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生長迅速,25℃10天直徑60-70mm,少數菌株在50mm以下;平坦或具有輻射狀溝紋或中心稍凸起;質地絲絨狀;分生孢子結構大量;菌落呈紫褐色至紫黑色,有的菌株在菌落中部呈暗灰色;無滲出液;有的菌株產生較少或大量的菌核;菌落反面無色,後呈不同程度的黃色、黃綠或紫褐色,也有始終近於無色者。分生孢子頭幼齡為球形至輻射形,直徑40-60μm,老後分裂成幾個柱狀結構,可達300μm或更大;分生孢子梗發生於基質,孢梗莖250-600(-1000)μm×(5-)7-12μm,近頂囊部分帶淡黃褐色,壁平滑;頂囊幼時稍長形,老後呈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0-)20-50(-60)μm,帶灰褐色至淡黃褐色,大頂囊全部表面可育,小頂囊僅上部可育;產孢結構單層,瓶梗5-9(-12)μm×3-4μm;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4(-4.5)μm,壁顯著粗糙,具刺;有的菌株產生菌核,球形或近球形,直徑400-600(-700)μm,白色至奶油黃色。
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瓊脂上生長更迅速,25℃7天直徑70-75mm;平坦或具不規則的淺皺紋;質地絲絨狀;分生孢子結構大量,菌落紫黑色或紫褐色;無滲出液;菌落反面呈帶灰的淺黃色。
菌落在麥芽汁瓊脂上生長迅速,25℃7天直徑70-75mm,平坦或具輻射狀溝紋;質地絲絨狀;分生孢子結構大量;菌落呈紫黑色或紫褐色;無滲出液;菌落反面黃褐色。
生境
土壤、霉腐物、牛糞、羊糞及白蟻。37℃生長。
中國分布
天津(MQ1939,MQ1943,MQ1966);河北小五台山(C868,C1114);遼寧千山(MQ5796);浙江杭州(MQ10418)、天目山(MQ5999);安徽黃山(MQ1915,MQ2569);福建福州(MQ10152)、廈門(MQ1419,MQ9961);江西進賢(MQ8212);湖北巴東(MQ5538)、神農架(MQ7287,MQ9812);湖南長沙(MQ2225);廣西桂林(MQ1011);海南海口(MQ1133)、尖峰嶺(MQ1184,MQ1259);四川重慶(MQ5602)、忠縣(MQ9902);雲南昆明(C4376)、保山(C5909)、景洪(C7522)、芒市(C6434);西藏定日(C2082)、吉隆(C1788)、墨脫(MQ6698)。
世界分布
巴西、哥斯大黎加、加納、印度、巴拿馬、巴基斯坦、塞拉里昂、南非、泰國等。
模式產地
日本
特點
文獻報導我國的分布尚有河北、浙江、湖北、四川,基物有土壤、紙、栲膠等(戴芳瀾,1979);台灣嘉義,基物是貯存稻米(Tzeanetal.,1990)。
本菌為分步較為普遍的土壤真菌,特點是紫褐色或紫黑色(近於朱古力色)菌落,純單層的產孢結構以及具刺的球形分生孢子。
盤點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的真菌
麴黴屬是叢梗孢目(Moniliales)叢梗孢科中的一屬。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引起多種物質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本期主要是盤點該屬及其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