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學名:Medicagosativa,阿拉伯語:البرسيمالحجازي‎)又叫做紫苜蓿、牧蓿、苜蓿、路蒸,屬豆科植物。紫花苜蓿是當今世界分布最廣的栽培牧草,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紫花苜蓿的產草量因生長年限和自然條件不同而變化範圍很大,播後2~5年的每畝鮮草產量一般在2000~4000千克,乾草產量500~800千克。在水熱條件較好的地區每畝可產乾草733~800千克;乾旱低溫的地區,每畝產乾草400~730千克;荒漠綠洲的灌區,每畝產乾草800~1000千克。由於含水分少,乾草產量高,草地持久性強,長壽,主要分布在在西北、華北、東北、江淮流域。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紫花苜宿紫花苜宿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粗壯,深入土層,根頸發達。莖直立、叢生以至平臥,四棱形,無毛或微被柔毛,枝葉茂盛。羽狀三出複葉;托葉大,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全緣或具1-2齒裂,脈紋清晰;葉柄比小葉短;小葉長卵形、倒長卵形至線狀卵形,等大,或頂生小葉稍大,長 (5) 10-25 (-40) 毫米,寬3-10毫米,紙質,先端鈍圓,具由中脈伸出的長齒尖,基部狹窄,楔形,邊緣三分之一以上具鋸齒,上面無毛,深綠色,下面被貼伏柔毛,側脈8-10對,與中脈成銳角,在近葉邊處略有分叉;頂生小葉柄比側生小葉柄略長。花序總狀或頭狀,長1-2.5厘米,具花5-30朵;總花梗挺直,比葉長;苞片線狀錐形,比花梗長或等長;花長6-12毫米;花梗短,長約2毫米;萼鐘形,長3-5毫米,萼齒線狀錐形,比萼筒長,被貼伏柔毛;花冠各色:淡黃、深藍至暗紫色,花瓣均具長瓣柄,旗瓣長圓形,先端微凹,明顯較翼瓣和龍骨瓣長,翼瓣較龍骨瓣稍長;子房線形,具柔毛,花柱短闊,上端細尖,柱頭點狀,胚珠多數。莢果螺鏇狀緊卷2-4 (-6) 圈,中央無孔或近無孔,徑5-9毫米,被柔毛或漸脫落,脈紋細,不清晰,熟時棕色;有種子10-20粒。種子卵形,長1-2.5毫米,平滑,黃色或棕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

分布範圍

原產於小亞細亞、伊朗、外高加索一帶。世界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狀態。

百科名片

紫花苜蓿原產伊朗,是當今世界分布最廣的栽培牧草,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主要產區在西北、華北、東北、江淮流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紫花苜蓿種植面積約12333333公頃。

名稱

紫花苜蓿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

豆科——蝶形花亞科

學名: Medicago sativaL.

英文名:Alfalfa 或Lucerne

別名:紫苜蓿、苜蓿、苜蓿花。

來源分布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起源於“近東中心”-即小亞細亞、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庫曼的高地,常提到的苜蓿地理學中心為伊朗。苜蓿適宜於在具有明顯大陸性氣候的地區發展,這些地區的特點是春季遲臨,夏季短促,土壤PH近中性。

苜蓿主要分布於溫暖地區,在北半球大致呈帶狀分布,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法國、中國和前蘇聯南部是主產區;在南半球只有某些國家和地區有較大規模的栽培,如阿根廷、智利、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美國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超過1000萬公頃,約占總種植面積的33%;阿根廷第二,約為700多萬公頃,占23%;加拿大第三,每年種植約200多萬公頃,約占8%;中國第五,約占4.5%。

簡介

紫花苜蓿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原產於小亞細亞、伊朗、外高加索一帶。公元前 700年波斯已有栽培記載。公元前500 年左右從米甸國(即今伊朗西北部的古王國)傳入希臘,公元前2~前1世紀傳入義大利,8世紀傳入西班牙,16世紀傳入美洲,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於18世紀也開始種植。

中國在公元前 126年由張騫出使西域時從古罽賓國(即今克什米爾一帶)引入,先在皇帝離宮附近種植,僅供御馬飼用。以後從西安普及到黃河流域。現紫花苜蓿在世界各地廣為種植。20世紀70年代,全世界栽培總面積為3300多萬公頃,其中美國約占32.7%。80年代以來中國栽培面積達到100多萬公頃,主要分布在北部各省。

形態特性

紫花苜蓿紫花苜蓿

豆科(Leguminosae)苜蓿屬多年生草本。又名紫苜蓿、苜蓿。一種重要的牧草和綠肥兼用作物。

紫花苜蓿主根發達,側根多,主根入土2米以上,在較乾旱的地區可達10米左右。莖高30~100厘米,直立或外傾,圓形或棱形,幼莖有疏毛,根狀莖發達,根頸膨大生出的分枝一般為15~60個,最多可達100個以上。葉為三小葉,倒卵形,先端較寬,有齒。花為總狀花序,腋生8~25朵紫色蝶形花。莢果螺鏇形,2~4圈,暗棕色,每莢有種子4~8粒。種子腎形、黃褐色,千粒重1.5~1.9克(見圖)。

紫花苜蓿適應性廣,但較喜溫暖、多晴少雨的乾燥氣候。年降水量以500~900毫米最宜,超過1000毫米時不利於生長;低於300毫米又無灌溉條件則難以正常生長。耐寒性強,種子在4~6℃即可發芽。出苗後能耐短時間的-5~-6℃低溫,成年植株能耐-20~30℃低溫。在積雪復蓋下,-40℃低溫亦不致受凍害。生長最適溫度為20~25℃,高溫會抑制生長。需水較多;每形成1克乾物質約消耗水446~500克,每形成1克種子約消耗水800克。但因根系發達,有較強的抗旱能力。最忌漬水,生長期淹水24~28小時即大量死亡。以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於2米以下、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種植為宜。

特徵特性

紫花苜蓿紫花苜蓿

株高1米左右,株形半直立,軸根型,紮根很深。單株分枝多,莖細而密,葉片小而厚,葉色濃綠,花深紫色,花序緊湊;莢果暗褐色,螺鏇形,2-3圈;種子腎形,黃色,千粒重1.8克左右。抗旱性強,抗寒性中等,開花比關中苜蓿約晚7-I0天,比新疆大葉苜蓿早10天左右。隴東苜蓿產草量高,尤其是第一茬草產量高,一般頭茬草占總產量的55%、二茬占31%、三茬占14%左右。一般旱地鮮草產量2000-4000公斤/畝,水澆地每畝可達5000公斤以上。由於含水分少,乾草產量高,草地持久性強,長壽。缺點是收割後再生速度較慢。隴東苜蓿是旱作條件下的高產品種,只宜在降水量適中的旱作地區推廣。

牧草形態

紫花苜蓿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主根入土深達數米至數十米;根頸密生許多莖芽,顯露於地面或埋入表土中,頸櫱枝條多達十餘條至上百條。莖稈斜上或直立,光滑,略呈方形,高約100~150厘米,分枝很多。葉為羽狀三出複葉,小葉長圓形或卵圓形,先端有鋸齒,中葉略大。總狀花序簇生,每簇有小花20~30朵,蝶形花有短柄,雄蕊10枚,1離9合,組成聯合雄蕊管,有彈性;雌蕊1個。莢果螺鏇形,2~4回,表面光滑,有不甚明顯的脈紋,幼嫩時淡綠色,成熟後呈黑褐色,不開裂,每莢含種子2~9粒。種子腎形,黃色或淡黃褐色,表面有光澤,陳舊種子色暗;千粒重1.5~2.3克,每千克約有30~50萬粒。

苜蓿草的加工

苜蓿草可以加工成苜蓿草粉。其製作是多種加工儲存方式中營養損失較少的一種。牧草草粉加工業在國際上已逐漸產業化,歐美各國早在二三十年代就開始草粉生產,到50年代,草粉生產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目前,不少國家的草粉生產已實現專業化和集約化。現在多採用快速高溫乾燥法生產草粉,其方式有脫水苜蓿粉的生產,將收割後的苜蓿切斷後以轉鼓高溫氣流式牧草加工機組進行加工。在這個過程中,外界的高溫空氣將熱能迅速傳導給切碎的苜蓿草段,使鮮草中的水分迅速蒸發,經過幾分鐘的處理,即可得到乾燥的草粉。因此,植物體本身生物化學變化和外界機械作用引起的營養流失大幅度降低。該加工過程受氣候因素的影響小,生產周期短,生產效率高,可以充分起到利用資源的作用。紫花苜蓿加工成草粉作為家畜配合飼料的主要原料使用,起平衡日糧胺基酸、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的作用,並提供優質纖維素。脫水苜蓿摻進蛋禽的日糧中,可加深蛋黃的顏色,飼餵種禽可提高繁殖力,飼餵肉雞可增加皮膚色素沉著。已經證明,在種母豬的日糧中脫水苜蓿占10%時,能提高排卵率、窩仔成活率。據報導,用脫水苜蓿和其他牧草一起飼餵奶牛,能提高牛奶產量。脫水苜蓿和尿素相結合可替代奶牛日糧中的大豆粕。已證明,飼餵脫水苜蓿的奶牛能提高泌乳的持久性,降低牛奶的乳脂率。用含有脫水苜蓿的日糧飼餵肉牛和羔羊能顯著提高日增重,有較高的胴體重和較高的屠宰率。

牧草特性

多年生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抗逆性強,適應範圍廣,能生長在多種類型的氣候、土壤環境下。性喜乾燥、溫暖、多晴天、少雨天的氣候和高燥、疏鬆、排水良好,富含鈣質的土壤。最適氣溫25~30℃;年降雨為400~800毫米的地方生長良好,越過1000毫米則生長不良。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內,需有灌溉條件才生長旺盛。夏季多雨濕熱天氣最為不利。紫花苜蓿蒸騰係數高,生長需水量多。每構成1克乾物質約需水800克,但又最忌積水,若連續淹水1~2天即大量死亡。紫花苜蓿適應在中性至微鹼性土壤上種植,不適應強酸、強鹼性土壤,最適土壤pH值為7~8,土壤含可溶性鹽在0.3%以下就能生長。在海拔2700米以下,無霜期100天以上,全年≥10℃積溫1700℃以上,年平均氣溫4℃以上的地區都是紫花苜蓿宜植區。紫花苜蓿屬於強光作用植物,剛開展的葉片同化二氧化碳的最大量每小時每平方米為70毫克;葉片的澱粉含量晝夜變幅大,乾重從上午的8%增加至日落時的20%,其後含量急劇下降,葉片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一個發育良好的苜蓿群體葉面積指數通常為5,每平方米有中等大小的葉片5000~15000個。

飼用利用

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稱號,突出的優點表現在飼用上為:

產草量高

紫花苜蓿的產草量因生長年限和自然條件不同而變化範圍很大,播後2~5年的每畝鮮草產量一般在2000~4000千克,乾草產量500~800千克。在水熱條件較好的地區每畝可產乾草733~800千克;乾旱低溫的地區,每畝產乾草400~730千克;荒漠綠洲的灌區,每畝產乾草800~1000千克。

利用年限長

紫花苜蓿壽命可達30年之久,田間栽培利用年限多達7~10年左右。但其產量,在進入高產期後,隨年齡的增加而下降。

再生性強

紫花苜蓿再生性很強,刈割後能很快恢復生機,一般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

適口性強

紫花苜蓿莖葉柔嫩鮮美,不論青飼、青貯、調製青乾草、加工草粉、用於配合飼料或混合飼料,各類畜禽都最喜食,也是養豬及養禽業首選青飼料。

營養豐富

紫花苜蓿莖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多種維生素及胡蘿蔔素,特別是葉片中含量更高。紫花苜蓿鮮嫩狀態時,葉片重量占全株的50%左右,葉片中粗蛋白質含量比莖稈高1~1.5倍,粗纖維含量比莖稈少一半以上。在同等面積的土地上,紫花苜蓿的可消化總養料是禾本科牧草的2倍,可消化蛋白質是2.5倍,礦物質是6倍。

主要功能

●改善腸胃功能

已有多年歷史。

●降低膽固醇水平 紫花苜蓿的成分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
●改善糖尿病 有草藥醫生稱,紫花苜蓿可能有助於改善糖尿病
●緩解更年期不適 紫花苜蓿葉還含, 香豆素 , 衍生物

肥田增產

紫花苜蓿發達的根系能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機物質,並能從土壤深層吸取鈣素,分解磷酸鹽,遺留在耕作層中,經腐解形成有機膠體,可使土壤形成穩定的團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根瘤能固定大氣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2~4齡的苜蓿草地,每畝根量鮮重可達1335~2670千克,每畝根茬中約含氮15千克,全磷2.3千克,全鉀6千克。每畝每年可從空氣中固定氮素18千克,相當於55千克硝酸銨。苜蓿茬地可使後作三年不施肥而穩產高產。增產幅度通常為30%~50%,高者可達1倍以上。農諺說:“一畝苜蓿三畝田,連種三年勁不散”。

保持水土

紫花苜蓿枝葉繁茂,對地面復蓋度大,二齡苜蓿返青後生長40天,復蓋度可達95%。又是多年生深根型,在改良土壤理化性,增加透水性,攔阻徑流,防止沖刷,保持坡面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十分顯著。據測定:在坡地上,種植普通農作物與紫花苜蓿相比,每年每畝流失水量大16倍,土量流失大9倍

蜜源植物

蜜源植物。紫花苜蓿是嚴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常靠外部機械力量和昆蟲采蜜彈開緊包的龍骨瓣而受粉,花期長達40~60天,花期進行田間放蜂,可使蜂蜜產量大幅度提高,同時也提高苜蓿種子產量。

利用技術

1.

青刈利用以在株高30~40厘米時開始為宜

2 收種適宜期是植株上1/2~2/3
3 紫花苜蓿在利用中應根據需要和播種面積
4 收草和收種的利用年限
5 紫花苜蓿用於放牧利用屬家畜最適宜
6 紫花苜蓿用於調製乾草

青飼技術

青飼是飼餵畜禽最為普通的一種方法,但應注意苜蓿的最佳收割時間,不同生長階段影響紫花苜蓿的營養價值。紫花苜蓿的營養成分與收穫時期關係很大,苜蓿在生長階段含水量較高,但隨著生長階段的延長,乾物質含量逐漸增加,蛋白質含量逐漸減少,粗纖維則顯著增加,纖維的木質化加重。收割過晚,收穫最大的,莖的總量增加,葉莖比變小,營養成分明顯改變,飼用價值下降。由於苜蓿含水量大,豬禽青飼時應注意補充能量和蛋白質飼料,反芻家畜多食後易產生膨脹病,一般與禾木科牧草搭配使用。

乾草的製備和利用

苜蓿草質優良,為各種畜禽所喜食,苜蓿於草餵畜禽可以替代部分糧食,據美國研究,按能量計算其替代率為1.6:1,即1.6kg苜蓿乾草相當於1kg糧食的能量。苜蓿富含蛋白質,如按能量和蛋白質綜合效能,苜蓿的代糧率可達1.2:1。調製乾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自然乾燥法、人工乾燥法等。自然乾燥法製得的苜蓿乾草的營養價值和晾曬時間關係很大,其中粗蛋白質、粗灰分、鈣的含量和消化率隨晾曬天數的增加而減少,粗纖維含量隨晾曬天數延長而增加。米脂(1994)對苜蓿乾物質化率與其化學成分關係的統計分析的結果表明,提高苜蓿消化利用率的關鍵是控制苜蓿纖維木質化程度和減少粗蛋白質損失。由此看來適時收割和減少運輸和乾燥過程的葉片損失非常重要,因為苜蓿葉片的蛋白質含量占整體株的80%以上。

在國際上從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採用人工快速乾燥方法,到20世紀60年代已發展成為大規模的工廠化生產。人工乾燥主要有3種形式。1、常溫通風乾燥-利用高速風力,將半乾苜蓿所含水分迅速風乾;2、低溫烘乾法---採用50℃-70℃或120℃-150℃溫度將苜蓿水分烘乾;3、高溫快速乾燥法--利用高溫氣流(可達1 100℃)將苜蓿在數分鐘甚至數秒鐘內,使水分含量降到10%-12%,利用高溫乾燥後,主要是製取高質量的草粉、草塊或顆粒飼料,作為畜禽蛋白質和維生素補充料,便於運輸、保存和飼料工業上的套用。國際上優質苜蓿草產品缺口很大,我國主要出口日本、義大利等國家。苜蓿粉是畜禽良好的維生素和蛋白質補充飼料。可供給胡蘿蔔素、維生素K、B2和其它B族維生素、黃色素以及優良的蛋白質等。人工乾草粉維生素D很少,應注意D3的補充。由於家禽消化纖維能力差,應選用優質1級草粉。苜蓿粉在蛋雞日糧中添加量,6周前1%-2.5%,7周至產蛋期2.5%-5%;肉種雞控制體重視情況可添加2.5%-7%苜蓿粉;肉仔雞應控制在1.5%-2.0%;蛋鴨和肉鴨苜蓿粉用量與蛋雞和肉雞相似,但可略高些;火雞日糧苜蓿粉用量與蛋雞和肉雞相似,但可略高些;火雞日糧苜蓿粉用量較大, 5%以上,最高可達25%仔豬日糧一般不用苜蓿粉,生長育肥豬可占日糧5%-15%,母豬可占日糧10%以上;兔飼料中苜蓿粉配比可高達40%-70%;牛、羊日糧苜蓿粉與尿素結合使用,可相互協同作用,利用效果顯著,苜蓿粉的含量為50%-80%。

苜蓿的青貯利用

苜蓿青貯或半乾青貯,養分損失小,具有青綠飼料的營養特點,適口性好,消化率高,能長期保存,畜牧業已開發國家大都以乾草為重點的調製方式向青貯利用方式轉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青貯方式。

3.1 半乾青貯

國外普通採用青貯塔進行半乾青貯保存苜蓿,青貯塔造價較高,我國一般採用青貯窯貯存苜蓿,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關鍵首先使苜蓿迅速風乾使含水量降到40%-50%再進行青貯。這種青貯料兼有乾草和青貯的優點。

3.2 加甲酸青貯

這是國外推廣的一種方法。方法是每噸青貯原料加85%-90%甲酸2.8kg-3kg,分層噴曬。甲酸在青貯和瘤胃消化過程中,能分解成對家畜無毒的CO2和CH4,並且甲酸本身也可被家畜吸收利用,用這種青貯料飼餵乳用犢牛,平均日增重達0.757kg-0.817kg,比普通青貯料增重提高近1 倍。

3.3 拉伸膜青貯技術

這是國外採用的一種新方法,全部機械化作業。操作程式為:割草--打捆--出草捆--纏繞拉伸膜。其優點主要是不受天氣變化影響,保存時間長,一般可存放3年-5年,使用方便。

葉蛋白的利用

紫花苜蓿葉蛋白(ALP)是將適時收割的苜蓿粉碎,壓榨、凝固、析出和乾燥而形成的蛋白質濃縮物。一般粗蛋白50%-60%,粗纖維0.5%-2%,消化能12.5MJ/kg-13.5MJ/kg,代謝能為12.4MJ/kg-12.9MJ/kg,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大規模的飼料用葉蛋生產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法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研究較多,美國飼料中已按一定比例加入ALP出售;生產上ALP的提取率為苜蓿田間產量的0.89%左右。我國蛋白質資源嚴重缺乏,而葉蛋白的蛋白質含量可與豆粕和魚粉相媲美,用替代豬、禽飼料中部分魚粉和豆粕潛力巨大。 ALP可替代蛋雞50%-70%魚粉或肉骨粉,蛋白質的消化率均有所提高。用ALP替代肉仔雞日糧中25%-50%的魚粉或肉骨粉對肉仔雞增重影響不大。當用此替代雛雞日糧中50%-75%的魚粉或肉骨粉時,其成活率可提高3.4%-4.2%.ALP可替代40日齡-60日齡豬日糧中50%的動物蛋白和 1/3的豆粕,可替代61日齡-105日齡生長豬80%動物蛋白,對豬生長無影響。

對畜禽產品質量的影響

5.1 對家禽產品質量的影響

蛋黃的顏色主要取決於飼料中葉黃素的含量,如每千克飼料中含有60mg葉黃素,就會產蛋黃顏色較深的蛋,苜蓿草粉中葉黃素含量豐富,每千克草粉中約含有 240mg葉黃素,是黃玉米的10倍以上(22mg/kg),黃玉德曾報導在蛋雞日糧中添加5%的苜蓿。

由於飼料中粗蛋白水平不同會影響豬胴體瘦肉率,紫花苜蓿產品屬於高蛋白,低消化能(粗纖維含量高)飼料,所以適當比例添加到生長育肥豬日糧中,會增加胴體瘦肉率,肉質鮮嫩,但對豬生產性能無影響。Bohman等(1953)的試驗表明,用苜蓿飼餵的豬一致偏瘦,屠宰率較低。用高水平苜蓿飼餵的豬後腿、腰部和肩部肉較多,而腹部和背部脂肪都較少。Stahly和Cromwell(1986),在日糧中添加10%脫水苜蓿草粉於10℃環境下飼養,結果豬的背膘厚度減少3%。美國許多州的試驗(1953-1955)表明生長肥育豬的日糧內用5%-15%的優質苜蓿草粉可使生長豬獲得良好的生產性能。

5.3 對牛奶品質和牛肉質量的影響

紫花苜蓿綜合開發利用流程圖紫花苜蓿綜合開發利用流程圖

苜蓿對養牛業來說是優質牧草,即可以改善乳脂率,還可以使牛乳中維生素含量增加,特別是脂溶性維生素。姜之傑等(1982)利用苜蓿乾草和半乾青貯飼餵乳牛,產乳量明顯提高,並使乳脂率由3.43%提高到3.52%。Kirkpatrich等(1984)證明,苜蓿可以替代乳牛部分精料,並能提高乳脂率,而不影響乳產量。Shaver(1986)、Joanovic(1987)、Conlenbrander(1991)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論點。在肉牛日糧中應適當使用苜蓿產品,為了防止牛肉顏色變黃,在日本肉牛肥育飼料里不大量使用苜蓿粉。

6 前景展望

種植紫花苜蓿不僅可以促進畜牧業發展,增加收入,還可以做到種地養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最佳化種植結構。並且隨著科學的發展,用苜蓿開發生產功能性食品前景看好,市場潛力巨大。

紫花苜蓿綜合開發利用

紫花苜蓿綜合開發利用,可以得到飼料級粗蛋白、食品級精蛋白、葉綠素鹽、葉黃素、皂甙、草粒、草餅、草粉等,做到有效成分百分百回收利用,並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污染。

紫花苜蓿綜合開發利用流程圖

需要更多天然提取物和天然色素相關資料歡迎光臨天然色素套用技術論壇。

栽培技術

耕作種植

苜蓿加工苜蓿加工

紫花苜蓿種子細小,幼芽細弱,頂土力差,整地必須精細,要求地面平整,土塊細碎,無雜草,墒情好。紫花苜蓿根系發達,入土深,對播種地要深翻,才能使根部充分發育。紫花苜蓿生長年限長,年刈割利用次數多,從土壤中吸收的養分亦多。據報導,紫花苜蓿每畝每年吸收的養分,氮為13.3千克,磷4.3千克,鉀16.7千克。氮和磷比小麥多1~2倍,鉀多3倍。用作播種紫花苜蓿的土地,要於上年前作收穫後,即進行淺耕滅茬,再深翻,冬春季節作好耙耱、鎮壓蓄水保墒工作。水澆地要灌足冬水,播種前,再行淺耕或耙耘整地,結合深翻或播種前淺耕,每畝施有機肥1500~2500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為底肥。對土壤肥力低下的,播種時再施入硝酸銨等速效氮肥,促進幼苗生長。每次刈割後要進行追肥,每畝需過磷酸鈣10~20千克或磷二氨4~6千克。

1.種子 播種前要曬種2~3天
2.接種 在從未種過苜蓿的土地播種
3.播種量 每畝播種子6.5~8公斤
4.播種期 因甘肅各地氣候不同,可分為三種情況
5.播種深度 視土壤墒情和質地而定
6.播種方法 紫花苜蓿常用播種方法有條播、撒播和穴播三

田間管理

1.播種後,出苗前,如遇雨土壤板結,要及時除板結層,以利出苗。

2.苗期生長十分緩慢,易受雜草危害,要中耕除草1~2次。

3.播種當年,在生長季結束前,刈割利用一次,植株高度達不到利用程度時,要留苗過冬,冬季嚴禁放牧。

4.二齡以上的苜蓿地,每年春季萌生前,清理田間留茬,並進行耕地保摘,秋季最後一次刈割和收種後,要鬆土追肥。每次刈割後也要耙地追肥,灌區結合灌水追肥,入冬時要灌足冬水。

5.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3~5厘米,但乾旱和寒冷地區秋季最後一次刈割留茬高度應為7~8厘米,以保持根部養分和利於冬季積雪,對越冬和春季萌生有良好的作用。

6. 秋季最後一次刈割應在生長季結束前20~30天結束,過遲不利於植株根部和根莖部營養物質積累。

7. 種子田在開花期要藉助人工授粉或利用蜜蜂授粉,以提高結實率。

8.紫花苜蓿病蟲害較多,常見病蟲害有霜霉病、鏽病、褐班病等,可用波爾多液,石流合劑,托布津等防治。蟲害有蚜蟲,浮塵子,盲蝽象,金龜子等。可用樂果,敵百蟲等藥防治。但以一經發現病蟲害露頭,即行刈割餵畜為宜。 新枝綠。

中耕

苜蓿播種當年苗期長勢較弱,中耕作業要以除草為主,應做到二鏟二趟或二鏟一趟。春季返青後及每次刈割後進行一次中耕,以破除土壤板結。中耕一般與追肥作業結合進行。

施肥

施肥是提高苜蓿產量的重要措施。苜蓿施肥方法包括底肥、種肥和生長期追肥。底肥以農家肥為主,可加入肥效期較長的 磷肥 ,農家肥的施用量一般在每畝3000公斤左右。種肥是在播種時施的肥,一般畝施40~60公斤 過磷酸鈣 做種肥。追肥一般在春季返青後、分枝期、現蕾期或是每次刈割後結合灌溉進行,追肥的方式有行間條施、撒施和葉面噴施等。

灌溉及排水

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很發達,能吸收深層 土壤水分 ,所以苜蓿比較耐旱。同時,苜蓿又是一種需水較多的植物,對水分的需要高於禾本科牧草。苜蓿不耐水淹,不適於在低洼地和 地下水位高 的地方生長。在生長過程中遇澇會造成爛根而大量死亡,因此在多雨的季節應及時注意抗澇排水。

田間除草

⑴ 防除雜草的農作措施。 ①播前深翻地,將表層草種子深埋,使之不能出土。 ②預先翻地、整地。讓地表雜草種子提前發芽,在苜蓿播種前再進行一次鏇耕、 耙地 ,殺死發芽雜草。 ③調整播種期。秋季適當晚播,當雜草處於幼苗或幼株期時,冬前即被凍死。 ④苜蓿條播,人工除草。 ⑵ 化學藥劑防除雜草。大面積種植苜蓿時,可用除草劑消滅雜草。莖葉處理的除草劑有:普施特、豆施樂、苯達松、闊葉柘、拿捕淨、 穩殺得 、蓋草能(穩殺得和蓋草能的合劑為精克草能)、禾草克等。
病蟲害防治 苜蓿受到病蟲害危害後,往往引起莖葉枯黃,或出現病斑,葉片殘缺甚至落葉,生長不良,使苜蓿產草量下降,品質變劣,利用年限縮短,因而在生產中造成很大損失。危害苜蓿的害蟲主要有 蚜蟲 、 粘蟲 、潛葉繩、 甜菜夜蛾 、 薊馬 、 盲椿象 等。防治 蚜蟲 、 潛葉蠅 、 盲椿象 、 薊馬 分別可用40%的樂果乳劑加水1000~1500倍、3000~5000倍、1500~4000倍和500~1000倍噴灑防治。防止粘蟲可用菊酯類3000~5000倍液噴灑防治。防治 甜菜夜蛾 可用5%夜蛾必殺、夜蛾光或夜蛾淨1000倍噴灑。

夏季管理

紫花苜蓿前兩茬的產量約占全年產量的70%,且品質優良,商品性好。因此,在第1茬紫花苜蓿收穫後,要及時加強田間管理,爭取獲得更好的效益。

1 加強水肥,保證苜蓿生長需求

中國5月份降水較多,土壤墒情普遍較好,各地要根據土壤含水量情況適當補水。如果0-20 cm土壤層內含水量低於10%,要適當澆灌,但水量不宜太大,噴灌約4-6小時即可。紫花苜蓿第2茬生長期短,要想獲得更高的產量和品質,需要比第1茬有更多的營養積累。返青期沒有進行追肥的地塊,第1茬苜蓿收割後要結合澆水及時進行追肥。一般每畝追施苜蓿專用肥20-30 kg。

2 關注病蟲草害,採取有效防治措施

紫花苜蓿第2茬生長正值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容易發生病蟲草害。容易發生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和炭疽病,蟲害主要有薊馬和蚜蟲等;雜草的生長及危害程度較輕,但要密切注意病害及蟲害的發生。防治病蟲害可選擇以下方法:菌核病可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60g/畝防治,炭疽病可選用10%世高可濕性粉劑60g/畝防治,薊馬、蚜蟲可選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10%吡蟲啉乳油2000倍液防治。

3 適時收穫,防止雨季霉爛

苜蓿第2茬收穫時正值雨季,為了防止霉爛,儘可能選擇晴好天氣適時收割。如果雨天較多,可在苜蓿開花期前後提前或錯後刈割,這樣雖然產量或品質受到一定影響,但從整體看得大於失。收割後儘量減少在地里的晾曬時間,打捆後及時送到場院,選擇通風避雨處自然風乾,避免雨淋。

4 避免牲畜踐踏啃食,保證後期生長

苜蓿第1茬收割後,新葉及嫩芽的數量對苜蓿的產量起決定性的作用,此間如果遭到牲畜的踐踏或啃食將對苜蓿的後期生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導致成片死亡。各地區要根據實際情況,派專人看管或加強田間巡視,嚴禁放牧。

病蟲害防治

1.常見牧草病害

苜蓿鏽病、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苜蓿黃斑病、苜蓿春季黑莖病和葉斑病、苜蓿匍柄霉葉斑病、苜蓿尾孢葉斑病、苜蓿小光殼葉斑病、苜蓿殼針孢葉斑病、苜蓿白斑病、苜蓿花葉病

2.常見牧草蟲害

小翅雛蝗、草原毛蟲類、盲蝽類、苜蓿籽蜂、蠐螬、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大地老虎、白邊地老虎、苜蓿夜蛾、小麥皮薊馬

防治 冬季紫花苜蓿蟲害防治不可忽視!如能做好這個時期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對殺死越冬病菌、蟲害、減少下一個生長季的病蟲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秋後滅茬。許多蟲害、病菌在紫花苜蓿的地表殘茬上越冬,冬季進行滅茬處理,會消滅大量的病蟲害原體,減少次年初侵染源。
放牧 進行有針對性的放牧。牲畜會將大量苜蓿殘茬及雜草吃掉,也就會將害蟲和病菌吃掉、消滅、外攜。但有一些種類的害蟲蟲卵、病菌在牲畜腸胃中能夠繼續生存,隨著糞便留在田間,成蟲次年的病蟲害初侵染源。
機械滅茬 機械耙將殘茬破碎、掩埋、改變殘茬對病蟲害的形成的原有生存條件,達到消滅的目的。此種方法處理,殘茬依然留在田間,消滅作用有限,還要結合其他防治措施共同來使用更好。
焚燒 徹底有效的方式,對殘茬上的病蟲害原體殺滅率幾乎是百分之百,很經濟。但是要注意防火,許多情況下不適用。
灌溉 灌溉能惡化病蟲害的生活條件,抑制和殺死病蟲害原體,尤其是冬季灌溉的效果更為明顯,同時,冬季灌溉有利於苜蓿越冬和翌年返青。
農藥防治 秋季收割後至次年返青期間使農藥,既能有效的殺滅各種病蟲害,又能最大限度的減少次年紫花苜蓿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是一種較佳的農藥使用期。

越夏管理

防除雜草 草害是影響紫花苜蓿正常生長的主要障礙。入夏後,水熱同步,雜草繁衍生長速度極快,特別是在播種第1年,稍有懈怠,就會出現“草欺苗”現象。因此,在播種後幼苗出土前,畝用33%除草通乳油150-200毫升,對水35-50公斤,均勻噴霧土表,基本能抑制當年草害發生。當禾本科雜草為害嚴重時,畝用5%精禾草克乳油50-75毫升,對水25-40公斤,莖葉噴淋,除草效果良好。
肥水管理 草紫花苜根部生有根瘤,能夠固定並提供滿足自身生長需求的氮素營養,在一般地力條件下,不必施用氮肥。但由於連茬收割,大量的磷鉀元素被植株莖葉帶走,夏季收割後可結合耙地,畝追施磷酸二銨20公斤或適量補施其它磷鉀複合肥,增產效果相當明顯。紫花苜蓿抗旱怕澇,夏季突遇暴雨時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病蟲防治 夏季是病蟲害的高發期,可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防治鏽病、霜霉病;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防治苜蓿芽、薊馬;用2%阿維蟲清乳油2000-2500倍液防治土蝗、小地老虎,或放毒餌誘殺。化學防治時,嚴禁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依據收割時間,確定合理的施用安全間隔期,防止環境污染和植株內有害殘留物超標而引起牲畜中毒。
適時收割 除去留種田外,宜在始花期至盛花期及時收割,收割時留茬4-5厘米,以保證充足的營養積累。

收穫與貯藏

紫花苜蓿種子的收穫時間,應當根據種子的成熟情況,即產量和品質以及收穫時所用的機具來確定。一般認為,待90%~95%的莢果變成褐色時,可用大型收割機。而用小型的農機具來收割,可待莢果有70%~80%變成褐色即可收穫種子。刈割後,應馬上捆成小捆,進行乾燥。收割時應在無霧、無露水的晴朗天氣里進行,機械行速不能太快。收穫的種子在入庫之前,一定要注意檢查種子的濕度。在我國北方地區,種子濕度超過13%要進行乾燥處理,同時,要進行清選、分級,除去雜質種子在貯藏期間,還必須進行經常檢查。定點定時。防止種子堆積升溫。還要注意蟲、鼠害的發生和預防工作。

種子處理

紫花苜蓿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套用相關的技術措施,使種子達到最佳播種狀態。

種子清選利用風力、浮力、過篩等措施,清選出種子中的菌核、蟲癭、雜草種子、病癟種子和其它雜質,保證種子的純淨度和整齊度。

種子消毒物理方法即利用日曬、烘乾、水燙、蒸氣等物理方法,殺滅種子中存在的菌核、成蟲、蟲癭等活體。

化學方法選用具有高效、高選擇性、低毒、低殘留和廣譜等特性的化學藥劑,對種子進行拌種、浸泡或熏蒸,殺滅種子中存在的菌核、成蟲、蟲癭等活體。化學處理一般在播種前的1~2周前進行,這樣有利於下一步的根瘤菌接種工作。

硬實處理紫花苜蓿種子具有硬實性,約在10%~20%之間,一般不做處理即可使用。當硬實率過高時,則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常用方法有陽光暴曬、熱水浸泡、物理碾磨、藥劑處理等。其中,藥劑處理的方法是:用濃硫酸浸種3分鐘左右,或用萬分之一的鉬酸銨及萬分之三的硼酸溶液浸種,浸種後立即用清水洗淨即可。

根瘤菌接種紫花苜蓿在播種前應進行根瘤菌接種,特別是未種植過紫花苜蓿的田地更需要接種。接種根瘤菌可提高紫花苜蓿的成苗率,幼苗結瘤率,增加產草量,提高蛋白質含量,同時還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促進後茬作物生長。

常用接種方法有老土拌種、根瘤拌種和根瘤菌劑拌種,也可做成丸衣種子進行接種。接種過程中避免日光直射根瘤菌,並且注意土壤乾濕度、酸鹼度、溫度,以及農藥、肥料等外界條件對根瘤菌的影響。

臨床作用

紫花苜蓿在所有常見牧草作物當中,是具有最高營養價值的一種。事實上,按照它字面上的翻譯,意思就是“所有食物之父”。由於它的根部伸入土壤里達30英尺(九公尺),因此可比其它植物吸取更多的礦物質。這種營養豐富的植物,在雨量有限的地區,亦能耐強旱。

紫花苜蓿含有5種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10種礦物質及類黃酮素、類胡蘿蔔素、酚型酸三種植物特有的營養素,其主要作用如下:

1. 類黃酮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時可防止膽固醇在動脈上的沉積,且避免血液凝結成塊,以減少動脈硬化發生的機率。類黃酮素也可以阻斷某些荷爾蒙的不良活動,抑制引起發炎的酵素活動,還可以抑制微血管增生。

2. 酚型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視為一種抗氧化物質,可防止血液凝結成板塊,使血液在血管暢通無阻,而降低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

3. 類胡蘿蔔素:可保護眼睛,預防眼神經的退化性疾病。在人體中,可使細胞成熟分化,在疾病的預防上,已證實對防止癌症再發及防止心臟病的發生有一定的功效。臨床上已開始用某些類胡蘿蔔素,在癌症的病人身上,進行附加的預防性化療。

(1)苜蓿與排水

許多人使用苜蓿的頭號理由是:促進體內滯留水分的排除。由於苜蓿具有排水利尿的功能,對於女性生理期水腫、痛風患者的尿酸排除,具有良好的效果。原因是:苜蓿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例如鈣、鎂、鉀、鐵、鋅。其中的“鉀”可協助人體排除過多“鈉”的蓄積,而達到排水利尿的功能。再加上鹼性礦物質可中和尿酸,進而排除體內過多的尿酸,而避免痛風的發生

(2)苜蓿與降膽固醇

另外,苜蓿中含有一種稱為“植物皂素”的活性成分。在腸道中植物皂素對膽固醇有極大的親合力,可以做油脂乳化劑,它與膽固醇會結合成一種不可溶的複合物,使身體無法吸收,與糞便一起排出。如此一來,可降低源自於飲食中膽固醇的攝取量,間接降低血液和組織中的膽固醇含量

(3)苜蓿與體內酸鹼平衡

苜蓿含豐富礦物質,是極佳的鹼性食品來源,對於平時常吃大魚大肉、交際應酬飲酒的人們,可以幫助平衡身體中的酸鹼性、避免血液的酸化。我們常常聽人提起:血液偏酸性,人就容易累。為什麼呢?原來,偏酸性的血液,容易破壞正常的紅血球,使得原本用來攜帶養分、廢物與氧氣、二氧化碳的紅血球減少了。細胞得不到充足的養分與氧氣,新陳代謝率自然就下降了,結果就容易疲勞。再加上細胞代謝後,產生的廢物與二氧化碳排泄不順,堆積之後又傷害細胞,造成惡性循環

特別注意

一般而言,適量食用苜蓿是安全的,然而對於那些有紅斑性狼瘡,或其它自體免疫失調症的人來說,卻是無福消受。在臨床研究中發現:苜蓿中富含的一種天然成分“刀豆胺酸”,對上述患者而言,苜蓿將容易產生過敏反應,所以有這方面疾病的人請避免食用.

品種介紹

適合遼寧種植的國產苜蓿品種主要有敖漢苜蓿、公農1號、中苜1號、潤布勒、新疆大葉等。遼寧省的主栽國產品種為敖漢苜蓿、潤布勒和工農1號等。進口品種有CW200、費納爾、阿爾岡金、金皇后等。

引進品種主要考慮溫度、降雨量和土壤等三方面因素。品種抗寒性即越冬能力的主要指標用休眠級數來表示,級數越小,抗寒性越強,級數越大,抗寒性越低。遼寧省地處北方省份,冬季氣溫較低,可達零下30℃左右,適宜引進3級以下的品種,如皇后(2級)、CW200(2級)、三得利(適宜區域廣泛)、WL252(2級)、WL323(3級)、阿爾岡金(2級)、費納爾(2級)、金皇后(2-3級)、巨人(2級)、北極星(2-3級)、農寶(2-3級)、亮苜二號(2-3級)等品種。大連、丹東地區可以引進3級品種,如CW300、WL323、(3級)、北極星(2-3級)、農寶(2-3級)、亮苜二號(2-3級)等品種,在引入3級以上品種時一定要慎重,先少量試種,成功後再大面積種植。遼西、遼西北、遼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建議選用抗旱性較強品種,如敖漢、潤布勒、中苜1號、阿爾岡金、費納爾、巨人、CW200、WL232、WL252、巨人等品種。遼寧省沿海地區鹽鹼地較多,要選用耐鹽性強的品種,如中苜1號、金皇后、兩用苜蓿、亮苜二號等。在南方適宜種植秋眠級高,抗病蟲害,能耐受高溫水澇的冬季活躍型品種:賽迪7(7級)、賽迪10(10級)、遊客(8級)、三得利(6級)。

三得利

該品種與2002年通過全國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登記為引進品種,品種登記號為247.

產量與品質:三得利紫花苜蓿不僅產量高(畝產乾草1500公斤以上),適用區域廣泛,可適應華北大部分地區及西北、華中部分地區、西南地區種植、而且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18%-22%)和消化率(70%以上),莖幹柔軟,適口性極佳,是調製苜蓿乾草的理想品種。

土壤與耕作:播種三得利的田地,在前茬收割後要及時耕地消滅雜草,秋後耙磨鎮壓,保墒蓄水。灌區秋耕後,進行灌水,開春播前耙磨鎮壓,達到表土疏鬆,土壤細碎,地面平整。根據土壤肥力狀況,耕地時施入有機肥1000-2---公交/畝、過磷酸鈣50-100公斤/畝做底肥。

播種時間:依據各地情況和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宜早,秋播水熱同步,出苗整齊,雜草少。寒冷地區可開溝春播,越冬前耙平,復土以利越冬。南方春播不遲於3月下旬,秋播不遲於10月下旬。

播種方式與播種量:播種前用根瘤菌,隨拌隨播。單播時,播種量為1-1.5公斤/畝,播種深度1-2厘米,行距可控制在20厘米左右。

田間管理:三得利苗期生長較為緩慢,易受雜草危害,要除草1-2次。旱作區每次刈割後要及時鬆土、施追肥;灌區結合施肥進行澆水,促進再生,施肥以複合肥為主,不可施氮肥或少施。

巨人201+Z

“巨人201+Z”是嚴寒地區表現非常出色的苜蓿品種。它的粗壯根頸儲藏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使其越冬和再生能力非常強,同時也增強了它對包括黑莖霉在內的各種莖腐病的抗性

●秋眠級2,抗寒性和越冬率明顯高於同級其他品種 ●出色的抗旱性,能在年降水量300mm,無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區正常生長

●綜合抗病蟲性很強,尤其高抗疫霉根腐病、絲囊霉根腐病、黃萎病、鐮刀菌萎蔫和黑莖點霉莖腐病,也抗豆長管蚜蟲和根節線蟲

●耐踐踏,發達的根莖和根系使其更耐踐踏,非常適宜於放牧草地利用

●耐頻繁刈割的能力強,巨人分櫱能力強,再生性好,是同秋眠級品種中唯一能21天刈割一次的品種

●+Z技術的採用提高了種苗抗性,種苗活力強,更容易種植

●產草量高,飼草品質佳,非常適宜人工割草地生產乾草

“皇冠”是同秋眠級紫花苜蓿品種中適應性最廣泛的優秀品種。雖然它的秋眠級是4.1,但其抗寒、越冬能力相當於2級品種,抗寒指數1.58,因此,它的抗寒越冬能力強,休眠晚,刈割後再生恢復性好,同時保持了其高產草量特性,比同級品種其產量高出7%以上,而且適應性也更廣泛,很適合在我國華北、中原和蘇北等地區大範圍種植。“皇冠”綜合抗病性強,對苜蓿蓿六大病害:細菌性枯萎病、鐮孢枯萎病、輪枝孢枯萎病(黃萎病)、炭疽病、根腐病和疫霉根腐病的抗性均很強。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進行的綜合抗病(主要針對六大苜蓿病害)指數測定中,最高分值為30分,該品種就獲得滿分。“皇冠”還對豌豆蚜、苜蓿斑翅蚜,馬鈴薯葉蟬等有較強的抗性。“皇冠”抗寒性、再生恢復性和持久性也都有很好表現,分別得到2.3、8.9和8.0的高分值。

敖漢苜蓿

敖漢苜蓿 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為品種集中產區,有近四十年的栽培歷史。敖漢苜蓿分布區屬北溫帶季風氣候,海拔350-800毫米,年平均溫度6.4℃,大於10℃積溫2790-3308.7℃,無霜期146天左右.年降水量310-460毫米,蒸發量2533.9毫米,8級以上大風日數平均為86天,土壤由北往南依次為棕壤、栗鈣土、草甸土和風沙土.

潤布勒苜蓿

潤布勒苜蓿(Rambler) 1972年從加拿大引進中國,是該國乾旱地區的豐產品種。該品種是一個綜合雜種,雜色花約占50%以上。株形斜生,早春和晚秋匍匐生長,株高中等,分校多達20-30個,莖細,葉多,根頸寬闊,側根發達,有根櫱,有根櫱的植株占群體的5%-30%,可匍匐生長和生根,抗寒耐旱能力強。據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甘肅等地試種,反映抗寒性強,在零下30-40℃的錫林浩特及海拉爾都能安全越冬。在甘肅武威調查,潤布勒苜蓿的根櫱株率為23.6%,最大的一株有莖枝300以上,無性繁殖能力強。在北京試驗,夏季生長不良,越夏死亡率達15%-70%,而且再生慢、產量低。因此該品種不適宜於長城以內的地區栽培。適宜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晉北等寒冷地區種植。

地方品種

1.隴東苜蓿 分布在甘肅慶陽、平涼(莊浪、靜寧除外),地區古老的地方品種,栽培歷史約二千年之久。該品種分布區位於黃土高原溝壑區,氣候溫和,土層深厚,年平均氣溫7-ll℃,降水量400-600毫米,無霜期150-200天,年蒸發量150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400小時左右。pH值7.4-8.0,生境條件非常適合苜蓿的生長。在長期旱作條件下,形成了優良的隴東苜蓿地方品種.

甘肅省特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