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接受教育
1907年12月5日,林彪生於湖北黃岡林家大灣一戶地主家庭。9歲入私塾,13歲起就讀於林育南、惲代英等在黃岡八斗灣創辦的浚新學校。15歲轉入武昌共進中學。少年時期沉穩內向,善動腦筋。隨著“五四運動”的發生和各種進步思潮的興起,林彪逐步接受了新的思想。他於1923年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當時只有16歲,曾被共青團武昌地委指定為共進中學團支部書記。十八歲時南下廣州,入黃埔軍校學習軍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參加革命
北閥戰爭開始後,林彪奉命參戰,北伐軍打到武漢後,他被派到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師七十三團任排長。大革命失敗之後,林彪選擇了革命道路,參加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的隊伍在南下途中失敗,隊伍多被打散。隨後,林彪參加了湘南武裝起義,並隨著武裝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成為中央蘇區的開創者之一。
1925年“五卅”反帝運動中,積極投身學生運動,發起成立“共進圖書社”,組織同學閱讀進步書刊,並在陳潭秋等指導下創辦“共進月刊”。後被湖北學生聯合會推選為出席在上海舉行的全國學聯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同年秋於共進中學畢業後返回林家大灣,父母要他就近謀一個教師職業,以便關照家庭生活。但他說服父母,決心棄教從戎。後經當地中共組織批准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編在步兵科第2團第2營第3連,同時改名為林彪。在黃埔軍校由共青團轉入中國共產黨,並任3連中共支部書記。
1926年11月,從第四期畢業後,由廣州北上武漢,分配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任見習排長、排長,曾隨部參加北伐戰爭中討伐孫傳勞和進軍河南的戰鬥。隨部隊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
1927年4月,隨第25師73團(由葉挺獨立團改編)參加武漢國民政府舉行的第二次北伐,歷經上蔡、臨潁等戰役戰鬥。7月隨部移駐九江。8月2日由聶榮臻、周士第直接率領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後任73團3營7連連長。同年10月起義軍在廣東潮(州)汕(頭)地區失敗後,隨朱德、陳毅轉戰閩、粵、贛、湘邊地區。
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改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師1營2連連長。同年4月隨湘南起義軍到達井岡山,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28團營長、團長,參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反“進剿”、反“會剿”鬥爭。
在井岡山的鬥爭中,林彪初任工農紅軍第四軍的營長、團長,因指揮作戰有方,提升很快,1929年1月,隨紅四軍主力下井岡山,轉戰贛南、閩西,3月任紅4軍第1縱隊縱隊長(亦稱司令員)。期間,支持毛澤東繼續擔任紅4軍前委書記。林彪在殘酷的鬥爭環境中其思想也發生過動搖。年底在給毛澤東的新年賀信中提出“紅旗能打多久”的問題,對革命的前途持悲觀態度。為此毛澤東專門寫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批評這種思想。儘管發生過動搖,但他還是在高級指揮員的位置上把武裝鬥爭堅持了下來。
1930年6月,任紅1軍團第4軍軍長,時年23歲。林彪在毛澤東和朱德的領導下參加了中央紅軍的多次重大戰役,在征戰中其軍事才能進步很快,到1932年3月,他升為中央紅軍主力部隊之一的第一軍團總指揮,後來改稱為軍團長。林彪在指揮作戰時,善於打突擊。當一切布置停當,基本條件具備之後,就組織幾股部隊來個猛打猛衝,屢屢奏效。尤其是對於國民黨的雜牌軍和地主武裝,因其戰鬥力不強,官兵貪生怕死,遇到力量較強的部隊一衝就亂,一亂就敗。所以,林彪的突襲戰術經常得手。他也隨著勝仗的增多名聲漸大並迅速提升。
1932年3月,年僅25歲的林彪任紅1軍團總指揮(後稱軍團長),率部參加了文家市、長沙、吉安、贛州、漳州、南雄水口、樂安宜黃、金溪資溪等重要戰役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曾多次指揮所部擔任戰役戰鬥的主攻任務,成為紅一方面軍能征善戰的高級指揮員之一。在此期間,他還曾被選為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委員、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從井岡山根據地的創立到紅軍被迫撤離中央蘇區,林彪始終在第一線堅持指揮戰爭。他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鬥爭,參加了紅軍長征。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開始後,與聶榮臻指揮所部參加了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和強渡烏江作戰。他率領的紅一軍團是長征的主力部隊之一。
1935年1月,參加了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糾正了“左”傾路線,改組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軍委,由毛澤東負責軍事指揮。會後指揮紅1軍團參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奪占瀘定橋等作戰。遵義會議後紅軍初戰失利,再加上許多幹部對紅軍繞著圈子走表示不理解,對比,林彪曾給中央寫信,建議由彭德懷出來接替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此事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斥責。
同年9月,紅一方面軍改稱陝甘支隊,任支隊副司令員兼第1縱隊司令員。到達陝北後,陝甘支隊恢復第一方面軍番號,重任紅1軍團軍團長,並當選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隨後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和東征戰役。林彪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從排長逐步升為軍團長,並以此奠定了他一生的重要領導地位。
抗日戰爭
紅軍長徵到達陝北之後,為了培養抗日軍政幹部,黨中央決定成立抗日紅軍大學,1936年6月,林彪被任命為中國抗日紅軍大學(簡稱“紅大”,後改稱抗日軍政大學)校長,後兼任政治委員。
1937年1月,“紅大”從保全遷至延安並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後,繼續任校長兼政治委員,併兼任抗大第一分校校長和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3個師,林彪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15師師長和該師軍政委員會書記,是3位師長中最年輕的,並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和軍委前方分會委員。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以師為單位分頭開赴抗日前線,林彪率部挺進華北抗日前線。
1937年8月,任八路軍第115師師長。日本侵略軍占領平津之後,沿平漢、平綏、津浦鐵路長驅直入。9月中旬,西進日軍占據大同,其主力繼續南下。進占蔚縣、廣靈、靈丘的日軍第五師團主力企圖奪取平型關。9月22日,日軍第五師團一部由靈丘進占平型關北部的東跑池地區。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於二十三日命令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115師接到命令後,林彪決定利用關溝至東河南鎮之間公路修在山谷中間的有利地形設伏待敵。決心下定之後,部隊於二十三日隱蔽進入平型關以東冉莊和東長城村待機。與此同時,派出騎兵營和獨立團向靈丘方向活動,鉗制日軍,以便保障主力的翼側安全。
9月24日,八路軍115師組織了營以上指揮員進行現場勘察,並作出了具體部署。是日夜晚,各部隊冒大雨向指定位置開進。為了配合國民黨第二戰區軍隊作戰,9月25日拂曉,部隊全部進入設伏位置,完成了各項戰鬥準備。9月25日晨,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一部攜帶大批輜重沿靈丘至平型關的公路開進,日軍大搖大擺,根本不以為有中國軍隊敢於阻擊。上午七時左右,日軍全部進入115師設伏地區。指揮員當機立斷髮起進攻命令。一陣伏擊的槍彈,給敵人大量殺傷。隨後各團利用有利地勢發起衝擊。六八五團經激戰殲敵一部。六八七團切斷了日軍的退路。六八六團第一、三營與日軍展開白刃戰。日軍雖遭突然打擊,戰鬥力仍非常強大,還能組織起強大的火力進攻。八路軍對日軍進行分割包圍,多次打退日軍突圍。東跑池方向的日軍回援被圍,被六八五團打退。戰鬥進行到十三時左右,被115師圍住的日軍全部被殲。但駐守團城的國民黨軍隊臨陣脫逃,給東路池一帶的被圍日軍留下了機會,使這部分日軍得以突圍逃走。
由於部署周密,動員有力,指揮得當,所以打出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此戰殲滅日軍一千餘人,繳獲步槍一千餘支,輕重機槍二十餘支。擲彈筒二十九餘具,火炮一門,戰馬五十三匹,擊毀汽車百餘輛,馬車二百餘輛。
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挺進抗日戰爭前線後的第一仗,也是中國軍民殲擊日軍規模較大的一次。此戰之前,侵華日軍並未遇到什麼抵抗。他們把幾十萬華北國民黨軍隊驅趕得望風而逃。所以,平型關大捷意義非常重大。它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了中國人抗戰的決心,打出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威望。由於平型關戰鬥的意義重大而深遠,此戰在全國的輿論工具中成了重大新聞,被各報刊登載。林彪作為作戰的指揮官在黨內的影響更大,在全國也成了知名人物。平型關大捷之後,林彪繼續率115師戰鬥在抗日前線。
1938年2月,奉命率115師師部和343旅由晉東北南下,到呂梁地區開闢根據地。3月2日帶師直屬隊途經隰縣以北千家莊時,因身穿繳獲來的日軍大衣並騎著洋馬,被駐軍閻錫山部第19軍警戒部隊的哨兵開槍誤傷。子彈從右腋經左側背穿出,傷及肺和脊椎骨,從此留下終生未愈的植物神經紊亂症,並逐漸形成了怕水、怕風、怕光、一緊張就出汗的毛病。後送延安治療,師長職務由343旅旅長陳光代理。從5月開始,邊休養邊參加“抗大”工作,曾就“抗大”的教育方針、軍隊的領導問題等作過多次報告和講演。林彪在抗日戰爭期間寫了《抗日戰爭的經驗》等文,批判了消極防禦方針。同年冬經黨中央批准,赴蘇聯繼續就醫,住在莫斯科郊外科爾斯基村的一所療養院(對外稱“七部”或“八部”,共產國際稱“中國黨校”),由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將級教官授課。後來,在蘇德戰爭緊張時,該部人員被編入蘇聯紅軍。據師哲回憶錄記述,林彪在此期間曾對德軍的一次行動作出估計並報告了蘇聯軍事當局,受到高度重視。
1942年1月,回國。
解放戰爭
1942年2月經新疆返回延安,任中共中央黨校管理委員會成員,主持軍事教育會議,參加整風運動。同年8月,蔣介石在重慶約見周恩來,提出要在西安會見毛澤東。周恩來從毛澤東的安全和鬥爭策略考慮,提議由林彪代表毛澤東到西安先見蔣介石,並得到毛澤東和中央書記處的同意。9月中旬,他乘汽車由延安赴西安,因天降大雨,路上阻隔,抵西安時蔣介石已返回重慶。他由西安又赴重慶,於10月7日到達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此後近10個月,與周恩來一起同張治中、蔣介石等就克服內戰危機、繼續合作抗日等問題進行談判。
1943年7月,與周恩來等離開重慶返回延安,繼續在中共中央黨校工作。
1945年4月,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8月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當選為中央軍委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奉派到山東擬任山東軍區司令員、中共山東分局委員。
1945年9月下旬,當其行至河南濮陽地區時接到中央電令,遂奉命兼程轉赴東北,於10月底抵達瀋陽。此後歷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東北軍區、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併兼任東北軍政大學校長等職。進入東北初期,曾根據形勢變化,向中央軍委提出縮短戰線的建議並被採納。爾後,參與領導建立東北根據地,並組織指揮了四平、新開嶺、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等戰役。
1946年1月,部隊改稱東北民主聯軍。2月,指揮所部在遼寧彰武和法庫之間的秀水河子殲滅國民黨軍第八十九師一部。該戰是民主聯軍在東北反擊國民黨軍的第一個殲滅戰,打擊了國民黨軍的囂張氣焰。
1946年6月,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
1946年7月,主持召開東北局擴大會議,討論通過由陳雲起草的《東北的形勢與任務》(簡稱“七七決議”),強調發動民眾、建立根據地的必要性。指揮在北滿的民主聯軍進行三下江南(指第二松花江以南)戰役,和南滿的民主聯軍組織的四保臨江(在吉林南部)戰役南北呼應,使國民黨軍首尾不能兼顧,疲於奔命,陷入被動。
1947年,先後發動夏季、秋季、冬季攻勢,殲國民黨軍30餘萬人,為在東北進行戰略決戰創造了條件。此後,曾對中央軍委南下作戰的指示遲疑不決,直到1948年7月才初步定下實施遼瀋戰役的決心。9月戰役打響後,對敵情作出正確判斷,在攻克錦州後果斷舉行遼西會戰,圍殲國民黨軍“西進兵團”,取得戰役的決定性勝利。此次戰役共殲敵47萬餘人,解放東北全境,並使東北部隊由出關時的13萬餘人發展到100餘萬人,成為人民解放軍一支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同年11月奉命率部入關,任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員和中共平津前線總前委書記,與羅榮桓、聶榮臻一起,統一指揮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進行平津戰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餘人。
在東北戰場上,林彪較充分地顯示出他的指揮才能。他總結出“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等戰術原則。“一點兩面”就是在進攻敵人時集中力量突破一點,得手之後迅速擴大戰果,正面進攻與側面迂迴包圍、分割、穿插相配合;“三三制”即每班分成三個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3至4人,進攻時以小組為單位,隊形疏散可減少傷亡,容易聚攏便於形成戰鬥力;“三猛”即猛打、猛衝、猛追。林彪把複雜的戰術問題用幾個字簡練地概括,好學好記,便於推廣,這些戰術原則,在東北野戰軍中推廣很普通,套用也很廣泛。
林彪帶兵只管打仗,別的事幾乎不問。在指揮東北戰場的各戰役、戰鬥的過程中,林彪差不多終日倒騎著椅子面對牆上的地圖,長時間不許別人打擾,一個人面朝地圖觀察和思考。林彪布置戰役計算十分精確,可以說他精幹運籌。他不善於與別人交流和討論,而喜歡一個人默默地想。一旦他開口布置任務,那就是命令,別人只能是聽命和執行。他對戰場兵力的計算可以精確到一個營甚至一個連。他不打無把握之仗,每仗都留有餘地。在進攻時他要計算到有全勝的把握,在此基礎上還要留出退路。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中央軍委的指導下,與羅榮桓等指揮遼瀋戰役。在遼瀋戰役中打錦州,儘管毛澤東發了數十封電報,但在沒有充分把握時林彪就是不下決心。有次終於下了打錦州的決心,但當他聽說敵人又增調五個師的兵力增援錦州時,又把部隊撤了下來。在林彪等東北野戰軍高級將領的指揮下,圍困長春,迫使蔣軍起義或投降,和平解放長春;強攻錦州,堵住東北蔣軍的退路,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攻占瀋陽,全殲東北蔣軍。東北野戰軍發動的遼瀋戰役,歷時52天,以傷亡六萬九千餘人的代價,換取了全殲東北敵軍46萬人和解放東北全境的重大勝利。
1948年11月,率部入關,與羅榮桓、聶榮臻等指揮平津戰役。平津戰役中最難打的是天津。林彪調集東北野戰軍的三十四萬人,由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蒞臨天津統一指揮。1949年1月14日發起總攻,激戰二十九小時,全殲天津守軍十三萬人,解放天津。切斷了傅作義的南逃之路,經過政治爭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宣告勝利結束。以傷亡三萬九千人的代價,獲取了消滅和改編敵軍五十二萬人的重大勝利。至此,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地區,使國民黨軍隊駐華北主力基本喪盡。
平津戰役結束後,東北野戰軍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1949年春,林彪率領部隊繼續南下,指揮所部進軍中南。3月任第四野戰軍司令員,5月兼任華中軍區司令員,並任中共中央華中局(12月改稱中南局)第一書記。6月率野戰軍主力渡過長江,先後指揮了宜沙、湘贛、衡寶、廣東、廣西、海南島等戰役,共殲國民黨軍43萬餘人,解放湘、鄂、粵、贛、桂5省。在在解放戰爭的5年征戰中,林彪指揮大兵團作戰,其戰爭規模最大時可集結數十萬人。在數十次較大規模的戰役、戰鬥中,由於謀劃準確,決策果斷,指揮得力,再加上因新式整軍運動鼓舞起指戰員的高昂士氣,幾乎是每戰必勝。在解放戰爭期間,曾總結部隊的作戰經驗,提出“一點兩面”、“三三制”、“四組一隊”、“四快一慢”等戰術原則,其關於戰鬥作風和戰術問題的多次講話曾印發部隊指導作戰和訓練,對於部隊的野戰和攻堅都起到了積極作用。新中國成立前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林彪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後改為中南行政委員會)主席、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司令員、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至1950年4月,指揮所部,在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的配合和華南遊擊隊的策應下,先後進行了宜沙、湘贛、衡寶、廣東、廣西、解放海南島等戰役,解放了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五省。
1950年6月,參加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後,即舉家遷到北京。因其怕光、怕水、怕風的毛病越來越重,開始脫離工作進行診治。同年10月經中央批准,再次赴蘇聯就醫。
1951年,回國後住進毛家灣,仍以休養為主。同年1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4年起任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4月,在中共七屆五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9月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在此期間,他的職務雖然一直在提升,但基本沒有在崗位上工作,深居簡出,很少拋頭露面和參加社會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期
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和中期,林彪由於身體等方面的原因,沒有擔任什麼重要職務,
工作也不很積極。雖然他在十位元帥中是最年輕的,但由於健康狀況欠佳,一直比較消沉。
1958年起出於政治上的需要,也由於身體狀況有所好轉,開始逐漸活躍。同年5月參加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和八屆五中全會,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與此同時,他介入所謂“反教條主義”鬥爭,在全軍掀起對“教條主義傾向”的批判,傷害了劉伯承等一大批幹部。
1959年廬山會議,彭德懷挨了整,林彪接替彭德懷擔任國防部長。隨後,中共中央組成新的軍委,被任命為軍委常委、副主席,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提出並推行一整套“左”的東西,打擊、迫害、排擠一些與他意見不同的同志;同時對毛澤東搞個人崇拜,把毛澤東思想簡單化、庸俗化。
1964年,抓住全軍大練兵和大比武中的某些缺點大做文章,說搞軍事第一、技術第一,是推行“資產階級軍事路線”,“衝擊了政治,衝擊了學習毛主席著作”。隨後,他又說軍隊工作要“突出政治”,“軍事訓練、生產等需要占一定的時間,但不應衝擊政治。相反,政治可以衝擊其他。”林彪的這些主張,遭到總參謀長羅瑞卿等人的抵制。
1965年冬,以“篡軍反黨”等罪名誣告羅瑞卿,並提出所謂突出政治的“五項原則”,將全軍民眾性的大比武運動壓了下去,同時解除了羅瑞卿的職務。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與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結成反革命集團,同江青反革命集團相勾結,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從中共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後,這兩個反革命集團又為陰謀奪取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而互相爭鬥。1966年初,林彪責令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羅瑞卿所謂資產階級軍事路線進行批判,並討論如何貫徹執行突出政治的“五項原則”。此後,“突出政治”、“政治可以衝擊一切”的論調進一步流毒全軍,部隊中政治與軍事統一、政治與業務統一的正常關係變成了衝擊與被衝擊、壓倒與被壓倒的關係,致使全軍的各項工作受到嚴重干擾與破壞。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央軍委副主席,被定為毛澤東的接班人並寫進了黨章。此後,他的篡黨奪權活動更加變本加厲。
1971年9月8日,下達反革命武裝政變手令,企圖謀害毛澤東,另立中央。在其妄圖策劃反革命政變、謀害毛澤東的陰謀敗露後,於9月13日0時與妻子葉群、兒子林立果等從山海關機場強行乘飛機外逃,凌晨3時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肯特省貝爾赫礦區南10公里處機毀人亡。林彪死後被中國駐蒙大使館草草土葬,後蘇聯情報人員察覺將其挖出,頭蓋骨送往蘇聯檢查,確認死者身份為林彪無疑。目前林彪遺骸仍然未能回國。
身後
1971年11月14日,毛澤東向縣團級以上的中共幹部,印發影印的林彪搞的《“五七一工程”紀要》全部。
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開除林彪中國共產黨黨籍。1973年9月,毛澤東在會見外賓時說:“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歷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次年1月,“批林批孔”運動展開。
1980年11月20日-1981年1月15日,中共組織特別法庭“併案”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
1981年1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對其作出判決,被確認為林彪反革命集團案主犯。
1986年,拍攝《大決戰》時,楊尚昆指示拍攝組:“劇中要有林彪,如果不寫林彪,那當年東北戰場的仗是誰打的?而且寫林彪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因為他後來不好,就把這個人寫成從頭至尾都壞。”
20世紀90年代及之前,中共提及十大元帥往往會隱去林彪。90年代後評價漸趨客觀。2007年解放軍建軍80周年前夕,林彪的照片30年來第一次出現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並按照十大元帥排序。中國軍事博物館推出“國防和軍隊建設成果展”,一身戎裝的林彪像,赫然現身。官方媒體報導時,用“實事求是”、“客觀態度”、“尊重歷史”等辭彙予以詮釋。在黃岡市團風縣林家灣村的名人故居也已被開放為民間旅遊紀念景點。
2013年後湖北省黃岡市黃岡博物館新館第六展廳展線(16)開始陳列林彪銅像,這也是官方博物館中首次單獨出現林彪銅像。
2014年11月1日,為紀念古田會議召開85周年、紅軍開始長征80周年和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漳戰役83周年,由紅岩兒女聯誼會、西花廳聯誼會和井岡兒女聯誼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後代座談會,在北京萬壽賓館舉行,林彪之女林豆豆即席發言。
主要指揮戰役
龍岡伏擊戰
戰役時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1930年11月5日至1931年1月3日,歷時60天。戰役地點:江西省永豐縣東固鎮、龍岡鎮,寧都縣東韶鎮。
戰役手段:誘敵深入的山地伏擊戰。
經典戰鬥:龍岡伏擊戰。
林彪職務:中國工農紅軍第l軍團第4軍軍長。
林彪年齡:23歲。
雅號別稱:與彭德懷、黃公略、伍中豪並稱為毛澤東麾下“四驍將”。
所轄部隊:紅4軍。
戰役特點:中國工農紅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
殲敵情況:紅一方面軍共殲國民黨軍1個師部和3個多旅約1.2萬人,繳獲各種武器1.1萬餘件。林彪所部第10師俘獲敵第18師師長張輝瓚。
中國工農紅軍主要將領:彭德懷、林彪、黃公略、伍中豪、羅榮桓、陳毅、粟裕。
國民黨軍主要將領:魯滌平、朱紹良、蔣光鼐、張輝瓚、譚道源、公秉藩、蔡廷鍇。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中國工農紅軍建立後殲敵最多、戰果最巨大的一次戰役,也是紅軍由以游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轉變過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紅4軍擔任主攻。
黃陂草台崗伏擊戰
戰役時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1933年2月9日至3月21日,歷時41天。
戰役地點:江西省宜黃縣黃陂鎮、草台崗鎮。
戰役手段:誘敵深入的山地伏擊戰。
經典戰鬥:黃陂伏擊戰、草台崗伏擊戰。
林彪職務: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軍團長。
林彪年齡:25歲。
雅號別稱:被譽為“常勝將軍”,蔣介石稱其是“戰爭的魔鬼”。
所轄部隊:紅1軍團。
戰役特點:中國工農紅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
殲敵情況:紅一方面軍共殲滅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近3個師,俘虜官兵萬餘人,繳槍1萬餘支,及大量槍械、子彈、電台等軍用物資。俘獲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主力第52師師長李明和第59師師長陳時驥,擊傷王牌第11師師長肖乾。
中國工農紅軍主要將領: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滕代遠、肖勁光、方誌敏、羅炳輝、尋淮洲、羅榮桓、粟裕、羅瑞卿、張宗遜、李聚奎。
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主要將領:陳誠、蔡廷鍇、余漢謀、羅卓英、吳奇偉、趙觀濤、李明、陳時驥、肖乾、莫與碩、黃維。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首創了紅軍大兵團山地伏擊戰的範例,也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打的最大的一次伏擊戰,林彪為戰場總指揮。
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
戰役時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1934年10月10日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371天。
戰役地點:轉戰閩、贛、粵、湘、黔、桂、滇、川、康、甘、陝共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戰役手段:運動戰、伏擊戰、阻擊戰、攻堅戰。
經典戰鬥:奪占瀘定橋,強攻臘子口。
林彪職務: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軍團長。
林彪年齡:28歲。
雅號別稱:毛澤東稱其為“娃娃軍團長”。
所轄部隊:紅1軍團。
戰役特點:中國工農紅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
殲敵情況:紅2師第4團奪占瀘定橋,殲滅川軍第14軍第38團主力;紅2師第4團強攻臘子口,殲滅國民黨新編14師第6團一部。
中國工農紅軍主要將領:林彪、聶榮臻、左權、陳光、劉亞樓、肖華、王開湘、楊成武。
國民革命軍主要將領:薛岳、劉湘、劉文輝、楊森、劉元璋、李韞珩、袁鏞、魯大昌。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飛奪瀘定橋和激戰臘子口兩場戰鬥,是林彪在萬里長征中指揮的許多戰役戰鬥中最為經典之戰。飛奪瀘定橋一戰,紅4團一晝夜高速行軍240里,僅以22人便奪取了瀘定橋,越過天險大渡河,堪稱奇蹟。激戰臘子口一仗,為紅軍陝甘支隊北上打開通路。
平型關戰役
戰鬥時間:抗日戰爭時期的1937年9月25日,歷時1天。
戰鬥地點:山西省靈丘縣平型關。
戰鬥手段:山地關隘伏擊戰。
林彪職務: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師長。
林彪年齡:30歲。
所轄部隊:八路軍第115師。
雅號別稱:“抗日英豪”、“民族英雄”、“無敵元帥”、“常勝將軍”。
戰鬥特點:八路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
八路軍主要將領:林彪、聶榮臻、陳光、徐海東、陳士榘、肖華、楊得志、李天佑、楊成武、楊勇、張紹東。
侵華日軍主要將領:板垣征四郎、三浦敏事、粟飯原秀、濱田、新莊、橋本。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挺進抗日戰爭前線後的第一仗,取得了中國全面抗戰以來“零的突破”,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了中國人抗戰的決心,打出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威望,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108天。戰役地點:吉林省北部和南部地區。
戰役手段:運動戰、伏擊戰、阻擊戰、圍殲戰、攻堅戰。
經典戰鬥:張麻子溝伏擊戰、焦家嶺圍殲戰、清溝子伏擊戰、城子街攻堅戰、靠山屯圍殲戰、紅石砬子伏擊戰。
林彪職務: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
林彪年齡:39歲。
雅號別稱:解放戰爭初期在東北一退再退,得了個“撤退將軍”的名聲。
所轄部隊:東北民主聯軍。
戰役特點:東北民主聯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伏擊戰已退居次席,作戰樣式多元化。
殲敵情況:殲滅國民黨軍4萬餘人,收復城鎮11座。
東北民主聯軍主要將領:林彪、劉亞樓、譚政、肖勁光、肖華、李天佑、萬毅、劉震、洪學智、賴傳珠、韓先楚、梁興初、梁必業、楊國夫、吳克華、彭嘉慶、胡奇才、羅舜初、莫文驊、程世才、李作鵬、陳光、鍾偉。
國民革命軍主要將領:杜聿明、廖耀湘、孫立人、鄭洞國、陳明仁、侯鏡如、石覺、李濤、潘裕昆、劉玉章、向鳳武、曾澤生、陳林達、梁愷。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採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戰術,徹底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畫。國民黨軍隊的機動力量在民主聯軍的不斷打擊下遭到嚴重削弱,轉主動進攻為被動防守。東北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遼瀋戰役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
戰役地點:吉林省、遼寧省。
戰役手段:運動戰、阻擊戰、圍殲戰、攻堅戰。
經典戰鬥:義縣攻堅戰、塔山阻擊戰、錦州攻堅戰、黑山阻擊戰、長春圍困戰、遼西圍殲戰、瀋陽攻堅戰。
林彪職務: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
林彪年齡:41歲。
雅號別稱:“101”。
所轄部隊:東北野戰軍。
戰役特點: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東北野戰軍的軍力和經濟力均已超過國民黨軍,軍隊在數量上特別是質量上都占優勢。已不打伏擊戰,作戰樣式多元化,以城市攻堅戰為主,陣地阻擊戰相結合。
殲敵情況:殲滅國民革命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反正及投誠6.49萬人,起義2.6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1個冀遼熱邊區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此外,還有1個騎兵司令部,5個炮兵團、戰車團等特種兵部隊。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枝175361支。
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將領: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周純全、肖勁光、肖華、陳伯鈞、程子華、黃克誠、呂正操、李天佑、曹里懷、劉震、韓先楚、吳克華、胡奇才、萬毅、吳瑞林、黃永勝、賴傳珠、李作鵬、鄧華、段蘇權、邱會作、詹才芳、梁興初、方強、賀晉年、鍾偉、蘇靜。
國民革命軍主要將領:衛立煌、鄭洞國、范漢傑、孫渡、侯鏡如、梁華盛、趙家驤、盧浚泉、盛家興、闕漢褰、劉雲瀚、沈向奎、曾澤生、周福成、尤天武、李濤、潘裕昆、鄭庭芨、劉玉章、向鳳武、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遼瀋戰役結束後,國民革命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東北野戰軍獲了得第一個戰略決戰的完全勝利,取得了打大規模殲滅戰的寶貴經驗,率先成為人民解放軍一支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
平津戰役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歷時64天。
戰役地點: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
戰役手段:運動戰、阻擊戰、圍殲戰、攻堅戰。
經典戰鬥:天津攻堅戰。
林彪職務: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
林彪年齡:41歲。
雅號別稱:“林總”。
所轄部隊:東北野戰軍。
戰役特點:東北野戰軍與國民黨軍相比,在數量上特別是質量上都占優勢,已不打伏擊戰,作戰樣式多元化,以攻堅戰為主,圍殲戰、追殲戰相結合,還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和平戰。
殲敵情況:東北和華北野戰軍共同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個“剿總”司令部、1個警備司令部、3個兵團部、13個軍部、50個師,共52.1萬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將領: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劉亞樓、譚政、肖勁光、肖華、楊得志、楊成武、鄭維山、曾思玉、陳伯鈞、程子華、黃克誠、呂正操、李天佑、曹里懷、劉震、韓先楚、吳克華、萬毅、黃永勝、賴傳珠、李作鵬、鄧華、詹才芳、梁興初。
國民革命軍主要將領:傅作義、李世傑、李文、袁朴、鄭庭笈、侯鏡如、林偉濤、石覺、郭景雲、李士林、安春山、袁慶榮、鄧寶珊、左協中、陳繼承、陳長捷、孫蘭峰、馬法五。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平津戰役中產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綏遠方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實行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的基本方式。東野與華北軍區聯合完成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大戰略決戰的最後一戰。
衡寶戰役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歷時33天。
戰役地點:湘南衡寶地區。
戰役手段:兩翼大迂迴鉗形包圍,正面大突破強攻。
經典戰鬥:靈官殿截擊戰、祁北圍殲戰。
林彪職務: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林彪年齡:42歲。
所轄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戰役特點:第四野戰軍已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追殲戰、圍殲戰已成為主要作戰樣式,伏擊戰不用打,攻堅戰也很少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體以多勝弱,以強擊弱,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少吃多,以弱勝強。
殲敵情況:四野主力和二野一部共殲敵正規軍三個軍部、五個整師,共4.7萬人,其中俘虜17名將官以下3.8萬人,收復縣城24座。
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將領:林彪、譚政、肖克、肖勁光、陳賡、程子華、韓先楚、羅舜初、吳克華、陳伯鈞、詹才芳、鍾偉、周希漢、李成芳、秦基偉、鄧華、賴傳珠、李作鵬、方強、曾生、梁興初、劉震、曹里懷、吳瑞林。
國民革命軍主要將領:白崇禧、張軫、宋希濂、夏威、潘文華、徐祖貽、李品仙、張淦、劉嘉樹、黃杰、徐啟明、劉安祺、張光瑋、李本一、魯道源。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前後只用33天,就殲滅了白崇禧賴以起家的第7、48軍的四個精銳師,並消滅了湘系惟一美械的第62師,給湘系戰力最強的第10師以殲滅性打擊,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以來華中最大的一次戰果。
廣西戰役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9年11月6日至12月14日,歷時39天。
戰役地點:廣西、廣東兩省。
戰役手段:兩翼大迂迴鉗形包圍,正面強攻大追殲。
經典戰鬥:粵桂邊境殲滅戰、欽州圍殲戰。
林彪職務: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林彪年齡:42歲。
所轄部隊:第四野戰軍。
戰役特點:第四野戰軍已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追殲戰、圍殲戰已成為主要作戰樣式,伏擊戰不用打,攻堅戰也很少打。
殲敵情況:林彪指揮3個兵團9個軍31個師及粵桂邊、滇桂黔邊縱隊共40多萬人,殲滅白崇禧集團和余漢謀集團17.29萬人,其中俘虜16萬餘人(包括將級軍官78人),解放了廣西全境。
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將領:林彪、譚政、肖克、肖勁光、陳賡、程子華、韓先楚、羅舜初、吳克華、陳伯鈞、劉震、張天雲、吳信泉、周希漢、李成芳、秦基偉、鄧華、賴傳珠、李作鵬、梁興初、劉震、曹里懷、
國民革命軍主要將領:白崇禧、張軫、宋希濂、夏威、潘文華、徐祖貽、李品仙、張淦、張光瑋、李本一、魯道源、楊幹才、李勃。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桂林、柳州、梧州、南寧和廣西全境及廣東西南沿海的城鎮和全部海港。華中華南所轄範圍內除海南島一隅外,也已全部解放。桂系及蔣介石在華南蔣殘餘的殲滅,加速了全中國解放的進程。
海南島戰役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歷時58天。
戰役地點:海南島。
戰役手段:偷渡海峽強攻戰、海島圍殲戰、追擊戰。
經典戰鬥:臨高角強攻戰、瓊北圍殲戰、天涯海角追擊戰。
林彪職務: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林彪年齡:43歲。
所轄部隊:第四野戰軍。
戰役特點: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木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作為航渡工具,突破敵人海軍軍艦、空軍飛機、海岸炮兵立體封鎖;海島陸地作戰,雙方勢均力敵,最後戰勝敵人。
殲敵情況: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殲滅敵軍5個師9個團,總計33148人,其中俘虜26469人,繳獲火炮418門、飛機4架、坦克和裝甲車7輛、汽車140輛,擊落敵機2架,擊沉敵艦1艘,擊傷5艘。
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將領:林彪、葉劍英、譚政、肖克、鄧華、賴傳珠、洪學智、韓先楚、袁昇平、李作鵬、張池明、馮白駒、解方、鄧岳、徐國夫、龍書金、王東保、馬白山。
國民革命軍主要將領:薛岳、陳濟棠、余漢謀、歐震、長薛仲述、李玉堂、李鐵軍、容有略、陳驥、羅懋勛、莫福如。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海南島戰役,是人民解放軍以木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作為航渡工具,突破敵人海空封鎖的一次成功的渡海作戰,開創了陸軍乘木帆船大規模渡海作戰,摧毀敵立體防禦的先例。該戰也是林彪指揮第四野戰軍的最後一戰。
軍銜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婚姻家庭
婚史
第一次婚姻
林彪8歲那年,望子成龍的父母就為林彪找了一個比他大3歲的湖北省黃岡縣回龍鎮汪家的二小姐做童養媳。林彪還是個娃娃,對婚姻大事根本不懂,等他參加革命以後,就忘了。
1927年春節前夕,林彪隨北伐軍進駐武漢,突然收到他父親的來信,說他病入膏肓、火速回家。林彪是個孝子,接到父親的信後潸然淚下,當即請假往家中奔去。除夕之夜,林彪回到家裡,才知道是父親騙他回來成婚的。林彪在父母的苦苦哀求下,不得不跟已經等了他十幾年的汪家姑娘舉行了隆重的婚禮。這婚姻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幸福可言。林彪連夜離開了林家大灣,返回部隊。
中國解放後,林彪已是一位大人物,汪氏不願意沾林彪的光,執意搬回了娘家,獨守空房,以做鞋維持寂寞的生活。林彪也一直沒有忘記她。1959年初秋,林彪到武漢參加中共中央的工作會議,會議結束後,他突然要回家鄉看看。回到老家後,他向公社書記問起了汪氏情況。得知汪氏已經56歲了,身子骨倒還挺硬朗,家裡已沒什麼人了,靠做鞋賣為生,生活一般。林彪聽後讓秘書拿出3000元錢,讓公社書記轉交給汪氏,並一再囑咐錢是黨給的。
林彪走後,公社書記將3000元錢轉交給汪氏。汪氏知道事情真相後把錢鎖進箱底,依然靠做鞋為生。不久,汪氏還獲得了“光榮革命老人卡”,每月能固定享受到政府給予的一定生活補助,都是林彪安排的。
1967年,汪氏因病離去世。此次婚姻是林彪有名無實的第一次婚姻,真正的感情經歷是在革命軍隊中開始的。
第二位妻子
1936年,28歲的林彪任抗大校長。當時延安處在一種相對和平和環境裡,青年們就經常搞一些文藝活動,並邀請中央領導參加,每逢星期六舉行舞會。林彪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從不上場跳舞,可還是有許多姑娘傾慕具有“常勝將軍”美譽的林彪。林彪卻看中陝北米脂姑娘張梅。
張梅的真名叫劉新民,出類拔萃,人稱“陝北一枝花”。真正打動林彪的並不是張梅的外貌,而是她那活潑開朗的性格。張梅上進心很強,對林彪十分仰慕。1937年,他們結婚了。一年後,張梅為林彪生了一個女兒。
1938年3月2日,林彪從閻錫山的晉軍防區路過,由於林彪穿著從日軍那裡繳獲來的大衣,晉軍開槍誤傷了林彪,日後給他帶留下很多後遺症。受傷後,林彪先是回延安治療,但延安的醫療條件不太好。
1938年冬天,經黨中央批准,林彪由張梅陪同,遠赴蘇聯養傷,在蘇聯待了3年。在蘇聯,林彪夫婦受到熱情接待,被安排在莫斯科郊區的一幢舒適的房子裡。林彪性格孤僻、內向、沉默寡言,愛靜不愛動,除了研究軍事外,他幾乎沒有業餘愛好。而張梅活潑好動,喜歡外出參加社交活動,林彪卻不準她與外界接觸,不許她參加政治、文化等活動。他們性格上的衝突日益顯露出來,感情出現裂痕,越鬧越僵。
1942年,林彪從蘇聯回到延安,張梅卻留在了莫斯科,結束了兩人的婚姻。
第三次婚姻
葉群於1919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原名叫葉宜敬,是國民黨的少將葉琦第三個老婆生下的愛女。葉宜敬從小聰明伶俐,愛出風頭。她國小畢業後,又到北京上了中學,中學畢業一年後,考取了國民黨控制的電台,擔任了廣播員。在抗日救亡的潮流中,葉宜敬到了延安,改名為葉群,被安排在女子大學裡工作,任教務處下面的組教科長。
葉群個頭不高,五官端正,身材苗條,性格活潑。對終身伴侶,葉群的目標是找一個當領導的,職位高的。葉群了解到從蘇聯養傷回到延安的林彪年齡僅僅比她大十幾歲,又了解到林彪已經有了妻子和女兒,但她卻看中了林彪。林彪回延安不久,也聽說了葉群的來歷。而後葉群和林彪互相就認識了。1943年,林彪和葉群正式結婚。第二年,葉群生了一個女兒林豆豆;1945年又生了林立果。從此,林彪和葉群結成了終身夫妻,一直到“九一三事件”折戟沉沙。
相關人物
孫維世是烈士孫炳文的女兒,孫炳文犧牲後,周恩來和鄧穎超把孫維世當做自己的女兒撫養起來。1937年底,周恩來派人將孫維世從武漢送到了延安。在延安,孫維世先後就讀於抗大、中央黨校和馬列學校,接受了系統的革命理論和文化教育。1938年,孫維世年僅18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周恩來由鄧穎超陪同,到蘇聯治療右臂,孫維世同機前往,去蘇聯學藝術。在蘇聯,孫維世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莫斯科戲劇學院學習。許多中央領導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的後代都在莫斯科學習,那些年青人十分活躍,節假日和周末經常在一起玩耍,舉行各種討論會和文藝活動。他們知道林彪也在莫斯科養傷,就常常邀請林彪參加他們的活動,並讓林彪講井岡山、講長征、講平型關大捷等,可林彪不是愛誇誇其談的人,並不肯多講他自己。他的謙遜,引起了那些青少年的崇敬。
林彪和張梅鬧矛盾時,心情十分沉悶,那些青少年的活潑和天真感染了他,生活得到慰借。不知不覺中,孫維世闖進了他的內心世界。以後的活動,只要孫維世在,他都參加。每次活動,林彪總是自覺不自覺地關心孫維世,問這問那,十分願意跟她說話。後來林彪終於向孫維世求愛,卻遭到了孫維世的拒絕。孫維世對林彪是崇拜的,但她是個事業心極強的女性,她熱愛藝術,立志在藝術上有一番作為。林彪雖然心裡不快,但他還是克制了,仍然關心著孫維世,因為他確實很愛對方。
1942年,林彪在回國前又找到孫維世,想作最後的努力,但他還是失敗了,孫維世仍然回絕了他。這也成為孫維世日後悲劇的根源。新中國成立後,孫維世成為戲劇明星,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但文革爆發後,她被扣上了“蘇聯特務”的罪名進入監獄遭到摧殘,於1968年10月悲慘去世,年僅47歲。
親屬成員
親屬關係 | 親屬姓名 |
---|---|
爺爺 | 林時朗 |
父親 | 林明卿 |
母親 | 林陳氏 |
兄弟 | 林慶佛,林向榮,林育菊 |
妻子 | 汪氏,張梅(劉新民),葉群(葉宜敬) |
女兒 | 林立衡 |
兒子 | 林立果 |
(以上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人物評價
正面評價
蔣介石說:“林彪是戰爭魔鬼。”“當代韓信”。
史達林說:“林彪是無敵元帥。”
毛澤東說:“1949年以前,林彪對於中國革命是功大於過。”
林彪說:“我因為長期以來,肩負保衛黨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揮的主力,我的擔子很重,打仗較為謹慎。一般情況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風險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會失去戰機,無仗可打。”
1979年,陳雲處理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問題時說:“我的看法是,處理‘四人幫’與處理林彪反革命集團要有區別,‘四人幫’這些人禍國殃民,‘文化大革命’十年,乾盡壞事。而且在戰爭年代,他們也沒有任何戰功。林彪反革命集團則有些不同,他們主要是部隊的,像黃、吳、李、邱他們,包括林彪,過去這些人都打過許多仗,也立過各種戰功。他們現在犯了罪,應該處理,但與‘四人幫’應該有所區別。”
林彪六大戰術原則被美國西點軍校列入軍事教材,教室內掛有林彪肖像。
負面評價
1974年2月2日,《人民日報》社論《把批林批孔的鬥爭進行到底》中評價林彪說:“資產階級野心家、陰謀家、兩面派、叛徒、賣國賊林彪,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歷代行將滅亡的反動派一樣,尊孔反法,攻擊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為陰謀篡黨奪權、復辟資本主義的反動思想武器……林彪這個政治騙子,不讀書,不看報,不看檔案,是個什麼學問也沒有的大黨閥、大軍閥。”
1975年,江青在山西省昔陽縣大寨人民公社大寨生產大隊召開的一次民眾大會上的講話中評價林彪說:“林彪就學馮玉祥啊!他是大盜竊犯、大貪污犯。”
軍事思想
林彪六個戰術原則:“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戰術”,“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四快一慢”,“四組一隊”。
1、“一點兩面”:集中優勢兵力於主要的攻擊點上,反對各點平分兵力;至少兩面包圍敵人,以保證一定打垮敵人並求全殲。
2、“三前5條戰術原則一起,反覆向部下講,把戰術思想、軍事藝術灌輸給他的將士。)
1960年2月,把毛澤東在1939年對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的題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這三句話八個字串聯在一起,叫“三八作風”。
1960年2月27日在軍委擴大會議上講話:
“1.將來的戰爭是要按電鈕的。
2.戰爭準備中間最迫切的、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位的,我認為就是解決武器,特別是搞尖端武器。
3.今後的戰爭已不只是靠步兵,而靠空軍,飛彈。空軍在戰場上的作用會越來越大,甚至在某些時候會成為致勝手段。應當優先發展空軍。”這表明,林彪建軍的戰略意識是很超前的,在海灣戰爭後,中國軍方才真正意識到“高科技戰爭”的威力,科索沃戰爭後才真正意識到現代戰爭形式的轉換,才強調科技建軍,特別是空軍、海軍。
1962年提出“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這是我軍政治思想工作的方向,也是整個軍隊建設的方向”。“四個第一”的實質是“突出政治”。
中國歷任國防部長
彭德懷 | 湖南湘潭人,1954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第1任部長(1954—1959在任)。 |
---|---|
林彪 | 湖北黃岡人,1959年9月任國防部部長(1959—1971在任)。 |
葉劍英 | 廣東梅縣人,1975年任國防部部長(1975—1978在任)。 |
徐向前 | 山西五台人,1978年3月任國防部部長(1978—1981在任)。 |
耿飈 | 湖南醴陵人,1981年3月任國防部部長(1981—1982在任)。 |
張愛萍 | 四川達縣人,1982年11月任國防部長(1982—1988在任)。 |
秦基偉 | 湖北紅安人,1988年3月任國防部部長(1988—1993在任)。 |
遲浩田 | 山東招遠人,1993年3月任國防部長(1993—2003在任)。 |
曹剛川 | 河南舞鋼人,2003年3月任國防部部長(2003—2008)。 |
梁光烈 | 四川三台人,2008年任國防部長(2008年-2013年)。 |
常萬全 | 河南南陽人,2013年任國防部長(2013年-至今)。 |
盤點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人
美國著名的《TIME》(時代周刊)以獨特的視角記錄著歷史的發展腳步。而時代周刊的封面更是歷史進程的鮮明寫照,作為時代周刊一直關注的對象——中國,自然也多次出現在封面上。從1924年至2003年在時代周刊封面出現過的中國人中,既有領袖顯貴也有普通人,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歷史的見證人和創造者。 |
黃埔軍校培養的中共著名將領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
概述 | 1989年11月30日,解放軍報刊登一篇文章——《中央軍委確定33位軍事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名列其中》,引人關注。文章寫道:“在史詩般的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中,湧現出多少運籌帷幄叱吒風雲的軍事家?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軍事家”的評語,載入最近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人物分冊》。 ”1994年8月經中央軍委審議,又確定增補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3人為軍事家。 |
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5位) | 毛澤東| 周恩來| 鄧小平| 楊尚昆| 李先念 |
十大元帥和十大將(20位) | 朱德| 彭德懷| 林彪| 劉伯承| 賀龍| 陳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粟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賡| 譚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許光達 |
新中國成立前獻身的高級將領(11位) | 葉挺| 許繼慎| 蔡申熙| 段德昌| 曾中生| 左權| 彭雪楓| 羅炳輝| 黃公略| 方誌敏| 劉志丹 |
1955年授銜名單
大元帥 | 空缺 |
元帥 | 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
大將 | 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
上將 | 王平[開國上將];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韋國清;烏蘭夫;鄧華;葉飛;甘泗淇;呂正操;朱良才;劉震;劉亞樓;許世友;蘇振華;李達;李濤;李天佑;李志民;李克農;李聚奎;楊勇[開國上將];楊至成;楊成武;肖華;肖克;宋任窮;宋時輪;張宗遜;張愛萍;陳士榘;陳再道;陳伯鈞;陳明仁;陳奇涵;陳錫聯;周桓;周士第;周純全;趙爾陸;洪學智;鍾期光;賀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閻紅彥;董其武;彭紹輝;韓先楚;傅鍾;傅秋濤;賴傳珠;黃永勝;謝富治;楊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