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鬱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總面積1966.2平方公里。東與雲安縣接壤,南與羅定市毗鄰,西與廣西梧州、蒼梧、岑溪交界,北與封開、德慶兩縣隔江相望。年均氣溫21.4℃,年均降雨量1433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雨量充沛。 鬱南縣礦產資源豐富,名優特產種類繁多。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鬱南是粵西重要的農林產區。盛產木材、松脂、肉桂、木薯、蠶繭、水果、竹筍、以巴戟為主的南藥、茶葉等,建城無核黃皮、都城蜜棗、龐寨荔枝、河口呂宋芒和板栗、竹筍、南江口絳柚等名優特產更是聞名遐邇。木材蓄積量達394萬立方米,是廣東省用材林基地縣之一。鬱南縣已形成了食品、醫藥、電池、電線、電纜、塑膠製品、林產化工、機械、服裝等頗具優勢的工業行業,並成為全國乾電池生產第一大縣和國內液力產品兩大生產基地之一。
鬱南縣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資源豐富,名優特產種類繁多。木材、松脂、桂皮、木薯、蠶繭、水果、筍竹、茶葉等均有大宗產出,鬱南無核黃皮、都城蜜棗、龐寨荔枝、河口香芒和建城竹筍、板栗等名優特產,更是揚名遐邇。礦產資源豐富,鈦鐵礦居全省之冠,儲量全國第二,開發前景相當廣闊。
鬱南縣旅遊資源豐富,景區風景有頗具觀賞的價值,給人們提供了旅遊、觀光的好去處。縣城都城鎮依山傍水,是一座風景優美的江濱城鎮,城區居民7.5萬人,是鬱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縣城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城區規模迅速擴大,城市架構基本形成。近幾年,鬱南縣新建擴建了寬40米的縣城出入口道路、一環路、二環路、教育路和平江路等一批城區道路,建成了錦秀湖公園及廣場、江濱公園、新涌口文化公園等公園廣場設施,在城郊規劃建設大王山萬畝森林公園、千畝工業園區以及九塘湖旅遊渡假區;通過改造舊城區、建設新城區,縣城建成區面積已由九十年代初的2.5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7平方公里。目前,正按照“城外有江、城中有湖、城郊有園、供水潔淨、空氣清新、堤上觀光、環境優美”的江濱新城的品位構想,把縣城城區修編面積擴大到32平方公里,使其成為聚人聚財的地方。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鬱南縣轄15個鎮(都城、東壩、宋桂、連灘、河口、大灣、建城、千官、通門、桂圩、平台、寶珠、歷洞、大方、南江口)。歷史沿革
2000年,鬱南縣轄18個鎮。總人口人,各鎮人口:379299都城鎮68049平台鎮18642桂圩鎮16406羅順鎮9943通門鎮13223建城鎮18101寶珠鎮10181羅旁鎮12888大方鎮8922大全鎮10682千官鎮21824大灣鎮16835河口鎮22507宋桂鎮17772東壩鎮28414連灘鎮43823歷洞鎮13112南江口鎮27975(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 人)2002年,鬱南縣轄18個鎮(都城、羅旁、東壩、宋桂、連灘、河口、大灣、建成、遷官、通門、桂圩、平台、寶珠、歷洞、大方、大全、羅順、南江口),177個村委會、31個居委會。
2003年12月,撤銷羅順、羅旁、大全三鎮,分別併入桂圩、建城、千官三鎮。調整後,鬱南縣轄15個鎮:都城鎮、平台鎮、桂圩鎮、通門鎮、建城鎮、寶珠鎮、大方鎮、千官鎮、大灣鎮、河口鎮、連灘鎮、東壩鎮、宋桂鎮、歷洞鎮、南江口鎮。
2005年5月,鬱南縣轄15個鎮(都城、東壩、宋桂、連灘、河口、大灣、建城、千官、通門、桂圩、平台、寶珠、歷洞、大方、南江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鬱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是山區縣、沿江縣份。縣境東接雲安縣,南鄰羅定,西界廣西蒼梧縣、岑溪,北與封開、德慶兩縣隔江相望。地處北緯22°48′~23°19′′,東經111°21′~111°54′之間,轄區面積1966.2平方公里(1998年勘定),居雲浮地區五縣市次位。縣城都城鎮沿西江而建,東距省城廣州290多公里。截至2006年,全縣轄15個鎮,總人口48.4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44萬人,人口密度為246人/平方米。氣候
鬱南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26℃,年均降雨量1433㎜,節氣明顯,無霜期長。春季冷暖多變,陽光偏少,多低溫陰雨;夏季高溫多雨,初夏溫暖,盛夏炎熱,是颱風的出發季節,雨量集中;立秋之後,氣候逐漸乾燥,且為颱風持續頻繁時段;冬季低溫少雨,冷空氣活動頻繁,有霜凍出現。縣境位於北回歸線南側,地面接受太陽輻射比較多,光照資源豐富,強度大。河流
縣內雨量豐富,河流眾多。西江循縣東北部邊境流過,流經鬱南河段長64公里。西江一級支流——南江下遊河段穿過縣南部,流經鬱南河段長112公里,集雨面積960平方公里。縣內還有屬於兩江的大小支流12條,縣境內共長555.4公里,集雨面積3461平方公里。12條支流中,最長的為建城(羅旁)河,長64公里,集雨面積606平方公里。長度31~40公里的有千官河、大方河、桂河,長度20~30公里的有平台河、寶珠河、連灘河、黑河,長度20公里以下的有宋桂河、逍遙河、深步河(鬱南段)、白石河(鬱南段);集雨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桂河、千官河、連灘河、寶珠河、大方河,其中7條均在100平方公里以下。全縣有水域面積(含河流、塘、水庫)47.82平方公里(折合71730畝),占全縣總面積2.44%。自然資源
鬱南縣礦產資源豐富,名優特產種類繁多。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鬱南是粵西重要的農林產區。盛產木材、松脂、肉桂、木薯、蠶繭、水果、竹筍、以巴戟為主的南藥、茶葉等,建城無核黃皮、都城蜜棗、龐寨荔枝、河口呂宋芒和板栗、竹筍、南江口絳柚等名優特產更是聞名遐邇。木材蓄積量達394萬立方米,是廣東省用材林基地縣之一。鬱南縣已形成了食品、醫藥、電池、電線、電纜、塑膠製品、林產化工、機械、服裝等頗具優勢的工業行業,並成為全國乾電池生產第一大縣和國內液力產品兩大生產基地之一。交通概況
鬱南縣的交通條件,歷史上水路交通比較方便、發達,而陸路交通相對滯後,成為障礙經濟發展的軟肋。1979年後,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改善投資環境,貫徹“民辦公助”、“民工建勤”的公路建設方針,以集資、捐資、貸款、國家補助的辦法籌集資金,加快建設步伐。1979~1991年,全縣新建公路89.9公里、築水泥路44.7公里、鋪柏油路16.4公里。至1994年,全縣有公路69條,總里程608.3公里,其中硬底化公路有56.7公里,其餘全是沙土路或泥路;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30.9公里。全縣未通公路的村委會,共有37個,占全縣村委會總數的21%。1994年,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設大通道,改善大環境”的工作思路,把公路建設作為基礎設施和改善投資環境的重點工作來抓,全縣公路建設得到較快發展。1997年全縣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1999年5月1日,鬱南縣南江口鎮與德慶縣城的德慶西江大橋建成通車;省道荔朱線、雲古線經西江大橋與國道321線連線,逐步改善交通。1994~2000年,全縣新建公路403.7公里,改造公路438.4公里(水泥路、瀝青路)。
2000年,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1110.51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6.7公里,全縣18個鎮有11個鎮實現通村公路硬底化,177個村委會有143個村委會通混凝土路,占村委會總數的80.79%;二級公路發展到402.5公里;與此同時,全縣建設多個內河港口、碼頭、公路橋樑和公路站場等設施。全縣建成以省道為幹線、縣道為支線、村道為脈絡,二級公路通市達鎮,一橋連線國道,水泥公路通行政村的公路交通網路,為地方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交通環境。
公路鐵路
國家高速G80廣昆高速公路貫穿縣域,省道279線、352線構成全縣交通大骨架。南廣高鐵在縣城(都城鎮)附近設有鬱南站(位於平台鎮域),在南江口鎮設有南江口鎮(主要客源為德慶縣居民)。都城公交
鬱南高鐵專線①:鬱南汽車站→供電局→錦江國小→恆信廣場→河提市場→文化廣場→新中醫院→教育局→城北路口→民政局→好景城→飛鳳車站→職校→新城→新建→大興塘→鬱南高鐵站封開高鐵專線②:鬱南高鐵站→平鳳→封開江口汽車站
①發車時間:7:00-21:00,半小時一班,無人售票,單程5元。
②暫未開通。
人口
建國後,鬱南縣人口發展較快,1949年全縣人口219596人;1959年增至251306人;1969年,全縣總人口313723人;1979年,全縣人口367439人;1982年,全縣總人口為387339人;1990年,全縣人口為439497人;至2000年,全縣總人口為475908人,是1949年人口的2.2倍,比1979年增加108469人。《鬱南縣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鬱南縣常住人口為388727人,同第五次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7929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428人,增長2.49%,年平均增長率為0.25%。在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47%,女性占48.53%。65歲以上人口(與“五普”相比)比重上升2.54個百分點。各種受教育程度與“五普”相比人數上升,每十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1234人上升為244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550人上升為11929人;具有國中程度的由30655人上升為45868人;文盲率由5.58%下降為2.96%,下降2.6個百分點,人口素質不斷提升。
[3]2014年,全縣年末戶籍總人口52258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0082人,全年出生人口7405人,死亡人口2584人。戶籍總人口中:男性275929人,女性246651人。年末常住總人口40.26萬人。
經濟概況
鬱南縣經濟迅猛發展。工業方面,已形
成食品、醫藥、電池、電線電纜、塑膠製品、玻璃燈飾、林產化工、機械、服裝等頗具規模的支柱產業,是全國縣級最大的乾電池和高效節能液力傳動重點生產基地,產品已出口到亞非、歐美及港澳台地區,成功地打進了國際市場;農業方面,建立了用材林、松脂、桂皮、水果、木薯、蠶、筍竹等農業商品生產基地160萬畝,是廣東省的用材林基地之一。雲浮南江山區“三高”農業開發示範區形成了雞、鴨、豬、漁、蠶繭養殖走廊,省道水長線沿線鎮形成肉桂、南藥、水果種植走廊。鬱南縣地處粵桂通衢,歷來是兩廣商品集散地,縣城素有小廣州之稱,商品貿易十分興旺,鬱南為促進商貿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建成較大型的綜合或專業市場25個,面積7.5萬平方公里。1998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1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近4億元。農業概況
農業狀況鬱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
是個“八分山地一分田,半分河道半分村”的山區縣,山區資源豐富,耕地相對較少。近年來,該縣根據縣內地形、地貌、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和當地農民的種養習慣,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明確發展農業商品基地的思路:北部平原地區以發展糧食生產、水果、禽畜、水產業為主;近縣城地區發展城郊型農業;中部群山地區以發展經濟林、水果生產為主;南部丘陵地區以發展水果、蠶桑、糧食生產為主。目前,已形成了西江、南江沿岸的蠶桑帶;中部山區以松、桂、果、竹為主的經濟林海;環縣公路沿線的“水果走廊”和南片鎮的“養雞走廊”。全縣建立起木材、松脂、肉桂、筍竹、木薯、水稻、蠶桑、水果、禽畜、水產等十大農業商品基地共200多萬畝。湧現了一批以其主導產品聞名的“名牌”鎮,如通門鎮的肉桂、寶珠鎮的荔枝、東壩鎮的龍眼、河口鎮的芒果、大灣鎮的家禽養殖、建城鎮的水產養殖等。1999年,全縣糧食總產21.56萬噸,其中稻穀16.66萬噸;肉桂種植面積36.38萬畝;水果種植面積28.83萬畝,其中荔枝11.85萬畝,松脂、蠶 桑、木薯基地分別穩定在100萬畝、2萬畝、7.5萬畝;水產養殖面積 3萬畝。農村多種經濟項目,99年,桂皮總產3607噸,水果總產46401噸,松脂總產7101噸,木薯總產63789噸,竹筍乾945噸,蠶繭總產1687噸,水產品總量13098噸,牲豬年出欄量15.13萬頭,三鳥全年上市量1308萬隻(其中肉雞1171萬隻)。99年,全縣山地畝產值247元,山地總產值5.2億元。全縣農村社會總產值44.03億元(90年不變價),農業總產值9.74億元(90年不變價),農民人均純收入3190元。今年,全縣再次掀起山區綜合開發熱潮,進一步調整農業布局,最佳化品種結構,以效益為中心,發展特色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計畫用3-5年的時間,發展種植鬱南縣特有的名優水果無核黃皮3萬畝以上,糧食生產以發展優質糧為主,把“公司+農戶”養雞業模式發展到年上市量1千萬隻以上,加強水果、肉桂生產的科學管理,進一步提高產量和質量。大力發展資源型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文化
鬱南縣連灘鎮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0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連灘曲藝、八音,舞獅舞龍,武術、紙紮工藝、指畫藝術等文化活動豐富。[11]連灘民間藝術節,相傳始於明朝萬曆年間,流傳清朝,民國時期最盛。每年農曆正月二十日,張公(元勛)誕辰是為節期,
也稱“廟會”。
當地人民為了緬懷張公(元勛)的業績建造張公廟,並以他的誕辰的農曆正月二十日為“廟會”,後來發展成為“廟節”和“藝術節”。舉辦一年一度的民間藝術
節,把歷史名人誕辰、節期、廟會期的民眾自發性祭祀活動摻進了新的文娛活動內容。每年農曆正月二十日張元勛誕辰,舊時三羅(羅定、雲浮、鬱南)民眾自發匯
集到廟前舉行唱山歌、燒鐵炮、放煙花等民間活動。如今已升格為整個西江流域民間文化的大薈萃,而奇異的少數民族舞蹈“禾樓舞”也在藝術節上復活。這段舞蹈
曾經展示過一個少數民族的悲歡命運,它在數百年後復活,成了元宵節里喜慶的一個音符。
禾樓舞
介紹,“禾樓舞”是秦代南江流域的烏滸人在慶祝豐收、祭祀神靈時跳的一種舞蹈。該舞自形成以來,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少數民族留下的民間藝術瑰寶,蘊涵著古代百越之地(連灘流域)所具有的獨特地方文化色彩的少數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特色,是遠古稻作文化的活化石。對研究古代百越以來的生產生活、信仰
和民俗學具有積極的意義,對研究嶺南民間舞蹈史也有重要的價值。
連灘山歌
連灘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是流傳兩廣三市六縣的連灘山歌的發源地,四百年來深為民眾所喜愛,民間歌手不僅勞動之餘唱以自樂,還經常聚在廣場、舞台演唱,以山歌形式配合政府各項工作來展開宣傳。廣東音樂、粵曲、飄色等各種民間藝術遊行活動,也很流行,這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歡樂。
旅遊
天池庵
天池庵位於連灘鎮上橋村,距縣城72公里。天池庵景區布局以奇山靈庵和農業生態游為主題,注重野趣、奇趣、清幽。有天池古庵、龍躍天池、銀窿探秘、觀音坐蓮、百鳥投林、龍脊挨天、天池玉泉、望君夕照等景點。張公廟
連灘張公廟郁南連灘張公廟位於鎮區,距縣城65公里。張公廟是雲浮市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古建築,祭祀明代萬曆年間廣東總兵張元勛。廟內詩詞、彩繪、圖畫、飛檐龍脊等裝
飾,無不凝聚明清時代的民族文化。主要建築有前殿、正殿、四戶秤亭、配殿、迴廊、東西轅門;前後院有戲台、炮台、六角亭、花園等附屬建築。現存前殿、正
殿、配殿和四角亭,屋廊、月門、廂房、東西轅門等建築,正殿設有六根格木圓柱,柱礎為石質鼓形。柱縱橫成行,形成三進深,二開間。整座建築物牆壁上刻畫各
種人物鳥彩畫及詩詞,石柱上刻鑿有多首對聯。整座建築體的馱峰、斗拱、檐板等構件形制是具有濃厚粵西地方特色和風格,對研究民族文化(特別對研究瑤族史)
和當地民間習俗有重要科學價值。廟前為旅遊廣場,設億年活化石“沙欏”樹區,億年活化石“筆石”林,藝術碑林,民間藝術“禾樓舞”、“西江婚俗”表演區,
與張公廟聯成一體,展現“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風韻。
特產
都城蜜棗
相傳,在古時的某年七月初七,是天門大開的日子。那日,王母娘娘宮中的白鳳仙女從天眼之中偷偷地向凡間看了一下,只見人間山青水秀,男耕女織,不似天宮那么寂寞,遂引起思凡之念。白鳳仙女降落西寧(今鬱南縣)羅旁地界後,和一個勤勞英俊的青年阿龍
相愛。婚後第二年生下一男嬰取名龍兒。一家三口,生活美滿幸福。得當年遇旱,田地龜裂,禾苗枯黃。有一天,白鳳仙女背著龍兒到田間察看禾苗,正巧
龍兒哭鬧,白鳳仙女忙把龍兒抱在懷中餵奶。偶然一滴乳汁滴落田中,禾苗立即復甦並抽穗灌漿。白鳳仙女高興極了,立即放下龍兒,把乳汁灑遍田間,大片的禾苗
很快恢復生機。
開上方一日,人間已三年。王母娘娘發現白鳳仙女失蹤,便喚來順風耳及千里眼,結果查出白鳳仙女私奔人間,落於羅旁境內。王母娘娘大怒,即派托塔天王率天兵
天將到羅旁上空,往下傳旨,勒令白鳳仙女迅速回宮,可是,白
鳳仙女不願回去。她被天將用定仙珠擊中,現出原形,變成了一座白鳳山。龍兒也被天兵拋於西江之中。
龐寨荔枝
龐寨黑葉荔枝是鬱南縣的名特產,其歷史悠久,馳名省港,具有色澤鮮艷,果肉潔白如玉,去殼後紙包過夜不濕,結實如凍膏,人口爽脆,清甜可口,果大核細,皮薄肉厚的特點,是西江一帶久負盛名的佳果,在市場上十分暢銷,其產品己形成規河口呂宋芒
河口呂宋芒河口鎮盛產芒果。全縣境芒果樹8000株,河口約占7000株。地方上慣稱為河口呂宋香芒。河口出產芒果,迄今已有150年以上歷史。據清道光十年(1830)《西寧縣誌》(諸豫宗主修、周中孕纂輯),物產
中“果類”記載:“芒果樹高花繁,其實黃,味酸甜。”在此之前未見文字記述。迨至民國26年(1937)桂玷總纂的《西寧縣誌》物產中“果類”有記:芒
果……芒亦作望,即蜜望子,樹高數丈,花開極繁,蜜蜂望之而喜,故名。取青皮者鹽醃暴乾,能解渴止船暈。”
西江邊魚
西江邊魚學名廣東魴(俗稱花邊、大眼邊)是西江特有的名優魚類,它肉質幼嫩,味道鮮美,飲譽國內外市場。有漁諺稱:“春邊、秋鯉、夏三犁”,意即在春季以邊魚(廣東魴)、秋季以鯉魚、夏季以三犁魚(鰣魚)為最美味可口。
東壩蠶繭
東壩蠶繭加工的生絲質量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清潔、潔淨度高;二、絲纖度均勻。[17]東壩蠶繭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廣東省鬱南縣南江沿岸的東壩鎮、連灘鎮、河口鎮、宋桂鎮、南江口鎮、建城鎮等6個鎮現轄行政區域。
南無核沙糖桔
桔鬱南無核沙糖鬱南無核沙糖桔,廣東省鬱南縣特產。鬱南無核沙糖桔四大顯著特點:.一是皮簿和顏色鮮艷,光澤更加明亮;二是無核率和可食率高,其中無核率多次檢測已達100%;三是果肉汁多化渣,口感好;四是固酸比高,口感特別清甜,桔味濃郁,是沙糖桔中的極品。鬱南縣是廣東沙糖桔的重要產區之一。2009年,種植面積約30萬畝,已投產.20萬畝,總產量約35萬噸。主要分布在都城、平台、桂圩、建城、通門等6個專業鎮。
2003年11月,“郁-”沙糖桔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授予-綠色食品稱號,證書號是:LB-18-0311190913A。
2004年4月,鬱南縣被廣東省農業廳批准為創建“綠色食品示範縣”。. 2005年11月,中國果菜產業發展論壇授予鬱南縣為“中國柑桔產業龍頭縣”。
2006年,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鬱南縣為“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同時授予縣城都城鎮為“中國優質沙糖桔基地鄉鎮”。
2008年5月,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國家質檢總局2008年第50號公告)
鬱南無核黃皮
鬱南無核黃皮原產於鬱南縣建城鎮,現存二株母樹,樹齡已有100多年歷史,仍然生勢旺盛;掛果纍纍。[19]鬱南無核黃皮以其果大、肉厚、味美、無核的特點成為黃皮中的珍品,平均單果重12克,最大達29.3克;其果肉含可
溶性固形物18.6%,國酸比為10.7:1,檸檬酸1.74%,每100克果汁含維生素c43.8毫克;無核率達95%以上,可食率79.4%,具有較
高的營養價值和廣泛用途。
雲浮行政區劃百科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廣州市 | 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
深圳市 | 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
珠海市 | 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
汕頭市 | 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
韶關市 | 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
佛山市 |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
江門市 | 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
湛江市 | 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茂名市 | 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
肇慶市 | 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惠州市 | 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梅州市 | 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
汕尾市 | 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
河源市 | 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
陽江市 | 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
清遠市 | 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
東莞市 | |
中山市 | |
潮州市 | 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
揭陽市 | 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
雲浮市 | 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