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上、下兩卷。上卷包括三章,介紹和闡述了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倫理與道德、法與法律的關係,倫理與法的共性和差別,倫理與法的融合和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的概念、特點和種類,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的發展概況,生態倫理的基本觀念和規則,河流倫理和土地倫理等理論和實踐問題。下卷包括兩章,介紹和闡述了人與自然關係的法律的概念、特點和種類,環境正義及人與自然和諧觀等基本理念,法律調整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論,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與法的研究範式,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與法的生態人模式等理論和實踐問題。本書全面、系統、深入地研究了當代有關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與法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對“主、客二分法”和“主、客一體化”的研究範式、生態人模式、法律調整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論與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前瞻性和開拓性。
出版
武漢大學法學院環境資源法學教授蔡守秋的專著《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上、下卷)最近已由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是國家新聞總署制定的《“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中的重點出版圖書,是迎接黨的十七大和社會主義和諧文化重點圖書選題,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重大項目“環境法學基本範疇研究”的研究成果。該書分上、下兩卷,共有100萬字。上卷包括三章,介紹和闡述了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種類、特點和問題,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中國的人與自然關係,倫理與道德、法與法律的關係,倫理與法的共性和差別,倫理與法的融合和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的概念、特點和種類,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的發展概況,生態倫理的基本觀念和規則,河流倫理和土地倫理等理論和實踐問題。下卷包括兩章,介紹和闡述了人與自然關係的法律的概念、特點和種類,環境正義及人與自然和諧觀等人與自然關係的法律的基本理念,法律調整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論,關於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的法學理論和實踐,動物保護法,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與法的研究範式,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與法的生態人模式等理論和實踐問題。該書全面、系統、深入地研究了當代有關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與法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對“主、客二分法”和“主、客一體化”的研究範式、生態人模式、法律調整論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論和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前瞻性和開拓性。
榮譽
2007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在全國近600家圖書出版單位中共評選出100種“迎接黨的十七大和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全國重點圖書選題,湖南大學出版社申報的《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入選,並於2008年初獲重點項目補貼資金8萬元。
《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由武漢大學蔡守秋教授主持編寫,項目圍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一中心,深入研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觀的歷史淵源和理論淵源,闡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物質基礎、客觀規律和理論根據;重點研究調整人與自然關係的法學理論、環境資源法律和生態倫理、環境道德;進一步將科學發展觀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觀落實到具體領域,闡明天人和諧、人地和諧、人水和諧、人海和諧、人與森林草原和諧、人與動物和諧的理論,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和環境友好社會的建設。該書擬於2009年3月出版。
2011年1月,武漢大學法學院蔡守秋教授著的《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上、下卷)》(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提名獎。《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上、下卷)是“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迎接黨的十七大和社會主義和諧文化重點圖書選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出版政府獎是新聞出版行業最高獎項,該獎項每三年評選一次,旨在表彰和獎勵國內新聞出版業優秀出版物、出版單位和個人。中國出版政府獎與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即“中華民族優秀出版獎”)並稱為中國三大出版獎。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是在2007年評選的,迄今已經整整三年。在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提名獎中,法學類圖書獎提名獎只有蔡守秋著《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上、下)》(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和張文顯著《法哲學通論》(遼寧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這兩本書。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