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我的神》

《我是我的神》

《我是我的神》是湖北省專業作家鄧一光的新作,全書80萬字,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描寫父子之間、兩代人之間,生命與情感、理想與現實衝撞、抗爭的小說。小說通過兩代人經歷的生活事件,刻畫出在嚴峻的生活劇變中,烏力天揚他們努力尋找著不同於父輩們的生活方式,追尋信念,尋找精神的泊地。他們所有的付出,不僅是兩代烏力家人的人生境遇,也驗證了共和國數十年的當代歷史,既是對於個體生命的磨礪,也是對於一個時代和人生的展示。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我是我的神》我是我的神
作 者: 鄧一光
出 版 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1
字 數: 801000
開 本: 16開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200070545
包 裝: 平裝
故事梗概
1949年5月,武漢解放。

313師師長烏力圖古拉在祝捷大會上,見到了18歲的薩努婭。烏力圖古拉馬上叫師政治部主任簡先民去了解情況,得知這個漂亮的姑娘是克里米亞韃靼人,10歲時跟隨在第三國際工作的哥哥來到中國,先後在延安國際共產主義學校和莫斯科遠東大學學習,畢業後便參加中國革命……

烏力圖古拉認定薩努婭就應該是她的老婆,會後就把她接到師部,興高采烈地表示要與薩努婭“國際團結、民族團結、入城式和婚禮一塊兒辦”。薩努婭一點兒不喜歡這個蠻橫、霸氣的蒙古族漢子,覺得他簡直莫名其妙

部隊繼續南下,數月之後,薩努婭在醫院又見到烏力圖古拉,感覺不同了:烏力圖古拉身負重傷,昏迷兩天兩夜,醒來後卻為313師在戰鬥中傷亡數千名指戰員,感到巨大的痛苦和憂傷,讓人能觸摸到隱藏在他高大軀體裡的脆弱…… 1950年4月,解放海南島之後,他們結婚了。烏力圖古拉接到新的任命,是到東北邊防軍任副軍長。臨別的前夜,烏力圖古拉翻出一張泛黃的紙頭,讓薩努婭按照地址去內蒙古草原找一個叫莫力扎的孩子。薩努婭這才知道烏力圖古拉曾經結過婚。

10月,烏力圖古拉率領志願軍先頭師,最先渡過鴨綠江,艱苦的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了;而薩努婭此時已經去草原找回了丈夫那個11歲的兒子莫力扎。在朝鮮戰場的坑道里,烏力圖古拉收到薩努婭和莫力扎的來信,他們相處得不錯,而且,薩努婭即將臨產……

兩年後,烏力圖古拉回國了。看著薩努婭帶著兩個兒子,烏力圖古拉覺得家的感覺真好。幾經爭執,兩人決定給兒子取新名字:老大莫力扎改叫天健,老二叫天時,姓也創新——叫“烏力”。烏力圖古拉聽說多年的老搭檔葛昌南夫婦在南方剿匪時犧牲了,他千方百計找到老戰友的遺孤葛軍機,對薩努婭說:“我和老葛是一個身子兩顆頭。從今往後,我就是孩子的爹,你就是孩子的媽。”

1955年,烏力圖古拉接到調令,到武漢一個軍事基地當司令員,結束了長期的動盪生活,薩努婭也帶著孩子過來,一家人在武漢團聚了。但是烏力圖古拉仍然像尋找恐龍蛋似的,不斷尋找戰友的遺孀和遺孤。最終,烏力圖古拉的家中留下七個蛋:老大烏力天健、老二葛軍機、老三烏力天時、老四烏力天赫、老五烏力天揚,還有安禾和童稚非兩個女孩子。

孩子們慢慢長大了,飯桌上的吵吵鬧鬧有時也會提出嚴肅的問題。

……

烏力天健犧牲了,在1965年8月6日那場著名的海戰中。薩努婭獨自去了湛江,在烈士陵園的墓群中找到了天健。等薩努婭回到武漢,烏力圖古拉已經把剛剛15歲的烏力天時送去當兵了。薩努婭無法接受烏力圖古拉一意孤行的安排,兩個人爭吵中廝打起來。

文革開始了,學校停課。烏力圖古拉嚴防死守,和孩子們約法三章:紅衛兵組織可以加入,可不準打人、不許抄家,誰參加此類活動將被他毫不留情地消滅之。

然而文革的嚴酷馬上就讓他愕然,黨內外一切職務被解除。薩努婭也被定為裡通外國分子。

1973年冬天,烏力圖古拉恢復了工作。他向組織上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弄清楚薩努婭的問題。直到1976年,事情才有了轉機。薩努婭回家時已經有些精神分裂……

作者自評

我在寫作中遭遇了無數的困惑,並且不斷企圖走出那些困惑

我是孤立無援的,甚至是與前人經驗對抗的。沒有什麼可以援引或援助,這是我有別於他者的一次冥想。我只知道一件事,我的作品完成了一次獨立行走,在它之後,路上不會再出現另外的腳印——同行者或它自己返回的腳印……

你可以說這部書有著沉重的救贖意味,有著野性之美,它在毀滅美,同時也在建立美。它的不寬恕幾乎和寬恕同樣讓人吃驚。而恰恰在這種巨大的矛盾中,我找到了寫作可以通過的縫隙,憑此深入到人物的靈魂之中……
——鄧一光

社會評價

《我是我的神》鄧一光:永不言敗
永葆其精神魅力
談鄧一光的長篇小說《我是我的神》,就不能不首先談到他的另一部長篇小說《我是太陽》 。在《我是太陽》問世10多年後的今天,可以肯定地說,關山林這個豪放不羈的“戰神”形象的出現,不僅突破了當時的思想藝術禁錮,還原了歷史和歷史人物的真實,拓寬了革命歷史題材小說創作的路徑,還直接引發了同類題材小說及電視劇創作佳作迭出的繁榮局面。繼關山林之後相繼出現的石光榮、姜大牙、李雲龍等藝術典型,儘管出身不同,經歷各異,但其個性特徵與精神氣質上卻與關山林有著千絲萬縷的血緣聯繫。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創作上素有家族情結的鄧一光亦難免作繭自縛,新作《我是我的神》中的硬漢軍人父親烏力圖古拉形象,在某種程度上仍然被關山林的光彩所籠罩,而未能帶給我們更大的驚喜。

換個角度看,也許這正是《我是我的神》的立意重心所在。父輩的坎坷與輝煌已經漸行漸遠,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又經歷了怎樣的磨礪,創造了怎樣的人生。硬漢軍人父親烏力圖古拉作為獨立的藝術審美形象,他的率真、剽悍、忠誠、堅忍,在他的同代人簡先民形象的襯映下,越發顯現出其磊落與光彩;而作為一個生育了4個兒子又收養了3個戰友遺孤的大家庭的家長,作為孩子們、特別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的成長背景,烏力圖古拉卻不幸成為簡單粗暴乃至苦難磨礪的代名詞。當瘋狂的政治運動一個接著一個衝擊著全社會也同樣衝擊著烏力圖古拉的家庭的時候,當老大天健犧牲於“八六海戰”、老三天時在戰備施工中被塌方砸去了半截身體的時候,老四天赫、老五天揚與父親的對立已經勢同水火。從小孤獨敏感而性情剛烈的天赫斷然選擇了離家出走,天揚則在被迫淪為流浪兒之際衝進了批鬥父親的會場,以親手給父親剃陰陽頭的方式宣告了與父親的決裂。父親的英雄形象由此轟然倒地,天赫、天揚輩兒開始創造自己的生活。

在這部洋洋80萬言的厚重作品中,天赫與天揚的生活經歷與人生探索分別以傳奇性和平民性的方式走到了各自的極端。天赫如天馬行空,在戰火的洗禮中脫穎而出,從此如獨行俠馳騁天下,隱姓埋名地為國家利益、國家安全投入一場又一場生死搏鬥,雖九死而不悔。天揚則如江河瀉地,從少年時的被迫、到青年時已經是自覺自愿地融入社會底層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與形形色色窮困窘迫的朋友為伍,以誠實勞動求溫飽,為生存發展而打拚。天赫的人生道路因其傳奇性而使常人難以比擬,天揚的人生歷程卻如我們的鄰家子弟般親近平實。作品中,天揚也有一個天生的襯映者魯紅軍,普通職員家庭出身,從小是天揚的跟屁蟲,當兵是天揚的戰友,戰場歸來與天揚一起成為戰鬥英雄。兩人的分道揚鑣在於當天揚戰場載譽歸來又被推薦上軍校深造之後,主動放棄了一帆風順的軍旅生涯而踏上了深入社會底層尋找自己的艱難道路,而魯紅軍卻利用自己的殘廢軍人身份馳騁商場無休止地撈取個人財富並遊戲人生。市場經濟的大潮漫捲神州大地,如何以最小投入獲取最大回報成為流行一時的法則,天揚在喧囂與躁動中目睹一個個熟悉的朋友變得愈來愈陌生,也曾試圖隨波逐流卻總是格格不入。父親的衰老,母親的失憶,簡雨槐心力交瘁而自閉,汪百團鬥毆吸毒復入獄,簡雨蟬留下了私生子,盧美麗下了崗患了不治之症,曾經不可一世的魯紅軍一夜之間又變得一無所有,當天揚義無反顧地承擔起這一切重負,一個腳踏實地的硬漢子已經巍然屹立在滾滾塵世間了。如果說,天赫在縱橫天下的戰鬥之餘的人生思索還帶有相當程度超越現實的理想主義色彩的話,天揚的默默勞作、獨力支撐則更具一種震撼人心的情感衝擊力量和藝術感染力量。“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天赫、天揚創造性地把握了自己的人生,在坎坷磨難中顯現出生命的高貴本色。
《我是我的神》書寫的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涵極其豐富,社會的變化也可謂天翻地覆。烏力圖古拉與天赫、天揚父子作為兩代人的典型,最終也實現了精神的和解。我們看到,兩代人經歷的苦難磨礪不同,但是天性的美好與硬漢的風骨卻一脈相傳。時代永遠在變化在發展中,而烏力圖古拉與天赫、天揚父子兩代的創造人生、美好天性與硬漢風骨,毫無疑問屬於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葆其精神魅力。

進入心靈的重建之地
兩卷本、80萬字的長篇小說《我是我的神》自出版以來,引起了廣泛關注。這部厚重、充滿英雄之氣的現實題材小說,是武漢作家鄧一光醞釀7年之久的一部力作,評論界認為“這是近些年來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之一,是一部對這個時代的精神疑難做出有力回應的作品。”由於其“深沉的歷史積澱和廣闊的現實內容”,這部小說也獲得了中國作家協會的重點扶持。

揭示精神困境
《我是我的神》講述巨大歷史變革下兩代人的命運,以及他們對自由的嚮往和追尋,主人公烏力天赫與烏力天揚,一個在傳奇中隱姓埋名,一個在世俗中起落沉浮,他們對人類苦難的終極追問、對虛偽的決不妥協,從不同方面揭示了人類面臨的精神困境。

鄧一光說,創作這部作品的衝動,來自對一些人類自身終極問題的思考。“許多假象都讓人無法看清自己,誰也無法擺脫個體靈魂在時代中注定的言語符號化。‘我究竟是誰?’主人公天赫和天揚身上承載著太多的疑問,所有的疑問都讓我困惑,都是我想要解決的,寫作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但它們構成我寫作中的興奮點。”“那些在庸常人生中掙扎的生命都是我作品的原型,我希望他們身上體現一種‘神性’,即便他們身處苦難與煎熬,仍然能夠仰望光明。”

在中國作家協會與北京出版社日前聯合舉辦的對這部作品的研討會上,文學評論家、《人民文學》雜誌副主編李敬澤評價道:“《我是我的神》是一部精神史,是精神在宏大歷史和庸常生活之間覺醒、掙扎、存續、自證的歷史。”

解決文學困頓
“中國的小說正困頓於精神敘事的堅城之下——近些年的中國長篇小說的一個根本特點就是虎頭蛇尾,小說中人物的精神生命遠不如他的肉身長久,人還沒死,精神先斷了。”李敬澤認為,長篇小說的困頓在根本上是由於精神的困頓,只好求助於情節、事件、現象,但在這一切之中,卻沒有“人”或只有破碎的人,沒有對人的形象的探索和想像,沒有有力的精神敘事,“而《我是我的神》真正令人驚心之處,正是最終形成了沉鬱蒼茫的力量——經歷幾百頁的情節、事件,最終——人站立在那裡。”

文學評論家秦晉則認為,這是一部具有新的現實主義文學思維的小說,“當讀完這近百萬字的文字時,從中最後獲得的,是一種在血淚中搗毀、又在死亡線上再生的英雄主義,是一面更具有人情、人性和人的精神意志力的旗幟。”秦晉認為,在當下熱門的軍事題材影視作品中,存在一些“膚淺的戰爭觀”,缺乏嚴肅的對民族興衰的沉思,以浮華膚淺的煽情來代替直指生命尊嚴的反省,而在《我是我的神》中並沒有迴避對戰爭的思考,“作者沒有簡單地推崇英雄主義,更不是在否定英雄主義,而是一個‘認識你自己’的過程,它包含作家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救贖,他的精神求索和心靈重建。”曾以《我是太陽》、《父親是個兵》軍旅文學作品享譽文壇的鄧一光,在這部小說中仍然延續了他的英雄之氣和悲憫情懷,思考著巨大歷史變革之下的個人精神選擇問題。鄧一光說,自己創作這部作品,“不在於回憶,而是進入,進入那個曾經經歷過卻沒有留意記錄的年代,進入那個年代中曾經年輕過、希望過、掙扎過,甚至墮落過,卻始終不肯放棄救贖和自我救贖的人們的精神求索和心靈的重建之地。”

作者簡介

《我是我的神》鄧一光

1956年8月生於重慶市,蒙古族。當過知青,工人,新聞記者,自由寫作者,文學刊物編輯,現為武漢文聯專業作家,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武漢市文聯副主席、武漢市文學院院長。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主要從事小說的寫作。著有長篇小說7部;中篇小說三十餘部;短篇小說三十餘部;電視劇劇本三部;出版有《鄧一光文集》(四卷本),各類文學專著二十餘部。作品多次被選載、介譯到海外及入選各種版本的年選。

主要作品:

詩集《命運風》(長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出版)
短篇小說集《紅色貝雷冒》(海南出版社1994年出版)
中篇小說集《孽犬阿格龍》(中國文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
長篇小說《家在三峽》 (武漢出版社1996年出版)
長篇小說《走出西草地》(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出版)
長篇小說《我是太陽》(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
長篇小說《紅霧》(長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出版)
長篇小說《組織》(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出版)
長篇小說《想起草原》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中篇小說集《懷念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北嶽出版社2000年出版)
文集《鄧一光文集》(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中篇小說單行本《遠離稼穡》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1年出版)
長篇小說《一朵花能不能不開放》 (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年出版)
電視劇本《城市星空》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出版)
散文集《腳下地圖》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中篇小說單行本《孽犬阿格龍》(中國文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藝術隨筆集《從大地走向大地》(湖北美術出版社2003年出版)
電視劇本《江山》(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作品獲獎情況:

《我是我的神》《我是太陽》開機

中篇小說《孽犬阿格龍》獲武漢首屆文藝基金獎。
中篇小說《父親是個兵》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小說選刊首屆最佳優秀作品獎、首屆中華文學選刊獎、上海市第三屆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上海文學優秀作品獎、武漢市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首屆湖北文學獎榮譽獎、武漢市黃鶴文化獎、首屆湖北省少數民族文學獎榮譽獎。
長篇小說家在三峽》獲武漢市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武漢市文藝基金獎。
電視連續劇《家在三峽》獲中宣部第五屆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廣電部第16屆飛天獎、湖北省五個一工程特別獎、武漢市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長篇小說《我是太陽》獲中宣部第七屆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第三屆人民文學獎、全國十佳長篇小說獎、屈原文學獎;入選中宣部、文化部、廣電部、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建國五十周年五十項獻禮作品;中國作家協會十部獻禮長篇小說嘉獎、武漢市五個一工程特別獎、武漢市文藝基金特別獎、首屆湖北文學獎榮譽獎、首屆湖北省少數民族文學獎榮譽獎。
中篇小說《大媽》獲第二屆人民文學獎。
中篇小說《遠離稼穡》入選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1998年度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排行榜、獲武漢市文藝基金獎。
短篇小說《狼行成雙》獲小說月刊第8屆百花獎、全國十佳短篇小說獎。
長篇小說《組織》獲首屆湖北文學獎。
中篇小說《懷念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獲第七屆十月文學獎、第二屆老舍文學獎提名獎、入選當代文學最新作品2000年下半年排行榜作品。
長篇小說《想起草原》獲湖北省圖書獎提名獎、湖北省政府獎提名獎。
散文《軍屬》獲第十一屆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複評暨2000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金獎、天津市新聞一等獎。
散文《母親的巴掌》獲全國報刊副刊獎。
散文《這世界美麗如樹》獲長江文藝散文隨筆獎。
2011年1月14日長篇小說《我是我的神》榮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榮譽稱號
獲首屆馮牧文學獎、湖北省文藝明星獎、武漢市黃鶴文藝獎。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部提名作品

2011年8月14日晚,第8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發布公告,宣布經過評獎委員會的第三輪投票,正式產生了第8屆茅盾文學獎的20部提名作品。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我是我的神》
《天行者》
《你是我的寶貝》
《彎彎》
《廣西大百科全書》
《共和國糧食報告》
《紅袋鼠幽默童話》
《北京跑酷》
《宋畫全集》
《中國彈起》
《苦難輝煌》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安塔拉傳奇》
《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研究》
《郁達夫全集》
《明式家具研究》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中國家譜總目》
《馬克思傳》
《澳門編年史》
《基於特徵模型的智慧型自適應控制》
《中國古代建築史》
《歷代文話》
《太平寰宇記》
《中國棉花品種志(1978~2007)》
《河北動物志》
《西藏藏族人類學研究》
《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
《彈藥發射安全性導論》
《唐有祺文集》
《電子晶體學與圖像處理》
《中國潔淨煤》
《生態水利工程原理與技術》
《中國海相油氣勘探》
《中國氣候變化科學概論》
《大黃的現代研究》
《冉氏釋名本草》
《神經導航外科學》
《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
《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
《解放戰爭》
《母語教材研究》
《魯迅譯文全集》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
《東亞華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華商網路、移民與一體化趨勢》
《敦煌佛教音樂文學研究》
《國民經濟統計前沿問題》
《北京宣南歷史地圖集》
《國運:南方記事》
《道藏說略》
《崇善樓書系》
《陸儼少全集》
《中國磁州窯》
《靳尚誼全記錄》
《內蒙古珍寶》
《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
《西安鼓樂全書》
《中國當代作曲家曲庫》
《戲曲文獻學》
《中國藏戲史》
《全球兒童文學典藏書系》
《繪本中國故事》
《喜羊羊與灰太狼電視動畫系列叢書》
《甜趣新童謠》
《當代中國俄語名家學術文庫》
《中國民族文化走廊叢書》
《當著落葉紛飛》
《世界經典橋樑書》
《學問有道:學部委員訪談錄》
《兩漢全書》
《中醫古籍孤本大全》
《閩台族譜彙刊》
《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
《趙翼全集》
《王士禛全集》
《呂祖謙全集》
《實現高效率學習的認知科學基礎研究》
《藏族十明文化傳世經典叢書·寧瑪系列》
《朝鮮語聯關語大辭典》
《彝漢大詞典》
《唐加勒克作品集》
《帕米爾柯爾克孜約隆》
《哈尼族口傳文化譯註全集》
《羌族釋比經典》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新時代西漢大詞典》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
《光纖材料技術》
《歐洲歷史大辭典》
《紡織辭典》
《好好玩泡泡書》
《夢跟顏色一樣輕:90後作家高璨詩繪本》
《中國城市巡禮》
《漢藏交融:金銅佛像集萃》
《私想者》
《工業設計教程》
《中國記憶:五千年文明瑰寶》
《中國本草彩色圖鑑:常用中藥篇》
《金屬材料理化測試全書》
《季羨林全集》
《中國美術60年:1949-2009》
《所思所見入畫圖》
《超聲速飛機空氣動力學》
《中國侗族在三江》
《李味青花鳥畫》
《中國富寧壯族坡芽歌書》
《莊學本全集》
《靈魂深處的樂思:西方音樂與觀念》
《中華五色》
《西部地理:甘肅印象》
《秦始皇帝陵》
《現代思想中的建築》
《廣州沉香筆記》
《純影》
《畫說紅樓夢》
《女紅:中國女性閨房藝術》
《中國墓葬史》
《比文較字:圖說中西文字源流》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音像集:柳子戲》
《魅力中國:中國文化精粹、中國工藝珍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列寧專題文集》
《南京傳統手工藝術》
《地下工程淺埋暗挖技術通論》
《藏經音義隨函錄研究》
《工藝美術大師俞海青作品集》
《鋼琴藝術大百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貌圖》
《磁場輔助超精密光整加工技術》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中國藝術動畫30年》
《古都瑰寶》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星火燎原全集》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
《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費孝通全集》
《中國近代通史》
《中國古代圖書印刷史》
《羅常培文集》
《潘菽全集》
《鄭成思著作權文集》
《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當代戰爭》
《清代理學史》
《中國古代青銅器綜論》
《中國近代邊界史》
《中國教育史研究》
《中國清真飲食文化》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
《生物入侵與中國生態安全》
《流態化手冊》
《500年來環境變遷與社會應對叢書》
《非線性科學若干前沿問題》
《中國生態交錯帶》
《杭州灣跨海大橋技術創新與套用》
《中國木本植物分布圖集》
《當代藥用植物典》
《北京譜儀(Ⅱ正負電子物理)》
《流域泥沙動力學模型》
《陳國達全集》 | 《清宮醫案集成》
《張金哲小兒腹部外科學》
《超寬頻天線理論與技術》
《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
《廢名集》
《邊坡與滑坡工程治理》
《古希臘悲劇喜劇全集》
《地下空間科學開發與利用》
《中國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全集》
《春華秋實·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
《顏真卿書法全集》
《楊蔭瀏全集》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書系》
《笑貓日記:那個黑色的下午》
《大秦鐵路重載運輸技術》
《新中國出土墓誌》
《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
《中國路譜》
《敦煌經部文獻合集》
《蒙古英雄史詩大系》
《先哲遺書》
《中朝大詞典》
《漢維大詞典》
《漢俄大詞典》
《嫦娥書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
《溯歷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前史》
《中國財政60年》
《中國人權建設60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論綱》
《中國戰爭史地圖集》
《解放西藏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圖志》
《邁向現代化的中國經濟發展叢書》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
《中國思想學說史》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研究:市場化進程與經濟成長和結構演進》
《梵華樓》
《中古漢字流變》
《漢語方言地圖集》
《老子古今(修訂版)》
《資本主義理解史》
《獸醫病理學原色圖譜》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
《社會政策論叢》
《法哲學通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