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簡介
舟山漁民號子,是舟山群島漁船工號子的總稱,是舟山各島漁民、船工世代相傳的海洋民間口頭音樂,它與漁船、運輸船作業和漁(船)民在海上和岸上勞動時息息相伴,是浙江省乃至國內的代表性民間勞動號子之一,《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浙江卷)和《中國漁歌選》均有記載並錄入。舟山漁民號子起源於舟山漁場的舟山、岱山等大島,在我國東南沿海各地均有一定影響。
舊時岱山及舟山諸島,木帆船是捕魚和海上交通的主要工具。船上一切工序全靠手工操作,集體勞動異常繁重。各種工序都要喊號子以統一行動,調節情緒,於是形成了豐富的號子。舟山漁民號子(岱山號子)按工序分為《起錨號子》、《拔篷號子》、《搖櫓號子》、《起網號子》等數十種,曲趣粗獷豪爽,已形成系列曲調,在風格上有著鮮明的個性及地方特色。
地區介紹
舟山漁場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居我國漁場之首,盛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等四大魚類,素有“中國漁都”之稱。舟山是擁有大小島嶼1390個的群島市,下轄定海、普陀兩區和岱山、嵊泗兩縣。其中舟山本島最大,岱山島次之。舟山地處我國東南沿海,中國大陸海岸的中心,著名的長江、錢塘江和甬江的出海口。岱山為海洋大縣,漁業資源豐富,尤以岱衢洋盛產大黃魚而聞名。清中葉至民國直到建國初期,魯、蘇、浙、閩、粵、台灣等東南沿海數以萬計漁民聚集岱衢洋圍捕大黃魚,並在岱山停舶曬鯗,殆無虛席,在我國傳統漁業史上曾輝煌一時。
文化傳承
“舟山漁民號子”代表性傳承人周文利,2008年嵊泗縣76歲老漁民周文利被評為“舟山漁民號子”代表性傳承人,使《拔篷號子》和《搖櫓號子》等嵊泗漁民號子得以傳承。自16歲下海捕魚,周文利已和漁民號子相伴60個年頭。周文利說,嵊泗漁民號子節奏鮮明、律動性強,適應了當時拉網、收錨、拉船、搖櫓等漁業勞動的需要。同時,號子歌詞一般都是語氣詞,聲音渾厚有力、節奏強烈。
由於年輕時擔任過漁船副老大、負責船上的拔篷工作,周文利對《拔篷號子》情有獨鍾。與筆者交談時,他特意表演了這支號子。老人仿佛又身臨當年漁船揚帆起航的作業場面:“嗨嘬吔囉嗨,嘬吔囉啊囉!”只聽他放開嗓門振臂一呼,船上的漁民們就奮力拉動船帆:“嗎家羅囉噯囉,安安安舌色叻叻。”大家步調一致,統一勞作,漁船順利揚帆起航……
雖然已是古稀之年,但周文利喊號子時的口氣依然悠長。要喊好漁民號子並非易事,周文利對此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經驗,他說,喊號子時,喉嚨里要含一口唾液,只有讓唾液在喉嚨里滾動起來,喊出來的聲音才夠雄厚,曲調才會更好聽。憑藉獨特的技巧,去年,周文利參加“舟山漁民號子王”電視總決賽一鳴驚人,獲得“風采”、“大眾人氣”兩項大獎。去年11月,他受邀參加了中國漁歌邀請賽,比賽中以一曲《拔錨號子》成為現場最受關注的演員之一。
隨著在比賽中頻頻獲獎,周文利在當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前來向他討教的人也多了起來,縣文化館還為他錄製了漁民號子,作為嵊泗漁歌再創作的原始素材。村里一些人看到後都勸他:“漁民號子千萬不能被錄走,一旦讓別人學去,獎就要讓別人拿走了。”但周文利卻把這種傳授當成了傳承嵊泗漁民號子的一種方式?押“我肚子裡有多少貨,就教給別人多少貨。”周文利高興地說,目前他已找到了傳授漁民號子的接班人。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舟山漁民號子
所屬地區:浙江·舟山
遺產編號:Ⅱ-4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浙江省舟山市
遺產級別:省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統音樂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