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陽故城

周代逼陽國故城遺址。 逼陽城破,國君被俘,逼陽歸宋。 秦設傅陽縣,漢、晉因之,後廢。

概述

《嶧縣誌》載:“逼陽、妘姓國,彭祖弟陸終第四子求言封此。”《讀史方輿紀要》云:“逼陽,嶧縣南五十里有逼陽城。”經考證,逼陽與大彭國有密切關係,《國語·鄭語》載:“大彭,豕書為商伯矣。”韋昭註:“大彭,陸終第三子,籛,為彭姓,封於大彭,謂之彭祖,彭城是也。”逼陽國當起於商。公元前563年(魯襄公十年),晉會諸侯於柑,遂伐逼陽。魯大夫叔梁紇(孔子父)曾手托懸門,力舉千斤,救出突入城內的士卒,以勇力出名。經過歷時一月之久的攻堅戰,逼陽城遂有“城小而固”之稱。逼陽滅亡後,屬於宋。楚滅宋後改逼陽為傅陽。秦代設傅陽縣。至晉代,均因之,後除。逼陽故城的年代當屬周至晉。1977年12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周代逼陽國故城遺址。位於棗莊市台兒莊區澗頭集西南約2.5公里處,南依群山,東有龍河古道。城周長3293米,當地有“九里單八步”之說。城址南北長、東西短,大體呈長方形。城中西南隅有小山,俗稱“米山”。西北部有村莊,名城裡村。其餘皆為農田。殘牆北部明顯,系因清代農民義軍加高舊牆,築起了逼陽圩。現北牆高出地表4~5米,底寬20餘米,整個城跡輪廓清晰可見。
逼陽, 春秋小國,子爵。《世本》云:“逼陽,妘姓,祝融之孫,陸終第四子求言之後。”至於何時所封,初封何人,史無可考。《國語·鄭語》曰: “妘姓鄔、鄶、路、逼陽,曹姓鄒、莒皆為守衛,或在王室,或在夷狄”, 可知逼陽與曹姓國及其他妘姓國皆為周時諸侯國。《春秋》魯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 春,魯、晉、宋諸國聯合攻打逼陽,因“城小而固”,至夏五月“遂滅逼陽”。逼陽城破,國君被俘,逼陽歸宋。齊滅宋歸齊,後歸楚。秦設傅陽縣,漢、晉因之,後廢。
故城內及城外東部,地面散見許多陶片,以灰陶為主,多為豆、罐、盆之類。陶器除素麵外,有的飾有繩紋、凹凸紋。出土文物有磚、板瓦、瓦當、鐵渣、銅劍、銅鏃、銅印等。石器也偶有發現。清光緒《嶧縣誌·雜記》:“嶧地古陶頗多,而以逼陽磚為甲,其制古拙,無文,長尺有餘,寬半之,質堅,重逾於金石。人得之以為硯,付手民治之,鋒刃不能入也。”故城南,群山之陰,古墓成群,常有畫像石出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