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國家教育改革以及國家學科專業調整建設,原重慶大學機械工程一系、機械工程二系、採礦系礦機專業、測試中心、汽車工程學院、現代法設計所、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原重慶建築大學機電學院等八個單位合併組建了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她的誕生,開創了重慶大學機械學科發展的新紀元。她以規模宏大,綜合實力雄厚而被譽為重慶大學的“航空母艦”。
學院介紹
從1935年機械專業的創建至今,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已寫下了70多個春秋的光輝篇章。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和幾代人鍥而不捨的艱苦努力,院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形成了求實、求真、嚴謹、創新的優良學風,樹立了艱苦奮鬥,腳踏實地的創業精神,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機械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結出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為國家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正處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國家經濟建設蓬勃發展的機遇和需求,肩負著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和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目前,圍繞學科方向布局和學科建設、專業設定與社會需求、師資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素質教育與教學質量的提高、科學研究與知識創新、深化改革與強化管理以及走好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全院四千多名師生員工集思廣益,勾畫了我們未來的發展藍圖和奮鬥目標:建設全國一流的機械工程學院、再鑄重慶大學機械學科的輝煌。
為實現這一目標,十分重視學科方向和內涵的調整,發揮學院自身的學科優勢,注重機械科學與信息科學、材料科學和管理科學的結合,在強調為國家經濟建設做貢獻的同時,更加注重為地方和區域經濟建設服務。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把我院建設成為學科方向符合21世紀國際發展趨勢,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適應市場經濟需求,能為國家特別是區域經濟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
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發展,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離不開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和兄弟院校的支持和幫助。在此,我真誠希望得到進一步的支持並與社會各界、國際友人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共謀發展之路。
學科建設和學院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在當前全國高等教育大浪淘沙般的發展進程中,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全體師生員工將眾志成城,為建設科學研究高水平、人才培養高質量的創新型和諧型學院更加努力拚搏,機械學院這艘“航空母艦”必將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辦學特色
一、通過教學改革和教學基地建設,促進本科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近年來,學院重視教育觀念的轉變,積極組織從事教育教學改革,承擔並完成了一批國家級教改項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教學成果,有力地提高了學院的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1.承擔並完成了一批國家級教改項目:
1)“面向21世紀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2)“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建設”;
3)“世界銀行貸款基礎實驗教學改革與實驗中心建設”;
4)“面向21世紀機械製圖與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5)“新世紀國家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機械基礎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綜合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2.取得了一批教學成果
1)“機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獲得2001年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面向21世紀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獲2001年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3)“建設國家工科教學基地,構建機械基礎教學平台”獲2004年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已通過評審為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4)“機械製圖”和“機械原理”兩門課程分別被評為2003、2004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5)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2004通過教育部組織的驗收,被評為“優秀”。
3.特色內容和內涵
通過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基礎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的全面素質與教學水平,從而促進對學生的全面培養,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我院的一大特色。所取得的成果處於全國同類專業的一流水平,某些方面處於國內前茅,從新的人才質量觀來審視,學生的知識面,對基礎理論、方法與技術的掌握,分析、創新、實踐能力以及自學和自我發展能力等方面有明顯提高。
學院具有較強的學科基礎和科研實力,已形成濃郁的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氛圍。這種氛圍從師資水平、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各方面深刻地影響我院的本科教育工作,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我院科研與本科教學結合緊密,促進教學成效明顯,形成了有鮮明特色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1.學院高水平的學術成果為高質量的本科教學奠定了學術基礎
1)三年承擔科研項目500餘項,年均到位科研經費2000萬元;
2)三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和自然科學一等獎6項、省部級二、三等獎21項;
3)三年獲國家發明專利29項、實用新型專利24項;
4)三年公開出版專著9部、教材25部;
5)三年公開發表CSCD核心期刊及國際期刊論文5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151篇;
6)三年承辦國內和國際學術會議5次,到會交流人員累計約650人。
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有力地提高了廣大教師的學術水平,為高水平本科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學院科學研究的成果豐富了本科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水平
1)80.3%的本科任課教師都承擔了科研任務,科學研究的經驗和成果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豐富了本科教學內容,對教學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直接的促進作用。
2)76%的畢業設計是與科研項目相結合的。我院歷年獲得重慶市優秀畢業設計論文獎的大多數結合了具體科研項目。
3)學院教師科學研究的成果融入課程內容,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本科課程教材。其中一批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直接以第一作者編寫了本科教材,在全國的重要出版社出版,有力地提高了教學水平。
3.學科基地向本科教學開放,為高質量本科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1)學院擁有9個國家級、部省級以及與企業聯合建立的科研基地。近三年科研基地為本科生開設課程413門次、開設教學實驗23個,共有1029名本科生進入科研基地進行畢業設計。
2)多年堅持在學科基地進行本科生的工程綜合實踐和科技創新活動。近三年完成工程綜合實踐項目27項,學生提交答辯論文22篇,學生獲獎13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
4.特色的內容和內涵
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與本科教學結合緊密,在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形成了有鮮明特色的本科教學模式。這種培養模式的顯著特點是為本科教學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師資,並將最新的學術成果引入教學內容,為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條件,從而提高了本科教學水平。
系所單位
機械基礎教學基地工業工程系
製造工程研究所
機電工程系
汽車工程系
機械設計製造研究所
機電工程研究所
車輛工程研究所
材料及成形工程研究所
工業工程研究所
重慶大學工培中心
學科建設
學院現有6個系,6個研究所,5個本科專業,1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其中2個共建,共涵蓋了1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工科教學基地(機械基礎),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現有各類學生4600餘人,其中碩士生1400餘人,博士生近200人,全日制本科生2700餘人,成人教育類學生300餘人。現有教職工270餘人(其中教師近200人)。教授4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1人),副教授74人,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達到45%。學院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跨世紀、新世紀人才7人,重慶巴渝學者1人。
機械工程學院將抓住西部大開發、“211工程”和985發展規劃的機遇,努力把學院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
科學研究
機械工程學院“十五”期間承擔科研總項目總計815項,其中國家級62項,省部級152項,一般縱項32項,橫向569項。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等獎5項。機械傳動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
機械CAD/CAM/CAE/CAPP技術現代機械設計理論與方法
製造系統工程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
製造業信息化技術
綠色製造
機電一體化技術
虛擬儀器
設備狀態監控與故障診斷技術
車輛振動噪聲(NVH)控制技術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汽車底盤電子控制
汽車自動變速傳動
模具CAD/CAM
新型輕合金材料及複合材料
精密成型和特種加工技術
快速原型製造
焊接質量控制技術
高壓水射流及其套用
動力傳動系統環保節能技術
水潤滑理論及工程套用
工程機械設計技術
新產品策劃與管理
現代質量工程
製造過程與供應鏈管理
現代物流
國際交流
學院十分重視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活躍了學院的學術氛圍,促進了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了學院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先後與日本東北大學、法國瓦朗西納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德國德勒斯登大學、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俄羅斯機械科學院、日本五十鈴公司等簽署有學術交流,科研合作以及人才培養協定。
承擔了歐盟、日本文部省、美國福特公司、日本日立公司等一批國際合作研究項目。
舉辦了多次國際學術會議。
與法國瓦朗西納大學、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簽署有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合作議。
聘請了日本東北大學加藤正名教授,俄羅斯機械科學院阿爾佩多夫院士等一批國外專家學者擔任我院名譽教授和顧問教授。
每年有近二十名國外學者和專家來院講學與合作研究。
先後派出百多名業務精,能力強的中青年教師赴國外學習深造。
聯繫方式
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重慶大學第七教學大樓3樓
電話:023-65102401
傳真:023-65105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