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東北普遍流行一種風味小吃“湯子”,也有人叫它“汊子”。這一小吃是由滿族人發明的,數百年來,它的奇特口味被東北人所接受,並延續至今。
關於湯子,官方稱它為“臭米麵”,這樣稱呼它也有一定的道理,在加工之前,首先選擇尚好的幾十斤玉米米查(經機械加工過的成品糧,顆粒較大,可用於煮飯。)浸泡在大缸里,數日後發現有酸臭味後,就可撈出上磨研磨成漿狀,再把它裝進布袋裡,紮緊袋口控盡多餘的水分。使用時,手指上帶一枚用鐵皮自製的專用工具“湯套”,抓一塊湯子面用兩手扣緊,用力擠壓湯麵,被擠壓的湯麵順著湯套的小孔流進滾燙的鍋里,幾分鐘後就煮熟了,撈在盆里用冷水沖一下,拌上事先用各種蔬菜打好的鹵,吃起來既筋道又清爽,有股奇特的香味。在炎炎的夏日裡,是解暑的一道美食佳品。
製作方法
湯子面的做法
湯子是在遼東地區的滿族長期食用的一種風味食品。玉米簡單做法就是大楂子和貼玉米餅子,湯子面的做法比較麻煩,所以只有勤快人家才做湯子面。
現在做湯子來調劑生活或者品償風味了。
湯子製作方法
先燒開半鍋水,再把湯麵搓成幾團放到水裡輕微煮一下,撈出來,準備工作就算做好了。先炸鍋(爆鍋)哧湯,湯開後,將湯子面放在雙手裡,將湯子套(一薄鐵片捲成一小鐵筒,一寸半長,大頭比手指略粗,小頭比手指略細)放於拇指與食指之間,將面用力擠到鍋里,擠一下,躥出一條,面全擠完後再下些嫩白菜或菠菜之類蔬菜,加鹽和調料煮熟。不過,要想得到又長又勻的湯子也是一個技術喲。
現在這酸湯子不僅在滿族的莊戶人家能吃到,到城裡的滿族風味飯店裡也可以點到這種食品。吃慣了大魚大肉,冷不丁吃頓酸湯子再就點小鹹菜或者青菜什麼的,還真對味。吃下的是金黃的麵條,吃出的是多彩的生活。
米餷子原料和製法與湯子略同,只是將發酵後磨成的水面濾渣後再經沉澱,上層為澱粉,下層則為餷子面,用手工或模具製成筷頭粗細條狀,可煮、可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