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環渤海經濟圈,指以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同時延伸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及內蒙古中東部。環渤海地區是中國北方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屬於東北、西北、華北的接合部,改革開放以來,環渤海已經形成了發達便捷的交通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技教育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密集的骨幹城市群等五大優勢。這些優勢同時集中地表現為環渤海地區加強東北亞地區國際開發合作的獨特優勢。據統計資料顯示,其經濟總量相當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 45.3%,比珠三角經濟圈低 10%。經濟學家們從統計數字的對比中看到了差距,同時也看到了以京津冀為代表的環渤海區域擁有的巨大發展空間和廣闊合作潛力。區位優勢
環渤海經濟圈狹義上指中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同時延伸可輻射到山西、內蒙古。整個大的範圍占據中國國土的12%和人口的20%。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大展活力之後,環渤海經濟圈正加速崛起,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為中國經濟板塊中乃至東北亞地區極具影響力的經濟隆起地帶。環渤海地區在我國參與全球經濟協作及促進南北協調發展中所處的重要位置,將使加快啟動該地區發展成為必要選擇。位於太平洋西岸的環渤海地區是日益活躍東北亞經濟區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國歐亞大陸橋東部起點之一,新時期中國北方經濟結構調整集中在以京津冀為核心的環渤海地區,將與日本、韓國產業繼續向外轉移形成互動,其
聯合趨勢將為環渤海經濟區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日本經過十餘年的經濟結構調整,仍未完全擺脫困境。當前日本更加注重把國內結構調整與中國華北結合,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同時把開發西海岸的列為本國21世紀的戰略目標。韓國盧武鉉總統上任後,經濟上提出重大經濟舉措之一就是把中國作為它的第二內需市場,同時重點開發與中國鄰近的西海岸地區。中國、日本、韓國新的開發計畫同時集中於該環渤海地區,而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國的相近城市在經濟上存在著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關係。因此,可以預見,中、日、韓之間在環渤海區域的經濟合作將呈加速趨勢。
工業基礎
環渤海地區已成為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之後的我國第三個大規模區域製造中心。依託原有工業基礎,環渤海地區不僅保持了諸如鋼鐵、原油、原鹽等資源依託型產品優勢,同時新興的電子信息、生物製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也發展迅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信息產業部新近出台的一份研究報告,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為中心的三個地區,已經成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中心之一。有關專家分析指出,京津唐地區在未來IT業發展尤其是創新發展中的潛力不可小視。從規模上看,與長江、珠江三角洲兩個IT業發展中心相比,目前環渤海中心區的IT產業仍存差距。目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形成了規模相當、產業配套齊全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產業群,通信設備、計算機等產品在全國乃至國際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批重量級的晶片製造及上下游企業落戶上海,已形成包括有線、無線、傳輸及配套元器件等門類齊全的產業群。然而,京津地區IT產業的優勢正等待釋放。京津雄厚的科研力量,有望在IT業創新上發展出高端優勢。京津地區是中國科研實力最強的地區,僅北京重點高校占全國的1/4,而天津也擁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國家級研究中心。當前政府也正推動各類研發機構與企業聯合,在中國IT業新的發展階段,研發及促成電子信息產業科技成果轉化,這一地區均得天時地利。其次,勞動力成本低且素質較高,適應IT產業發展要求。目前,有全國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科研、貿易、生產基地之譽的北京中關村地區,目前已集中了軟體開發及信息技術的各類優秀人才,摩托羅拉、惠普、松下、微軟、富士通等均在北京設立了研發中心,蓄勢待發;摩托羅拉、韓國三星等國際跨國公司進駐天津開發區早已形成相當生產規模,其自身及輻射作用仍在擴大。經濟發展迅猛
外商在中國北方投資最密集的地區集中在此,且走勢漸強。區目前全球80多家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研發機構40%
以上在北京,而天津目前擁有外商投資企業1萬餘家,其中全球500強企業在此設有200餘家生產性投資企業,大連的外商投資企業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在全國都是一流的。經過了十多年的奠基發展,外商投資帶來管理、技術、行銷等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將在本地區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釋放,加速激活老工業基地的能量,提升舊產業並同時形成新興製造業。環渤海區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已從軟硬體方面加速展開.去年10月,北京與天津港口岸開始直通,兩市實現了港口功能一體化;首都國際機場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聯合,率先實現了中國民航跨區域的機場的整合;而北起山海關、南至山東煙臺的環渤海經濟圈鐵路大動脈,目前已經完成約2/3的建設任務。
奧運經濟
奧運經濟”這一超級引擎”正在為環渤海經濟圈注入強大發展動力
專家分析,北京奧運會從籌備至舉辦期間,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拉動每年在0.3%左右,而這一地區無疑將首先受益。據了解,在奧運會籌備期間,僅北京就計畫投入2000億元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如果有相應的較完善的戰略規劃,注重投入產出比及經濟發展的前向及後向聯繫,奧運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後續影響將會持續10—15年。
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第三極
環渤海經濟圈是保證中國政治和經濟穩定的核心地區,現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三大增長極。環渤海經濟圈不僅是三北地區發展的引擎,更是東北亞地區國際經濟合作的前沿。
從經濟總量看,環渤海經濟圈經濟增量穩步提升,在全國的比重增加。2006年環渤海五省市(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的地區生產總值達54775.4億元,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209407億元的26.16%,接近於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總和。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地區生產總值之和為60984億元,占全國GDP的比重為29.12%。這三大經濟區的發展速度均要遠高於全國的平均經濟成長速度。這在一定意義上表明,環渤海區域已經和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一樣成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極”,它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已日益顯現。
環渤海經濟圈“十一五”的增長格局進行預測。預計2010年環渤海地區占全國GDP的比重將提高到30%,經濟總量將達87200億元。
發展概況
·山東半島城市群
2003年8月,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山東半島城市群將包括濟南、青島、煙臺、淄博、濰坊、威海、東營、日照8個設區城市和22個縣級市,面積7.3萬平方公里,人口3905萬。2004年5月15日,山東省計委負責編制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區域)發展規劃》論證稿通過專家論證,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進入實施階段。2011年1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覆設立濰坊綜合保稅區。這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內首個、全國第14個批准設立的綜合保稅區。全區總規劃面積12.37平方公里,其中網內保稅區5.17平方公里,網外產業配套區7.2平方公里。濰坊綜合保稅區將走以“大物流帶大生產”的發展路子,努力建成服務山東、輻射全國及東北亞的“國際物流”“加工貿易”“特色商品交易定價”三大中心。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山東半島是我國最大的半島,是環渤海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接合部、黃河流域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東北亞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主體區範圍包括山東全部海域和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6市及濱州市的無棣、霑化2個沿海縣所屬陸域,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6.4萬平方公里。2011年1月4日,國務院以國函〔2011〕1號檔案批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標誌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國家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國家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2011年2月18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7市23個項目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總投資達2549.4億元,標誌著中國首個海洋經濟區啟動。
·黃河三角洲
黃河三角洲是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渤海南部黃河入海口沿岸地區,包括山東省的東營、濱州和濰坊、德州、淄博、煙臺市的部分地區,共涉及19個縣(市、區),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占山東省的1/6,總人口約985萬人。黃河三角洲土地資源優勢突出,地理區位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系統獨具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具有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良好條件。2009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以此為起點,黃河三角洲地區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建設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特色產業基地、後備土地資源開發區和環渤海地區重要的增長區域。
黃河三角洲發展的近期和遠期目標:到2015年,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活富裕的國家級高效生態經濟區。
2010年8月23日至27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高層國際論壇”在山東省濱州市舉辦。主題為“開放發展,高效生態”。論壇由國家外國專家局、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來自國內外的400多名政府官員、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將為黃河三角洲的發展出謀劃策。第10屆花博會在青州開幕
2010年,在生態建設方面,山東省啟動實施了百萬畝濕地修復工程和黃河刁口河流路生態調水工程,斷流34年的刁口河重新恢復過流;啟動建設了造林綠化工程、縣(市、區)污水處理設施、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在環境保護方面,山東省實施了“碧水藍天行動計畫”和生態市縣建設,集中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專項行動和自然保護區執法檢查活動,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35座,確保了污水達標排放,小流域綜合治理成效明顯,區內燃煤電廠全部完成脫硫設施改造。此外,山東省還在“黃三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逐步形成了魯北化工生態工業園、勝利工業園區等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加快實施了212個重點節能項目,總投資112.4億元,實現節能量285萬噸標準煤。
特高壓輸電線路
特高壓輸電線路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輸電網路,有長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優勢,被譽為“電力高速公路”,已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優先主題之一。特高壓輸電線路建設是山東省“外電入魯”戰略的重頭戲,可有效緩解全省冬季和夏季用電高峰時的電力供應緊張狀況。“十二五”期間,山東將建成投產1000千伏錫林郭勒盟-濟南-南京、陝北-濟南-濰坊特高壓交流工程以及±800千伏呼盟-青州特高壓直流工程等三條特高壓輸電線路。一條1000千伏的線路輸送負荷將達到500萬千瓦,相當於承擔起了山東近9500萬人民全部的生活用電。·京津冀都市圈
2006年2月起,國家發改委正式進入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文本編制階段。4月18日起至6月30日期間發改委網站面向社會徵求對京津冀都市圈的意見和建議。2009年5月18日,北京、天津、河北規劃部門在廊坊簽訂《關於建立京津冀兩市一省城鄉規劃協調機制框架協定》。京津冀是我國具有首都地區戰略地位的重要城鎮密集地區,建立京津冀城鄉規劃協調機制對促進這個地區城鄉空間協調發展,統籌區域人口、資源、環境以及重大基礎設施布局,統籌沿海開放開發重點地區的空間發展,增強京津冀城鎮群的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津冀打造“1小時交通圈” 快速交通體系加速環渤海區域融合
10年投資近百億京津風沙源從沙塵暴加強區變為減弱區
2010年10月13日,天津市郵政管理局舉行《京津冀地區快遞服務發展規劃年》宣傳推動會,《京津冀地區快遞服務發展規劃(2010-2014年)》已編制完成。根據該規劃,京津冀地區今後5年將最佳化快遞綜合運輸網路,編織一個高效的運輸網路體系。
2011年3月21日,國務院批覆(國函〔2011〕29號)《唐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
·京冀“環首都經濟圈”
2010年11月10日,北京市政府與河北省政府舉行“進一步加強冀京合作座談會”。雙方商定,將在城際軌道交通、公路方面共同規劃和建設,實現同標準對接,無縫隙換乘;雙方同意年底前實現環首都的河北省涿州市、淶水縣、涿鹿縣、懷來縣、赤城縣、豐寧滿族自治縣、灤平縣、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廣陽區、安次區、固安縣13個縣(市、區)固定電話使用“010”區號;雙方統籌規劃編制,北京明確專人參與河北“十二五”規劃,特別是“環首都經濟圈”規劃編制工作,推進規劃對接。在社會保障方面,雙方將共同推動建立京冀兩地之間醫保無障礙轉移及就診報銷互認制度,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環首都經濟圈總體規劃以及環首都13個縣的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預計在2011年5月以前完成。環首都經濟圈規劃正式批准之前,原則上河北省環北京13個縣的新項目不再審批。·河北環京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
2010年6月2日新華網訊息,科技部近日批覆河北建設“河北環京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這是科技部批准建設的全國七大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帶之一。“河北環京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定位為國家高新技術創新創業示範區、環渤海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密集區、京津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核心區和河北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主體區。其近期目標是,到2015年建成以園區(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為主要支撐,以產業密集區為主體,各種創新要素聚集,高新技術企業密集,空間布局合理,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帶。·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1988年,北京中關村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我國第一家高科技園區。1999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北京市政府和科學技術部“關於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請示”,原則同意請示中關於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意見和發展規劃。2009年3月,中關村再更名“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關村經過20年發展,已形成中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結構最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20年裡,中關村的高新技術企業從500余家發展到超過2萬家,總收入從14億元到超過10000億元,年均增長速度超過40%,上繳稅收從5000萬元發展到500億元。2008年,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大關。2010年,中關村園區擁有企業超過2萬家,總收入約為1.5萬億元。
2011年2月,國務院批覆原則同意《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規劃綱要》提出兩個階段發展目標。到2015年,中關村創新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初步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中關村人才特區基本建成;創新創業高度活躍;產業國際競爭力居世界前列;創新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0年,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總收入達到10萬億元。2月24日,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公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根據《綱要》,我國計畫用10年時間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
2011年3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5箇中央和國家部委與北京市聯合印發《關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在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領導下,北京市將全面建設中國特色人才特區。《若干意見》指出,從2011到2015年,中關村面向以海外高層次人才為代表的國家發展所特需的各類人才,建設“人才智力高度密集、體制機制真正創新、科技創新高度活躍、新興產業高速發展”的中國特色人才特區。
2011年5月12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端領軍人才專業技術資格評價試行辦法》,規定在企業中從事工程技術研發生產,且科技成果獲國家級科技獎項,獲國家級人才表彰獎勵,擔任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負責人,或在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取得突出成績的高端領軍人才,具備上述條件之一的,不需取得相關級別職稱、任職年限及參加外語和計算機考試,均可直接申請北京市高級工程師(教授級)職稱評審。統計數字顯示,目前中關村地區擁有約35萬名專業技術人才,其中工程技術人才占82%,但擁有高級職稱的不足10%。環首都七省區市啟動區域警務合作效果初顯
·天津濱海新區
2006年6月6日,國務院通過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國發〔2006〕20號),正式宣布天津濱海新區成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建立天津東疆保稅港區。2008年3月,國務院批覆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2008年4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天津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2009年11月,國務院批覆了天津市報送的《關於調整天津市部分行政區劃的請示》,同意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此前的天津濱海新區包括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個行政區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港區以及東麗區、津南區的部分區域,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天津濱海新區位於環渤海地區的中心位置,內陸腹地廣闊,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雄厚,增長潛力巨大,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視窗。天津濱海新區的功能定位是:依託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2010年濱海新區經濟總量突破5000億元
天津濱海新區獲批改革試驗區:解讀四大關鍵字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天津市調整濱海新區行政區劃320萬立方米中石化天津原油商業儲備基地開工中石化天津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項目投入商業運行
·曹妃甸循環經濟示範區
2008年1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曹妃甸循環經濟示範區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標誌著曹妃甸的發展正式作為國家戰略全面啟動。2009年3月14日,曹妃甸新區正式揭牌成立。河北唐山曹妃甸新區轄曹妃甸工業區、南堡經濟開發區、唐海縣和曹妃甸新城,規劃面積1943平方公里,陸域海岸線約80公里,目前常住人口22萬。根據規劃,曹妃甸新區的功能定位為中國能源、礦石等大宗貨物的集疏港,新型工業化基地,商業性能源儲備基地,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區,中國北方商務休閒之都和生態宜居的濱海新城。曹妃甸論壇2011年3月23日,我國四大油氣戰略通道重要組成部分的唐山液化天然氣項目,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開工建設。這個項目由中國石油、北京市、河北省共同出資興建,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9+10”區域旅遊合作交流會
“9+10”區域旅遊合作交流會由北京市政府創辦,成員包括環渤海及北京周邊9省、區、市和10個國內熱點旅遊城市。“9+10”區域旅遊合作主要通過實施區域旅遊發展戰略,形成跨區域旅遊合作體系,以產品和市場為核心,創新合作理念和方式,推動環渤海地區和國內熱點旅遊城市的深度合作,通過“9+10”區域旅遊協作,力爭實現區域內的資源共享、市場共享、利益共享。
2010年12月6日,“9+10”區域旅遊合作交流會在山西省太原市召開並發表《區域旅遊合作太原宣言》,展望並提出“十二五”期間加強區域旅遊合作及跨區域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