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背景
全局背景
日本侵略軍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繼占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畫,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
按原定作戰方案,徐州以北保衛戰,由第5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指揮,豈知駐紮山東的韓復榘,大敵當前,還為保存實力打小算盤。1937年12月23日,日軍一部攻陷歸仁鎮後,韓復榘未戰而走,造成了嚴重後果。27日,濟南失守,日軍由博山、萊蕪進攻泰安。1938年1月1日,泰安落入日軍北方軍第2軍磯谷廉介之手。韓復榘連連喪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門洞開,使日軍得以沿線長驅直入,給徐州會戰投下陰影。李宗仁屢屢嚴電韓復榘奪回泰安,並以此為根據地阻截南下之敵。韓復榘對李宗仁的命令置若罔聞,一錯再錯。為此,韓遭到蔣介石槍斃的處置,由孫桐萱代任其職。韓復榘的不戰自退,非但使中國軍隊失去了黃河天險,更將濟南、泰安等地拱手讓敵,其後果之惡劣,實難形容。他也因此成為在抗戰中第一個被處決高級將領。
地理背景
台兒莊地處蘇魯交界,位於棗莊南部,地處徐州東北30公里的大運河北岸,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區駐地)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西面毗鄰南四湖,為山東南大門、徐州之門戶,乃是南下徐州的最後一道屏障,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橫貫全境,自古是南北漕運樞紐,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日軍夾擊徐州的首爭之地。
戰役前奏
池淮阻擊戰
從1937年12月中旬起,南路日軍華中方面軍指揮第13師團從鎮江、南京、蕪湖渡江,沿津浦路北上,1938年1月下旬,日軍第13師團主力攻占滁縣、來安、明光、他河、藕塘,抵達池河東岸。日軍第13師團另一部攻占揚州後,即進擊邵伯、天長一線。日軍第9師團一部攻占裕溪口後,循淮南鐵路北進至巢縣、全椒一線。
中國第5戰區的作戰部署是:以李品仙之第11集團軍和于學忠之第51軍,利用淮河、淝河、儈河等地形障礙,阻止沿津浦路北進的日軍。當正面北進日軍向明光、池河鎮一帶進攻時,即為劉士毅所部第31軍堵截。待日軍從南京增調援軍及重武器繼續來犯,其主力被吸引到明光一帶時,李品仙急令第31軍讓開津浦路正面,撤至鐵路西側山區伺機出擊;同時,又以于學忠之第51軍增援,由碭山南調至淮河沿岸,阻敵越河北進。至2月初,定遠、臨淮關、蚌埠等地相繼失守。2月8日,日軍向小蚌埠第51軍陣地進攻,被中國守軍殲滅 500 餘人。2月9日,日軍強渡淮河。中國守軍未能阻止敵軍渡河。中國第5戰區急調第27集團軍之第59軍及第21集團軍第7軍增援。2月10日,中國軍隊于學忠之第51軍所屬第114師在王莊陣地同日軍展開激烈爭奪,幾經血戰陣地失守,中國軍隊傷亡2000餘人。 2月13日,張自忠率第59軍抵達淮河流域,在瓦疃集、姚集、固鎮、蒙城一線,接替第51軍戰鬥。於此同時,廖磊率第 21 集團軍到達合肥、舒城、八斗嶺、下塘集之線。中國軍隊以第51、59 軍在淮河北岸節節抵抗;以韋雲淞之第48軍固守爐橋、洛河一線;劉士毅之第31軍和周祖晃之第7軍對日軍側背進行襲擊。2月11日,第31軍圍攻上窯,守軍沖人圩內與敵肉搏,敵300餘人向考城逃竄,日軍被殲100餘人。
1938年2月16日,周祖晃之第7軍由張橋鎮、老人倉一線向池河、定遠日軍展開側擊,並一度攻人桑家澗,日軍不得不抽調淮河地區主力6000餘人增援考城、上窯、他河、定遠。
當日軍回援淮南之時,張自忠之第59軍乘機向火神廟、新橋日軍反攻,敵退向曹老集。第59軍分向蘇集、湖口子、曹老集、王莊之線推進,將日軍驅逐至淝河南岸,並朝淮河北岸推進。日軍腹背受敵,無力再向北進攻,乃全部退回淮河南岸,沿邵伯、天長、盱眙、臨淮關、蚌埠、懷遠、三十里舖之線與淮河北岸中國軍隊形成隔河對峙的局面。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淮河流域的阻擊戰中也起了配合作用。在南京淪陷前不久,中共駐南京代表團就派李世農到安徽,組建中共皖中工委,動員和組織皖中各縣人民抗戰。1938年春,中共無為縣委領導的游擊武裝就開始在淮南鐵路兩側進行游擊活動。1938年初,中共中央從延安將張如屏、曹雲露等派回壽縣,成立中央安徽工作委員會,開展抗日游擊活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積極配合淮河沿岸李宗仁的部隊,阻擊日軍北犯。張雲逸所率新四軍一部曾遵照中央軍委指示,進入蚌埠、徐州、合肥三點之間作戰。周恩來曾指示新四軍配合李品仙集團軍,牽制由南京渡江北上的日軍。新四軍積極配合淮河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開展游擊戰爭,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這次淮河血戰,雖然沒有把北犯日軍全部殲滅,卻使日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並將日軍遲滯於淮河一線,粉碎了日軍預定的“南北夾擊”的戰略,迫使日軍改取“南守北攻”戰略,從北面取道山東,進攻滕縣、嶧縣,造成孤軍深入的局面,從而為中國軍隊在台兒莊殲滅日軍造成了良好的戰機。李宗仁在指揮徐州以南阻擊北進之敵的同時,又積極阻截華北日軍南下。
濟寧、汶上攻擊戰
為確保徐州地區的安全,1938年2月6日李宗仁命孫桐萱部(原韓復榘的第3集團軍),向運河以東推進,襲擊濟寧、汶上的日軍據點,以牽制敵人主力;命令鄧錫侯(後由孫震代理)第22集團軍主力向鄒縣,一部迂迴曲阜、鄒縣間攻擊日軍,另一部控制在臨城、韓莊之間;命令龐炳勛第三軍團於臨沂附近在地方部隊配合下,奪取蒙陰、泗水,然後向泰安、大汶口間及南驛、曲阜間威脅日軍,並對日照、莒縣、沂水北方要點派一部兵力與海軍陸戰隊共同防守。孫桐萱部第22師於1938年2月12日晚由大長溝渡運河,14日晚有一小部攀登入濟寧城,雙方短兵相接,血戰數日,終因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入城部隊傷亡極大,17日晚撤至運河西岸。
與此同時,第12軍81師也直取汶上,於12日晚由開河鎮渡運河,一部由城西北攻入汶上城內,與日軍進行激烈巷戰,終因人少勢弱,損失嚴重,13日奉李宗仁之命撤向運河西岸。
1938年2月17日,日軍第二軍指示第10師團擊退汶上、濟寧附近中國軍隊於運河以西;第五師團以一個支隊向沂水方向前進,配合第十師團作戰。第十師團組成長瀨支隊,於17日開始對濟寧方面中國軍隊反擊,19日,日軍攻陷安居鎮,22日突破曹福林第55軍陣地。25日,日軍突破杏花村陣地,26 日越過運河占領嘉祥。守軍被迫撤至相里集、羊山集、巨野一線。但李宗仁在這一線布置大量兵力,不斷側擊北段南下之敵,使敵軍在這一帶徘徊不能南進,暫時穩定了戰局。第五師團組成片野支隊,於23日占領濰縣,接著該支隊編入坂本支隊繼續南進,並於3月5日占領湯頭。
作戰序列
中國軍隊作戰序列 | 日本軍隊作戰序列 |
第五戰區 ,司令官 李宗仁 ,副司令 李品仙,參謀長徐祖貽 · 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參謀長王范庭(左翼兵團) · · 第30軍:田鎮南 · · · · 第30師:張金照 · · · · 第31師:池峰城 · · 第42軍:馮安邦 · · · · 獨立第44旅:吳鵬舉 · ·· · 第27師:黃樵松 · 第20軍團:軍團長湯恩伯,參謀長萬建藩(右翼兵團) · · 第13軍:湯恩伯〔自兼〕 · · · · 第110師:張軫 · · · · 獨立騎兵團:李某 · · 第52軍:關麟征 · · · · 第2師:鄭洞國 · · · · 第25師:張耀明 · · 第75軍:周碞 · · · · 第6師:張琪 · · · · 第93師:甘麗初 · · · · 第139師:黃光華 · · · · 第57軍第333旅:王肇治 · · 第85軍:王仲廉 · · · · 第4師:陳大慶 · · · · 第89師:張雪中 · 第59軍:軍長張自忠(該軍直屬戰區) · · 第38師:黃維綱 · · 第180師:劉振三 · · 騎兵第9師:張德順(4月4日調至臨沂1旅) · · 騎兵第13旅:姚景川(4月6日自晉調至臨沂) · 第三軍團:軍團長龐炳勛 · · 第40軍:龐炳勛(兼) · · · · 第39師:馬法五 · 第22集團軍:孫震(代) · · 第41軍:孫震(兼) · · · · 第122師:王銘章 · · · · 第124師:稅梯青 · · 第45軍:陳鼎勛 · · · · 第125師:陳鼎勛(兼) · · · · 第127師:陳離 · 第3集團軍:孫桐萱(代) · · 第12軍:孫桐萱(兼) · · · · 第20師:孫桐萱(兼) · · · · 第81師:展書堂 · · 第55軍:曹福林 · · · · 第29師:曹福林(兼) · · · · 第74師:李漢章 · 第13師:吳良琛(4月6日調至臨沂) · · 炮兵第4團 孔慶桂 · · 炮兵第7團(瀋陽兵工廠仿克魯伯75野炮) · · 炮兵第10團一連(SFH 18/32L) · · 鐵甲車第三中隊 | 華北方面軍:寺內壽一 第二軍司令 西尾壽造 · 第5師團:師團長板垣征四郎中將,參謀長櫻田武 · · 步兵第21旅團:坂本順少將(坂本支隊) · · · · 步兵第21聯隊:片野定見大佐 · · · · 步兵第42聯隊一個大隊 · · · · 野戰炮兵第五聯隊:小堀是繁大佐 · · · · 山炮兵一個中隊 · 第10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中將,參謀長堤不夾貴 · · 步兵第33旅團:瀨谷啟少將(瀨谷支隊) · · · · 步兵第10聯隊:赤柴八重藏(沂州支隊) · · · · 步兵第63聯隊:福榮真平大佐(台兒莊派遣隊) · · 獨立機關槍第10大隊 · · 獨立輕裝甲車第10中隊 · · 獨立輕裝甲車第12中隊 · · 野戰炮兵第10聯隊(缺一個大隊):谷口春治 · · 臨時野戰炮兵中隊(九零野炮) · · 臨時山炮兵中隊 · · 野戰重炮兵第2聯隊(缺一個大隊) · · 駐華日軍炮兵聯隊第3大隊(榴彈炮) |
註:以上不含野戰醫院、補給隊、通信隊、工兵隊。
雙方戰略
日軍戰略
日軍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於3月上旬通過華北方面軍向大本營申請“追剿眼前之敵, 絕不是深入南進作戰, 為警備後方希望增加兵力”。得到日本大本營批准後, 於3月8日向第十師團作了傳達。1938年3月13日,第二軍正式命令第十師團消滅大運河以北之中國軍隊,第五師團以一部占領臨沂後進入嶧縣附近配合第十師團作戰。其企圖是,“在達到以上目的後,大致在滕縣、沂州一線,給以後作戰作好準備”。 滕縣和臨沂均為魯南要地,是日軍由山東北部進到運河沿線必經之地,津浦鐵路線上的韓莊和臨棗支線上的台兒莊緊臨運河北岸。日軍欲進占運河以北地區,必須首先攻占滕縣和臨沂,而後進占韓莊至台兒莊一線。板垣、磯谷兩師團,是日軍精銳之師,此次進攻,來勢相當兇猛,大有一舉圍殲中國軍隊之勢。日軍以五六萬兵力,在華北方面第二軍指揮下,分兩路向台兒莊進發。一路為板垣第5師團,沿膠濟路西進,進逼臨沂;一路為磯谷的第10師團,該師團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台兒莊。日軍第二軍按計畫實施的進攻,直接導致了滕縣及臨沂戰鬥,從而展開了魯南地區的台兒莊戰役。
中方戰略
1938年3月21日,李宗仁電報蔣介石、何應欽、徐永昌,關於頒發作戰命令如下: “( 1) 臨城、嶧縣、韓莊間之敵約步兵三聯隊、騎兵一聯隊、炮兵一聯隊、坦克車五六十輛,自14日以來在界河、滕縣、南沙河及臨棗各地與我鄧集團(第22集團軍)及王軍作戰。現分部南進,已達韓莊及嶧縣附近,其主力似尚在臨城。( 2) 戰區以收復魯中廣大地域之目的,以一部在運河之線取攻勢防禦姿勢,以主力由嶧縣東南方及東北方山地側擊南下之敵,聚殲於臨棗支路與韓莊運河間地區。” 這是日軍瀨谷支隊占領滕縣、臨城後進占韓莊和嶧縣附近時, 第五戰區所發的作戰命令中有關作戰目的和計畫的主要內容。這裡明確決定作戰目的是“收復魯中廣大地域;計畫採取一部”以“攻勢防禦”主力“側擊南下之敵”,將敵人消滅在“臨棗支路與韓莊運河間地區”。按照以上作戰目的與計畫,戰區命令湯恩伯第二十軍團集中主力於嶧縣東側及棗莊東北方山地,擊破嶧縣之敵,向臨城、沙溝 兩地附近側擊,“壓迫敵於微山湖東岸而殲滅之”。一部集結於台兒莊北方地區,準備協助對嶧縣及其西北地區之主力作戰。命令孫連仲第二集團軍以一部在侯新閘以西運河南岸防禦,待機渡河北進,主力控制於賈汪附近及荊山、茅村鎮間。張自忠第五十九軍在費縣集結整頓後,乘虛向滕縣南北地區與由南陽鎮附近河之第三集團 軍部隊呼應,截擊南下或北退之敵,對泗水方面自行警戒。孫桐萱第三集團軍應超越濟寧南北地區,再向袞州、鄒縣間及界河、官橋間與張自忠第五十九軍及臨城以南之攻擊部隊呼應,襲擊敵之側背,並阻止敵增援或截敵歸路。命令龐炳勛第三軍團迅速掃蕩湯頭附近之敵,以一部向莒縣方面追擊,主力集結於湯頭附近布防,對沂水、蒙陰方面自行警戒。
戰役詳情
臨沂大戰
2月下旬,日軍東路第5師團從山東濰縣南下,連陷沂水、莒縣、日照,直撲臨沂。
中方戰史記載,中國軍隊第3軍團第40軍等部節節抵抗。李宗仁派遣龐炳勛部,先在臨沂建立防禦陣地,以誘敵深入,先擋住日軍第5師團的正面攻擊,然後迅速調派張自忠將軍的第59軍,派遣參謀長封少君兼程馳援臨沂。張自忠部此時遠在淮河流域一帶,但是在接到命令之後,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向臨沂方向增援。此時日軍也掌握到張自忠部的動向,但是日方估計,59軍最快也要3天的時間,才能從嶧縣趕到臨沂,所以日軍認為可以搶先擊潰在臨沂彈盡援絕的龐炳勛部,然後再以逸待勞地反擊張自忠部,因此日軍估算張自忠部不但不能及時趕到臨沂成為救援軍,反而成為送上門來的“找死軍”。但是張自忠卻率領59軍進行日夜的急行軍,這是吃苦耐勞與豪氣乾雲的西北軍特質,在軍長的一聲令下,竟然能夠在一日一夜之內,提前趕到臨沂。因此59軍在敵方完全沒有預備的狀況下,就有如從天而降般地猛攻日軍第5師團背側,龐炳勛部將士更是用命地從陣地反擊,日軍絕對沒有想到中國軍隊竟然會進行這種內外夾攻的拚命打法。因此,在1938年3月14日到18日的臨沂決戰中,日軍第5師團遭到極其慘重的損失,造成日軍部隊已經無法繼續支撐作戰,只有先撤退回莒縣以困守待援(當時日軍雖以超過一百多輛的卡車,滿載陣亡的日軍屍首匆促地奔逃,但戰場上仍然遺留了不少的死屍。日軍一向非常重視同胞屍首的處理,不是危急到沒有辦法,通常都會設法帶回焚化,將骨灰帶回日本)。臨沂之戰得勝,它砍斷了津浦路北段日軍的左臂,促成了之後台兒莊會戰中,李宗仁圍殲孤軍深入台兒莊的磯谷師團的契機。
需要提到的是,臨沂大戰的指揮張自忠、龐炳勛原本相識,更有一段仇怨。張、龐均是西北軍馮玉祥舊部,中原大戰時,龐炳勛暗降蔣介石,臨陣倒戈,使張部大損,張自忠亦受重傷,此次臨沂危急,李宗仁無可調之兵,遂派張自忠前往。二人盡棄前嫌,共御外敵,方有臨沂之捷,更有言若無戰場決策失誤,將可全殲板垣征四郎師團。“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此正是我八年抗戰之依靠。
此時,最高統帥部蔣介石也迭電指導。3月17日蔣介石致李宗仁、龐炳勛、張自忠電 :仍須督勵所部確切協同,包圍敵人於戰場附近而殲滅之。如敵逃脫,須跟蹤猛追,創開戰以來之殲敵記錄,藉振國軍之氣勢,有厚望焉。3月19日蔣介石致電孫桐萱、曹福林部 :希貴部神速行動襲敵側背策應正面之作戰,以期各方面確切協同,一舉殲滅敵人,挽回國軍全盤。
日方戰史記載,日軍攻擊臨沂的坂本支隊6個步兵大隊在臨沂作戰至1938年3月29日,由於攻打台兒莊的瀨谷支隊告急,只留兩個大隊牽制龐炳勛和張自忠部,其餘4個大隊和炮兵轉至台兒莊作戰。
因此1938年4月1日蔣介石致張自忠電 :臨沂之敵,得自由轉用於向城、蘭陵鎮方面,實該軍之恥,應速派有力之部隊向向城之敵猛烈追擊,免致台嶧之敵以屆聚殲之時再行脫逸。事關抗戰前途甚鉅,務希努力為要。
滕縣戰鬥
板垣敗績累累之際,日軍西路第10師團長磯谷仍然武士道精神十足,不顧一切,日益向南推進。李宗仁調來川軍鄧錫侯第22集團軍,孫震的第41軍趕往滕縣,拒敵南下。
孫震部剛在滕縣部署就緒,1938年3月14日,磯谷師團就發動攻擊。日軍以數十架飛機30餘門大炮狂轟濫炸,守軍師長王銘章督戰死守。
1938年3月17日晚,日軍配合炮火攻陷滕縣(今滕州)。中國守軍第22集團軍第41軍英勇抗擊,傷亡甚重,苦戰至17日,該軍守城的第122師陣亡軍官6人士兵105人,傷軍官10人,士兵156人,失蹤軍官6人士兵470人,師長王銘璋殉國,124師370旅亡軍官17人士兵640人傷軍官16人士兵331人失蹤士兵37人,124師372旅亡軍官4人士兵173人傷軍官10人士兵281人失蹤士兵32人。李宗仁見滕縣危險,又急令新撥歸第5戰區指揮的第20軍團司令湯恩伯派部馳援。湯的主力85軍王仲廉部因行程過遠,未能及時趕到,滕縣失守。敵軍損失也極大,死傷達2000多人。此戰,22集團軍以劣勢之裝備與兵力,阻擊絕對優勢之敵達3天半,為第5戰區之後的台兒莊會戰爭取了有利時間,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1938年3月18日,日軍磯谷師團瀨谷支隊攻陷滕縣後,當晚攻占臨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線南下,於20日攻占韓莊,企圖直犯徐州,遭到布防於運河沿線的我第52軍鄭洞國第2師的阻擊;另一部福榮大佐的第63聯隊沿臨趙(墩)鐵路於18日攻占棗莊,20日攻占嶧縣城,矛頭直指台兒莊。
台兒莊戰鬥
台兒莊附近戰鬥
1938年3月20日,日軍磯谷師團借攻克滕縣之威,在飛機的掩護下,集中4萬人,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兒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企圖一舉攻占徐州。
李宗仁以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率部固守台兒莊,第20軍團軍團長湯恩伯參謀長封裔忠率部讓開津浦鐵路正面,轉入蘭陵及其西北雲谷山區,誘敵深入,待機破敵。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關於台兒莊戰役的意圖和部署是,以擅長固守的原西北軍孫連仲部防守台兒莊運河一線,一方面防堵日軍進窺徐州,一方面將驕狂冒進的磯谷師團吸引到嶧縣南部地區,而後以隱藏於嶧縣東北山區的湯恩伯第20軍團拊敵側背,加以聚殲。日軍的作戰意圖是:“確保韓莊、台兒莊一線,並警備臨城、嶧縣,同時用儘可能多的兵力向沂州方面突擊,協助第5師團戰鬥。
1938年3月23日,日軍由棗莊南下,在台兒莊北側的康莊、泥溝地區與守軍警戒部隊接戰。為誘敵深入,第31師劉蘭齋連長率騎兵連從台兒莊出發,向嶧縣方向搜尋前進,91旅旅長乜子彬率183團跟進,在嶧縣城南20里康莊與日軍遭遇。台兒莊地區戰鬥正式打響,中國軍隊馬隊為誘敵深入邊打邊撤,1938年3月24日,日軍逼近台兒莊開始向台兒莊地區大舉進攻。
日軍在台兒莊北五里劉家湖村設有炮兵陣地,排列10門大炮,向台兒莊猛轟。91旅183團3營營長高鴻立率領士兵,每人一把大刀,8顆手榴彈,殺入敵人炮兵陣地,砍得敵人無法招架,棄炮而逃。當時台兒莊戰場上流傳著:“活張飛大鬧劉家湖的佳話”。
1938年3月24日,日軍2000多人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開始向台兒莊大舉進攻。堅守台兒莊北門的186團1營在王震團長和姜常泰營長的指揮下頑強抵抗,並在城北門外與日軍展開白刃戰。打退日軍的多次進攻。1營是新兵,幾乎全犧牲在台兒莊北門。王震團長也親自架起機槍向城外日軍掃射,當晚,日軍200人突破小北門,躲進小北門附近的泰山廟,王震團長親率將士圍攻泰山廟之敵,終將其消滅。24日起,日軍反覆向台兒莊猛攻,多次攻入莊內。守軍第2集團軍頑強抗擊,與日軍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日軍猛攻3天3夜,才衝進城內。
3月24日,當台兒莊激戰開始時,蔣介石即赴徐州視察督導,返回時留下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軍政部次長林蔚,軍令部第一廳廳長劉斐、高級參謀王鴻詔組成參謀團在徐州協助李宗仁指揮作戰。3月27日,當日軍增兵魯南,戰事趨向激烈的時刻,蔣介石親赴前線車輻山車站,並去台兒莊南站觀戰。李宗仁勸阻說,委員長之安全系全國長期抗戰之成敗,萬萬不可在此久留。蔣介石說 :王銘章師長與全師在滕縣壯烈殉城前,我痛惜未曾與之謀面,今池師長又將及生死關頭,我既來此,不可卻步。蔣終於在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陪同下去台兒莊南車站會見了池峰城,這使池驚喜有加。蔣拉著池的手說:你的長官說你是忠勇、精幹兼備之人,今天看來此言不虛。池說 :我師絕對戰鬥到底,與陣地共存亡,以報國家,以報委座知遇之恩。蔣對池嘉許、勉勵一番,揮手告別。
1938年3月27日,得到增援後的日軍對台兒莊城發動第3次攻擊。日軍炮轟台兒莊 圍牆,北城牆被炸塌,小北門亦被毀,守衛小北門的181團3營官兵犧牲殆盡,300多日軍突入城內,慘烈的巷戰開始,城內中國守軍同日寇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儘管日軍占據了全莊的三分之二,但堅守在南關一帶的中國守軍至死不退,死守陣地,目的是為了外線部隊完成對日軍的反包圍。這是李宗仁早已制定好的作戰計畫,讓參謀長封裔忠部以部分兵力死守台兒莊,守軍儘量拖住敵人,以便莊外的大軍將日寇團團圍住,來個瓮中捉鱉。
28日,日軍攻入台兒莊西北角,謀取西門,切斷中國守軍第31師師部與莊內的聯繫。該師師長池峰城指揮,以強大炮火壓制敵人,並組織數十名敢死隊員,與敵肉搏格鬥。湯恩伯軍團關麟征第52軍和王仲廉第85軍在外線向棗莊、嶧縣日軍側背攻擊。
3月29日,日軍瀨谷支隊再以兵力支援,並占領了台兒莊東半部。29日,林蔚轉述蔣介石的電令 :台兒莊屏障徐海,關係第二期作戰至巨,故以第二集團軍全力保守,即存一兵一卒,亦須本犧牲精神,努力死拼,如果失守,不特全體官兵應加重罰,即李長官、白副總長、林次長亦有處分。
31日,國軍守軍將進入台兒莊地區的瀨谷支隊完全包圍。是時,坂本支隊由臨沂轉向台兒莊馳援,到達向城、愛曲地區,側擊第20軍團。該軍團即命第52軍和剛到的第75軍圍攻坂本支隊。激戰數日,予日軍以重創,使其救援瀨谷支隊的計畫落空。
磯谷師團見救援無望,決定以死相拼,一個個殺紅了眼。國民黨軍隊雖以5倍的兵力圍攻,並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但難以將敵人消滅,戰爭一時呈膠著狀態。
國軍反擊
1938年4月3日,李宗仁下達總攻擊令。第20軍團湯恩伯部之第52軍、第85軍、第75軍在台兒莊附近向敵展開猛烈攻勢。日軍拼力爭奪,占領大部分街市。國軍展開街壘戰,逐次反擊,肅清敵人,奪回被日軍占領的街市。
4日,中國空軍以27架飛機對台兒莊東北、西北日軍陣地進行轟炸。當晚,日軍瀨谷支隊力戰不支,炸掉不易搬動的物資,向嶧縣潰逃。
4月6日,李宗仁趕到台兒莊附近,親自指揮部隊進行全線反擊,4月7日凌晨1時,中國軍隊吹響了反攻的號角,以孫連仲第2集團軍為主組成的左翼兵團和以湯恩伯第20軍團為主組成的右翼兵團在台兒莊及其附近地區大舉反攻。一直防守遭攻的孫連仲部,聽說反擊,神情振奮,命令一下,殺聲震天。雙方便展開了巷戰、肉搏戰,一時間,台兒莊城內槍林彈雨,血流成河。日軍頭一次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如此頑強進攻,很快便潰不成軍。台兒莊北面,槍炮聲漸密,湯恩伯軍團已向敵人開火。磯谷知已陷入反包圍圈,開始動搖,下令部隊全線撤退。此時敵軍已成強弩之末,彈藥汽油也用完,機動車多被擊毀,全軍喪魂落魄,狼狽逃竄。李宗仁命令部隊猛追,敵兵遺屍遍野,各種輜重到處皆是,磯谷本人率殘部拚命突圍。
激戰4天,國軍重創日軍瀨谷支隊、坂本支隊,其餘日軍殘部於7日向嶧城、棗莊撤退。至此台兒莊戰役勝利了。台兒莊會戰,在李宗仁的親自指揮下,擊潰日軍第5、第10兩個精銳師團的主力,殲滅日軍2萬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嚴重地挫傷了日軍的氣焰,是國民黨戰場在抗戰初期取得的一次大勝利。振奮了全民族的抗戰精神,堅定了國人抗戰勝利的信念。
台兒莊當面的敵人,於六日晚被中國軍隊的總攻擊所夾擊。……此次戰鬥敵傷亡2萬多人,擄獲步槍1萬多枝,重機槍931挺,步兵炮77門,戰車40輛,大炮50多門……(郭沫若(當時為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在《抗日回想錄》)
戰役結果
台兒莊戰役,歷經月余,中國軍隊斃傷日軍11984人,俘虜719人,繳獲大炮31門,裝甲車11輛,大小戰車8輛,輕重機槍1000餘挺,步槍10000餘支。中共《新華日報》1938年4月7日、8日報導稱:殲敵萬餘人,坦克車被擊毀30餘輛,繳獲大炮70餘門,戰車40餘輛,裝甲車70餘輛,汽車100餘輛。日方數據為第5、第10師團合計傷亡11984名,其中第五師團2月20日至5月10日共戰死1281人,受傷5478人,第十師團3月14日至5月12日戰死1088人,受傷4137人。此數據源自1938年6月,日本華北方面軍參謀部第三課對台兒莊戰役前後日軍傷亡的一個統計。
史界如孔蘊浩先生認同《新華日報》數據,認為台兒莊一戰中方“取得殲敵萬餘人的戰果”,而整個魯南地區,“日軍死亡的人數超過16000人”。
1938年4月,蔣中正下達宣傳政策綱要,李宗仁下達訓令:“因為日軍在山東省南部中部及江南地區再三慘敗,日本國內有政變的跡象,並且引起強烈的反戰思想。對蘇俄關係亦惡化,致不能動用中俄國境之日軍,……日軍不顧將來的利害,企圖急遽整理補充河北、山西、山東、江南戰線疲憊兵力,並盡力謀求挽回山東省南部的頹勢。因此我國忠勇戰士,應深深認識敵軍目前正在困境中,全軍須協力一致完成其任務,以求最大的戰果,為民族獨立及抗戰大使命盡全力。”
1938年5月10日,國民政府授予湯恩伯、孫連仲青天白日勳章。5月31日,國民政府行政院議會通過決議,頒給田鎮南、馮安邦、黃樵松、張金照、池峰城、吳鵬舉等人青天白日勳章。
英雄事跡
(1)作為國民黨政府在正面抗戰中的第一次勝利,在台兒莊戰役激烈進行的時候,日軍憑藉火炮優勢,攻入台兒莊內。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立即組織敢死隊,準備奪回陣地。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依然踴躍報名。池峰城宣布:“每名敢死隊賞大洋30塊。”報名的戰士當即表示:“要錢乾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是要爭取民族的生存。”敢死隊趁夜色沖入敵陣,白刃戰中,有的受了傷,又從血泊中爬起來,用大刀砍殺敵人;有的拉響身上的手雷和敵人同歸於盡。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卻只剩下11人活著回來······
(2)戰鬥最慘烈時,在他們之前進城的東北軍一個營的戰士全部犧牲了,而他所在的連145人,到戰役結束時,包括林明在內,只剩下18人。
日本人要王銘章投降,他堅決不肯,兵盡糧絕之時,援軍未到,砸毀電台,親自上西北城牆,指揮警衛連一個排進攻西門城樓,該排全部陣亡,決定到西關車站繼續組織防守,腹部中彈,並再次負傷,用手槍飲彈殉國。當時滕縣縣長周同知道後,從城牆跳下,陪同殉國。王師長殉國後,第127師的將士大多數在與日軍的死拼中犧牲。王銘章的壯舉在李宗仁的回憶錄中有所印證:“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台兒莊之大捷?台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成就也。”
意義
(一)台兒莊戰役的結局,是日軍戰役進攻中的一次敗退。這對於日軍侵華戰爭以來尚屬首次。對日軍來說,這不僅是在兵力數量上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敗。“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日軍《步兵第10聯隊戰鬥詳報》載文稱對台兒莊戰役評價到:“不識他人,徒自安於自我陶醉,為國軍計,更應以此為慎戒”。
(二)台兒莊戰役的勝利,在政治上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鼓舞了抗日軍隊的士氣,用勝利的事實證明了“亡國論”是沒有根據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師弱旅戰勝驕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強敵,更說明了只要眾志成城、精誠團結、拚死抵抗、艱苦奮戰中國人民就是不可戰勝的。
(三)台兒莊戰役的勝利,改變了國際上對中日戰爭前途的看法。抗戰爆發以來,國際上對中國抗戰的前途大多抱悲觀的看法。台兒莊戰役勝利的訊息傳出,有的國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電訊說;“英軍事當局對於中國津浦線之戰局極為注意,最國中國軍隊獲勝之訊息傳來,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現在證明日軍潰敗之訊確為事實。”所以,英國報刊發表了讚揚此戰中國勝利的評論。顯然,這次勝利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並為爭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條件。
評價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寫道:“每個月打一個較大的勝仗,如象平型關、台兒莊一類的,就能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
周恩來評價“台兒莊大捷”說:“這次戰役,雖然在一個地方,但它的意義卻在影響戰鬥全局、影響全國、影響敵人、影響世界!”
後人紀念
中國大陸1986年拍攝完成並上映的抗戰史詩電影《血戰台兒莊》,全面地反映了中國軍隊的全面抗戰。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及戰場舊址可供參觀、憑弔。
戰爭分類導航
戰爭是集體、有組織地互相使用暴力。廣義來說,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有戰爭。螞蟻和黑猩猩等等少數生物都有戰爭行為。人類出現以來,戰爭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伴隨社會的革命,帶來新的格局。古代各個部落之間的戰爭,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和國家的形成,也是民族大遷徙直接原因;國家內部不同民族之間的戰爭,促成民族的獨立和新生國家的誕生;國家內部政治集團之間的戰爭,促成政權的更迭,如國共內戰。 | |||
各國戰爭 | 現代戰爭 | 古代戰爭 | 第一次世界大戰 |
近代戰爭 | 區域戰爭 | 抗日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冷戰 | 韓戰 | 曼哈頓計畫 | 太平洋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