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來源
異冠裸胞殼EmericellavariecolorBerk.&Br.inBerkeley,IntroductiontoCryptogamic,Botany.p.340.1857;Benjamin,Mycologia47:679.1955.
無性型:星芒麴黴AspergillusstelliferSamson&gams,inSamson&Pitt(eds),AdvancesinPenicilliumandAspergillusSystematics.p.52.1955.
形態特徵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25℃7天直徑30-32mm,10-14天40-53mm;質地初為絲絨狀,邊緣整齊;分生孢子結構大量,暗綠色,近於印須芒草綠(Vetiver,Green,R.XLVI)或橄欖綠(OliveGreen,R.IV);閉囊殼形成後菌落質地現粒狀;色灰黃,平坦但中央部分隆起;滲出液有或無,無色透明;無氣味;菌落反面初為紫色,後呈紫黑色。閉囊殼直徑200-300μm,外面被以殼細胞和菌絲;子囊近球形或稍長形,直徑7.5-13μm;子囊孢子雙凸鏡形,凸面光滑,孢子體3.2-4μm×2.8-3.2μm,具兩個星芒狀的雞冠狀突起。寬約1.8-3.2μm;分生孢子頭幼時為球形至輻射形,直徑50-150μm,老後呈疏鬆柱形;分生孢子梗生自基質,孢梗莖150-350μm×3.2-7μm,帶綠褐色,壁光滑;頂囊圓頂形、半球形至近球形,直徑(5-)8-16μm,四分之三的表面可育;產孢結構雙層:梗基5-9μm×3-4.8μm,瓶梗6-10μm×2.5-3.2μm;分生孢子球形至近球形,直徑2.5-3(-4)μm,壁粗糙;殼細胞大量,包於閉囊殼周圍,大多為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2-24μm。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瓊脂上25℃7天直徑40-50mm;質地絲絨狀,平坦,中央部分稍現皺紋,邊緣白色;分生孢子結構大量,灰綠色,近於青豆綠至鼠尾草綠(PoisGreen-SageGreen,R.XLI,R.XLVII),掩蓋了閉囊殼;滲出液呈小滴狀散布於菌落表面,無色;菌落反面淡黃褐色,生閉囊殼的部位反面呈暗紫色斑點或連成小片。
菌落在麥芽汁瓊脂上生長迅速,25℃7天直徑60mm,10-14天擴及全皿;質地初為絲絨狀,平坦,中央部分凸起或具不明顯的輻射狀溝紋;分生孢子結構大量,綠色,近於阿福花綠、葉綠或林肯綠(asphodelGreen,LeafGreen,LincolnGreen,R.XLI),與淡黃色閉囊殼混在而呈顆粒狀:菌落反面暗紫褐色,近于海氏栗色(Hay'sMaroon,R.XIII)。
土壤,糧食,藥材,環氧酚醛層壓玻璃板。37℃生長稍弱。
產地分布
中國分布:河北小五台山(C508,C523,C554,C1273);遼寧通化(MQ8507)。世界分布:阿爾及利亞、巴西、印度、伊拉克、義大利、馬里、巴基斯坦、西班牙、美國、辛巴威等。
討論
本菌特點是具星芒狀的子囊孢子而易於與鄰近種區別。盤點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的真菌
麴黴屬是叢梗孢目(Moniliales)叢梗孢科中的一屬。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引起多種物質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本期主要是盤點該屬及其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