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核麴黴

菌核麴黴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7天直徑30-40mm ,10-14天50-60mm;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瓊脂上25℃7天直徑達40-50mm;質地絲絨狀,淺黃色,近於那不勒斯黃至奶油淺黃褐色( Naples Yellow一Cream Buff,R. XVI,R. XXX);形成菌核;菌落反面淺褐色。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菌核麴黴菌核麴黴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7天直徑30-40mm,10-14天50-60mm;質地絲絨狀,具不規則的皺紋;分生孢子結構生長較稀疏,淺黃色,近於那不勒斯黃至芥子黃(NaplesYellowMustardYellow,R.XVI),有的近於蠟黃(WaxYellow,R.XVI)或奶油淺黃色(CreamBuff,R.XXX);有的菌落全面產生大量菌核或僅部分扇形區域產生大量菌核,影響菌落外觀,現顆粒狀;菌核初為白色,繼而變成淡肉色,近於淺赭鮭色(LightOchraceousSalmon,R.XV),並伴有無色至淡黃色的滲出液;菌落反面近於無色或呈極淡的褐色。分生孢子頭球形至輻射形,(50-)200-500μm,球形者老後裂成幾個緻密的柱狀體,也有少數呈疏鬆柱形者;分生孢子梗生自基質,孢梗莖200-700(-1000)μm×6-11μm,壁厚可達1.2μm,近於光滑或顯著粗糙,黃褐色;頂囊球形或近球形(10-)25-35μm,全部表面可育;產孢結構雙層:梗基(5-)8-12(-16)μm×(2-)3-5(9.5)μm,瓶梗(5-)8-11μm×2-2.5μm;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較小,(2-)2.5-3μm,壁光滑;菌核多為球形或近球形,直徑(700-)1000-1500μm。

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瓊脂上25℃7天直徑達40-50mm;質地絲絨狀,淺黃色,近於那不勒斯黃至奶油淺黃褐色(NaplesYellow一CreamBuff,R.XVI,R.XXX);形成菌核;菌落反面淺褐色。

菌落在麥芽汁瓊脂上25℃7天直徑40-50mm,10-14天65-70m;質地絮狀;分生孢子結構稀少,主要集中在菌落中央,淡黃色,近於那不勒斯黃(NaplesYellow,R.XVI)至淺黃褐色(LightBuff,R.XV);老後在絮狀菌絲中出現大量白色菌絲團塊,而後形成菌核;菌落反面淡黃色。

生境

土壤,藥材(荊芥),雙肩尺蛾幼蟲,象鼻蟲,紅頭蒼蠅。37℃生長微弱。

中國分布

遼寧清源(MQ8269);福建三明(MQ8423,MQ8424);山東兗州(MQ8249);湖北神農架(MQ7760,MQ7895)。

世界分布

阿根廷,巴西、賽普勒斯、德國印度、以色利、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土耳其、烏克蘭、英國和尚比亞。  

模式產地

美國爛蘋果

本種特點

本種與硫色麴黴極為相近,區別在於菌核單生、較大,本菌可引起蘋果和梨的腐爛;也可產生赭麴黴毒素A和B(Domschetal.,1980).

盤點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的真菌

麴黴屬是叢梗孢目(Moniliales)叢梗孢科中的一屬。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引起多種物質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本期主要是盤點該屬及其相關。
石座菌屬
新薩托菌屬
皺摺裸胞殼
裸胞殼屬
亮白組
環繞組
黑色組
黃綠組
溫特組
環繞亞屬
黃梗組
土色組
焦色組
雜色組
巢狀組
巢狀亞屬
棒狀組
棒狀亞屬
煙色組
煙色亞屬
局限組
麴黴組
麴黴亞屬
無冠裸胞殼
茴香裸胞殼匙囊新薩托菌
異冠裸胞殼
波狀裸胞殼
褶皺裸胞殼
四脊裸胞殼
構巢裸胞殼
洋蔥石座菌
寬脊新薩托菌
刺孢新薩托菌
四繞新薩托菌
光滑新薩托菌
費希新薩托菌
淺黃新薩托菌
刺孢裸胞殼
散囊菌屬
麴黴屬
煙麴黴橢孢變種
弗萊麴黴
煙麴黴原變種
燕麥麴黴
糙孢麴黴
瘤突散囊菌
高滲散囊菌
赤散囊菌
匍匐散羹菌偽灰變種
匍匐散囊菌原變種
蠟葉散囊菌
刺孢散囊菌
局限麴黴
肋狀散囊菌
謝瓦散囊菌
阿姆斯特丹散囊菌
亮白麴黴
菌核麴黴
帚狀麴黴
孔麴黴
赭麴黴
蜂蜜麴黴
兔糞麴黴
硫色麴黴
塔賓麴黴
淺藍灰麴黴
日本麴黴棘孢變種
日本麴黴原變種
臭麴黴
炭黑麴黴
泡盛麴黴
肇慶麴黴
毒麴黴
溜麴黴
醬油麴黴
寄生麴黴
米麴黴疏展變種
米麴黴原變種
黃麴黴柱頭變種
黃麴黴原變種
溫特麴黴煙色變種
溫特麴黴原變種
棲土麴黴
埋藏麴黴
雪白麴黴
黃柄麴黴
肉色麴黴
土麴黴金色變種
土麴黴原變種
焦麴黴
紅紫麴黴
彎頭麴黴
雜色麴黴疣梗變種
雜色麴黴原變種
多育麴黴
兩形頭麴黴
粒落麴黴
爪甲麴黴
合陽麴黴
埃及麴黴
具黃麴黴
巨大麴黴
棒麴黴
矮棒麴黴
綠垂麴黴
煙束麴黴
冠突散囊菌
聚多麴黴
黃叉麴黴
黑麴黴
佩特麴黴
叢簇麴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