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唐朝,崇效寺原址是一片荒野叢林。貞觀元年(627年),這裡建了一座佛寺。這年,太宗李世民登基,大唐盛世開始。從那時起,歷經唐、宋、元,該佛寺香火不斷。 公元1341年,元順帝登基,命令重建該寺,賜名崇效。
公元1522年,明朝世宗登基,年號嘉靖。這年,內官監太監袁福與高僧了空和尚同心修葺崇效寺,使之煥然一新。
嘉靖三十年(1551年),內官監太監李朗捐錢,在寺院中央增建一座藏經閣。到了萬曆年間,風水先生認為位置不好,就把藏經閣移到了寺院後面。
隆慶五年(1571年)又立了一塊彰顯佛家因緣一切圓滿的萬緣碑。
1949年,印刷局改為中國人民印刷廠,承接了印製人民幣的任務。為了容納更多的學生入學,子弟國小遷入北面白廣路西側的崇效寺舊址,辦學規模逐漸擴大至容納學生1200餘人。
建築布局
崇效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有房屋114間,附屬房屋16間。主要建築有主殿、大殿、後殿、天王殿等。主殿兩層,樓上供奉三世佛;樓下供奉觀世音菩薩、關聖、韋馱。大殿供奉無量壽佛,兩旁十八羅漢。後殿供奉觀世音。天王殿供奉韋馱、四大天王、彌勒佛等。崇效寺藏經閣分為上下兩層,面闊5間,進深七檁前出廊,硬山式屋頂。閣樓為磨磚對縫木結構建築。花卉著稱
舊時崇效寺以花卉著稱京城。清代初期以棗花出名,後以丁香花著稱,再後又從山東曹州移來牡丹花,尤以綠、墨牡丹聞名京師。 明吏部主事楊繼盛曾來崇效寺遊覽,並為寺院題“無塵別境”。王士禎、林則徐、康有為、梁啓超、魯迅、許壽裳均曾到此領略寺院景致。1935年北寧鐵路局特開觀花專車,接運客人來崇效寺觀賞牡丹。1949年後,朱德、徐特立、黃炎培等也曾來此賞花。1954年寺中牡丹移植中山公園,並辟有專畦栽培。現存文物
鎮寺之寶寺內原存智朴禪師所繪《青松紅杏圖》,圖幅2尺,因有歷代名人題詞,圖卷續延30餘丈。清初文人朱彝尊、王士禎、紀曉嵐,清末康有為、梁啓超等都在圖卷上留下遺墨。崇效寺山門尚存,石制匾額現存白紙坊國小。原寺中的古槐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