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葉散囊菌

蠟葉散囊菌

菌落在20%蔗糖查氏瓊脂上生長較快,25℃7天直徑18-20mm,10-14天20-40mm;菌落在40%蔗糖麥芽汁上生長迅速,25℃10天直徑可達50mm或擴及全皿,氣生菌絲明顯,分生孢子結構較多,呈灰綠色,近於淡褐橄欖色(Ecru Olive,R.XXX) 或灰橄欖色(Grayish Olive, R.XLVI) ,與生於基質表面的黃色閉囊殼交混形成。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生長遲緩或很少生長。

菌落在20%蔗糖查氏瓊脂上生長較快,25℃7天直徑18-20mm,10-14天20-40mm;平或具皺紋,黃褐色或橙褐色,也有呈磚紅色者,近於火星黃(MarsYellow,R.III)、苯胺黃(AnilineYellow,R.IV)或肉桂暗紅色(CinnamonRufus,R.XIV);分生孢子結構灰綠色,多少不等;閉囊殼大量形成,有黃褐色或橙褐色菌絲環繞;菌落反面呈不同程度的紅褐色,閉囊殼球形或近球形,100-180μm;子囊球形或近球形,12-16μm;子囊孢子雙凸鏡形,(6-)6.5-8μm×4-6μm,"赤道"部分具明顯但較淺的溝,兩側有脊,凸面光滑,(在掃描電鏡下觀察微現粗糙)。分生孢子頭輻射形,直徑(130-)200-400μm,分生孢梗莖150-)250-450(-800)μm×7-22μm,壁光滑;頂囊圓頂形或近球形,20-48μm,大部表面可育;產孢結構單層,瓶梗(7.5-)10-12(-20)μm×(3.5-)4-6.5μm;分生孢子球形者6-10μm,橢圓形者7-10(-13)μm×(-4)5-6(-9)μm,具小刺。

菌落在40%蔗糖麥芽汁上生長迅速,25℃10天直徑可達50mm或擴及全皿,氣生菌絲明顯,分生孢子結構較多,呈灰綠色,近於淡褐橄欖色(ecruOlive,R.XXX)或灰橄欖色(GrayishOlive,R.XLVI),與生於基質表面的黃色閉囊殼交混形成;菌落反面黃褐或橙褐色。

生境

土壤、蟲糞、紅果、木屑、糧食和霉腐物等。37℃不生長。

中國分布

北京(MQ5814,MQ8910)、百花山(MQ5134);河北小五台山(C39,C1057);山西長治(MQ5718);黑龍江哈爾濱(MQ2691);福建廈門(MQ3603);山東青島(MQ5686)、煙臺(MQ2206)、泰安(MQ6119);湖北神農架(MQ7400);湖南長沙(MQ5388);廣東廣州(MQ1519)、汕頭(MQ1440);廣西桂林(MQ3632);海南興隆(MQ1331、MQ1359);貴州梵淨山(MQ6150);雲南昆明(MQ3139)、保山(C6199)、景洪(MQ3084)、芒市(C6739);西藏聶拉木(MQ1987);甘肅天水MQ8941);青海海北(MQ1989);寧夏平羅(MQ6522);新疆昭蘇(MQ4343);地點不詳(MQ356)。

世界分布

澳大利亞、衣索比亞、法國、荷蘭、印度、日本、肯亞、南非、但桑尼亞、英國和前南斯拉夫等。

記載

文獻記載的我國分布尚有河北、遼寧、吉林、江蘇、福建、陝西、台灣;基物有土壤、種子、酒麴、醬油、磚茶、火腿、欒樹、蠟葉標本、圖書表面、望遠鏡目鏡和物鏡等(戴芳瀾,1979);台灣台北的貯存大豆種子(Tzeanetal.,1990)。
Malloch和Cain(1972)選定本種作為散囊菌屬的模式種。由於本種的模式標本已不存在,因此他們標定了新模式,分離自美國的未塗油漆的木板。Blaser(1975)認為Eurotiumumnrosum,E.rubrum,E.mangini和本種的於囊孢子的大小是交錯搭接的,因此把前三者作為本種的異名。Domsch等(1980)以及Samson&vanReenen-Hoekstna(1988)根據同樣理由也把E.repens併入本種。Pitt(1986)同意E.umbrosus作為本種的異名,但認為E.rubrum和E.repens與本種還是有較為明顯的區別:即本種在20%蔗糖酵母育瓊脂上生長更慢;子囊孢子成熟較遲,且比前二者更大;本種菌落的顏色也與前二者不同而應予保留。Kozakiewicz(1989)承認本種,但把E.umbrosus移出作為E.rubrum的異名。我們認為Pitt(1985)的處理意見是正確的。本種的分布遠比E.echinulatum為普遍。

盤點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的真菌

麴黴屬是叢梗孢目(Moniliales)叢梗孢科中的一屬。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引起多種物質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本期主要是盤點該屬及其相關。
石座菌屬
新薩托菌屬
皺摺裸胞殼
裸胞殼屬
亮白組
環繞組
黑色組
黃綠組
溫特組
環繞亞屬
黃梗組
土色組
焦色組
雜色組
巢狀組
巢狀亞屬
棒狀組
棒狀亞屬
煙色組
煙色亞屬
局限組
麴黴組
麴黴亞屬
無冠裸胞殼
茴香裸胞殼匙囊新薩托菌
異冠裸胞殼
波狀裸胞殼
褶皺裸胞殼
四脊裸胞殼
構巢裸胞殼
洋蔥石座菌
寬脊新薩托菌
刺孢新薩托菌
四繞新薩托菌
光滑新薩托菌
費希新薩托菌
淺黃新薩托菌
刺孢裸胞殼
散囊菌屬
麴黴屬
煙麴黴橢孢變種
弗萊麴黴
煙麴黴原變種
燕麥麴黴
糙孢麴黴
瘤突散囊菌
高滲散囊菌
赤散囊菌
匍匐散羹菌偽灰變種
匍匐散囊菌原變種
蠟葉散囊菌
刺孢散囊菌
局限麴黴
肋狀散囊菌
謝瓦散囊菌
阿姆斯特丹散囊菌
亮白麴黴
菌核麴黴
帚狀麴黴
孔麴黴
赭麴黴
蜂蜜麴黴
兔糞麴黴
硫色麴黴
塔賓麴黴
淺藍灰麴黴
日本麴黴棘孢變種
日本麴黴原變種
臭麴黴
炭黑麴黴
泡盛麴黴
肇慶麴黴
毒麴黴
溜麴黴
醬油麴黴
寄生麴黴
米麴黴疏展變種
米麴黴原變種
黃麴黴柱頭變種
黃麴黴原變種
溫特麴黴煙色變種
溫特麴黴原變種
棲土麴黴
埋藏麴黴
雪白麴黴
黃柄麴黴
肉色麴黴
土麴黴金色變種
土麴黴原變種
焦麴黴
紅紫麴黴
彎頭麴黴
雜色麴黴疣梗變種
雜色麴黴原變種
多育麴黴
兩形頭麴黴
粒落麴黴
爪甲麴黴
合陽麴黴
埃及麴黴
具黃麴黴
巨大麴黴
棒麴黴
矮棒麴黴
綠垂麴黴
煙束麴黴
冠突散囊菌
聚多麴黴
黃叉麴黴
黑麴黴
佩特麴黴
叢簇麴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