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25℃7天直徑28-35mm,10-12天40-50mm,初期平薄,而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結構,質地絲絨狀;藍灰色,近於淺灰橄欖色(LightGrayishOlive,R.XLVI),老後變成帶褐色,近於淺肉桂褐色(LightCinnamonDrab,R.XLVI);菌落置於散射光下有些分生孢子梗很長,在邊緣處尤為顯著,有趨光性;滲出液有或無,無明顯氣味;菌落反面現褐色,近於銹色(russet.R.XV);分生孢子頭初為球形,而後呈棒形,老後裂開成幾個緻密的圓柱狀體,大小差異很大;分生孢子梗直接生自基質,孢梗莖在菌落中部者較短,一般不超過5mm,邊緣者較長,在散射光下可達10mm以上(試管培養物亦可達10mm以上),直徑26-40μm,壁光滑;頂囊由孢梗莖逐漸膨大形成棒狀,大者可達300-400μm×70-90μm;產孢結構單層:瓶梗9一12μm×2-2.5μm,在頂囊基部者較小;分生孢子橢圓形,3.5-4.5μm×2.5-3μm,壁光滑。
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瓊脂上25℃7天直徑50-60mm,埋生菌絲超越於氣生部分之外約2-3mm,初期平薄,繼而變厚,具不規則皺紋;分生孢子結構大量,顏色與在查氏瓊脂上者相同;在散射光下,一部分孢梗莖較長;無明顯氣味;菌落反面近於無色。
菌落在麥芽汁瓊脂上生長更快,25℃7天直徑達60-70mm;質地絲絨狀;分生孢子結構多,顏色與在查氏瓊脂上者相同;在散射光下部分孢梗莖較長;無滲出液;菌落反面無色。
生境
土壤猴糞和糞。37℃生長較差。
中國分布
新疆溫宿天山(MQ4211)。湖北(戴芳瀾,1979),台灣屏東和台北(Tzeanetal.,1990);
世界分布
埃及、荷蘭、印度、奈及利亞、巴拿馬、波蘭、蘇利南、泰國、美國等。
模式產地
墨西哥岩洞內蝙蝠糞。
討論
分布不如棒麴黴普遍,在我國較罕見。
有的作者認為本種可能是棒麴黴的突變株,Raper&Fennell(1965)考慮本種在自然界重複地分離到,亦無來自棒麴黴的證據,因此保留為獨立的種,我們同意這個觀點。
盤點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的真菌
麴黴屬是叢梗孢目(Moniliales)叢梗孢科中的一屬。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引起多種物質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本期主要是盤點該屬及其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