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因
在英國殖民時期,克什米爾是一些名義上依然獨立,但實際上依附英國的印度國家之一。英國從印度撤軍後,從英屬印度獨立出來的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克什米爾加入它們。克什米爾土邦主哈里·辛(HariSingh)希望保持其獨立地位,因此推遲對這個問題的決定。英國撤軍後一支由親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組成的軍隊從巴基斯坦西北邊省入侵克什米爾。辛倉促逃離克什米爾,逃往印度,印度藉此機會也進軍克什米爾,由此導致克什米爾戰爭的爆發。
簡介
1947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戰爭。印度參戰部隊有2個師及若干土邦部隊約4000餘人,從東、南和西南三個方向巴軍發起進攻。巴基斯坦參戰的多為部落武裝約5萬人,從西、西南和北三面進軍克什米爾。印、巴軍隊經過1年多的爭奪戰,雙方傷亡慘重,勝負難分,後在聯合國干預下於1949年1月停火。印度方面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餘為巴方控制。這次戰爭沒有徹底解決克什米爾歸屬問題。
經過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蒙巴頓方案規定讓克什米爾人自由選擇歸併印、巴一方或宣布獨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時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該地區歸屬印度,從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嚴重不滿。
1947年10月,克什米爾土王哈里·辛格宣布,該地區將歸屬印度,並已經和印度簽署了正式合併協定。印度軍隊隨後進入克什米爾地區,同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裝展開激戰。這場衝突愈演愈烈,終於在同年底發展為印巴雙方的大規模軍事衝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
戰爭最終沒有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不得不把該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
1948年8月13日和1949年1月5日,安理會兩次決定克什米爾問題交由克什米爾人民自己來決定。但是,印度認為,克什米爾問題已經由1947年10月26日其土王與印度簽署的協定解決,而反對由全民公決來決定其歸屬。 這次戰爭沒有徹底解決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印巴兩國不得不把該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
1948年8月13日和1949年1月5日,安理會兩次決定克什米爾問題交由克什米爾人民自己來決定。但是,印度認為,克什米爾問題已經由1947年10月26日其土王與印度簽署的協定解決,而反對由全民公決來決定其歸屬。
結果
1949年初,在聯合國多次努力下,雙方宣布停火,並按照當時實際兵力部署劃定了停火線。印度占據了克什米爾全境五分之三的地區,人口約400萬。巴基斯坦只控制五分之二的地區,人口約100萬。按照停火協定,印巴雙方停火後應該舉行全民公決來決定克什米爾的歸屬。但由於印度和巴基斯坦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都拒絕撤出軍隊,使協定成為一紙空文。從此,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摩擦不斷,其歸屬問題成為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評價
印軍之所以能反敗為勝,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原因是多方面的,僅從作戰指揮方面講,印軍要略高一籌。
首先,果斷出兵,盡占先機。印軍在參加戰爭初期就果斷地投入占優勢的正規兵力,一舉奪取了戰場主動權。而巴基斯坦在戰爭初期只動用穆斯林部落武裝,直到1948年印軍逼近其大門口時,才投入正規兵力,因而使巴基斯坦失去了良好戰機。
其次,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在戰爭中,印軍多次創造性地使用坦克,利用出其不意的地點和方式打擊巴軍,打得巴軍措手不及,爭得很多戰略要地。
第三,外交鬥爭與軍事鬥爭巧妙結合。1947年年底,由於氣候原因,印軍進攻受阻,便主動要求了聯合國調停,印軍利用外交鬥爭掩護其備戰。當來年春天利於進攻時,又重新宣布開戰,牢牢控制了作戰的節奏和主動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