放進鍋里,在沸水中煮十來秒鐘即可倒出食用。
清湯鹿尾
清湯鹿尾,以鹿肉、鹿筋、鹿尾為原料,歷來是宴席中的名貴菜餚,特別是取用鹿尾烹製的湯菜更加名貴。鹿尾具有補腎壯陽,舒筋活血等滋補功效,是冬季最好的補品。清代江蘇巡撫梁章鉅在京城和廣西品嘗了此菜後,曾賦詩:“寒夜何人還細切,春時此味最難忘。”
德莫利燉活魚
德莫利燉魚因其原產地德莫利鎮而得名,選用活鯉魚或鯽魚,佐以粉條、白肉等料,味道鮮美,魚肉又肥又嫩,不醒不膩,是東北四大燉菜之一。
豆瓣原汁大馬哈魚
先將大馬哈魚打上花刀,用醬油先鹵,再入鍋油炸。鍋內留底油,用蔥、姜炸鍋,下肉丁、豆瓣醬煸炒,添清湯、醋、精鹽、味素、白糖、辣椒麵和炸好的大馬哈魚,用文火煨燉。待汁味漬入魚內,淋入香油,撒上香菜段即成。成魚色澤醬紅、醇香味重,富於濃郁的地方風味。
熏五香大馬哈魚
首先將烏蘇里江的大馬哈魚去骨,切成一樣大小的片,再加上鹽、醬油、味素、醋、姜、蒜、蔥等調料一起醃。醃好之後,用鍋蒸熟,再以糖悶熏,最後抹上香油就可以食用了。菜品色澤紅潤,滋味鮮美,回味無窮。
白肉血腸
白肉血腸選料考究、製作精細、調料味美;白肉肥而不膩、肉爛醇香、血腸明亮、鮮美細嫩;配以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更加醇香四溢,鮮嫩爽口。
拌生魚
將捕來的鮮活鯉魚剖去鱗片,用上好的米醋浸醃,使魚潔白挺實,再佐以精鹽、味素、香菜、黃瓜、蒜泥、芥茉、炸辣椒拌食。拌生魚味極鮮嫩、酸辣開胃,獨具風味。
北芪鳳骨
以雞脆骨、雞茸和北芪汁為主料烹製,以其獨到的風味和解毒生滋的特點深受美食家讚賞。
彩雲醉猴頭
將鮮猴頭蘑用水汆後入雞湯煮,上籠蒸透,放配料澆芡而成;另以蝦黃蝦肉蒸熟,作為彩雲環列猴頭周圍。菜品鮮香酥嫩,入口即化,實乃食之佳品。
地三鮮
地三鮮的主要原料有土豆、青椒和茄子。菜品盤大塊粗,醬味濃重,鹹香誘人,是東北菜的代表作之一。
東北大拉皮
先把拉皮煮熟,用涼水泡好;將胡蘿蔔、黃瓜洗淨切絲,黑木耳焯熟切絲;把主料放入小盆(也可以加入少許熟瘦肉絲),再放入幾瓣拍碎的蒜,根據口味加入香醋、鹽、香油、辣椒醬或泡山椒,拌勻即可。
俄式大菜
俄式大菜的最大特點是酸甜辣鹹口味俱全,哈爾濱烹製俄式大菜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如今,在哈爾濱國際飯店、天鵝飯店、友誼宮、馬迭爾賓館、華梅西餐廳等,都可以品嘗到用料考究,風味正宗的俄式西餐。俄式西餐的名菜有烤奶豬、裡脊扒、烤奶汁鮑魚等。
赫哲塔拉哈
“塔拉哈”是赫哲語,意思是烤生魚。當地的漁民把鮮魚放在火上燒烤一下,半生不熟,用鹽一拌既可食用;如果是在餐桌席間,則做法考究,將活鯽魚脊背的厚肉取下切成細絲,用上好的米醋浸泡,待肉變成白色,去掉醋汁後拌入蒜末、香菜段等調料,味道鮮嫩爽口,是魚宴上的佳肴。
脊絲蕨菜
把新鮮的蕨菜用開水焯好,然後把豬肉切成絲狀,再加上鹽、味素等調料一齊下鍋共炒,特別要加醋再出鍋。這樣就可食用了。菜品色澤鮮艷、嫩脆潤滑而且營養豐富。
醬骨頭
醬骨頭主要指的是醬脊骨,也就是大排,哈爾濱最有名的是吳記醬骨頭燉菜館和王記醬骨頭燉菜館,這裡的醬骨頭肉質鮮美,入味濃而不膩,能讓食客充分體驗敲骨吸髓的快感。
鏡泊湖風味魚宴
鏡泊湖中盛產無污染的綠色湖魚,有鯽魚、桂魚、紅尾、胖頭等70餘種,都是魚味鮮美,肉質細嫩的上等佳肴。鏡泊湖的鮮魚名菜,有醬燜鯽魚、清蒸桂魚、乾炸紅尾、糖醋鯉魚、清燉胖頭等。
鏡泊鯉魚絲
鏡泊鯉魚絲是湖畔傳統佳肴,製作精細、考究。用快刀剖斬活鮮鮮的金鯉魚,取它兩肋之肉,切成八寸長的細絲,浸以陳醋等魚絲成粉白狀取出裝盤,再將"金針"、"瓜葉香"等山珍的細絲陳放盤中,翠綠、金黃、粉白相映成趣。最後,澆入鮮嫩黃瓜汁、香菜汁、糖蒜汁、小磨香油、薑汁等佐料。吃了以後,回味無窮,以嫩脆鮮香、滑爽適口而聞名。
母子猴蘑
猴蘑脆嫩可口,菜品色浮棕紅,滋汁濃稠,鹹鮮味美,是不可多得的山珍極品。
清燉熬花魚
先將熬花魚收拾乾淨,再放入雞湯中,加上輔助調料一起在火上煮熟,最後放古月面與醋調成酸辣口味而食。成菜顏色白、湯味鮮、肉嫩味美。
山珍野味宴
山珍野味宴用伊春特產鐵雀、犴鼻、榆黃蘑、黃花菜、猴頭蘑、山野菜等山珍野味烹製而成的一套名貴獨特的風味宴席。整套宴席由一個大花拼、六個冷盤、八道熱菜、兩道點心組成。
蘇波湯
蘇波湯(俄語“蘇波”意為“湯”),由新鮮的捲心菜、土豆、西紅柿、香蘇葉,配牛肉或牛骨煮製而成,其味鮮美,營養豐富。
酸菜汆白肉
把熟豬肉切成長方薄片。酸菜用水洗一遍,世成細絲再用水先一遍。水粉條用刀斷開(約一尺長);勺內放入肉湯,湯燒開後放入酸菜、白肉、鹹香菜、花椒水;再燒開待二分鐘後放入水粉條,再移到小火上燉二、三分鐘,開鍋摘去浮沫,加味素出勺盛碗即成(吃時最好蘸韭菜花或腐乳)。白肉肥而不膩,菜嫩湯鮮,是東北有名的家常湯菜。
酸菜魚
菜品鮮嫩爽口,開胃健脾,醒酒提神,湯美適口,是很有東北特色的名菜。
小雞燉蘑菇
將宰好的嫩雞切成碎塊,放入湯鍋,同時加入蔥段、薑片等調料。湯開鍋後再將鮮蘑(發好的陳蘑也好)洗淨放入湯鍋,燉熟即可。燉出的蘑菇滑嫩鬆軟,雞塊爛熟可口,是東北傳統名菜。
繡球燕菜
用熟肉剁作細肉茸,加綠豆粉及豆油,花椒、酒、雞蛋清作丸子;將燕窩泡洗淨,撕碎、滾貼上肉丸外面、包密、下滾湯中燙一下,隨即撈起;用清肉燙作汁,加豆油、甜酒各少許,下鍋先滾一滾,將丸下去再滾一下,即取出入碗,撒以椒酒蔥花、香菇,食之味美香甜。
熏五香大馬哈魚
首先將烏蘇里江的大馬哈魚去骨,切成一樣大小的片,再加上鹽、醬油、味素、醋、姜、蒜、蔥等調料一起醃。醃好之後,用鍋蒸熟,再以糖悶熏,最後抹上香油就可以食用了。菜品色澤紅潤,滋味鮮美,回味無窮。
炸田雞腿
將活田雞剁下大腿扒去皮,剁去爪再從骨節處剁開,放盆內,加點精鹽、紹酒,味素,花椒水抓勻,鹵十分鐘;勺內放入清油,油燒至七、八成熱時,將田雞蘸上麵粉,一個一個地放入油內炸熟撈出控淨油裝盤即可。菜品外焦內嫩,味美鮮美,營養豐富。
豬肉燉粉條
用殺豬時煮肉和骨頭的老湯,放入爆炒過的五花肉和粉條燉出的豬肉粉條,香氣濃烈,色澤鮮艷,是寒冷冬季的絕佳美食。
漬菜粉
漬菜粉(酸菜粉)是頗具特色的東北菜餚。選用酸菜、細粉條和豬肉為原料,採用炒的技法製成。此菜具有鹹香微酸、清脆可口的特點,最宜秋冬兩季食用。
拔絲蘋果
東北名菜拔絲蘋果是將切好的蘋果肉放在滾燙的糖漿里一過,撈出來金黃金黃的、熱騰騰的一大盤。如果把蘋果肉放在水裡一蘸,糖漿絲遇冷變脆了,放到嘴裡,外面是甜而清脆,裡面則是熱而柔嫩,真絕了。
大燴菜
黑龍江省的邊陲小縣,位於齊齊哈爾以北,屬黑河地區,靠著美麗渾厚的源源嫩江水,滋潤著當地的樸實人,燴菜是純正的東北菜,味道鮮美、融入了各個菜肉的美味,土豆、白菜、粉條、豆腐、豬肉一鍋燉煮,大魚、小蝦也不吝下鍋,潤腸暖胃爽口,香味撲鼻!
酸菜豬肉燉粉條
東北人愛吃燉菜,吃起來名堂也多,什麼大鵝燉土豆、小雞燉蘑菇、豬肉酸菜燉粉條子,還都能顧名思義,也無一不是寒風裡臘月天吃的鄉土菜。東北高棵大白菜醃漬的酸菜切成的火柴梗子粗細的絲,幫白葉綠,久煮不糜。本地的土豆粉則易熟耐煮,出鍋黃白鮮亮用筷子挑起簡直是春柳倒掛。用殺豬時煮肉和骨頭的老湯,放入爆炒過的五花肉文火燉出的豬肉酸菜粉條子,可口的香氣繞屋脊!
大豐收
大豐收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冷盤,清明過後,採取當地野菜婆婆丁,加上自家小院種的小蔥、小水蘿蔔、用上金色光芒的乾豆腐,配上自家的大豆醬,全部裝在盛皿里,綠黃粉褐白,好一派豐收景象!吃起來更是汁足味美,回味無窮。
殺豬菜
殺豬菜,原本是東北農村每年接近年關殺年豬時所吃的一種燉菜。過去,人們沒有條件講究什麼配料、調料,只是把剛殺好的豬肉斬成大塊放進鍋里,加入水,放上鹽,然後邊煮邊往裡面切酸菜,等到肉爛菜熟後,再把灌好的血腸倒進鍋內煮熟。上菜時,一盤肉,一盤酸菜,一盤血腸,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
同江赫哲族生魚片
我國赫哲族人口只有1400多人(1982年),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沿江居住。漁獵經濟是他們生活的主要來源,食物以魚為主,有一套烹調魚類菜餚的獨特技藝。把活魚肉削下,切成薄片,放到盆里上桌;用鹽、醋及辣椒油蘸著吃,味道十分鮮嫩可口,是下酒的好菜。在赫哲漁村,常用此菜招待客人,原汁原味,鄉情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