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塞·埃切加賴

何塞·埃切加賴

何塞·埃切加賴(José Echegaray,1832年4月19日-1916年9月4日),出生於馬德里。西班牙土木工程師、數學家、政治家,他是19世紀末期西班牙最傑出的劇作家。他與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一起獲得了1904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西班牙人。他的代表作為《偉大的牽線人》(El gran Galeoto)。在馬德里有一條道路以埃切加賴的名字命名,該道路以弗拉明戈的酒店而著稱。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何塞·埃切加賴 何塞·埃切加賴

埃切加賴於1832年4月19日生於西班牙的馬德里。他為自己巴斯克(庇里牛斯西部的古老居民)血統而驕傲,可卻在首都度過了一生的大部分時間,並成為封建的中央集權政府的捍衛者。

埃切加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馬德里土木工程學校後擔任該校數學教授,同時熱衷於政治經濟學,並對戲劇產生了興趣。在未成為戲劇家之前即以數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活動家著稱。他曾擔任過西班牙商業、教育和財政大臣及西班牙語言學院和自然科學院院士。

埃切加賴實際上有三個職業:生命的前40年,全在數學和科學研究技巧上的名聲和榮譽不亞於他後半生的文學成就。另外,埃切加賴因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對於經濟及社會政治日益增長的興趣,成了當時最著名的公眾人物之一。

埃切加賴所受的教育主要是數學和市政工程方面的。從馬德里工程學院畢業之後,他成了一名開業工程師。實習了不長時期之後,他又回到馬德里,在原來讀書的學校里當了純數學及套用數學的教授。

在教學生涯吉他名揚歐洲,專著有《現在物質力的物理統一性理論》(1867)和《解析幾何問題》(1868)。這兩部著作被認為是各自領域內的經典。1866年,埃切加賴入選馬德里精密科學院。

何塞·埃切加賴 何塞·埃切加賴

埃切加賴長期以來堅持進步的經濟觀點並鼓吹自由貿易,他經常為諸如《真理》和《經濟學家》等頗具影響的雜誌撰稿。1868年革命及波旁王朝垮台之後,他積極參與公共活動,在隨後的七年內擔任過幾個內閣職務,如公共工程總監、貿易部長、財政部長、公共教育部長等。他曾入選議會,以其文采飛揚的出色口才而聞名。任財政部長期間他負責成立了西班牙國家銀行。

然而,1874年波旁王朝復辟,他的政治生涯突然中斷,官場上的失意日益加重,埃切加賴舉家遷往法國。他同其他一些流亡者——著名的有尼可拉斯·薩爾美隆——成立了共和進步黨。

1874年退出政界後,專門從事戲劇創作。他的第一部劇作《單據簿》在馬德里著名的阿波羅劇院公演,獲得成功。以後的30多年裡,他相繼創作了一百多部風格迥異的劇本,成為西班牙戲劇史上少有的多產作家。主要作品有《仇者之妻》(1874)、《劍把》(1875)、《不是瘋狂,就是神聖》(1877)、《火柱和十字架》(1878)、《偉大的牽線人》(1881)、《兩種義務的衝突》(1882)等,其中的《不是瘋狂,就是神聖》和《偉大的牽線人》是他的代表作。1883年他入選西班牙皇家科學院。1904年完成《不安的女人》。1904年,“由於他的劇作的獨特的新穎風格,復興了西班牙戲劇的偉大傳統”,埃切加賴同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同時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埃切加賴在法國居留時間不長,回到馬德里後便將隨後的30年生涯全部貢獻給了文學事業。只是到了1904年,即他獲諾貝爾獎的同年,才又一次接受公共事業的職位,出任財政大臣。1916年9月15日在馬德里去世。

作品介紹

《偉大的牽線人》 《偉大的牽線人》

埃切加賴少年時代就酷愛戲劇,1874年正式開始戲劇創作。同年上演第一個劇本《存根簿》,獲得成功。此後他以高度的熱情致力於寫作,在後來的18年裡,他寫了近70個劇本,成為西班牙戲劇史上少有的多產劇作家之一。他的劇作可謂豐富多彩。如果劃分一下類型的話,大體可以分為4種:

新浪漫主義劇

《存根簿》(1874)、《在劍柄里》(1875)、《拉維納的角鬥士》(1876)、《在柱子和十字架上》(1878)、《在死神的懷抱里》(1879)、《口唇上的死亡》(1880)。

哲理劇

《沒有岸的海》(1879)、《偉大的加萊奧托》(1881)、《兩種責任間的衝突》(1882)、《孬種》(1886)、《庸俗中的高尚》(1888)、《被洗刷掉的污點》(1895)。

象徵主義劇

《是發瘋還是聖舉》(1877)、《堂胡安的兒子》(1892)、《發瘋的上帝》(1900)。

風俗諷刺劇

《初露頭角的批評家》(1891)、《總是那么可笑》(1890)、《瑪麗亞娜》(1892)。

藝術特色

何塞·埃切加賴 何塞·埃切加賴

埃切加賴的戲劇,內容豐富多彩,風格獨特清新。他的戲劇結構嚴謹,戲劇衝突較強,起因、發展和結局都合乎情理,但在浪漫主義的誇張中往往帶有感傷色彩和脫離現實的傾向。他的劇作道德感異常突出,令人讚佩,他特別善於把握觀眾的情緒,以強烈的表現力和戲劇效果吸引著觀眾。他的戲劇被公認為西班牙後期浪漫主義戲劇的代表,“認為它恢復了黃金時代的西班牙戲劇,人們尊崇埃切加賴為國家戲劇詩最光輝時代的革新才。”(頒獎詞)。

埃切加賴的戲劇塑造的人物形象個性生動、突出,十分典型,富有感染力。如《瑪麗亞娜》一劇的主角瑪麗亞娜是一個殘酷無情卻又喜歡賣弄風情的女人,她的舉止神秘莫測,性格特殊,像謎一樣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直到她最後遭到不幸。全劇以悲劇告終,讓觀眾看到一個命運不佳卻又特別羅曼蒂克的女人。

綜觀埃切加賴的戲劇,總的特點是:內容豐富多彩,題材涵蓋面大,風格新穎獨特,結構嚴謹,劇情衝突明顯,起因、發展和結局合情合理,語言也具有時代特色。在四分之一個世紀裡,他的劇作以強烈的表現力和戲劇效果支配著那個時代的西班牙劇壇,他被公認為同代劇作家中出類拔萃的人物。

埃切加賴的戲劇成就卓著,1904年,“由於他大量出色的劇作,具有獨特、新穎的風格,復興了西班牙戲劇的偉大傳統”,同法國詩人讓·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分享了諾貝爾文學獎。

文學史家一般認為,埃切加賴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並非由於他的文學品質、戲劇表現技巧、引人入勝的劇情,也不是由於他提出的那些問題(幾乎總是與當時人們憂慮的問題不相干),而是由於他出現得正合時宜,當時的大劇作家阿亞拉和塔馬約的火炬剛剛熄滅,時代和社會已明顯衰退。在這種背景下,他深信西班牙戲劇需要革命,需要革新,就像政治需要改革一樣。

他雖然尚缺乏真正的藝術修養,但是他對觀眾的興趣和反映有著準確的了解。他不是為審美家和批評家們寫作,而是為廣大無名民眾寫作,通過舞台撥動人們喜怒哀樂的心弦。此外,埃切加賴還十分關心演員的藝術生命,常常主動為某些演員寫劇本,使之人盡其才,如安東尼奧·比科、拉法埃爾、里卡多·卡爾沃、艾萊娜.博爾東,以及格雷羅-門多薩夫婦,都曾為他的不少劇本的成功上演做出過很大貢獻。當然,應該承認,埃切加賴具有構思劇本的才能,他的每個劇本都是一座完美的製作車間。他的戲劇大廈雖然基礎不深,但是保持著高度的平衡和穩固。有的文學史家認為埃切加賴可以和西班牙大戲劇家卡爾德龍相比,甚至超過了他。

1916年,埃切加賴在馬德里逝世,終年84歲。

外界評論

1904年,埃切加賴在西班牙人民心目中是敬愛的西班牙文學創始人,他們對埃切加賴獲獎表示熱烈讚頌。也就是這些人民,在埃切賴的《偉大的加萊奧特》(1881)上演後為之傾倒,舉行了一次全國性簽名活動,以紀念這位劇作家。

然而,這一陣激情的崇拜在西班牙之外卻對埃切加賴不利。事實上,圍繞1904年獎展開的爭論之一就是獲獎者的高齡(埃切加賴和米斯特拉都已年過七十)。

許多評論家批評說,這種做法完全違背了諾貝爾獎的精神實質。他們認為,諾貝爾的願望是將獎授予那些在窮困中奮鬥的作家,這些作家在其文學生涯之初極需公眾認可和經濟支持,而不應授予這兩位廣受尊敬、經濟獨立並且處於文學創作末期的人物。

諾貝爾獎評審會則言辭尖銳地反駁了這一說法,在當年的授獎儀式上表明自己對諾貝爾獎精神的理解,並強調,獲獎資格唯一的嚴格條件就是獲獎者的作品具有“特殊重要性”。

在有些地方,兩人同時獲1904年獎這一事實也被認為削弱了該獎的意義,而且正如所料,埃切加賴在法國只被一筆帶過,米斯特拉的重要意義在西班牙也被降低了,其他國家對此幾乎毫無反應。例如在美國,人們更多地注意到迄今尚未有美國人獲諾貝爾獎,而對當年獲獎者隻字不提。

事實上,美國各主要報紙甚至不屑報紙授獎訊息。比如《紐約時報》上唯一一次模糊提到這次諾貝爾獎是1904年12月31日的報導,說米斯特拉有意將自己的那份獎金建一座博物館。

何塞·埃切加賴 何塞·埃切加賴

儘管1904年諾貝爾獎在國外遭到冷遇,在西班牙本土卻引起了一場文學波動。埃切加賴也許是普通西班牙人的寵兒,卻遭到了新起一代作家的攻擊,即“1898一代”,這批作家迅速作出了憤怒和尖刻的反應。埃切加賴伴隨諾貝爾獎而來的名譽在這些作家看來,標誌著他們在文學生涯中為之奮鬥的一切遭到背叛。他們認為,埃切加賴的戲劇是西班牙生活和文學中所有滑稽可笑的歷史誤會的縮影。

因此,米蓋爾·德·烏納穆諾·伊·胡戈、盧本·達里奧·巴羅亞及安東尼奧·馬恰多·伊·魯伊茲等一批作家,並不滿足於僅僅對此作出批評或舉行幾次抗議集會,他們還正式簽署了一份措辭嚴厲的宣言,反對諾貝爾獎評審會的決定。

不過,對埃切加賴持同情心的評論家認識到,這位劇作家不幸就在於他的獲獎為時太晚。他的劇作屬於19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沒有也不可能代表20世紀初年,而在西班牙,代表這一時期的則是哈辛托·貝納文特·伊·馬西內斯,他於192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這些評論家認為,從當代戲劇技巧和內容出發來批評埃切加賴是不公平的。他們堅持認為,埃切加賴要是早十年獲此獎便不會有人反對,只會得到讚揚。

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獎作者及獲獎作品

年份(公元)獲獎作者
國籍
獲獎作品
1901年蘇利·普呂多姆(1839~1907),詩人法國《孤獨與深思》
1902年特奧多爾·蒙森(1817~1903),歷史學家德國《羅馬風雲》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戲劇家、詩人、小說家挪威《挑戰的手套》
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1830~1914),詩人。法國《金島》

何塞·埃切加賴(1832~1916),戲劇家、詩人西班牙《偉大的牽線人》
1905年亨利克·顯克維支(1846~1916),小說家波蘭《你往何處去》
1906年喬祖埃·卡爾杜齊(1835~1907),詩人、文藝批評家義大利《青春詩》
1907年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小說家、詩人英國《老虎!老虎!》
1908年魯道爾夫·歐肯(1846~1926),哲學家德國《精神生活漫筆》
1909年西爾瑪·拉格洛夫(女)(1858~1940),作家瑞典《騎鵝旅行記》
1910年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1830~1914),作家德國《特雷庇姑娘》
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劇作家、詩人、散文家。比利時《花的智慧》
1912年蓋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劇作家、詩人德國《群鼠》
1913年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詩人、社會活動家印度《吉檀枷利—飢餓石頭》
1915年羅曼·羅蘭(1866~1944)作家、音樂評論家法國《約翰·克利斯朵夫》
1916年魏爾納·海頓斯坦姆(1859~1940),詩人、小說家瑞典《朝聖年代》
1917年卡爾·耶勒魯普,作家。丹麥《磨坊血案》

亨利克·彭托皮丹,小說家丹麥《天國》
1919年卡爾·施皮特勒(1845~1924)詩人、小說家。瑞士《奧林匹亞的春天》
1920年克努特·漢姆生(1859~1952)小說家、戲劇家、詩人挪威《大地碩果—畜牧曲》
1921年阿納托爾·法郎士(1844~1924)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法國《苔依絲》
1922年哈辛特·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1866~1954),作家西班牙《不吉利的姑娘》
1923年威廉·勃特勒·葉芝(1865~1939),詩人、劇作家愛爾蘭《麗達與天鵝》
1924年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1868~1925),作家波蘭《福地》
1925年喬治·蕭伯納(1856~1950),戲劇家愛爾蘭《聖女貞德》
1926年格拉齊亞·黛萊達(女)(1871~1936),作家。義大利《邪惡之路》
1927年亨利·柏格森(1859~1941),哲學家法國《創造進化論》
1928年西格里德·溫塞特(女)(1882~1949),作家挪威《新娘—主人—十字架》
1929年保爾·托馬斯·曼(1875~1955),作家德國《魔山》
1930年辛克萊·劉易斯(1885~1951),作家美國《巴比特》
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1864~1931),詩人瑞典《荒原和愛情》
1932年約翰·高爾斯華綏(1867~1933)小說家、劇作家英國《有產者》
1933年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1870~1953)作家俄國《米佳的愛》
1934年路伊吉·皮蘭德婁(1867~1936)小說家、戲劇家義大利《尋找自我》
1936年尤金·奧尼爾(1888~1953)劇作家美國《天邊外》
1937年羅傑·馬丁·杜·加爾(1881~1958)小說家法國《蒂伯—家》
1938年賽珍珠(珀爾·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作家美國《大地》
1939年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1888~1964)作家芬蘭《少女西麗亞》
1944年約翰內斯·威廉·揚森(1873~1950)小說家、詩人丹麥《漫長的旅行》
1945年列拉·米斯特拉爾(女)(1889~1957)詩人智利《柔情》
1946年赫爾曼·黑塞(1877~1962)作家德國《荒原狼》
1947年安德烈·紀德(1869~1951)作家、評論家法國《田園交響曲》
1948年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詩人、劇作家、批評家英國
《四個四重奏》
1949年威廉·福克納(1897~1962)作家美國《我彌留之際》
1950年亞瑟·威廉·羅素(1872~1970)數學家、哲學家英國《哲學—數學—文學》
1951年帕爾·費比安·拉格奎斯特(1891~1974)詩人、戲劇家、小說家瑞典《大盜巴拉巴》
1952年莫里亞克 作家法國《愛的荒漠》
1953年溫斯頓·邱吉爾(1874~1965)政治家、歷史學家、傳記作家英國《不需要的戰爭》
1954年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作家。美國《老人與海》
1955年赫爾多爾·奇里揚·拉克斯內斯斯(1902~)作家冰島《漁家女》
1956年胡安·拉蒙·希梅內斯(1881~1958)詩人西班牙《悲哀的詠嘆調》
1957年阿爾貝·加繆(1913~1960)作家法國《局外人》《鼠疫》
1958年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詩人、小說家蘇聯《日瓦戈醫生》
1959年薩瓦多爾·夸西莫多(1901~1968)詩人義大利《水與土》
1960年聖.瓊.佩斯,作家法國《藍色戀歌》
1961年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小說家南斯拉夫《橋·小姐》
1962年約翰·斯坦貝克(1902~1968)作家美國《人鼠之間》
1963年喬治·塞菲里斯(1900~1971)詩人希臘《“畫眉鳥”號》
1964年讓·保爾·薩特(1905~1980)猶太人,哲學家、作家法國《蒼蠅》
1965年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1905~1984)作家前蘇聯《靜靜的頓河》
1966年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1888~1970)猶太人,作家以色列《行為之書》

奈莉·薩克斯(女)(1891~1970)詩人瑞典《逃亡》
1967年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1899~1974)詩人、小說家瓜地馬拉《玉米人》
1968年川端康成(1899~1972)小說家日本《雪國》
1969年薩繆爾·貝克特(1906~1989)作家法國《等待戈多》
1970年亞歷山大·索忍尼辛(1918~2008)作家俄羅斯《癌病房
1971年巴勃魯·聶魯達(1904~1973)詩人智利《情詩·哀詩·贊詩》
1972年海因里希·伯爾(1917~1985)作家德國《女士及眾生相》
1973年派屈克·懷特(1912~1990)小說家、劇作家澳大利亞《風暴眼》
1974年埃溫特·詹森(1900~1976)作家瑞典《烏洛夫的故事》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1904~1978)詩人瑞典《露珠里的世界》
1975年埃烏傑尼奧·蒙塔萊(1896~1981)詩人義大利《生活之惡》
1976年索爾·貝婁,作家美國《赫索格》
1977年阿萊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詩人西班牙《天堂的影子》
1978年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1904~1991)作家美國《魔術師·原野王》
1979年奧德修斯·埃里蒂斯,詩人希臘《英雄輓歌》
1980年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2004)詩人波蘭《拆散的筆記簿》
1981年埃利亞斯·卡內蒂(1905~)德語作家英國《迷惘》
1982年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8~)猶太人,記者、作家哥倫比亞《百年孤獨》
1983年威廉·戈爾丁(1911~1994)作家英國《蠅王》《金字塔》
1984年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1901~1986)詩人捷克《紫羅蘭》
1985年克洛德·西蒙(1913)小說家法國《弗蘭德公路》《農事詩》
1986年沃萊·索因卡(1934~)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評論家奈及利亞《雄獅與寶石》
1987年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蘇裔美籍詩人美國《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
1988年納吉布·馬哈富茲(1911~)作家埃及《街魂》
1989年塞拉 CamiloJoseCela 作家西班牙《為亡靈彈奏》
1990年奧克塔維奧·帕斯,詩人墨西哥《太陽石》
1991年內丁·戈迪默(女)(1923~),作家南非《七月的人民》
1992年德里克·沃爾科特(1930~)詩人聖露西亞《西印度群島》
1993年托尼·莫里森(女)(1931~)作家美國《所羅門之歌》
1994年大江健三郎(1935~)小說家日本《個人的體驗》《萬延元年的足球隊》
1995年希尼(1939~)詩人愛爾蘭
1996年希姆博爾斯卡(女),詩人波蘭
1997年達里奧·福,諷刺劇作家義大利《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
1998年若澤·薩拉馬戈,記者、作家葡萄牙《盲目》
1999年君特·格拉斯,作家德國《遼闊的原野》
2000年高行健(1940~)法籍華人。劇作家、小說家法國
《靈山》
2001年維·蘇·奈保爾(1932~)印度裔英國作家英國《到來之謎》
2002年凱爾泰斯·伊姆雷,作家匈牙利《無形的命運》
2003年庫切(1940~)作家南非《恥》
2004年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1943~)女作家奧地利《鋼琴教師》
2005年哈羅德·品特(1930~2008),猶太人,英國劇作家,被評論界譽為蕭伯納之後英國最重要的劇作家。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英國《看房者》
2006年奧爾罕·帕慕克(1952~),作家土耳其《伊斯坦堡》
2007年多麗絲·萊辛(DorisLessing,1919—),女作家英國《金色筆記》
2008年勒•克萊齊奧(Jean-MarieGustaveLeClézio,1940—),“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法國《烏拉尼亞》
2009年赫塔·米勒(又譯作赫塔·繆勒、赫塔·穆勒),小說家,詩人,散文家。德國
2010年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秘魯作家秘魯《世界末日之戰》
2011年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瑞典詩人瑞典
2012年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高密縣,當代著名作家。中國《紅高粱家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