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環繞組
Sect.CircumdatiSamson&Pitt(eds.)AdvancesinPenicilliumandAspergillusSystematics.p.60.1985.
有性型:石座菌屬PetromycesMalloch&Cain,can.J.Bot.50:2623.1972.
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頭初為球形,老後呈緻密短柱形或裂成分叉的柱狀體,淺黃色、淡褐橄欖色、褐黃色或赭色;分生孢梗莖通常粗糙並帶褐色;頂囊大多為球形,全部表面可育;產孢
結構大多為雙層;分生孢子較小,光滑或微粗糙;許多種能產生菌核。已知有兩個種產生堅硬如菌核樣的子座(stroma),內有閉囊殼,成熟極為緩慢。
Thom&Church(1926)建立了Aspergillusochraceus群,Raper&Fennell(1965)的專著中共承認了9個種,主要是依據菌核和孢子頭特徵區分的。以後不同的作者分別發表
了9個新種。Subramanian(197l)根據Thom&Raper(1945)的討論認為AspergillusalutaceusBerk.&Curt.是A.ochraceus的最早的可用名稱而將後者降為異名。Gams等(19
80)和Kozakiewicz(1989)都按此處理,並將A.ochraceus群改稱為A.alutaceus群;Kozakiewicz同時還把產有性型的A.alliaceus轉到A.wentii群。Chistensen(1982)研究本組
分類時,除以形態為基礎外,還考慮到37℃是否生長這一特徵,並根據新增加的種對本組作了修訂,承認了15個種。我們認為Flavi組的A.leporisstates&Christ.與本組菌種
更為相近而將之移入本組,同時將本組的A.sepultusTuth.&Christ.移入Wentii組(見Wentii組)。本組目前約有18個種,除少數幾個以外大多是罕見種,我國已知有8個。本
組有些種可以轉化甾體化合物,有些種還可以產生抗生素與酶,可供工業利用,還有一些種產生赭麴黴毒素(ochratoxins),少數是昆蟲寄生菌。
本組相當於Raper&Fennell(1965)分類系統的Aspergillusochraceus群。
模式種:AspergillusochraceusWilh.
環繞組分種
1 分生孢子頭純淺黃色
2 菌核較大,通常1000-1500μm,單生;分生孢子頭輻射至分叉柱形 ……………菌核麴黴A.sclerotiorum
2 菌核較小,通常<800μm,群生;分生孢子頭疏鬆輻射形至疏鬆短柱形 ……………硫色麴黴A.sulphureus
1 分生孢子頭非淺黃色
2 分生孢子頭淡黃褐色或橄欖黃色;菌核大,老後呈黑色
3 分生孢子頭淡黃褐色,老後呈分叉柱形;具有性型(有的菌核發育成子座,成熟緩慢) ……………洋蔥麴黴A.alliaceus
3 分生孢子頭橄欖黃色,老後呈至密柱形;不具有性型 ……………兔糞麴黴A.leporis
2 分生孢子頭暗黃褐色至赭色,若有菌核則較小,老後不呈黑色
3 大多產生菌核
4 菌核大量,通常500-800μm,黃褐色 ……………蜂蜜麴黴A.melleus
4 菌核較少,通常1000μm,奶油黃色至紫褐色
5 分生孢子大多球形,較小,2.5-3.5μm ……………赭麴黴A.cohraceus
5 分生孢子大多為橢圓形,較大,3.5-4.5μm ……………孔麴黴Aspergilluspetrakii
3 不產生菌核
盤點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的真菌
麴黴屬是叢梗孢目(Moniliales)叢梗孢科中的一屬。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引起多種物質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本期主要是盤點該屬及其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