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創建於1979年的江陰職工大學是江陰市人民政府舉辦的,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獨立設定的成人高校,現已改制為社區性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為江陰五一棉紡織廠和紅星染織廠的“七·二一”工人大學。

基本信息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創建於1979年的江陰職工大學是江陰市人民政府舉辦的,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獨立設定的成人高校,現已改制為社區性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改制後的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立足江陰,面向全省,全面實行職前與職後、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屬於普通高等院校

高校信息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名稱: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代碼:13137
所在省市:江蘇
學校地址:江蘇省江陰市濱江西路1號
聯繫電話:0510-6022883
學校傳真:0510-6022815
學校網址:http://www.jypc.org

學院簡介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創建於1979年的江陰職工大學是江陰市人民政府舉辦的,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獨立設定的成人高校,現已改制為社區性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改制後的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立足江陰,面向全省,全面實行職前與職後、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屬於普通高等院校。
江陰實力雄厚的產業群孕育了江陰唯一一所公辦普通高校。 2002 年 9 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江陰職工大學正式改制升格為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 ——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2004 年 6 月 23 日 ,江蘇省教育廳下發了《關於培爾職業技術學院與江陰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辦學的意見》 。江陰市委市政府將學院搬遷至培爾職業技術學院

發展歷程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江陰五一棉紡織廠和紅星染織廠的“七·二一”工人大學

1979年4月14日,經江蘇省紡工廳與省教育局批准,將兩廠的工人大學合併,成立江陰紡織職工大學。校址:南門平冠橋;占地9.6畝;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

1982年12月16日,江陰紡織職工大學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報教育部備案。

1984年,江陰電大由電大管理站升格為無錫廣播電視大學江陰分校,並遷入職大,兩校並軌管理,形成了“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統一領導、分線管理”的體制。與此同時,學校的主管單位由江蘇省紡工廳改為江陰縣人民政府。

1985年3月10日,江陰紡織職工大學更名為江陰職工大學。同年在君巫路征地110畝,投資 400萬元,新建了校舍18000平方米。

1986年暑假,江陰職大、江陰電大、江陰工商學校同時遷入了新校區

1995年10月,在無錫市人民政府支持下,經專家論證,報省教育委員會批准,建立江南大學江陰分校(不久後,改名為江陰校區),同年開始招收普通大專生

1999年,江陰職大經省教育委員會批准,開始獨立招收應屆高中生,實行新體制、新模式的高等教育。同年9月,江陰市人民政府決定把江陰市商業職業高級中學及江陰市商業職工學校併入江陰職大

1999年,江陰市人民政府投資8000萬元,在江陰市黃田港大橋西堍(商校原址)另行征地,重作規劃,建設一所新職大。一期工程於同年11月28日開工,至2000年8月28日竣工。占地面積230畝,建築面積約7萬平方米。

2000年8月,江陰職工大學遷入新校區。擁有教職工400多人,在校生近4000人,年培訓超過 60萬人學時,已成為江陰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社區教育的中心

2002年11月,學校正式更名為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2004年9月,搬遷至培爾職業技術學院,與之聯合辦學。

專業設定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現設有機電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化學紡織工程系計算機科學系藝術設計系管理系外語系基礎部體育部等 8 系 2 部,另有成人教育學院。共開設 30 多個專業,其中現代音視頻設備使用與維護專業為國家級試點示範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目前,學院占地 500 畝,建築面積 17 萬多平方米。

系部介紹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系目前有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多媒體、計算機套用與維護方向)、動漫設計與製作共四個專業,主要面向長三角地區培養合格的計算機相關中級套用型技術人才,分別與星網銳捷網路有限公司無錫軟體園無錫動漫產業基地、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無錫三通科技有限公司、無錫正點動畫漫畫製作有限公司等機構和企業有著密切的院校合作關係。本學科在長三角地區企事業單位計算機網路實施及其管理維護、企業信息化、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動漫設計與製作等方面擁有較強的競爭力,為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建設作出了一定貢獻。

目前本系已形成一支團結協作、創新開拓、改革發展的專業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專職教師41名,其中博士3名、副教授以上教師5名、碩士研究生(含在讀)以上教師23名,85%以上教師都長期投入科研與企業實踐,具有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和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近幾年來,本學科承擔有多項省、市級科研項目,多項企業橫向合作科研攻關項目,主編或參編高職高專教材多部,在核心刊物、國家級和省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獲省優秀教學獎二等獎一項,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目前本系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於2006年6月被江蘇省教育廳批准為“省特色專業”立項建設,《計算機網路通訊技術》課程於2006年5月被江蘇省教育廳批准為高職高專“省精品課程”立項建設。

本系具有較完備的實驗實習條件和穩定的企業實習基地。現擁有計算機網路技術實訓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開放實訓室、計算機專業基礎機房、銳捷網路共建實驗室、用友ERP共建實驗室、精靈多媒體設計室、多媒體采編室、專業計算機機房等共16個實驗實訓室,並有愛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精靈多媒體有限公司網E有限公司、BIB網路工作室、校園電視台等六所專業虛擬公司,並分別與星網銳捷網路有限公司、無錫軟體園、無錫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等機構有著密切的院校課程合作關係,有穩定的企業群和大學生創業中心提供豐富的實踐實習機會。本系還是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的網路遠程教育教學站,支持同步重點本科相關專業進修,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為在校生繼續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本學科遵循專業設定和人才培養目標,密切以企業需求和就業為導向,人才培養以職業技能和人品、開拓技能培養為指引,以“項目導入、任務驅動”指導教學,歷屆畢業生培養質量為企業所廣泛好評。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系成立於1993年,現有套用電子技術現代音視頻設備使用與維護、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計算機控制技術5個專業。設電氣技術教研室、電子信息技術教研室、電工電子基礎教研室和實驗中心。現任教師33名,其中高中級職稱者占一半以上。現有學生數588名。
電子信息工程系重視教學科研工作,首創“專題教學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已出版數部專業教材,發表了數十篇專業技術論文;現代音視頻設備使用與維護專業已確立為國家級教改特色試點專業;同時為企業設備改造、系統建設、新產品開發和企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本系被授予“四星級青年文明號”稱號

機電工程系現有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汽車運用技術、汽車等5個專業,在校學生1700多人。系部師資力量雄厚,有專職教師44人,其中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18人,研究生學歷以上12人,有兼職教師13人,其中教授1人,高級工程師2人,技師2人,高級工2人。本系擁有完善配套的各種教學實驗設施,現有機械原理與機械零件、金相與熱處理、公差與技術測量、液壓與氣壓傳動、AutoCAD培訓中心、數控仿真訓練室、數控維修實訓室、機電實習室、模具實習室、機制實習室、機加工實習中心、汽車實驗實訓中心等校內實驗實習設施,另外還有江陰模塑集團、江陰富仁集團、江陰市齒輪箱製造有限公司、江陰凱澄起重機械有限公司、江陰精誠數控有限公司、愛立許德昌機械(江陰)有限公司等十幾家校外實習基地。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機電系根據地方產業結構的需要設定專業,以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確定專業培養方案、專業課程體系,大力開展校內職業技能訓練、校外頂崗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多年來培養出了一大批具有班組長潛質的套用型、技能型人才。

機電系積極開展科研和產學研活動。曾承擔多項省級以上科研項目,編寫全國高職教材近十套,在省級或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申報專利8項,長期為多家中小企業開展職工培訓、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化學紡織工程系
組建於1993年,目前開設有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高聚物生產技術、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工業分析與檢測、現代紡織技術、染整技術、紡織品檢驗與貿易等七大專業。在讀學生近900人。該系擁有一支教學嚴謹、業務精良、高學歷高職稱的師資隊伍,其中高級職稱教師占35%。大部分專業教師有長期企業工作經驗,是“既下得工廠,又上得講台”的雙師型教師。該系迄今已有20餘篇教科研論文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並有多項成果榮獲國家、省、市級獎勵

該系裝備精良,實驗實習條件較為完備。建有化工分析技能鑑定站,承擔著國家化工分析員、紡織纖維檢驗員、染色工藝員的技能鑑定工作,能為在校學生和企業在職人員的技能訓練及考核提供服務。

該系通過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加大實踐性教學比重,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通過與江蘇申達科技工業園、江蘇蝶美集團聯合建立的“申達工學院”、“蝶美工學院”等校企聯合體,將專業教育教學與企業生產實際相融合,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對學生的操作技能訓練。該系還廣泛開展專業教學改革,為江蘇申達集團、江蘇雙良集團、江蘇澄星磷化工集團、江蘇蝶美集團、江陰福匯紡織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定向培養工程技術人員,既服務了地方經濟建設,又穩固了畢業生就業渠道。該系特別注重對學生人品和開拓技能的培養與鍛鍊,通過行為操練、校內體驗、校外實踐等途徑提高學生的情商和綜合素質。多年來,為企業輸送了一大批人品優、技能強的技術套用型人才,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管理系是學院集經濟管理與人文社會科學於一體的綜合性較強的系部,現有在校生1200多人,各類業餘班學生3000餘人,教職工61人,其中,中高級職稱占60%以上,擁有高級經營師註冊會計師高級秘書物流師經濟師、導遊等技能等級證書多人。下設財經、行銷、旅遊、文秘、物流、電子商務六個教研室和省級國語培訓測試站、會計電算化培訓中心,並已建有國內先進的經管類專業綜合實訓平台、物流模擬實訓室和文秘模擬實驗室。開設旅遊管理市場行銷國際貿易物流管理工商管理、財務會計、電子商務、文秘與辦公自動化等高職專業。
管理系堅持高職教育的辦學方向,堅持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已先後與江陰市長江港口物流園區、申達集團、法爾勝集團、國際大酒店、海瀾大酒店、鴻升苑大酒店、東方旅行社等三十多家企業簽定了合作辦學協定,建立了較為穩固的實訓就業基地;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人品和開拓技能,已為企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基層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套用型人才。
藝術設計系現有教師37名,學生1074名。目前已開設電腦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建築工程技術、影視多媒體技術四個專業。在全院系科中,藝術設計系規模不是很大,但卻形成了自己一貫的特色
、調研企業需求,加強校企合作
本系所開設的專業都體現了高職教育的特點:為企業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套用型人才。服裝專業是與海瀾集團、利安達集團合作辦學,兩企業每年都選派優秀工程師到校為學生上課,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就能直接學習到企業的管理、文化和專業知識。電腦藝術設計專業是南國之風中興裝飾、奧本廣告等江陰一大批裝飾裝潢、廣告公司的人才輸送基地,校企雙方有了多年的良好合作關係。建築工程技術則是與江陰民建、建偉幕牆合作辦學專業。將要新開設的影視多媒體技術則是與江陰電視台、江陰天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辦學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二、注重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
本系一直很重視教學改革,素描、色彩教學改革是國家級教改項目,在教學中突破傳統美術專業教學模式,以大量課題設計的形式完成整個一門課程的講授與學習,改革考核形式,主幹課程實行公開答辯制,聘請企業專家參與答辯,直接讓企業檢驗我們的“產品”是否合格。服裝專業和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則按企業要求修訂教學計畫,設定課程,聘請企業工程師和其他高校教師到校上課。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一方面與江陰電視台等單位合作,同時與本院計算機系合作,走產業化道路,努力實現以產養學。
三、歷練學生人品,培養合格“班組長”
本系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培養學生過硬的人品方面作了大量有效的改革。提出並踐行“讓教師有思想,讓學生有個性”的口號;學生管理形成了“三級管理,三化教育”模式;率先在學院推行學生綜合素質量化考核制度,讓學生在學校期間多做有益於自身終身發展的事,從而增強了就業競爭力;開展對學生工作中突出問題的研究,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誠信意識、吃苦精神、健康心理等方面卓有成效,關心學生的身心發展,申報的“高職大學生中弱勢群體心理健康研究”是省高職教育課題。
四、重視能力培養,增強就業競爭力
學院為本系的四大專業配備了現代化的實訓實習條件,建有專業計算機房、縫紉機房、服裝材料實驗室、建材實驗室、建築測量實驗室、土力學實驗室、影視製作實驗室等。充分利用這些實訓實習條件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本系專業就業形勢一直很好,每年畢業生都供不應求。不少學生還自主創業,每一屆美術專業畢業生都有剛畢業就開辦自己的公司的。

外語系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有著良好的教學條件
(1)有完整的教學大綱、教學計畫及配套的一版多本的專業教材
(2)有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朝氣、團結向上、教學效果好、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51人,並擁有外教4人,中高級職稱17人(副教授9人),另外有外籍教師5人(英語2人,日語2人,韓語1人)。
(3)擁有現代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6個,英語調頻廣播台一部,錄音機30台,及校園電視網路。固定資產50萬元。
(4)商務英語專業已經被確認為校級特色專業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的特色專業-----商務英語,自專業開設以來,已為江陰地方經濟建設輸送了近300名通曉英語和外經外貿專業知識的專門人才。這些畢業生憑著紮實的英語功底和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贏得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一、商務英語專業——院級特色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教育、賓館、旅遊、中國小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宣傳、管理工作的複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畢業生具備的能力:
有較強的外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掌握6000-9000個生詞,能獨自接待外賓,以及撰寫和翻譯一般的商務英文信函。
掌握對外貿易、政策、實務、國際行銷、國際金融、報關實務、法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能草擬和閱讀外貿業務檔案,從事一般外貿業務談判和生活接待。有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能熟練使用現代辦公設備和計算機軟體。有較強的工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工作有創新精神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英語聽力、英語閱讀、英語口語、英語語音、市場行銷、外貿英語、外貿英語函電、外貿英語口語、報關實務教程、國際商法、國際貿易原理、國際貿易實務、翻譯、秘書英語、飯店英語等。
就業方向:能到獨資、合資企業、進出口公司,從事外經外貿外事業務、談判、翻譯等工作,也可到學校、文化、科研、中國小、旅遊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研究、管理工作。
二、日語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為社會培養複合型日語專業人才,要求學生了解日本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及基礎知識,熟悉掌握外貿實務及操作程式,具有紮實的日語聽、說、讀、寫、譯能力,日語達到國際二級,能從事國際貿易、外事旅遊、翻譯、教學等工作。
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了解日本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及基礎知識,熟悉掌握外貿實務及操作程式,具有紮實的日語聽、說、讀、寫、譯能力,日語達到國際二級.
主要課程:日語精讀、日語聽力、日語會話、日本概況、日語泛讀、日語翻譯與寫作、國際貿易原理與實務、報關、公關禮儀、市場行銷、經貿日語口語、經貿日語等。
畢業生就業方向:可到獨資、合資企業、進出口公司,從事外經外貿外事業務、談判、翻譯等工作。也可到學校、文化、科研、旅遊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研究、管理工作。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基礎部由數學教研室和“兩課”教研室組成。現有教師29人,中級以上職稱13人,占教師隊伍45%,其中高級職稱4人。研究生7人,占24%。承擔全院的數學和“兩課”的教學任務
為夯實基礎,提高教學質量,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部門從常規教學管理入手,實行教考分離,充分調動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調動教學科研的積極性,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以"青藍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兩課教學改革”等活動促進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的提高。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科研活動,近年來公開發表論文近30篇,出版教材或自編講義6種。統考合格率也大幅度提高,有數人被評為省、無錫市或江陰市先進。
學校在發展,部門在發展,部門老師的各方面素質都在提高,營造了一種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部門面貌。在最近的幾年中,部門湧現出了一批優秀教師和先進事跡。
體育部承擔學院學生的公共體育課、選修課,大學生體育課外活動輔導、運動隊訓練、各項體育競賽、體育科研以及社會體育工作等任務。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體育部現設教學教研室、運動訓練科以及群體科以及一個部門行政辦公室。現有教職工20人,其中主任1名,支部書記1人,教師16人(含3位科室主任),保管員2人。教師中,副教授4人,講師6人,助教8人。其中,在讀研究生6人,中共黨員6人。

學院共有籃、排球場16個,形體、健美操健身活動場所各1個, 300M、400M田徑場各1個,桌球活動場地1個,以及一些必要的體育器械,並待建1個3600平方米綜合體育活動中心

學院體育在體育部的組織下,課外體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每年舉行院體育運動會,成績突出,為選拔競技運動後備人才提供了舞台。其中對學生骨幹的培養充分體現了學院“班組長”人才培養的模式。日常教學工作井井有條,“三個自主”選擇的體育課程改革充分體現了學院以生為本的教育模式。在校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及體育部同志的努力下,學院的體育競技水平提高較快。現又足球、籃球、桌球、健美操、田徑等學院運動隊保持常年訓練,並在省、市比賽中取得較好成績;其中參加的2004年度無錫九運會獲得團體總分第2名;2005年度參加的江蘇省電大運動會取得了團體總分第5名。各代表隊均為學院爭奪了榮譽,為進一步提高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的知名度做出了貢獻。

體育部近幾年在各種刊物,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申報4項院級課題。

現在體育部全體教職員工正在以“迎評促建”為契機,內強外拓,牢記學院使命,自強不息,追求卓越,齊心協力,努力實現江陰職業技術學院體育事業的騰飛!

師資力量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22年的教育與實踐,造就了一支結何合理、素質精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其中副教授、高級工程師、講師等高、中級職稱著占70%以上,碩士生8位,在讀博士一位,在讀碩士22位。
現有在院大專生 6200 人,教職工 505 人,其中專任教師 314 人,副教授、講師等高中級職稱教師占 70 以上。

院長致辭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從終身發展的高度育就一代新人終身發展的高度育就一代新人,首先要面對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們認為,成功的教育就是保證學生精神生命主動發展的教育,它應當鼓勵學生“去主動尋求知識,發現問題,創造解決困難的方法,去獨立面對一個陌生的世界,一個生生不息的世界。” 只有這樣的新人才能在多姿、多彩、多變與多險的周圍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做出積極的社會貢獻,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並獲得終身發展的多重可能性。可見,教育的本質就是當教師所講授的東西都已經被忘掉的時候,仍然留在學生心中的那些東西。“那些東西”最終會積澱為一個人的主體精神、生命熱情,流注於人的日常舉止、行事方式之中,並決定著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從終身發展的高度育就一代新人,要解決一個根本問題:如何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介入世界、介入周圍生活的能力,從而使他們具備終身發展的多重可能性?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緊緊依託江陰龐大的產業群,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明確提出了“班組長”這一人才培養目標。所謂“班組長”,不是一個既定的、絕對的起點或終點,而是始終處於一種流轉不拘、充滿無限發展可能性的動態變化之中:今天,你可能是一名不起眼的“班組長”,甚至只是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但這不排斥你明天成為一名車間主任廠長甚至自己做老闆的可能。

因此,培養未來的“班組長”,不僅要著眼於他們在院3年的發展,更要看到他們一生一世的生存與發展。學院秉承傳統,經過長期的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定向招生、雙向培養、二元一體、三維互動”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定社會需求之“向”,由校企雙方合作,融“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人品和開拓技能”二元為一體,通過“教學”、“實踐”、“管理”三維互動,使學生在職業知識與技能的運用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管理,在開拓業務、經營管理的同時體會到職業知識和技能的不可或缺,形成一些可以讓他們終身受用的東西,終身得益的東西。

我們堅信:只要我們繼續發揚“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學院精神,堅持“以學院的文化引領學院、用企業精神經營學院”的治校方略,矢志不移地走好產學研結合之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與辦學效益,在嶄新的“班組長”人才培養模式下,在我們每年為江陰的企業群輸送的畢業生中,一定可以產生10%-15%具有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潛質的幹部,30%左右具有“班組長”潛質的技術管理人員。這樣,江陰職業技術學院也就實現了“把學院建設成為具有‘鮮明個性’和‘地方特色’的高職院校”的美好願景!

辦學理念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立足江陰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從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形象地提出了“魂系江陰,根植企業,為江陰的企業群培養具有‘班組長潛質的初、中級生產經營管理者”的人才培養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學院在教學和教育兩方面提出了一些創造性的思想,並在實踐中形成了“定向招生、雙向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頂崗實踐”的教學模式和“主體參與、情感體驗、積極創造”的教育模式。學院先後與江陰多家大型企業合作創辦了多個“企業冠名班”,為企業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學院還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出了“兩手抓、兩手硬”,一手抓學生的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一手抓學生的人品和開拓技能。在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結構性矛盾的情況下,學院畢業生就業率每年都保持在 96 以上。

面對即將來臨的知識經濟時代,學院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戰與機遇,不斷進行教育教學創新,加強學院的核心競爭力建設,將學院建設成為具有“江陰特色”與“鮮明個性”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面對知識經濟、教育全球化的趨勢,學院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戰與機遇,以“一個學科、一個專業、一個產業”為指導思想,走產學研相結合的內涵發展之路,更好地立足社區、依託社區、服務社區,做大做強江陰社區的高教事業

所獲榮譽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辦學特色鮮明,成績顯著。1992年被評為“江蘇省成人高校先進單位”,1994還被確定為“省高職試點學校”,1997年被評為“全國高等教育評估優秀學校”,並被地方譽力江陰鄉鎮企業幹部的“黃埔軍校”。
2003 年月 10 月,張曾乾院長應邀參加了第四屆中國教育國際論壇,並在會上作了題為《從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構建高職人才培養框架 --- “班組長”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的專題演講,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 2004 年 3 月 26 日 ,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學院,對學院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及實踐成果等給予了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

相關條目

南京財經大學 金陵旅館管理幹部學院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科技大學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蘇州科技大學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 矽湖職業技術學院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工程學院 河海大學 蘇州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工業大學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蘇州職業大學 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常熟理工學院 宿遷學院 江蘇職工醫科大學
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泰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金陵科技學院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 三江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 常州工學院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沙洲職業工學院
南京林業大學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蘇州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 蘇州港大思培科技職業學院
南京人口管理幹部學院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無錫輕工大學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淮海工學院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審計學院 淮陰工學院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師範大學 淮陰師範學院 曉莊學院 紫琅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市廣播電視大學 建東職業技術學院 徐州工程 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
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 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徐州工程學院 正德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 江海職業技術學院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南京體育學院 江南大學 徐州廣播電視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 徐州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鐘山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徐州教育學院 江蘇教育學院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徐州師範大學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醫科大學 金肯職業技術學院 徐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江蘇警官學院
南京藝術學院 金山職業技術學院 徐州醫學院 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郵電大學 九州職業技術學院 炎黃職業技術學院 南通職業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 崑山登雲科技職業學院 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 培爾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大學 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鹽城工學院 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工業學院 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 鹽城師範學院 揚州教育學院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 民辦明達職業技術學院 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揚州職業大學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南通大學 揚州大學 揚州環境資源管理學院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