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黑麴黴,子囊菌亞門,絲孢目,叢梗孢科,中的一個常見種。自中伸出,直徑15~20pm,長約1~3mm,壁厚而光滑。頂部形成球形頂囊,其上全面復蓋一層梗基和一層小梗,小梗上長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狀, 直徑2.5~4.0μm。分生孢子頭球狀,直徑700~800μm,褐黑色。蔓延迅速,初為白色,後變成鮮黃色直至黑色厚絨狀,背面無色或中央略帶黃褐色。分生孢子頭褐黑色放射狀,分生孢子梗長短不一。頂囊球形,雙層小梗。分生孢子褐色球形。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性產品和中。是重要的發酵工業菌種。有的菌株還可將羥基孕甾酮轉化為雄烯。生長適溫37℃,最低相對濕度為88%,能引致水分較高的糧食霉變和其他工業器材霉變。
形態特徵
菌叢呈黑褐色,頂囊大球形,小梗雙層,分生孢子為球形,呈黑、黑褐色,平滑或粗糙。對紫外線以及臭氧的耐性強。菌絲髮達,多分枝,有多核的多細胞真菌。分生孢子梗由特化了的厚壁從膨大的菌絲細胞(足細胞)上垂直生出;分生孢子頭狀如“菊花”。黑麴黴的菌絲、孢子經常呈現各種顏色,如:黑、棕、綠、黃、橙、褐等,菌種不同,顏色也不同。
生態分布
廣泛分布於土壤、空氣和穀物上,可引起食物、穀物和果蔬的霉腐變質,有的可產生致癌性的 黃麴黴毒素。
經濟用途
是制醬、釀酒、制醋的主要菌種。是生產 酶製劑(蛋白酶、澱粉酶、 果膠酶)的菌種。 生產 有機酸(如檸檬酸、 葡萄糖酸等)。農業上用作生產糖化 飼料的菌種。可用來測定錳、銅、鉬、鋅等微量元素和作為霉腐試驗菌。乾酪成熟中污染會使乾酪表面變黑、變質,對奶油也會產生變色。
菌物界(一)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
盤點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的真菌
麴黴屬是叢梗孢目(Moniliales)叢梗孢科中的一屬。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引起多種物質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本期主要是盤點該屬及其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