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神經導航外科學》共分11章,約55萬字,內容涵蓋神經導航外科的方方面面,包括神經導航外科的發展史和展望、國內神經導航外科的發展現狀、神經導航定位及其基本原理與技術、多模醫學影像的配準和融合、導航外科技術在臨床的套用、神經導航術中的腦移位、術中影像神經導航技術、神經導航手術的麻醉管理、機器人外科手術研究進展、虛擬現實技術及其在神經外科的套用、導航外科手術室的布局及術中護理配合等。《神經導航外科學》除總結作者們的經驗外,還收集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力求內容翔實、圖文並茂,以方便讀者閱讀和參考。《神經導航外科學》可作為各級神經外科醫師、研究生、進修醫師、技術員、護士和相關學科醫師的參考書和教科書。內容簡介
![《神經導航外科學》](/img/7/d39/nBnauM3XwIjM4ITM4gjMxgTO5ITM0QzN0ADOwADMwAzMxAzL4I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面對21世紀信息爆炸的時代,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鼓勵和支持下,作者們總結10年來開展神經導航外科的心得體會,編寫了《神經導航外科學》,奉獻給同道,以期促進我國神經外科的發展。本書共分11章,約55萬字,內容涵蓋神經導航外科的方方面面,包括神經導航外科的發展史和展望、國內神經導航外科的發展現狀、神經導航定位及其基本原理與技術、多模醫學影像的配準和融合、導航外科技術在臨床的套用、神經導航術中的腦移位、術中影像神經導航技術、神經導航手術的麻醉管理、機器人外科手術研究進展、虛擬現實技術及其在神經外科的套用、導航外科手術室的布局及術中護理配合等。本書除總結作者們的經驗外,還收集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力求內容翔實、圖文並茂,以方便讀者閱讀和參考。本書可作為各級神經外科醫師、研究生、進修醫師、技術員、護士和相關學科醫師的參考書和教科書。
作者簡介
周良輔,神經外科教授,博士生導師。1941年生,1965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1984年起任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1985年訪問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院神經外科,任Fellow,並在MayoClinic、LaheyClinic、UCLA任訪問學者。現任上海神經外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上海神經外科急救中心主任、上海華山神經外科(集團)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復旦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副所長、WHO)神經科學研究和培訓中心副主任。同時擔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復旦大學和上海市衛生局專科學術委員、國際神經外科聯合會委員、亞太神經外科協會執行委員、歐亞神經外科學會委員。擔任美國Neurosurgery和SurgicalNeurology、日本NeurologiaMed.Chir和歐洲Neurosurg.Review雜誌國際編委,《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中國臨床神經科學》、《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等雜誌主編或副主編。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收錄40餘篇。主編《現代神經外科學》、《神經外科手冊》、《神經外科手術圖解》、《神經外科鑑別診斷》、《顱底外科臨床和基礎》等十餘部專著。已培養博士後3名,博士34名,碩士15名。獲衛生部和中國醫學論壇報傑出外科醫生獎(1986)、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1988、1993、1994、2001、2004、2005、2007)、上海市醫學科學技術進步獎(1997、1999、2003)、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獎(1989、1994、1996、1998)、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獎(2002、2007)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990、1995)、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88)、衛生部全國先進工作者(1994)、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6)、上海市醫學榮譽獎(1997)、光華醫學獎(1998)和上海市優秀專業人才獎(2004)。
序言
神經外科手術.尤其是開顱手術的成敗與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術前定位診斷及術中病灶搜尋技巧的準確性.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CT、MRI、DSA、核素腦掃描等無損傷性成像技術(non-invasiveneuroimagingtcChnology),取代了過去具有創傷性的各種造影術以來。使神經外科的整體診療水平提高了很大的一個檔次。但是在手術的實踐中,遇到較小而較深的病灶時,神經外科醫師還是頗感棘手,稍有不慎,輕則手術大費周折,重則使患者大傷元氣。為了避免這種“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局面,神經外科醫師不得不擴大術野,以防萬一。這就使手術所導致的“醫源性傷害”難以下降。無損傷性成像技術引發了微侵襲神經外科(minimallvinvasiveneurosurgery)的理念。於是原有的腦立體定向技術、內鏡技術、人工栓塞技術、導管技術紛紛重新得到重視而投入廣泛研究與開發。並與當時的顯微神經外科技術、放射外科技術相結合,形成一套嶄新的微侵襲神經外科體系。神經導航技術便是其中一項新生事物。
所謂神經導航技術實際上是指用現代的成像技術來引導手術中的病灶定位,特別是小而深的病灶,以便手術者選擇最理想的徑路、減小術野、改善病灶的顯露,從而減少手術的創傷,增加病灶全切除的機會。提高療效。最早的方法有實時超聲導航、紅外線(熱像)導航等。現代成像學興起後,採用電腦制導的觀察棒(viewingwand)來引導手術者握持的器械到達病變區。後來發展為結構比較複雜的多部件的導航系統。最近又有手術時的MR導航設備——PoleStarN-20系列,更增加了術中導航的準確性與便捷性。短短的lO餘年間,導航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
目錄
1神經導航外科的發展史和展望(周良輔)
1.1導航的起源與發展
1.2神經導航外科的發展
1.3神經導航外科的未來
2國內神經導航外科的發展現狀
2.1我國神經導航外科技術的套用現狀(黃華文吳勁松)
2.2高精度國產神經導航設備的研製(李文生吳勁松)
2.3FDMexcelim-04神經導航系統的實驗室驗證(金毅吳勁松)
2.4FDMexcelim-04神經導航系統的臨床試驗(李文生金毅吳勁松)
3神經導航系統及其基本原理與技術
3.1神經導航系統的硬體組成與相關技術(杜固宏周良輔)
3.2醫學影像的三維重建技術(王滿寧)
3.3影像空間與物理空間的註冊(杜固宏周良輔)
3.4術中定位裝置(杜固宏周良輔)
3.5導航定位精度(杜固宏周良輔)
3.6雷射採樣表面輪廓註冊技術(杜固宏周良輔)
4多模醫學影像的配準與融合(劉翌勛宋志堅)
4.1引言
4.2醫學圖像配準原理
4.3常用醫學圖像配準算法分類
4.4圖像配準算法評估
4.5基於點匹配的圖像配準方法
4.6基於面匹配的圖像配準方法
4.7DICOM圖像的解析
5導航外科技術在臨床的套用
5.1神經導航技術在腦腫瘤手術中的套用(杜固宏周良輔)
5.2神經導航技術在經蝶入路垂體腺瘤手術中的套用(吳勁松)
5.3神經導航技術在顱底外科手術中的套用(毛穎)
5.4神經導航技術在腦內穿刺活檢手術中的套用(高翔)
5.5功能神經導航技術在運動區腦腫瘤手術中的套用(吳勁松)
5.6神經導航技術在腦血管病手術中的套用(毛穎)
5.7神經導航輔助內鏡手術(王鏞斐)
5.8神經導航技術在脊柱外科的套用(黃煌淵姜建元)
5.9影像導航技術在耳鼻咽喉手術中的套用(顧瑜蓉王德輝)
5.10神經導航技術在放射外科的套用(王恩敏)
5.11神經導航技術在放射治療的套用(盛曉芳)
6神經導航術中的腦移位(莊冬曉姚成軍周良輔)
6.1引言
6.2常規神經導航術中測得的腦移位
6.3術中MRI導航中測得的腦移位
6.4腦移位的糾正方法
7術中影像神經導航技術
7.1術中超聲及超聲神經導航技術(謝立乾吳勁松)
7.2術中CT及神經導航技術(莊冬曉周良輔)
7.3術中磁共振及神經導航技術(姚成軍周良輔)
7.4術中C臂機及神經導航技術(黃煌淵姜建元)
8神經導航手術的麻醉管理(張軍梁偉民)
8.1神經外科手術方面的考慮
8.2神經生理學方面的考慮
8.3神經導航術中麻醉方面的考慮
8.4小結
9神經外科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進展(吳勁松毛穎)
9.1手術機器人技術的研究現狀
9.2手術機器人在神經外科的套用
9.3當前神經外科機器人技術的局限性
9.4未來神經外科機器人技術的展望
10虛擬現實技術及其在神經外科的套用(張曉硌吳勁松)
10.1虛擬可視人
10.2國外的基礎研究與套用現狀
10.3國內的基礎研究與套用現狀
10.4神經外科虛擬手術仿真系統的技術組成
10.5虛擬手術仿真系統在神經外科手術計畫與模擬中的套用
10.6當前虛擬手術仿真系統的技術難點與發展前景
11導航外科手術室的布局及術中護理配合(賴蘭毛穎)
11.1神經導航手術室的整體布局
11.2神經導航手術的護理配合
11.3神經導航設備系統及相關附屬檔案的保養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