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與一天

永恆與一天

永恆與一天,由布魯諾·甘茲伊莎貝拉·雷納德法必西歐·班提佛立主演的永恆與一天於1998年在歐美地區上映,並一舉斬獲當年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

基本信息

劇情

在陰雨綿綿的希臘海邊小城塞薩洛尼基,年邁的作家亞歷山大遊蕩於海邊和城區,他的思緒閃過一段段對生活的回憶:妻、陽光、海、幼年的房子、雨中的吻……現實中,他試圖保護一個偷渡的小孩,看到的是陰暗的生活。但生活在也有陽光,一對新人在海邊起舞,如同他的回憶般美好……生活是永恆的,對生活的回憶卻永遠是一天。

不知是不是受到了深厚的戲劇傳統的影響,希臘的電影往往具有很強的舞台感,這在安耶洛普洛斯的作品中尤其考究和明顯。他的電影就像在膠片一流動的畫,或者說他的電影是流動於一個個舞台般的場景之間。與畫面美感的直觀相比,他作品的敘事和寓意就有些深奧了。好在海報要的是直觀的美,就像陽光、藍色的愛琴海,這在他的電影中很容易截取到。那片金棕櫚來自1998年的坎城。

本片獲1998年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

比永遠多一天 ——希臘電影《永恆與一天》Eternity And A Day 送你蘋果會腐爛 送你玫瑰會枯萎 送你葡萄會壓壞 給你我的淚水——阿爾巴尼亞少年

如果明天你將離去,今天你會做些什麼?醫生告訴過你,當你受不了的時候,要去找他,誰都知道,那不過讓你剩下的旅程少些痛苦,你不可能重新回到這個世界了,也不可能繼續你未完的詩作,當明天的朝陽升起,你不會睡在躺椅上,也許鄰居仍然會播放同一首樂曲,但已經與你無關,海浪也許還會拍打你門前的沙灘,但只有空曠的房間在傾聽迴響,你必須告別這一切,只有媽媽,仍然在你的夢裡呼喚:亞歷山大,亞歷山大。

如果明天你將離去,今天你會做些什麼?你要把狗託付給女兒,但你們如此隔膜,她甚至不想知道你要去哪裡,女婿要賣掉海邊的老房子,對此你無能為力。你把妻子安娜的書信留給女兒,上面寫著關於愛情的一切,也許你認為,這是唯一可以被稱作遺產的東西。你仍然牽著你的狗,黯然離去,這是一個冷漠的世界,好在你已決定離開,不期然地,也許是上蒼的安排,讓你遇到了一位阿爾巴尼亞流浪少年,你的人生從此被改寫,雖然僅僅只有一天。

如果明天你將離去,今天你會做些什麼?回顧自己的一生,以及自己的歷史,於是你向少年講述自己的父親,他是索洛莫斯嗎?這位生長在義大利的希臘詩人,為了祖國的獨立事業回到希臘,向普通的勞動者購買詞語,並終於用母語寫出了《自由頌》,作為希臘國歌傳唱至今。少年在希臘遭遇蛇頭拐賣,是你冒險去把他救了出來,他同時面臨警察和軍人的危險,你想送他回到阿爾巴尼亞,於是他向你描述,一群少年如何穿越封鎖線,如何躲避地雷,你看到霧氣蒙蒙的邊境上,鐵絲網上掛滿了人體,於是你決定帶他返回希臘。當少年瑟縮在牆角,輕輕地唱道:“流浪的小鳥在異鄉悲鳴/幸運的異鄉,我思念著你/蔻芙拉,我的小花。”你終於明白了父親,蔻芙拉,這是你願意花錢去買的詞語。

如果明天你將離去,今天你會做些什麼?你回憶起女兒滿月的那天,親友歡快的聚會,妻子如此美麗,陽光如此明媚,你們出海並在沙灘上跳舞,安娜不願與你須臾分離,而你總是神情恍惚,當你問她:明天是什麼?安娜答道:比永遠多一天,你沒聽清,比永遠多一天!她歡快地跑開了,她在信中聲明只要你陪她一整天,那其實就是永遠之後的那一天。媽媽那時候還不算蒼老,她喜歡這樣歡快的場面,在你此世的最後一天,你必須去看看媽媽,她已經不認得你了,但是仍然叨念著:亞歷山大,亞歷山大。

如果明天你將離去,今天你會做些什麼?阿爾巴尼亞的流浪兒中,一個出了車禍,那是帶著他們踏過雷區的賽林,雖然稍長几歲,可仍然是個孩子,他們焚燒他的衣物,並且每人講一句告別的話,喔,賽林,當你揚帆出海抵達彼岸,喔,賽林,他們就這樣感嘆著,每個孩子都瞬間長成了大人。最後,夜深了,運載孩子們的船隻還有兩個小時才能到達,於是你與這個天賜給你的少年,這個賣詞語給你的少年,一起去乘一次環線公車,孩子興奮地看著車窗外的夜景,你則觀看著上上下下的人群,車子經過政治車站,遊行示威的人群散去,上來肩扛紅旗的青年,但是他很快就睡著了;車子經過音樂站,上來了弦樂三重奏,你又聽到了熟悉的樂曲;當車子抵達學院站,索洛莫斯上車了,並向你傾吐了他未竟的詩篇:

黎明後最後的星辰

昭示了朝陽的來臨

濃霧和陰影都無法沾污

那萬里無雲的天際

清風撫慰萬物眾生

猶如內心深處的緒語

生命是甜美的

而且

生命如此甜美

如果明天你將離去,明天的朝陽已經升起,你再一次來到老房子的海邊,吟誦著從少年那裡買來的詞語:蔻芙拉/放逐者/我/深夜/放逐者/蔻芙拉/蔻芙拉,你再一次見到了美麗的妻子,你決定不去醫院等死,你充滿希望的對著大海,講述了一個詩人的最後的安排,過不多久,你就會與妻子在另一個世界相擁,而且總會有人賣詞語給你,在那個異鄉,仍然有你熟悉的鏇律,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在此世做你未竟的工作,等待那一天來臨。

後記:

我們曾經如此熟悉阿爾巴尼亞,出生在這裡的瑪納吉斯兄弟是整個巴爾幹半島的電影先驅,而我們還記得《第八個是銅像》,那曾經是令我們感動的英雄頌歌,在安哲羅普洛斯拍攝這部電影的1998年,那裡卻是另外一幅樣子,在之前,霍查大叔徹底摧毀了這個國家的傳統文化,在之後,游擊隊把這個國家推向了深淵,在南巴爾幹,一群少年逃出家園,他們蹲下,投擲石塊,再蹲下,投擲石塊,以這種幼稚的方法穿過雷區,他們來到還算富裕的鄰國希臘,靠擦車窗更確切地說是乞討維生,像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一樣,少年流浪兒永遠都是不法分子的獵物,面對慘澹的生活,導演顯得無能為力,他既反對警察的粗暴做法,又無法給出更好的建議。在這部電影裡,阿爾巴尼亞少年與冬日的愁雲慘霧一道,構成了這個世界荒謬的風景,是主人公決定離開的背景,而這個少年,如同他穿著的杏黃衣衫,在灰暗的世間凸現,從他第一次對著亞歷山大羞澀的微笑,到後來祖孫倆相擁而泣,帶給這個世界的,卻是希望和夢想,他脫口而出的詩句,既是他母語的乳汁,又是未來的營養。

安哲羅普洛斯在這部電影中再次顯示了他的詩歌才華,如果說有人用詩的概念拍攝電影,那是安氏無疑,就像《尤利西斯之旅》是向瑪納吉斯兄弟致敬一樣,這是一部向希臘詩人索洛莫斯致敬的電影,所以在電影中使用諸多詩歌元素,不僅僅是語言方面的,而是從根本上具備了詩的特質,行雲流水的節奏,舒緩如牧歌一般,移步換景而非簡單的蒙太奇,達到了一唱三嘆的效果,推開一道門,門外是三十年前美麗的妻子,沿著一條河,岸邊站著回到希臘的索洛莫斯,只有詩人才是這樣的,跳躍到你的意外並剛好能達到的遠處,另外,電影中使用的意象也表明,巴爾幹山歌海謠已經深入安氏的骨髓,公車上的乘客,跟隨公車的消防隊員,焚燒衣服的烈焰,以及邊境上的鐵絲網,都成了信手拈來的意向,配上如泣如訴的音樂,使人身心迷醉。

關於導演:

安哲羅普洛斯:幾乎孤獨的延續者

就年齡而論,安哲羅普洛斯比他同時代的導演要晚十年才開始自己的電影創作。在歐洲的電影地貌中,1950年代開始勃發的歐洲電影的造山運動,只有安哲羅普洛斯和寥若晨星的幾個存活者在這個世紀之交不時地引發餘震。而安哲羅普洛斯的令人觸目驚心地噴薄幾乎是在1980年代這個相對死寂的歐洲電影地質期了。

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ulos),1935年出生雅典,直到他18歲服役進入部隊一直都沒有離開過這個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舉家慘受政治迫害與飢餓煎熬。德軍占領期間,父親被共產黨人判處死刑。內戰結束後,1953年至1957年,他在雅典進修法律。在雅典的一家專演警匪片的影院裡,安哲羅普洛斯在那裡看到戈達爾的《精疲力竭》,決定自己必須到法國去。1961年他到了巴黎,先就讀索邦大學,後轉往法國電影高等學院(IDHEC),卻與教授鬧翻,被逐離學校。

“我考進IDHEC時,藝術史、電影史、劇本分數都很高,理化卻考了鴨蛋。教授喬治.薩杜爾很賞識我,讓我住進他家。和我爭執的是教導演的老師。因為我認為在學校中應有做各種實驗的可能,但老師卻專注於傳授一些我早已熟知的基本知識,而對我做的小型電影實驗不以為然。現在我覺得我錯了。學校本該有紀律,即使基礎課程亦然。但這次退學的經驗對我很有幫助,怎么說呢?因為所有同學都開始崇拜我,拿出錢來幫我一部驚悚短片,主題是一個男人在巴黎遭到不知名的跟蹤。最後電影沒有完成,因為錢終究不夠。”

1960年代初期,在巴黎的安哲羅普洛斯還只是一個熱愛電影的年輕人,當時兩位大師級人物帶給他重要影響:溝口健二和安東尼奧尼/長鏡頭和畫外空間(l’espace off)。

安哲羅普洛斯1964年在左傾的《民主力量報》撰寫影評,右派獨裁專政開始後,報紙被查封,後來他和幾位希臘新浪潮導演走在一起,合作設法拍出逃脫政治審查關卡的電影,經過兩年的時間拍成首部23分鐘長的作品《傳播》(Broadcast,1968)。1970年,安哲羅普洛斯為了拍攝第一部長片《重建》(Reconstruction 1970),導演第二次週遊全國,認識雅典以外的希臘,開始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他發現了在雅典不復存在的神話、歷史、習俗和文學。

“希臘人是在撫摩和親吻那些死石頭中長大的。我一直努力把那些神話從至高的位置上降下來,用於表現人民……”

於是,安哲羅普洛斯用他標籤式的“風景中的人物”的長鏡頭(他從來不在攝影棚里拍攝,而且沒有這個打算),攝影機遊動地探詢著人的居所的歷史與歸屬,漸漸地試圖進入“一個人”的靈魂居住。在後一點上,我們看到《永恆和一日》(Eternity and a Day 1998)導演在對一個具體命運的呈現上張力萎縮,我們也更為期待。安哲羅普洛斯的空間在迷宮式的展現過程中形成了象徵和隱喻,時間在掙脫此在的一刻仿佛凝視著神跡和神啟,這一切構成他的“戲劇”之域,氤氳著他的主題“時間、生命、歷史”。

“《塞瑟島之旅》(Voyage to Cythera 1984)之前是我創作的第一階段,描述人如何受困於歷史的變動,第二階段我呈現內在與外在的放逐,如今我關注邊界如何阻隔人與人的溝通,在混亂的世界中,人失去了中心,失落了源頭。”

作品年表:

福爾曼故事(Forminx Story)1965[本片中途而廢]

傳播(Broadcast/EKPOMBI)1968[23分鐘 黑白]

重建(Reconstruction/ANAPARASTASSI)1970[110分鐘 黑白]

三六年的歲月(Days of ’36/MERES TOU 36)1972[170分鐘 彩色]

流浪藝人(The Travelling Players/O THIASSOS)1974-1975[230分鐘彩色]

獵人(The Hunters/I KYNIGHI)1977[165分鐘 彩色]

以上三部被稱為“希臘近代史三部曲”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re The Great/O MEGALEXANDROS)1980[210分鐘彩色]

雅典(Athens)1983[43分鐘彩色記錄片,是歐洲首都系列電視報導專輯之一]

塞瑟島之旅(Voyage to Cythera/TAXIDI STA KITHIRI)1984[137分鐘彩色]

養蜂人(The Beekeeper/O MELISSOMOS)1986[120/140分鐘 彩色]

霧中風景(Landscape in the Mist/TOPIO STIN OMICHLI)1988[125分鐘彩色]

以上三部被稱為“沉默三部曲”

鸛鳥躑躅(The Suspended Step of the Syork/TO METEORO VIMA TOU PELARGOU)1991[143分鐘 彩色]

尤里西斯的凝望(Ulysees’ gaze/TO VLEMMA TOU ODYSSEA)1995[176分鐘彩色]

永恆與一天(Eternity and a Day)1998[132分鐘 彩色]

我不知道年輕的電影製作者是怎么跟電影聯繫上的……但是對於我們,對於我這代人——這些“電影資料館裡的耗子”來說,這並不是一種個人的聯繫或一種簡單表達的方式。我會說這裡包含著更多的東西……這是一種狂熱的共生現象。

——————————安哲羅普洛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