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

滑縣

滑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隸屬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安陽市。與濮陽、延津、濬縣、長垣、封丘、內黃接壤。縣城道口鎮南距鄭州市153公里,北距安陽市70公里,東北距濮陽市53公里,西南距新鄉市70公里,西北距鶴壁新市區25公里。是一個農業人口大縣,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滑縣是中原經濟區糧食生產核心區、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中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中國唯一的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十一連冠”(截止2013年),有“中原糧倉”之稱。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滑縣滑縣

滑縣位於豫北平原,歸屬安陽市管轄,目前為省直管試點縣,與濮陽、延津、濬縣、長垣、封丘、內黃接壤。縣城道口鎮南距鄭州市153公里,北距安陽市70公里,東北距濮陽市53公里,西南距新鄉市70公里,西北距鶴壁新市區25公里。

全縣面積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1萬畝。轄1新區10鎮12鄉,1019個行政村,總人口12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3萬人。2011年6月1日起,河南省正式開展省直管縣行政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滑縣之名始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於“滑”,蓋因滑台城而得名。《重修滑縣誌》記載:“周公次八子伯爵封於滑,為滑伯。”滑伯本姬姓,後裔改為滑氏。《元和志》云:“滑氏為壘,後人增以為城,臨河有台,故曰滑台城。”《水經注》曰:“舊說,滑台人自修築此城,因以名焉。”

春秋時,滑縣為衛國的曹邑。秦漢之時,滑境稱白馬縣,隸屬東郡。隋至明初,滑縣稱滑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廢白馬縣入滑州。七年降滑州為滑縣。清雍正三年,滑縣改屬河南衛輝府。中華民國3年(1914年),裁併府、州,滑縣隸屬豫北道。17年,改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劃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1月,縣政府自萬集村遷至道口鎮,隸屬平原省濮陽專區。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滑縣復歸河南省,屬安陽專區。1983年成立濮陽市,歸濮陽市。1986年2月,改屬安陽市,2014年屬河南省直管。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滑縣位於河南省北部,與濮陽、延津、濬縣、長垣、封丘、內黃接壤。縣城道口鎮南距鄭州市130公里,北距安陽市70公里,東北距濮陽市53公里,西南距新鄉市70公里,西北距鶴壁市區25公里。

地形氣候

滑縣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濕潤,雨量較充沛,平均氣溫13.7度,平均降水量634.3毫米,日照2365.5小時,無霜期201天,適宜小麥、玉米、金銀花,大豆、花生、棉花、紅薯等農作物生長。

滑縣地跨黃河、海河兩大流域,降雨受季風、太行山地形影響,天氣變化劇烈,多災害性天氣,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於主汛期7、8、9三個月內幾次較大降雨過程,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大暴雨的多發期。年內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旱澇災害頻繁發生是滑縣歷史上自然災害的特點。

行政區劃

總區劃

滑縣縣轄10鎮(道口鎮、城關鎮、白道口鎮、留固鎮、萬古鎮、高平鎮、上官鎮、牛屯鎮、王莊鎮、老店鎮)。

12鄉(焦虎鄉、棗村鄉、四間房鄉、八里營鄉、趙營鄉、大寨鄉、老廟鄉、桑村鄉、慈周寨鄉、瓦崗寨鄉、半坡店鄉、小鋪鄉),1019個行政村,總人口12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3萬人。

分區劃

道口鎮

代碼:410526100

郵編:456400

2006年,轄10個村:東關村、五星村、河西村、順南村、順北村、南街村、西街村、程文莊村、白莊村、軍莊村。

城關鎮

代碼:410526101

郵編:456463

2006年,轄76個村: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四街村、五街村、七街村、八街村、九街村、韓莊村、趙莊村、寺莊村、前屯村、孫莊村、暴莊村、胡莊村、大景莊村、雙廟村、沙河頭村、焦莊村、三里莊村、東孔莊村、北滹沱村、盧莊村、耿園村、五里舖村、董西南村、東唐村、小滹沱村、西唐村、軍旅莊村、東林頭村、西林頭村、中屯村、劉莊村、史莊村、謝莊村、安莊村、宣武村、薛莊村、什牌村、董西北村、董東村、北董固村、朱莊村、東關村、辛屯村、蘇莊村、前景莊村、後屯村、賈固村、野店村、沙沃村、大呂莊村、張莊村、小西關村、大西關村、南關村、北關村、睢莊村、史固村、雙村營村、珠照村、北孔莊村、牛莊村、東小莊村、北苗固村、南苗固村、寺東村、大滹沱村、張固村、孔林頭村、大林頭村、康莊村、西小莊村、夏莊村、劉店村。

白道口鎮

代碼:410526102

郵編:456462

滑縣滑縣

2006年,轄46個村:白道口村、西英公村、東英公村、韓河京村、李河京村、王河京村、前吾旺村、後吾旺村、秦劉拐村、周街村、前安村、民寨村、許村、楊店村、後安村、西河京村、李村、蔡胡村、王莊村、前趙湖村、後趙湖村、張莊村、馮莊村、大留營村、劉營村、西桃園村、東桃園村、東安村、西安村、郝村、黃村、崔郭莊村、北留村、前留村、郭留村、孟村、西小寨村、東小寨村、六十婆村、石佛村、溫村、周村、馮村、李營村、李虎寺村、陳營村。

留固鎮

代碼:410526103

郵編:456464

滑縣滑縣

2006年,轄71個村:東留固村、西留固村、倪村、白馬牆村、沙沃村、東莊瑩村、中莊瑩村、前莊瑩村、后庄瑩村、中周村、西琉璃村、路安村、路營村、李莊村、耿莊村、東冢頭村、西冢頭村、程新莊村、尹新莊村、楊新莊村、王新莊村、岳莊村、溫莊村、前莊村、柳沈村、沙崗村、周莊村、前五方村、後五方村、東盤邱村、西盤邱村、東信都村、中信都村、西信都村、小寨村、小營村、武莊村、周村、楊莊村、前范寨村、後范寨村、牛星邱村、馬莊村、第二寨村、寺後劉村、張莊村、康莊村、西王莊村、杜星落村、李星落村、陳星落村、武星落村、付集村、橫村集村、前橫村、西橫村、第三營村、沿村、東雙營村、中雙營村、西雙營村、許營村、王里村、東付村、中付村、西付村、東尖莊村、西尖莊村、大王莊村、南新莊村、北尖莊村。

上官鎮

滑縣滑縣

代碼:410526104郵編:456472

2006年,轄57個村:上官村、陶家村、韓新莊村、丁莊村、東山峰村、中山峰村、前山峰村、西山峰村、袁莊村、胡莊村、乾後村、乾東村、乾西村、乾前村、河道村、西太和村、吳村、東太和村、西合村、華家村、趙莊村、逯堤村、永興營村、劉莊村、牛屯村、關帝廟村、蘭二村、蘭一村、蘭三村、郭固營村、西街村、車街村、後劉村、南北街村、大槐樹村、孟莊村、謝寨村、魏寨村、民王莊村、丁寨村、武安寨村、魯西村、魯中村、魯東村、閆柳里村、姬柳里村、殷柳里村、陸合村、李陽城村、崔陽城村、徐陽城村、郭新莊村、郝一村、郝二村、郝三村、趙關莊村、焦二寨村。

牛屯鎮

代碼:410526105

郵編:456486

2006年,轄68個村:東街村、北街村、西街村、南街村、小莊村、周王莊村、高營村、李建村、河東灣村、老灣村、雪坡寨村、馬居寨村、於村、沙圪當村、白馬寺村、懋德林村、鄭莊村、西楊莊村、黃營村、大班村、小班村、高班村、杜莊村、齊莊村、鴨固集村、王鴨固村、後鴨固村、馮付村、寨外村、前樊村、何莊村、東楊莊村、張營村、米莊村、後寺村、前寺村、大王莊村、后街村、位園村、尹莊村、蘆村、暴莊村、徐莊村、前街村、聶家寨村、小王莊村、蔡村、晉營村、賀林村、丁林村、西常村、東朱村、大王村、小王村、王村、雙獅村、東姜村、馬小集村、尚劉莊村、前馬村、後馬村、大馬村、馬圪當村、西姜村、宋林村、申林村、程坡寨村、車夫屯村。

萬古鎮

代碼:410526106

郵編:456473

滑縣滑縣

2006年,轄42個村:東萬古村、西萬古村、馬成精村、忠厚村、辛寨村、范寨村、蘇莊村、郭莊村、武莊村、史寨村、玉駕莊村、王莊村、寺台村、東喬莊村、西喬莊村、穆營村、東雙莊村、西雙莊村、東九營村、西九營村、今古營村、棘馬林村、新莊村、胡營村、雙井村、張營村、劉營村、徐王營村、李寨村、張莊村、杜莊村、風亭村、把里村、東妹村、中妹村、西妹村、袁莊村、梁村、前營村、後營村、田莊村、樵邱村。

高平鎮

代碼:410526107郵編:456476

2006年,轄48個村:高平集村、西高平村、有理村、蒙堤村、蔣堤村、李堤村、前子廂村、後子廂村、宋子廂村、三教堂村、梁北村、梁東村、梁西村、東起寨村、西起寨村、牟家村、河門頭村、前侯村、後侯村、石營村、張莊村、張堤村、張八寨村、趙莊村、前留寨村、後留寨村、東留寨村、同崗村、前禹村、東吳村、後胡村、葛村、後謝村、雷莊村、崔寨村、冉固村、苗東村、苗西村、西大廟村、苗前村、東大廟村、中大廟村、馮譚村、周譚村、劉譚村、肖譚村、前趕鵝村、後趕鵝村。

王莊鎮

代碼:410526108 郵編:456484

2006年,轄39個村:莫莊村、竇莊村、前王莊村、後王莊村、車店村、魯莊營村、耿莊村、劉草灘村、郭草灘村、閆村、古岸村、北草灘村、沙北村、沙南村、西沙店村、沙東村、堤南村、路莊村、大柳樹村、龍村、汪店村、仝莊村、馮莊村、高郎柳村、郎柳集村、柴村、謝道口村、西申寨村、柳圈村、東申寨村、前邢村、後邢村、董村、小屯村、南村、什集村、新集村、丁堤口村、邢行村。

老店鄉

代碼:410526109 郵編:456480

2007年,老店鄉撤鄉改鎮。

2006年,老店鄉(代碼410526207)轄60個村:老店集村、西老店村、小屯村、東馬莊村、桑寨村、落寨村、岳村集村、東悅莊村、東嶽村、第三營村、王岳村、青口村、前小莊村、後小莊村、小石莊村、西杏頭村、東杏頭村、常屯村、張莊村、東馬胡村、西馬胡村、前馬胡村、西呂莊村、譚集村、泥馬廟村、青莊村、田莊村、耿范村、蘆外村、蘆內村、王會村、白露村、曹固營村、河東村、大石莊村、小道口村、李井村、劉莊村、東呂莊村、馬蘭村、堯頭村、曹固村、焦莊村、長屯北街村、長屯南街村、吳河寨村、物頭集村、前物頭村、高莊村、小西南村、安上村、火店村、王新莊村、馬村、西馬莊村、任莊村、畢莊村、齊寨村、後物頭村、西悅莊村。

焦虎鄉

代碼:410526210郵編:456479

2006年,轄48個村:焦西村、焦劉村、焦王村、焦北東村、焦南街村、焦北西村、緱莊村、暴莊村、崔莊村、趙莊村、郝莊村、姚寨村、陳莊村、蒿莊村、樊莊村、關劉村、關鄧村、前張村、桑科營前街村、桑科營后街村、毛莊村、陶寺村、劉檔村、韓王村、田二莊後孔村、田二莊前王村、游莊村、青莊村、晏口村、滿村、米口村、馬村、東胡村、張胡村、西胡村、雙溝村、何莊村、沙河村、陽兆村、齊營村、祁屯村、鄧莊村、小宿村、曹莊村、小營村、陽店村、屯集村、小井村。

棗村鄉

代碼:410526200 郵編:456461

2006年,轄40個村:滑古營村、牛莊村、小營村、什莊村、南留村、張古村、黃莊村、馮莊村、袁營村、井莊村、八里舖村、西營村、禹村、後村、南屯村、溫莊村、馬莊村、大屯村、靳莊村、付莊村、油坊村、堤上村、魚池村、胡井村、閻莊村、白莊村、耿莊村、西姜莊村、東姜莊村、宋林村、閻樓村、焦樓村、大羅村、湯營村、焦村、任屯村、西徐營村、東徐營村、棗村、新莊村。

四間房鄉

代碼:410526201郵編:456487

2006年,轄27個村:大呂莊村、魏南呼村、李南呼村、九間房村、曹村、四間房村、潘寨村、肖村、唐爾莊村、西呼村、北呼村、東呼村、大芬村、高寨村、朱店村、前趙拐村、後趙拐村、潘張村、李寨村、史寨村、花堤口村、王道口村、南召集村、陳莊村、王寨村、王三寨村、馬寨村。

八里營鄉

代碼:410526202郵編:456465

滑縣滑縣

至2009年,八里營鄉轄64個村:中苑村、東苑村、西苑村(上述三村同時並稱北苑村);張苑村、趙苑村、郝苑村、王苑村、劉苑村、陳苑村(上述村並稱南苑村);李丁將村、樊丁將村、楊丁將村、程丁將村(上述四村並稱丁將);南楊柳村、北楊柳村(上述二村並稱楊柳);李冢上村、張冢上村、肖冢上村、(上述村並稱冢上);張路寨村、西路寨村、方路寨村(上述村並稱路寨村);前草坡村、東草坡村、西草坡村(上述村並稱草坡);前齊繼村、後齊繼村、西齊繼村、(上述村並稱齊繼村、);黃琉璃村、南琉璃村(並稱琉璃村);西萬集村、東萬集村(並稱萬集);西黃店村、前黃店村、後黃店村(並稱黃店村);東官寨村、西官寨村(並稱官寨);東郭莊村、西郭莊村(並稱郭莊);周安上村、粱安上村(並稱安上);南史莊村、北史莊村(並稱史莊);姚寨村、謝寨村、焦莊村、秦莊村、康莊村、東風村、李莊村、紅衛村、後營村、衛東村、劉莊村、祝莊村、鐵爐村、關莊村、小丁相村、相村、付屯村、孟莊村、高牆營村、伍縣村、徐莊村、張莊村。

趙營鄉

代碼:410526203郵編:456466

2006年,轄26個村:趙營村、東新莊村、中新莊村、西新莊村、楊莊村、田莊村、蔡營村、邊營村、大王莊村、玉莊村、小韓村、劉莊村、秦寨村、新集村、魏寨村、蘇寨村、牛寨村、西單寨村、東單寨村、店子村、西南莊村、朱寨村、東亂革村、付亂革村、西亂革村、後陳家村。

大寨鄉

代碼:410526204郵編:456467

2006年,轄44個村:沙窩營村、大正村、韓亮村、東馮營村、西馮營村、聯合村、北延屯村、延屯村、大寨村、朱家村、蒲林村、李孤屋村、孟孤屋村、崔孤屋村、輝莊村、丁家村、杜家村、肖家村、東梁家村、西梁家村、馮家村、張家村、盧家村、常營村、小田村、前草坡村、後草坡村、朱草坡村、婁草坡村、段寨村、董寨村、潘家村、郭莊村、汴村、東劉莊村、西劉莊村、袁寨村、崗小田村、李家前街村、李家中街村、李家后街村、山木村、王莊村、張寨村。

桑村鄉

代碼:410526205郵編:456475

2006年,轄34個村:桑村集村、西桑村、南桑村、趙莊村、楊莊村、前胡莊村、後胡莊村、位莊村、孟莊村、華莊村、江馬廠村、前王馬廠村、繩馬廠村、周馬廠村、後王馬廠村、郭馬廠村、回木村、路金德村、賈金德村、李金德村、王金德村、貫道村、甘露村、高齊邱村、位齊邱村、馮齊邱村、北齊邱村、肖齊邱村、陳大召村、柳圍里村、東上村、西上村、楊大召村、邵大召村。

老爺廟鄉

代碼:410526206郵編:456474

2006年,轄58個村:李大廳村、南新莊村、朱莊村、王伍寨村、西大章村、平上村、張戶固村、劉莊村、南戶固村、郝寨村、劉戶固村、曹起營村、南莊村、西中冉村、鄭張街村、馬戶固村、聶莊村、北徐村、南徐村、鄭前街村、陳家營村、黃莊村、趙戶固村、候小寨村、袁小寨村、後石光村、大大章村、玉東村、玉西村、中寨村、西李家村、半坡店村、位莊村、孔村、姬屯村、第六營村、岳營村、南塔邱村、北塔邱村、蘇小寨村、韓小寨村、東大章村、桂莊村、鄭常街村、左莊村、王戶固村、鄭后街村、南屯村、北小寨村、六合村、西塔邱村、東中冉村、前石光村、孫戶固村、三義寨村、冢頭營村、後營村、東莊村。

慈周寨鄉

滑縣滑縣

代碼:410526208郵編:456477

2006年,轄44個村:慈周寨第一村、慈周寨第二村、慈周寨第三村、慈周寨第四村、慈周寨第五村、後趙村、北李莊村、小果園村、高家莊村、尚寨第一村、尚寨第二村、尚寨第三村、郭屯村、西連屯村、東連屯村、棗科村、郝莊村、南尹莊村、前李方屯第一村、前李方屯第二村、後李方屯村、寺頭村、南李莊村、陳魏寨村、前大寨村、中大寨村、後大寨村、牛吳娘寨村、朱吳娘寨村、王吳娘寨村、林自頭第一村、林自頭第二村、西九女崗村、東九女崗村、方易寨村、小崗村、前柿園村、後柿園村、葉河道村、孫白社村、李白社村、毛白社村、閆家莊村、柴胡寨村。

瓦崗寨鄉

代碼:410526209郵編:456478

2006年,轄29個村:瓦崗寨村、東屯村、西屯村、東大操村、西大操村、周道村、赤水村、彭莊村、馬莊村、趙莊村、前百村、後百村、張虎莊村、小范莊村、大范莊村、鄧莊村、魏莊村、新鄉屯村、原莊村、耿莊村、夢一村、夢二村、夢三村、夢四村、東夢村、劉莊村、倫莊村、馮寨村。

半坡店鄉

代碼:410526211郵編:456485

2006年,轄47個村:南村、半北村、黃塔村、劉堤村、陳玉莊村、程莊村、東孟虎寨村、西孟虎寨村、馬莊村、卜屯村、前營村、後營村、前周村、張莊村、柳村、車村、東常村、西常村、前邵屯村、後邵屯村、位屯村、前安虎寨村、石佛村、緱莊村、嚴莊村、蔣莊村、後安虎寨村、前汪莊村、後汪莊村、沙河村、段屯村、李屯村、古柳樹村、王林村、閆合屯村、零河村、伍官營村、羅堂村、秦屯村、石莊村、杏頭村、東明店村、西明店村、沙滹沱村、孫莊村、東老河寨村、西老河寨村。

小鋪鄉

代碼:410526212郵編:456483

2006年,轄41個村:三村、大鋪村、小鋪村、新莊村、胡營村、姜莊村、界河路村、小武莊村、常莊村、東楊莊村、申莊村、大武莊村、中寺村、牛莊村、楊趙莊村、後寨村、申堤下村、申堤上村、楊公店村、董村、李胡寨村、鄭莊村、東程寨一村、關店村、東程寨二村、西程寨村、前杜莊村、後杜莊村、陳莊村、許莊村、葦園村、大張莊村、前任莊村、後任莊村、薛店村、前油坊村、後油坊村、郭莊村、八里莊村、雙樓村、靳莊村。

社會事業

人口民族

2012年末總人口134.52萬人,常住人口114.1萬人。城鎮化率達到22.02%,出生率10.43‰,死亡率5.77‰,自然增長率4.66‰。人口密度738人/平方公里,年平均人口1335570.5人。

醫療衛生

2012年末共有衛生機構42家,其中:公立醫院26家,民營醫院16家;公立醫院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818人,其中執業醫師738人,註冊護士451人;衛生機構病床床位3556張。滑縣衛生系統共有26家公立醫療機構,其中包括滑縣人民醫院、滑縣中醫院、滑縣中心醫院等3家縣級醫療單位,22個鄉鎮衛生院和縣衛生防疫站、縣婦幼保健院兩家防疫保健機構。

交通運輸

至大廣高速公路快速通道至大廣高速公路快速通道

大廣高速、濟東高速和新菏鐵路穿境而過,107國道、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濮鶴高速等公路鐵路幹線,構成四通八達的“井”字交通網路。省道213線、307線、308線、101線、215線、222線等在滑縣交匯。

大廣高速、長濟高速、京港澳高速、濮鶴高速四條高速公路擦肩而過,2012年10月11日,滑縣縣城至大廣高速公路快速通道項目建成通車,標誌著滑縣打破了交通制約瓶頸,標誌著河南省“10+1”快速通道項目全部建成通車。“新增國道縱五線滑縣縣城至長濟高速牛屯站段升級改造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之中。

2012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5616萬元,比上年增長7.2%。境內縣鄉公路里程2629.2公里,省幹道207.2公里。客運量2068萬人,增長8.8%,客運周轉量108086萬人公里,增長9.0%;貨運量1189萬噸,貨運周轉量119132萬噸公里,增長14.6% 。

經濟產業

2012年滑縣生產總值(GDP)為16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9.1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為67.0億元,增長12.8%,工業增加值為59.6億元,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9.2億元,增長11.9%。三次產業比重為5.7:40.6:23.7。

2012年末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1%,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2.0%;菸酒及用品類上漲3.0%;衣著類上漲6.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2.5%;交通和通信類上漲1.5%;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2.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5%;居住類上漲0.5%。2012年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8537萬元,比上年增長27.8%。其中:稅收收入33968萬元,增長28.2%;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70.0%。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49519萬元,比上年增長32.6%,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69275萬元,科學技術支出3848萬元,教育支出82406萬元,醫療衛生支出41218萬元,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為34370萬元。2012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52.3元,比上年增長14.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275.7元,增長14.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5808.5元,增長12.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190.17元,增長17.7%。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34.2%,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32.6%。2013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3440萬元,同比增長30.7%。其中:國稅部門完成7397.7萬元,同比增長6.8%;地稅部門完成39993萬元,同比增長47.9%;財政部門完成16049.7萬元,同比增長10.2%。

先進農業

中原糧倉中原糧倉

2013年,滑縣糧食總產量139.92萬噸,同比增長2.17萬噸,增幅為1.6%。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389.24萬畝,其中:小麥播種面積為170.15萬畝,玉米播種面積為96.50萬畝,棉花播種面積為5.73萬畝,油料播種面積為45.01萬畝。規劃了高標準糧田萬畝方33個、千畝方38個、百畝方10個,總面積155萬畝。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繼續改善。

先進農業先進農業

截止2013年,糧食單產連續22年保持河南省第一,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連續11年受到國家表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頒獎。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88家。滑豐種業躋身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被確定為中國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657家。高效農業快速發展。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3.9萬畝,是2006年的2.6倍。規模養殖場(戶)、標準化養殖小區分別達到8817個和76個。林業生態縣建設順利通過省政府驗收。

清淤治理河渠53條311公里,新增節水灌溉面積 32萬畝,奪得省“紅旗渠精神”杯。改造中低產田18.06萬畝,被確定為省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縣。解決了37.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被確定為中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示範縣。農村沼氣用戶達到9.3萬戶。完成了157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建設任務,解決了6.8萬農村人口貧困問題,被評為省扶貧開發工作先進縣,2013年又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綜合工業

滑縣滑縣

滑縣工業已形成食品加工、紡織印染、醫藥化工、電線電纜、電子產品、塑膠製品、木材加工等工業主導產業,滑縣產業集聚區共引進招商引資項目196個,計畫總投資145.3億元,實際到位固定資產82.72億元,被確定為全省20個示範產業集聚區。永達肉雞、鳳凰光伏多晶矽、華盛手機、辛安面業、天駿美的工業園等24個超億元項目相繼落戶,為滑縣經濟的全面發展帶來了蓬勃的生機。

201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59.59億元,比上年增長1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23億元,增長15.8%,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08億元,下降19.9%。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3.36億元,增長2.3%。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187.9億元,工業產品銷售率99.3%。工業經濟效益繼續提高。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82.85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21.68億元,增長7.7%,實現利潤總額16.67億元,同比增長9.4%。全員勞動生產率198573.9元/人,流動資產周轉率4.9次/年,資產負債率31.2%,資本保值增值率136.9%,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93%。

服務業

建成了浩創·第一商城、光洋百貨、義烏小商品城、溫州商貿城等一批現代購物商場,新建、改造5個農貿市場,四星級國賓大酒店建成開業。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改造農家店931家,發展物流配送中心38個。瓦崗寨景區建成對外開放,瓦崗寨鄉被命名為省“特色旅遊景觀名鎮”。

2012年滑縣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完成產值24.1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建築工程完成產值19.6億元,安裝工程完成2.8億元。竣工產值18.2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86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15萬平方米。

政治

現任領導:

縣委副書記、縣長:董良鴻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勇

副縣長:劉宏民、李衛鋒、段其東、楊振宇、王軍、張紅琳、李勇

縣政府黨組成員:趙繼芳

縣政府黨組成員、政府辦主任:趙自勛

文化傳媒

滑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華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境內名勝古蹟眾多,著名的瓦崗寨遺址、國家級重點文物明福寺塔、歐陽書院正在開發建設。滑縣木版年畫、大弦戲、大平調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道口錫器、秦氏絹藝、安繡、故道家紡老粗布等民間工藝馳名中外。已有近400年歷史的地方特產道口燒雞被譽為“中華第一雞”,榮獲國家傳統知名品牌原產地域保護。

2012年末,滑縣共有電影放映單位2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4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廣播事業蓬勃發展。實施了電視網路數位化雙向化改造,農村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工作完成,整體轉換農村數位電視用戶26.8萬戶、30.4萬台,其中數字互動電視6.3萬戶。數位電視綜合發展水平位居全省縣級第一。全縣共組織實施科技項目1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省級項目9項。全年完成重大科技成果2項。專利申請量達到221件,授權量133件。

教育

截止2012年,滑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88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普通高中6所,職業高中2所,初級中學55所,國小319所,幼稚園104所。普通高中招生4953人,在校生13479人,畢業生4937人。職業高中招生6144人,在校生13466人,畢業生3654人。國中招生17419人,在校生47403人,畢業生13515人。普通國小招生26547人,在校生129339人,畢業生20726人。特殊教育招生16人,在校生75人。幼稚園招生15175人,在校生20903人,畢業生21561人。全縣共有教職工12510人,專任教師11369人,其中:普通高中1382人,專任教師1256人;職業高中547人,專任教師525人;國中3385人,專任教師3058人;國小5730人,專任教師5514人;幼稚園1345人,專任教師923人;特殊教育學校17人,專任教師16人;教師進修學校104人,專任教師77人;其他60人。新機制”安排資金14430萬元,資助困難學生23178人次。

教育體育事業健康發展。新建、改建校舍21.4萬平方米。縣一中、六中成功創建為河南省示範性高中。縣特殊教育學校主體工程竣工,即將投入使用。建成了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和裳華職業中專,成功創建為省職業教育強縣。

奮進中的滑縣六中奮進中的滑縣六中

高中:

滑縣第一高級中學

滑縣第二高級中學

滑縣第六高級中學

安陽市第二實驗高中

滑縣實驗中學

滑縣進修高中

滑縣三中

旅遊

特產

道口燒雞

道口燒雞道口燒雞

道口燒雞是滑縣道口鎮“義興張”世家燒雞店所制,是中國著名的特產。由河南省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省特級燒雞技師張中海先生的先祖張炳始創於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距今已有近三百五十年的歷史,開始製作不得法,生意並不興隆,後從清宮御膳房的御廚那裡求得製作燒雞秘方,做出的雞果然香美。曾被列為宮廷御用品,以其獨特的色、香、味、型稱絕四方,數百年來享譽國內外,榮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道口燒雞的製作技藝歷代相傳,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1981年被商業部評為中國名特優產品。 道口燒雞與北京烤鴨、金華火腿齊名,被譽為“天下第一雞”。

2009年,道口鎮因盛產燒雞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燒雞名城”榮譽稱號。

老廟牛肉

老廟牛肉是滑縣老爺廟加工牛肉,國家級地方名饈,自明朝末創始以來,其獨特工藝流傳至今。300年來,素有“豫北之花,中華一絕”之稱。老廟牛肉用十五種佐料和陳年老湯,以木炭火煮製而成。滑縣老廟牛肉與道口燒雞一樣享譽四方,而且也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國家政協副主席楊靜仁為老廟牛肉題詞“面向市場,發展經濟”。中央領導楊成武、王首道、馬文瑞分別為老廟牛肉題過詞。

滑縣木版畫

始於唐朝,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數百年來,滑縣木版畫、木版年畫一直堅持手工製做,工藝精細,人物造型粗獷豪放誇張,線條剛勁有力、飽滿勻稱,顏色艷麗,是集收藏、裝飾、實用與研究價值於一體的藝術精品和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瑰寶。

琉璃盆、琉璃瓦

老店鎮常屯村地處黃河故道,曾以燒制琉璃盆為主。最早可追溯到早在元末明初。在90年代以前塑膠盆、不鏽鋼盆尚未普及時,是居家過日子不可或缺的日用品,該村燒制的琉璃盆暢銷豫北及周邊各地。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還在生產使用。

遺址

衛國都城遺址

位於今八里營鄉殿上村,故稱楚丘。衛懿公當政時,懿公窮奢極欲,喜好仙鶴,不理朝政。後北狄入侵,衛國戰敗,衛懿公兵敗被殺,被北狄人吃掉,只剩一肝。當時一位舊臣懷抱君王之肝痛哭不已,最後竟然剖腹,將君王之肝放入自己腹中,自己做了陪葬,這也就是剖腹葬肝的來歷。衛國經歷此次浩劫,幾乎滅國,後經齊桓公幫助衛文公才得以復國,遷都楚丘(也就是今八里營殿上村),衛國的首都也從淇縣遷到了滑縣。後因黃河泛濫,衛國國都又北遷濮陽的帝丘。雖然衛國國都在楚丘不長,但是留下了不少遺蹟。比如衛國的都城遺址(大躍進中被毀),並且出土了大量陶器物品、人殉和墓葬。但是因疏於管理,這些出土的文物大多流落於民間,更有甚者竟有盜墓者明目張胆的掘墓,無址可尋。可以說遺蹟被破壞殆盡。據傳衛莊公死後,其陵寢建在周圍,但是年代久遠,已無據可考。至今周圍農村農家還能見到古磚,陶器等文物。如能收集,也是一個補救的機會,相信會對研究衛國乃至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原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張家遺址

位於大寨鄉張家村東南半公里處。遺址長和寬各120米,面積1.44萬平方米,稍高於周圍耕地。1984年秋,文物大普查時發現,文化層厚度不均,有鬲足、灰色陶片、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1985年4月,在遺址西南部又發現很多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屬仰韶文化遺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雲觀遺址

位於趙營鄉中新莊村東80米處。該遺址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20米,總面積1.8萬平方米。從遺址西邊斷層看,文化層厚度約1.5—3米,地表散存大量的灰色、黑色陶片紋飾為方格紋、粗繩紋、細繩紋、人字紋等;有少量的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陶胎薄而堅硬;還有紅陶缽、夾砂鼎、繩紋鬲、蚌屑、石斧等器物。經鑑定為仰韶文化遺址,1980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瓦崗軍點將台遺址

位於瓦崗鄉瓦崗村東北半公里處,面積約1334平方米,高約2.5米。遺址附屬文物有大鐵斧、石槽、水井。1973年於此設立保護標誌,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書介紹,隋朝時候,瓦崗緊鄰黃河。因為黃河多次泛濫,使這裡沙丘起伏,草木叢生,蘆葦遍地,人煙稀少,既便於隱藏以便於出擊。此外,瓦崗北與黃河的白馬渡口臨近,南與通濟渠相望,進退方便,易於攻守,堪稱軍事戰略要地,當時的農民起義軍為了自衛和聚集力量,便在瓦崗築了一個方園二十餘公里的“土圍子”故稱瓦崗寨,沿襲至今。

李文成故居遺址

位於城關鎮謝莊村,立有保護標誌,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子冢

在八里營鄉冢上村,占地4000平方米,高於地面30多米。春秋時期衛國國王駙馬惠子死後葬於此,後人稱之謂惠子冢。冢內建有磚砌墓,外用土封,上建三宮殿、琉璃殿、鐘樓、鼓樓等,民國年間全部拆掉。冢下為龍山文化遺址,該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晏子墓

位於焦虎鄉晏口村東北半公里處。長13.5米,寬12.5米,高1.1米。據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嬰被奸臣車裂,百姓極為哀痛,暗地將其屍體巡葬於此。奸臣知道後,要把其屍拋骨揚塵,人們為迷惑他們,土封起許多假墓,奸臣元法辨認。後來假墓相繼平掉,唯剩此墓保存至今。

翟義冢

又稱馬城冢,位於萬古鄉冢後村西南半公里處,翟義為漢代東郡太守,因起兵討伐王莽,被莽所殺,葬於此。冢高3米,占地1334平方米。冢內出土物有空心磚、陶罐、陶壺、銅器還有龍山文化和商代文化時期的陶片,紋飾為方格紋、條紋和繩紋。

景點

明福寺塔

坐落在舊縣城內西南隅,1963年元月20日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福寺塔建於唐寶曆二年(826年)。塔高九層,八角亭子頂。後遭雷擊,五層以上倒塌。民國18年(1929年),當地人集資修復至七層,塔頂改為桃狀。塔高40米,磚石結構,平面呈八邊形,七級密檐式。塔聳立於高2.4米的石基上。塔底直徑6米,其身中空,第二層以上,東南西北面各闢圓弮門。每層出檐兩級,檐下雕刻有斗拱、蓮花瓣、飛檐等。塔身外壁砌有橫排面磚,上有圓龕,內刻坐佛。塔身各層高度和平面直逕自下而上逐層勻遞減。塔身各隅砌有倚柱,略顯弧形。柱上飾以仰、俯蓮花。第五層的四個側面飾有長方形直欞假窗,第七層的四個側面飾有卐字形圖案。頂端各角分上下掛有銅鈴3個,八角24個。

塔內原有木階梯可攀至第五層,後塔遭雷擊,階梯焚毀。民國修復時,未修階梯,現無法從塔內上攀。塔牆內,初建時砌有石階,塔外檐上築有蹬道皆與圓券門相通。從塔式起重機內登石階而上進入圓券門,再由圓券門外出,沿蹬道上攀,進入上層圓券門,里外盤鏇而上,直至塔頂。

明福寺博物院建於明福寺塔西側,南北400米,東西200米,門前市場東西260米,總占地面積11.9公頃。博物院以國內仿古建築中所缺少的隋代風格為主,總體包含中、東、西三路和多院落,單體建築形式都體現隋代古剎遺風,具有很強的歷史感和文化旅遊觀賞價值。

歐陽書院

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任滑州通判時的住所,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位於滑縣古城內東南隅。書院內建有富麗堂皇的畫舫齋和秋聲樓。畫舫齋是歐陽修的“燕私之居”,為歐陽修所造,秋聲樓位於畫舫齋之後,因《秋聲賦》在這裡所作而得名。整座書院堪稱滑縣內一大勝景,歷來賢尹多會於此,作為育人之所。

千翠湖

滑縣千翠湖滑縣千翠湖

滑縣西湖(引黃灌區衛南調蓄工程)是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5億元,占地面積1770畝,蓄水面積134萬平方米,於2012年年初開工建設,2013年6月正式蓄水。該水庫後被命名為千翠湖。

皇姑寺塔

位於半坡店鄉皇塔村中學校院內。明代有一皇帝之女,路過此地,得病身死,為紀念她,於明正統九年(1443年)二月修建一塔,取名皇姑塔。三月在此塔前建一寺院,塑有皇姑泥像,改名皇姑寺塔。塔為寶瓶式七層六棱形磚塔,塔頂為一亞腰葫蘆形鐵剎。塔高11米,下有台階,高2.62米,周長22.3米,台階正南的踏垛長2.8米,寬2.25米。

天錫殿

位於萬古鄉古村,建於清鹹豐八年(1858年)。當時,古廟院內還築有玉皇閣、千佛閣、盤古二樓、轉轉樓、關爺殿、泰山殿、米神殿、鐘鼓二樓、吉神廟和東廟和東西廊房等建築,現僅存天錫殿。殿為歇山頂,青磚砌牆,木結構,有12個大明柱,柱上有斗拱。房頂上是青、黃琉璃瓦。殿南北長12.8米,東西寬10.4米,高7.2米。殿南邊有香房、弮棚頂、八個石明柱,上有雕刻。門臉前邊房檐下有透花木雕。民國年間,當地民眾曾經捐款修葺。今西牆倒塌,房頂琉璃瓦殘缺甚多。

宋文恪公祠堂

在牛屯鎮宋林村,為明代國子監祭酒、文淵閣大學士宋訥之祠堂。現存大殿三間,高門樓一間,上有清代滑縣知事呂文華掛的紅底金字“宋文恪祠堂”及明帝朱元璋親筆題的“開國明師”兩個匾額。

森林公園

以植物造景為特色,突出自身平原森林的特色,同時還有生物景觀、風景水體景觀、野生動物景觀,是可供開展風景游賞的森林公園,也是華北地區唯一以平原森林為特色的森林公園。

廣濟橋

又稱曹村石橋,坐落於四間房鄉曹村西頭。建於明萬曆年間,系三孔石拱橋,上有石欄桿,欄桿上有獅、猴、麒麟等石雕。橋體結構合理,造型美觀,是一座完整的古代橋樑,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滑縣民俗博物院

滑縣民俗博物院滑縣民俗博物院

滑縣民俗博物院為國家2A級景區,位於滑縣道口鎮,滑縣民俗博物院是經過三年的論證、徵集民俗物品、展廳建設和設計布展等準備工作,於2005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的。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共設婚俗廳、紡織廳、生產廳、生活廳、民間工藝廳五個展廳和文源。滑縣民俗博物院自開業以來,來院參觀遊人絡繹不絕。著名作家劉震雲、河南省文聯副主席、著名詩人王懷讓、肯亞納庫魯市市長本森·姆旺基等先後來此考察。本森·姆旺基市長在留言中這樣寫道:“我參觀滑縣民俗博物院後,感觸頗深,古老的民俗物品,承載著輝煌的民俗文化,中國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驚嘆”。

著名人物

古代人物

彭元哲,為彭祖四世孫(第4代,曾孫),彭祖為顓頊五世孫(第5代,玄孫),顓頊為昌意子,黃帝孫(第3代,孫)。即黃帝十世孫。夏帝少康,封大彭氏國支孫元哲(彭祖四世孫)於豕韋(今河南滑縣),建立諸侯國,豕韋成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

呂不韋呂不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

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滑縣)人。一說秦始皇生父。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丞相,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翟讓(?-617),字子謙,出生於東郡韋城(今滑縣縣城東南妹村)一個農民家庭。 翟讓創建的瓦崗軍,西征不到半年,已擁兵數十萬,占據中原大部分地區。此時,李密為奪取義軍最高領導權,暗中運籌,托翟讓的老友賈雄、王伯當出面,說服翟讓推舉他為主。翟讓以大局為重,把瓦崗軍帥位讓給李密。

盧懷慎(?-716),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玄宗開元元年(713)為宰相。他是唐代比較清廉的一位宰相。盧懷慎的兒子盧奐在廣州作太守時,不為當地的奇珍異寶所動,能保持清廉節操,也受到當時人的稱讚。

盧杞(?-約785),唐朝大臣。字子良,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其為人忌能妒賢,居相位期間,先後陷害楊炎、顏真卿、張鎰、李懷光等。又徵收房屋“間架稅”、“除陌稅”,天下怨聲載道。建中四年(783),涇原兵變,京師失守,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屢上疏彈劾其罪,遂貶新州司馬,鏇徙澧州別駕,病死於途中船上。

宋訥(1311-1390),字仲敏,後世稱為宋閣老。元朝至正年間進士,明朝政治人物。元末明初滑州白馬(今河南滑縣)牛屯鎮宋林村人。洪武十三年(1380)曾征編《禮》、《樂》諸書,宋訥為學嚴立學規,治太學有績,頗受明太祖賞識,朱元璋稱其為“開國明師”。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病終,諡文恪公。明太祖朱元璋寫祭文悼念,遣官護殮入葬。並為閣老碑題詞曰“開國名師”。該墓位於河南滑縣牛屯鎮南宋林村安陽宋訥家族墓地。

李文成(?-1813),出生於滑縣謝家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專研算術,酷愛天文。參加了反清秘密組織—八卦陣。因他為人正派,辦事公道,很受教中民眾擁護,被推為教主。嘉慶十八年九月七日,李文成領導的天理教農民起義正式爆發。起義軍占領滑縣城,李文成在滑縣建立農民革命政權,稱“大明天順李真主”。

近現代人傑

趙紫陽趙紫陽

趙紫陽(1919.10?-2005.01.17),原名趙修業,滑縣桑村鄉趙莊人。

1987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一致推選趙紫陽代理黨中央總書記。11月2日,十三屆一中全會召開,趙紫陽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2005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5歲。

於安瀾(1902-1999.8),原名海晏,字安瀾,後以字行,滑縣牛屯鎮鴨固村人,中國當代著名語言學家、美術理論家、美學史家和書法家。

趙毅敏(1904.1.5-2002.7.25),原名劉焜,滑縣牛屯鎮南街人。著名社會活動家和教育家。

尹達(1906.10.17-1983.7.1),原名劉燿,趙毅敏(劉焜)之弟,滑縣牛屯鎮南街人。我國著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

中國考古學會第一、第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

聶真(1908-2005),滑縣留固鎮西尖莊人,北平中法大學肄業。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中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副委員長,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左明學(1895-1956),滑縣老廟鄉左莊村人,正骨名醫。左明學是左莊祖傳正骨醫術的第六世傳人。1956年,他被聘請到安陽專區人民醫院,創辦了骨科。1956年病逝於家,享年71歲。

耿明齋(1952-),現任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級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博士生導師,國民經濟學專業博士學位點第一導師及該學科點第一學術帶頭人。首倡"鄭汴一體化",並為其奠定了理論基礎。

巫蘭英(1955-)中國女子射擊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多次獲得榮譽。1981年在世界飛碟射擊錦標賽上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射擊世界冠軍的運動員。1981、1983年兩次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巫蘭英現任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院長。

宋璇濤(1960.3-),在職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現任貴州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宋洪武(1952.4-),河南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陝西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

地方特產

滑縣滑縣

滑縣地方特產聞名遐邇。始創於清朝順治年間的道口燒雞,曾被列為宮廷御用品,以其獨特的色、香、味、型稱絕四方,數百年來享譽國內外,榮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老廟牛肉、萬古羊肉鹵等深受人們喜愛。

滑縣木版畫

始於唐朝,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數百年來,滑縣木版畫、木版年畫一直堅持手工製做,工藝精細,人物造型粗獷豪放誇張,線條剛勁有力、飽滿勻稱,顏色艷麗,是集收藏、裝飾、實用與研究價值於一體的藝術精品和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瑰寶。滑縣木版年畫目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金銀花是滑縣的一大特產,金銀花,為中藥材和植物的統稱。植物金銀花又名忍冬,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木質藤本植物。2011年【滑縣金旺金銀花農民生產專業合作社】在滑縣牛屯鎮徐莊村成立。該村種植金銀花1000餘畝,有三十多年種植歷史。

常屯琉璃盆,琉璃瓦

老店鎮常屯村地處黃河故道,曾以燒制琉璃盆為主。最早可追溯到早在元末明初。在90年代以前塑膠盆、不鏽鋼盆尚未普及時,是居家過日子不可或缺的日用品,該村燒制的琉璃盆暢銷豫北及周邊各地。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還在生產使用。

在燒制琉璃盆的基礎上1982年,本村常貫軍創辦光明琉璃瓦製品廠,是豫北地區較早燒制琉璃瓦、仿古建材的廠家。其產品在1991年10舉辦的“中國安陽殷商文化節”中榮獲“產品評比一等家”榮譽稱號。此後,帶動了整個常屯村及周邊的琉璃瓦、仿古建材的生產。

宋代古船

新華網鄭州3月2日專電(記者桂娟)河南省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孔德銘說,剛剛當選2011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的滑縣宋代古船發掘,不僅為研究北宋時期的漕運史、河運史及造船工藝研究等提供了新標本,也為我國大運河申遺提供了新資料。

兩艘北宋古船發現於河南省安陽市滑縣新區寺莊村東北,與北宋時期的中國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上的船隻極為相似,年代早於著名的“南海一號”。

兩艘古船保存狀況不甚理想,從中出土器物包括破損的瓷器、陶器以及少量的生活物品如席紋、簸籮、編織物等。1號古船全長25.5米,船型較完整,構件多遺失;2號古船殘缺,船體殘長23.6米,各種構件基本完整。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