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花

散花

散花,曲藝的一種。散花是齋醮儀式組成中常用的儀式元。陸修靜《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稱,天上神仙臨降醮壇時,“皆駕飛雲綠軿,八景玉輿。從真人玉女手把花旛,前導鳳歌,後從天鈞,白鶴獅子,嘯歌邕邕,燒香散花,浮空而來”。

基本信息

簡介

這是河北張家口的民間小調。“散花”是“對花”的一種,又稱“五月散花”,即只唱到五月為止。

藝術風格

散花散花

“散花”是“對花”的一種,又稱“五月散花”,即只唱到五月為止。此首《散花》,在內蒙古西部、晉北、陝北都可以聽到。張家口是它的東部傳唱區域的極限,而其北部、西北部一直擴展到包頭和陝北的府谷等地。

它的唱詞同“對花”體式一樣,是採用了“月令”敘事模式的“問答體”,從正月到五月,句幅逐漸由寬而窄,情緒也越來越緊湊熱烈,最後引出了一個“副歌”模樣的“襯段”,進入全曲的高潮。其腔詞結構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前兩樂句,每句四節,是一對完全重複的對句;第二層是兩對一小節的短襯句(第二對句的結尾由於“花”字的迭唱而延伸了一小節)。

從樂句的幅度看,它緊縮了兩倍;從樂意看,它卻是局部的展開,並且,正是經過它的鋪墊,才很自然地將下面19小節的大襯段引了進來;第三層可視為一種更大的展開,總共為四大句:第一襯句6小節(前4小節唱襯詞,後2小節唱主題性的“花開有人愛”),第二襯句6小節,第三襯句4小節,第四襯句4小節,句幅在此處重新拉寬,使音樂一直處於紅火、熱烈的氣氛之中。總的來說,《散花》的特色更多的是通過後半部分的長襯段突現出來的,大量的本地方言的使用,使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佛教的“散花”

中國古代祭儀中並無“散花”的形式。道教的“散花”源於佛教,但又有自身的特點。佛教的《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和《華嚴經》中,都有“散花”一品,稱“散花於佛上,是為供養佛寶”。②,認為在佛前散花為對佛的供養,據傳,魏世祖曾在四月初八浴佛節時親臨門樓觀看行佛,散花敬禮。現在南亞地區仍有撒花瓣以迎尊貴的民俗,當是古時散花禮俗的遺風。佛教的散花,多用鮮花,後也有改用紙花的。
達摩祖師開示:散花者,義亦如是;所謂常說正法,諸功德花,饒益有情,散沾一切;於真如性,普施莊嚴。此功德花,佛所讚嘆,究竟常住,無雕落期。若復有人散如是花,獲福無量。若言如來令眾生,剪截繒彩,傷損草木,以為散花,無有是處。所以者何?持淨戒者,於諸天地森羅萬像,不令觸犯;誤犯者,猶獲大罪,況復今者故毀淨戒,傷萬物求於福報,欲益返損,豈有是乎?

道教的“散花”

道教的“散花”,並不實地拋撒鮮花,只是誦唱。陸修靜的《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有在巡行中詠唱的步虛詞多首,如“諸天散香華,倏然靈風起”,“靈風扇奇奇,清香散人衿”,“香花隨風散,玉音成紫霄”,“真人把芙蓉,散花陳我願”等。“每誦步虛一首訖,弟子唱‘善散花’,禮一拜”。③在道教科儀中,散花多與瑤壇、雲輿、五獻等內容相聯繫,多為行進中的誦唱,間亦有立定念誦的。其詞有五言、七言與詞曲類三種,和步虛詞相似。現存較著的散花詞有宋真宗作五言散花詞十首、七言散花詞十首和宋徽宗作五言散花詞十首等,均收於明《道藏》的《金籙齋三洞贊詠儀》中,其詞多為贊詠仙都美景和瑤台奇葩。例如:宋真宗的“天上春常在,花開不計時。瑤壇沾瑞露,芳氣更蕃滋”,“昆丘絕頂有龜台,台上奇花四序開。不是群仙朝玉帝,何由散到世間來”;宋徽宗的“絳節徘徊引,天花散漫飛。高真無染著,片片不沾衣”等等。也有祈願天神賜福、降臨醮壇的,例如:宋真宗的“玉宇千門啟,金爐百和然。芬芳盈法座,祗栗待群仙”,“洞中三十六天春,仙境由來異世人。採得名花何處去,將來宮館奉高真”,宋徽宗的“聖境三千歲,仙花始一開。如何金籙會,並奉列真來。幾席延飈馭,香燈建寶壇。丹心無何獻,碎錦灑雲端”等等。④宋代道士呂太古的《道門通教必用集》收集了多種散花詞,其中有較古的散花樂詞:“散花林,散香林。散香花,滿道場。上真前供應,玉京山上朝真會(散花林),十仙齊奏步虛音,滿道場,至真前供養。空同一聲來月下,步虛三唱入雲間。”⑤明確將散花與步虛聯繫在一起,散花詞只是以散花為特殊內容的步虛詞。《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則稱“凡散花每兩句為一首,上一句吟畢,繼吟‘散花禮’三字,方吟下一句,吟畢,繼吟‘滿道場,聖真前供養’八字”,⑥指出散花樂有領唱和伴唱的形式。另一題為《古散花樂》的都是七言詩句:“元始傳言齊受籙,道君開教盡皈依。小有洞中三秀草,玉京山上萬年桃。五色雲中呈彩鳳,一爐香里見朱鬃。三真玉女持花節,一雙童子棒金爐。五色彩雲來覆地,九天真氣繞香壇。九龍闕上集真聖,八仙台畔聽清謠。三島羽人朝象闕,九天仙子下瑤台。五色彩雲隨步起,六銖仙服著身來。三島羽人來入座,十洲鸞鶴引沖天。太上散花陳我願,扣鐘鳴鼓會群仙。萬朵蓮燈開夜月,滿壇香霧雜天花。”⑦其詞的內容猶似一首神話故事詩,一幅神仙行空彩畫。

《散花科》

香港道教全真派科儀中有《散花科》,使散花這一儀式元獨立為儀式體,但在演習中又常和《五方關燈科》相連。《散花科》是一種以讚頌香花,解除冤結、拔度亡靈的黃籙類科儀。舉行儀式時,在一長桌上陳列香花燈水果等五供以及花盤、米盤和古錢九枚供高功法師行儀使用。法師和眾職事自始至終坐於桌邊誦唱經文。經文包含由《返魂香贊》《太乙贊》《四頌花》《萬事休》《嘆人生》《嘆四季》《散奇花》《解冤結》等大段唱詞組成,文詞優美。例如:《四頌花》中有“君不見,好年華,時來枝上好開花。可憐風雨經過後,處處遊人嘆落花”之句;《萬事休》中有“勞心勞力為誰謀,父母妻兒轉眼休。縱得脫青更換紫,也須白了少年頭。一旦無常萬事休”;《嘆人生》中有“色相果然空,花殘今又紅。笑語夢魂中,嘆人生不再逢”;《嘆四季》中有“秋來籬菊綻金黃,風送花香月滿廊。三徑蕭條誰送酒,教人寧不倍淒涼”;《散奇花》中有“散一朵,菊花新,愁眉不展對芳辰。扶蝶紛紛花下過,不見花前月下人”,等等。《解冤結》是全儀的核心,稱“解結解結解冤結,惟願亡靈罪消滅。今生前世有冤仇,隨此經功盡斷絕”。⑧由於歌唱文字占據《散花科》的絕大部分,因此,全儀音樂性極強。香港道教演習該儀時,多採用廣東地區民樂的古典名曲和民間小調,適合民眾的欣賞情趣,因此,使散花科的思想內容更富有感染力。

其曲詞

散花散花

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四川竹琴
長沙彈詞
四明南詞
揚州清曲
青海平弦
寧波走書
蛟川走書
上海說唱
贛州南北詞
鑼鼓書
粵謳
五句落板
貴州琴書
常德絲弦
陝西獨角戲
常德大鼓
花燈說唱
河間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
太平歌詞
陝西曲子
門歌
二夾弦
唐山大鼓
蘇北大鼓
浙江鼓詞
寧夏小曲
四川盤子
鐵片大鼓
滑稽大鼓
安康曲子
三跳鼓板書
祁陽小調
車燈
北板大鼓
沔陽漁鼓
安化地花鼓
祁東漁鼓
江西蓮花落
衡陽漁鼓
商雒花鼓
陝北道情
商洛道情
南陽鼓詞
隴東道情
瑞昌船鼓
西城板
耍花樓
無錫評曲
九江文曲
溫嶺道情
平谷大鼓
馬頭調
沁縣三弦書
翼城琴書
奉調大鼓
鼓兒哼
益陽大鼓
溫州蓮花
徐州大鼓
青海道情
山東花鼓
單人鑼鼓
鼓兒詞
滄州木板大鼓
臨清琴曲
河州調
杭曲
南昌道情
晉北道情
散花
金華道情
福州藝
五句板
打鼓草
南陽大鼓
燕山大板
褒歌
太原蓮花落
準北大鼓
浦東說書
廣西大鼓
鶯歌柳書
大廣弦說唱
逗腔
臨清時調
文曲坐唱
義烏道情
薌曲說唱
寧夏數花
太原大鼓
昆高笛曲
貴州燈詞
十音八樂
臨縣三弦書
沁縣三弦調
浙江道情
江西大鼓
對鼓
波陽漁鼓
廣西零零落
單琴大鼓
黎黃
閩東蓮花落
清音大鼓
臨海詞調
太湖大鼓
長沙大鼓
太平年
桂林漁鼓
寧夏道情
邵陽小調
湘南小調
湘西小調
岳陽小調
洪湖漁鼓
路橋蓮花
江蘇漁鼓
蘇北墜子
晉南道情
衡陽獨角戲
益陽獨角戲
常德獨角戲
株州獨角戲
衡陽地花鼓
上饒漁鼓
懷化獨角戲
湘潭地花鼓
邵陽地花鼓
常德地花鼓
零陵對子調
岳陽北花鼓
陝北琴書
晉南琴書
武崗零零羅
吉林琴書
溫州琴書
長沙蓮花落
雲南琴書
漢中蓮花落
延安蓮花落
陝北蓮花落
山東洛子
華北洛子
東北洛子
陝西琴書
潞安琴書
漢中金錢板
湘西錢板
打扦擔
滬劇說唱
蘇北琴書
粵曲說唱
白戲說唱
影調說唱
越劇說唱
秦腔說唱
青海越弦
湘昆坐唱
花鼓坐唱
府谷琴書
馬燈說唱
陽戲坐唱
昆明揚琴
碗碗腔說唱
建始揚琴
杭州花調
常德漁鼓
四句推子
商雒說書
長沙清音
陝南鼓詞
四川花鼓
瀘西花鼓
雙條鼓
隴東漁鼓
武崗絲弦
黃岩花鼓
木皮子
大庸絲弦
花兒小鼓
宜春三星鼓
東山番邦鼓
渾圓扇鼓
岳陽獨角戲
華容說鼓
邵陽絲弦
茶山鼓
圍鼓
坐鼓
喪鼓
孝鼓
贊土地
贊獅子
乾旱船
送春牛
南豐香
湘北鑼鼓
平定迓鼓
南寧春鑼
河南鼓子曲
安徽道情
溫州龍船
貴州彈詞
桂林彈詞
三跳書
瓷城三下響
蓮蕭
台州詞調
淮詞
山東彈詞
寧波彈詞
益陽彈詞
湘潭彈詞
杭州彈詞
陝南漁鼓
太平歌
紹興平胡詞
三弦平調
西寧弦子曲
河西曲子
河南道情
廣東木魚書
蘇州文書
月琴彈唱
大鐃書
小饒書
毛竹說書
胡琴書
昭通唱書
琵琶彈唱
拍南管
夏縣禹都調
霍縣碰猴書
台彎歌仔
下二調
上堂大鼓
商洛靜板書
湖北善書
貴州彈唱
大雷拉戲
北京時調
蘭州小曲
黃鸝調
太原秧歌
懷化漁鼓
霍縣地方書
廣濟文曲
湘南漁鼓
陝南道情
什錦班
衡南道情
山西道情
泉州歌冊
內蒙道情
令令
折尕
大名碟子曲
橫山調
麒麟調
簡板書
桑植小調
扯白歌
漢二黃
湖北號子
袒袒游
河州平弦
關中曲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