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生長迅速,25℃培養9-11天,直徑45-70mm,具規則或不規則的輻射狀皺紋;質地因有大量的閉囊殼而呈粒狀;分生孢子結構少,但有的菌株在邊緣或局部面上有較多的分生孢子結構,近於菸灰色或淡褐灰色(SmokeGray,DrabGray,R.XLVI);無滲出液;輕微霉味或無;菌落反面呈不同程度的黃色或帶粉紅黃色。閉囊殼大量產生,或僅局部面上產生,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50-250(-300)μm,淡黃色;子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0-l4μm,約兩周成熟;子囊孢子雙凸鏡形;孢子體5-5.5μm×4.8-5μm,壁平滑,具兩個明顯的赤道冠,寬度可達1.5μm。分生孢子頭呈較疏鬆的圓柱狀,100-200μm×30-60μm;分生孢子梗發生於氣生菌絲或基質,孢梗莖(60-)80-200(-300μm×(3.2)4-7μm,壁平滑;頂囊燒瓶狀,直徑8-18μm,帶黃綠色或灰綠色,約1/2的表面或僅頂部可育;產孢結構單層,瓶梗5-7(-8)μm×2-2.5μm;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2-2.5μm,有的菌株部分呈橢圓形,2.5-3.2μm×2-2.2μm,壁平滑。
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瓊脂上25℃7天直徑40-45mm,具輻射狀皺紋;質地絲絨狀到絮狀;呈白色;具少量藍綠色的分生孢子結構,不影響菌落外觀;無滲出液;無氣味;菌落反面淡黃褐色。
菌落在麥芽汁瓊脂上生長更迅速,25℃7天直徑70-75mm;具或不具輻射狀皺紋;質地絲絨狀至顆粒狀;分生孢子結構大量或較少,近於橄欖色(OliveGray,R.LI);具少量的滲出液或無;輕霉味,菌落反面黃褐色或赭褐色。
生境
土壤,馬鈴薯皮,霉腐物。37℃生長良好。
中國分布
湖北神農架(MQ6907,MQ7486,MQ7742,MQ7762);雲南思茅(C8340)、保山(C5873)、麗江(C5176)、景洪(C7218)、孟+力臘(C7079)、芒市(C6452)、瑞麗(C6905)。
世界分布
模式產地
美國衣阿華州的橡膠碎片。
特點
Fennell&Raper(1955)最初將本菌作為Aspergillusfisherivar.glaber發表,後被Malloch和Cain(l972)轉入Neosartorya屬仍作為變種。
Kozakiewicz(1989)研究子囊孢子掃描電鏡下的特徵,認為本菌與原變種有顯著區別而改級作為獨立的種。Samson等(1990)根據子囊孢子形態和次生成謝產物分布型的研究也肯定了這一觀點。
盤點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的真菌
麴黴屬是叢梗孢目(Moniliales)叢梗孢科中的一屬。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引起多種物質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本期主要是盤點該屬及其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