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唐有祺文集》內容簡介:北京大學前身為京師大學堂,始建於1898年,現正臨百年大慶,明年將有盛典。作者生於1920年,光陰荏苒,轉瞬已成將臨八旬之年邁人矣。今既年邁,當能有所回顧,而今仍在力所能及之年也。回顧集應運用而成矣。回顧系以歷年發表文稿中檢出之50篇為媒體,由近及遠,串編成集。
作者簡介
唐有祺,1920年7月生於上海市南匯縣。1942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化學系。1950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北京大學教授、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學位論文研究某些合金中超結構的形成以及六次甲基四胺與金屬離子結合的本質。1951年回國後開設結構化學和統計力學等課程,並開展晶體結構工作。60年代對化學中共振的本質的爭議進行了澄清,並對不斷增長的生物大分子結構知識有所傳布。所在的研究組是進行胰島素晶體結構工作的主力之一。70年代興趣擴展到固體的表面研究,並特別關心如何發展立足於結構化學的分子工程學。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52年入社。曾任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中央參議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委。
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唐有祺教授早年在國外曾發表關於合金中形成超結構、六次甲基四胺與金屬離子絡合作用以及某些血紅蛋白晶體等方面之論文。回國後,長期致力於物理化學教學和科研工作,並不遺餘力地為我國結構化學研究培養人才和建設基地。近年來,著重研究生物大分子和金屬有機物結構問題,並以研製某些功能體系帶動分子工程學學科的建設工作。先後發表著作6種,論文200多篇。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兩次、三等獎一次。
目錄
1.生命科學和結構分析
2.萊奴斯·鮑林(1901-1994)多蘿西·霍奇金()1910——1994)
3.《化學與社會》序和《當代化學前沿》前言
4.關於科技是生產力的發言
5.自發單層分散原理及套用
6.飲水思源,念故人憶往事
7.關於兩種核糖體失活蛋白的研究
8.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9.1993年國際晶體學會16屆大會終於在北京召開
10.中國的物理化學研究
11.論化學學科之繼往開來
12.黨的基本路線給我們帶來了科學和各項事業的春天
13.欣逢周老90壽辰憶舊事
14.向錢學森同志祝賀和學習
15.分子工程學學科建設芻議
16.周拉源國際科技交流基金會頒獎大會上的講話
17.化學之繼往開來
18.ppruiiesichemisry:dayadmrrw譯序
19.培養學位研究生十周年
20.我對基礎研究的認識和感受
21.中國化學之現狀和未來方向
22.超導相Yba2Cu37-之製備和結構研究
23.Crysal-adsurface-srucuralsudiesahepekiguiversiy
24.Lubersryerbichemisry譯本之序
25.北京分子動態和穩態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論證會上的發言
26.雙百方針和共振論
27.不斷改進研究生培養工作
28.漫談對稱性
29.博士生培養工作
30.書評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