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由來
《大正藏》經典說,蓮花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因此蓮花便承擔了佛教的象徵使命。《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祖、阿彌陀佛祖、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對佛門而言,蓮花是極高貴、神聖之物。
傳統民俗
供佛蓮花燈
供燈,在從前是燒蠟燭、燃油燈。燈代表智慧,驅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更深的意思它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
上元燃燈
正月十五叫上元節,也稱為元宵節,有著悠久的歷史。上元節的內容十分豐富,人們在晚上可以“鬧花燈”,即張燈、觀燈、打燈虎,還可以放花炮焰火。
漢明帝時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節點燈,以表示對佛的尊敬。這便是元宵節張燈、觀燈的起源。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而蓮花燈、鏡燈、鳳燈、琉璃燈便成為元宵節燃燈不可或缺的燈種。
中元放燈
放荷燈,是華夏民族傳統習俗,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良好祝福。它流行於漢、蒙古、達斡爾、彝、白、納西、苗、侗、布依、壯、土家族地區,各地在三月三、七巧節、中秋節晚上水邊,常放荷燈。
舊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期間,佛教徒舉行慶祝儀式,即“盂蘭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這也是紀念目蓮的日子,藉以表揚他的孝道。而民間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荷燈、蓮花燈便作為供燈的重要道具而出現,在從前是燒蠟燭、燃油燈。
河燈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河燈節,是中國祭奠先人的傳統日子。俗話說:“七月半,鬼上岸,放河燈,燒香秉燭祭河神”,就是說這一天。
花燈製作
1、先準備工具材料。剪刀、美工刀、尺子、雙面膠、筆等必備工具。至於材料,我用的是紅色和黃色的塑膠墊板用來裝飾燈體,而蓮花燈本身用的是一個八角形的透明塑膠瓶子。(不過如果有硬度適中、透明度高的菲林片也可以代替,按喜歡的尺寸圍成一個八稜柱也可以。)
2、用紅色的塑膠製作燈蓋。
3、裝飾燈蓋(按照你的喜好裝飾吧)。
4、製作提手。
5、製作蓮花燈燈體的下邊裝飾(用中國結也行喔)。
6、裝上光源。
相關事件
陸有昌是國家級“非遺”的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2006年時,他的代表作“蓮花燈”,登上了國家郵政局發行的《民間彩燈》郵票。一時間,讓陸有昌和他創辦的江南龍燈廠都名聲大作。
從2006年到2012年春節,這個僅有4名工人的龍燈廠,每年差不多有600個“郵票燈”的訂單,產能已經到了極限。還曾有一個單位做抽獎,一下子就定走了500盞。
2012年春節後,他提前開工了。一年時間裡,他帶著工人做了600盞“郵票燈”,其他的“龍燈”“青蛙燈”“兔子燈”也按照往年的銷售量完成了數千盞。但到了2013年1月15日,這些燈還沒賣掉一半,當陸有昌打電話給往年的客戶時,他們的回答很一致,“今年可能不用花燈了。”
非遺項目日漸衰落,與重視程度不夠很有關係。時代在發展,銷量卻在下降,做“秦淮花燈”的手工藝人日漸減少,每年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八的燈會中,大家也不會準備太多的產品。雖然這些產品大部分都能賣完,但大部分人只能賺到吆喝,賺不到什麼錢。正是有這樣的現狀,“秦淮花燈”扎燈人群體才日漸萎縮――曾經有人統計,“以前夫子廟門東一帶全是做燈的,最多的時候上千家,現在將這門手藝傳下來的只有二十多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