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生長迅速,25℃培養8天直徑50-56mm,中心稍凸起或平坦,有少量輻射狀皺紋或無,有同心環或無;質地絲絨狀到絮狀,或絮狀,有的菌株呈絲絨狀到顆粒狀;分生孢子結構大量或較少,中部多邊緣少或邊緣多中部少,近於百合綠(LilyGreen,R.XLXII),帶灰的橄欖色(GrayishOlive,R..XLVI)或海狸灰(CastorGray,R.LII),有的菌株呈很淺的黃白色,近於彈藥淡黃到象牙黃色(CartridgeBuff-IvoryYellow,R..XXX);具少量無色的滲出液或無;輕霉味;菌落反面黃褐色,淡黃色或帶綠的淡黃色。分生孢子頭幼時球形或半球形,成熟時呈緻密的圓柱狀,150-350μm或更長;分生孢子梗發生於基質,少量發生於氣生菌絲,通常前者的孢梗莖較長,後者的較短,(50-)200-400(-650)μm×4-9.5μm,上部帶不同程度的綠色並逐漸膨大形成頂囊,壁平滑;頂囊燒瓶狀,直徑20-30μm,但少數小頂囊的直徑僅有6.5-15μm,約1/2到3/4的表面可育,呈不同程度的綠色或淺灰綠色;產孢結構單層,瓶梗5-8×2-2.5μm,近於平行;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直徑2.5-3μm,或稍大,壁稍粗糙或粗糙。
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瓊脂上生長很快,25℃培養7天直徑55-65mm,平坦或具輻射狀皺紋;質地絲絨狀到絮狀,或絮狀,有的菌株呈粉末狀;大量的分生孢子結構,暗藍綠色,或分生孢子結構很少,而呈白色,個別菌株近於淡鮭內色(PaleSalmonColor,R.XIV);具淡黃色的滲出液或無;輕霉味;菌落反面無色到淡黃色,粉紅色或近於肉桂色(Cinnamon,R.XXIX)。
菌落在麥芽汁瓊脂上生長更快,25℃培養8天直徑達70-80mm,平坦或中心稍凸起,或有不規則的淺紋;質地絲絨狀到絮狀,絮狀,或粉末狀到絮狀;具大量的分生孢子結構或邊緣較少,近於常春藤(IvyGreen,R,XXXI),百合綠(LilyGreen,R..XLVII)或帶微黃白色;無滲出液;輕霉味;菌落反面淺黃色、黃色或紫紅色。
生境
土壤,空氣,霉腐材料,小米,小麥,牛糞,火雞肺等。37℃生長良好。
中國分布
北京(MQ8713,MQ8750)、百花山(MQ5091);河北廊坊(MQ8764)、小五台山(C190,C1420);內蒙古阿爾山(MQ4610,MQ4674);黑龍江北安(MO8061);江蘇南京(MQ8850);浙江(MQ8994);安徽屯溪(MQ2471);河南確山(MQ8585);湖北恩施(MQ5532)、巴東(MQ5536)、神農架(MQ7274,MQ7340,MQ7778,MQ9006);海南海口(MQ1137,MQ3508);雲南呈貢(C4007)、思茅(C8335)、保山(C6043)、麗江(C5248)、景洪(C7503,C7941)、大理(C5687)、瑞麗(C6891);西藏定結(cl625)、薩迎(C1754)、定日(C2062)、聶拉木(C1636,C1879)、吉隆(C1591)、亞東(MQ1611);青海湟源(MQ1976)、互助(MQ1978);新疆瑪納斯(MQ93);地點不詳(MQ491,MQ2195)。
世界分布
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加納、丹麥、德國、希臘、荷蘭、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秘魯、葡萄牙、斯里蘭卡、泰國、烏克蘭、英國、美國等。
模式產地
小雞肺
本種特點
本種的範圍較大,菌落質地、分生孢子結構的多少、在菌落表面的分布狀況、分生孢子的顏色等方面,不同的菌株間有一定的差異,有的差異還很明顯。有的作者發表了一些新種和變種都被Samson(1979)作為異名處理,我們同意。自然界還存在淡色變異株,分生孢子頭為栗色或象牙色至白色,經人工誘變處理也可獲得類似的菌株(Raper&Fennell,1965),我國分離的MQ8850號即是白色至象牙色的變異株。儘管如此,從緻密圓柱形的分生孢子頭、頂囊的形狀、瓶梗的著生方式和分生孢子特徵,不同菌株基本一致;再加上適高溫的特徵等,易於與其他種區分。
煙麴黴除存在於穀物、污染的食品、土壤和霉腐物中以外,還是引起人和動物麴黴病的重要病原菌。感染肺部和其他器官,也能引起敏症(Austwick,1965)。本菌能產生煙曲棒麥角素(fumigaclavines)、煙麴黴震顫素(fumitremorgins),煙麴黴素(fumigillin)、煙麴黴毒素(fumitoxins)、疣孢青黴原(verruculogen)等,還有其他用途(見經濟重要性一節)可資利用。
盤點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的真菌
麴黴屬是叢梗孢目(Moniliales)叢梗孢科中的一屬。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引起多種物質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本期主要是盤點該屬及其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