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生長遲緩或很少生長。
菌落在20%蔗糖查氏瓊脂上生長較快,25℃7天直徑18-20mm,10-14天20-40mm;平或具皺紋,黃褐色或橙褐色,也有呈磚紅色者,近於火星黃(MarsYellow,R.III)、苯胺黃(AnilineYellow,R.IV)或肉桂暗紅色(CinnamonRufus,R.XIV);分生孢子結構灰綠色,多少不等;閉囊殼大量形成,有黃褐色或橙褐色菌絲環繞;菌落反面呈不同程度的紅褐色,閉囊殼球形或近球形,100-180μm;子囊球形或近球形,12-16μm;子囊孢子雙凸鏡形,(6-)6.5-8μm×4-6μm,"赤道"部分具明顯但較淺的溝,兩側有脊,凸面光滑,(在掃描電鏡下觀察微現粗糙)。分生孢子頭輻射形,直徑(130-)200-400μm,分生孢梗莖150-)250-450(-800)μm×7-22μm,壁光滑;頂囊圓頂形或近球形,20-48μm,大部表面可育;產孢結構單層,瓶梗(7.5-)10-12(-20)μm×(3.5-)4-6.5μm;分生孢子球形者6-10μm,橢圓形者7-10(-13)μm×(-4)5-6(-9)μm,具小刺。
菌落在40%蔗糖麥芽汁上生長迅速,25℃10天直徑可達50mm或擴及全皿,氣生菌絲明顯,分生孢子結構較多,呈灰綠色,近於淡褐橄欖色(ecruOlive,R.XXX)或灰橄欖色(GrayishOlive,R.XLVI),與生於基質表面的黃色閉囊殼交混形成;菌落反面黃褐或橙褐色。
生境
土壤、蟲糞、紅果、木屑、糧食和霉腐物等。37℃不生長。
中國分布
北京(MQ5814,MQ8910)、百花山(MQ5134);河北小五台山(C39,C1057);山西長治(MQ5718);黑龍江哈爾濱(MQ2691);福建廈門(MQ3603);山東青島(MQ5686)、煙臺(MQ2206)、泰安(MQ6119);湖北神農架(MQ7400);湖南長沙(MQ5388);廣東廣州(MQ1519)、汕頭(MQ1440);廣西桂林(MQ3632);海南興隆(MQ1331、MQ1359);貴州梵淨山(MQ6150);雲南昆明(MQ3139)、保山(C6199)、景洪(MQ3084)、芒市(C6739);西藏聶拉木(MQ1987);甘肅天水MQ8941);青海海北(MQ1989);寧夏平羅(MQ6522);新疆昭蘇(MQ4343);地點不詳(MQ356)。
世界分布
澳大利亞、衣索比亞、法國、荷蘭、印度、日本、肯亞、南非、但桑尼亞、英國和前南斯拉夫等。
記載
文獻記載的我國分布尚有河北、遼寧、吉林、江蘇、福建、陝西、台灣;基物有土壤、種子、酒麴、醬油、磚茶、火腿、欒樹、蠟葉標本、圖書表面、望遠鏡目鏡和物鏡等(戴芳瀾,1979);台灣台北的貯存大豆種子(Tzeanetal.,1990)。
Malloch和Cain(1972)選定本種作為散囊菌屬的模式種。由於本種的模式標本已不存在,因此他們標定了新模式,分離自美國的未塗油漆的木板。Blaser(1975)認為Eurotiumumnrosum,E.rubrum,E.mangini和本種的於囊孢子的大小是交錯搭接的,因此把前三者作為本種的異名。Domsch等(1980)以及Samson&vanReenen-Hoekstna(1988)根據同樣理由也把E.repens併入本種。Pitt(1986)同意E.umbrosus作為本種的異名,但認為E.rubrum和E.repens與本種還是有較為明顯的區別:即本種在20%蔗糖酵母育瓊脂上生長更慢;子囊孢子成熟較遲,且比前二者更大;本種菌落的顏色也與前二者不同而應予保留。Kozakiewicz(1989)承認本種,但把E.umbrosus移出作為E.rubrum的異名。我們認為Pitt(1985)的處理意見是正確的。本種的分布遠比E.echinulatum為普遍。
盤點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的真菌
麴黴屬是叢梗孢目(Moniliales)叢梗孢科中的一屬。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引起多種物質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本期主要是盤點該屬及其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