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來源
淺黃新薩托菌Neosartoryaaureola(Fenn.&Raper)Malloch&CainCan.J.Bot.50:2620.1972.
無性型:帶黃麴黴Aspergillusaureoluteus,Samson&gams,inSamson&Pitt(eds.),AdvancesinPenicilliumandAspergillusSystematics.p.34.1985.
形態特徵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25℃12天直徑50-60mm,基本平坦,但中部稍高或下陷,質地絮狀,中部菌絲淺黃色;未見分生孢子結構;無滲出液;無氣味;菌落反面桔黃色。閉囊殼較多,中部者分布於菌絲之中,邊緣者生於基質表面,淺黃色,近於淺淡黃色(LightBuff,R.XV),球形或近球形,直徑250-350μm;子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ll-13μm,每個內含8個子囊孢子,約4周成熟;子囊孢子雙凸鏡狀,6.5-7.0μm×(3.5-)4.0-4.5μm,冠寬約0.5-0.8μm,凸面明顯粗糙,具刺,掃描電鏡觀察凸面除具明顯的刺外,還可見到稍彎或分叉的脊狀突起。菌落在散射光下存放7天后,可觀察到分生孢子結構;分生孢子頭呈較疏鬆的短柱狀;分生孢子梗發生於氣生菌絲,少數發生於基質,孢梗莖100-250(-300)μm×3.2-6.0μm,直,平滑;頂囊燒瓶狀,小者近棒形,直徑(6.5-)8.0-15μm,2/3到近於全部表面可育;產孢結構單層,瓶梗6.0-8.0μm×(2.0-)2.5-3.0μm;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很少橢圓形,直徑2.5-3.2μm,壁近於平滑。
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瓊脂上25℃7天直徑50-55mm,具放射狀皺紋,質地絮狀;未發現分生孢子結構,菌絲體白色或微黃色;閉囊殼少,不影響菌落外觀;無滲出液;無氣味;菌落反面黃褐色到褐色。
菌落在麥芽汁瓊脂上25℃10天直徑60-70mm,平坦或有少量不規則的溝紋,邊緣不整齊,質地絮狀;未發現分生孢子結構;有少量白色的閉囊殼;無滲出液;無氣味;菌落反面黃褐色。
發霉的花,土壤。37℃生長繁茂。
中國分布
雲南勐臘(C7255,C7306,C7391)、景洪(C7782)。
世界分布
世界分布尚有賴比瑞亞和蘇利南。
討論
本種與Neosartoryaspinosa(Raper&Fenn.)Kozak.相近,區別在於本種的閉囊殼及其包圍菌絲為淺黃色。模式株來自加納的土壤,
盤點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的真菌
麴黴屬是叢梗孢目(Moniliales)叢梗孢科中的一屬。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引起多種物質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本期主要是盤點該屬及其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