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史研究》

《中國教育史研究》

《中國教育史研究》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科研項目。《中國教育史研究》總的編撰方針是“立足於斷代研究,並突出其專題性”。

本書共七卷,力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中國各朝代教育史的形成與發展,提供新的研究成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秦漢魏晉南北朝分卷

本書是陳學恂教授主持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國教育史研究》的秦漢魏晉南北朝分卷。全書共分上下兩篇,內容包括:秦統一之際的教育;漢代的教化思想及文教政策的確立;漢代教化模式的構建;社會劇變與人才價值觀轉化;魏晉南北朝的官學等。

明清分卷

《中國教育史研究(明清分卷)》《中國教育史研究(明清分卷)》

《中國教育史研究(明清分卷)》成稿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科研項目《中國教育史研究》中的“明清分卷”。《中國教育史研究(明清分卷)》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著重闡述明清時期的教育制度。明清時期的官學、書院、蒙學、科舉考試制度除了具有保守、腐朽的一面外,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自我完善,具有若干特色。第五章至第七章著重研究明清時期王陽明學派、顏元李塨學派和乾嘉學派三個有較大影響的教育思想流派。第八章著重介紹明清時期的中外文化教育交流。

宋元分卷

本書是哲學社會科學國家重點研究課題一多卷本《中國教育史研究》中的宋元分卷,是研究中國古代北宋、南宋、遼、金、元時期(960-1368年)教育發展史的專著。
本書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與方法,比較系統地研究與論述了宋元時期教育思想與教育制度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全書以論統史,寓論於史,邏輯嚴密,分析適度,觀點鮮明,論述簡潔,在史料的發掘與運用以及比較研究方面有較多的突破,既遵循了歷史與邏輯發展的一致性,又突出了重點問題,將使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宋元時期教育發展演變的基本特點與發展水平,並深入地從認識上總結其歷史經驗教訓。

近代分卷

作為多卷本《中國教育史研究》的近代分卷,本書主要討論的是鴉片戰爭後80年間中國教育的發展。眾所周知,中國教育的近代化,中國教育的走向世界,正是從19世紀下半葉拉開序幕的。在寫作過程中,作者力求將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狂潮席捲世界的國際大環境和中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國內大環境中加以考察;力求正確處理近代化與傳統、向西方學習與本土化、近代西方文化教育的正面影響與殖民主義者的文化侵略等重大問題的關係;力求把握好教育近代化與社會近代化的互動關係;力求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度展現近代以來傳統教育在各個層面所發生的深刻而廣泛的變革軌跡。

《中國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中國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

作為一本研究性的學術著作,我們不企求面面俱到,但又確實想反映自己的研究心得和對中國近代教育發展脈絡的總體體認。當然,所有這些僅僅是編者提出的努力目標,問題是否抓得準確?這些構想是否能在書中得到體現?還要請各位專家和同行批評指正。

本卷由三大板塊組成。第一編:中國近代新式教育的產生與發展。意在從巨觀上對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作一鳥瞰式的回顧總結。第二編:中國近代教育制度的演進與西方教育理論的傳播。圍繞制度層面的變革和教育理論的構建這兩條主線展開。第三編:近代教育家群體研究。一方面從總體上剖析近代教育家的共性特徵,另一方面,更著眼於近代以來教育思想的承傳、嬗變和不同時期教育家各自的獨特貢獻。

現代分卷

本書是哲學社會科學國家重點研究課題——多卷本《中國教育史研究》中的現代分卷,研究中國現代教育(自1912年至1990年)發展歷史的專著。

編者運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論述中國現代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全書以年代為縱線,以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及其發展過程為節點,著重研究影響和決定我國現代教育發展的因素,現代教育發展的階段,所形成的歷史特點,教育狀況與水平,發展中的經驗與教訓等,以達到比較全面地反映和總結我國的現代教育,保存中國現代教育信史的目的。全書以論統史、寓論於史,脈絡清晰,立論有據,在史料的發掘與選用方面有較多突破。本書可供教育理論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師範院校師生及史學工作者參考。

書評

2009月9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匯集了各方研究力量,並在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圖書出版專項基金的資助下,推出了堪稱中國教育史鴻篇巨製的《中國教育史研究》七卷本,成就了中國教育史研究和出版的一項偉業。

無論從中國教育史研究還是出版來說,這都是一套嘔心瀝血之作。這套由我國著名教育史學家陳學恂為總主編,從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代、現代各分卷,凝聚了陳學恂、張瑞璠、孫培青周德昌、王炳照、郭齊家、、江銘、張惠芬田正平等教育史名家長期積澱起來的研究創見。在長達十餘年的寫作和研究過程中,中國教育史界一批老中青學者前赴後繼地傾注了他們對祖國文化教育歷史的深情熱愛,也貢獻了他們推動中國教育史學科建設和發展的卓越智慧。並且正如近代分卷主編田正平先生所指出,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在經濟大潮奔騰洶湧的今天,為了一部書稿可以等上10年,恐怕是不多見的”。可以說,這種十年磨一劍的做法,充分顯示了中國教育史界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難能可貴的學術品格和風範。

《中國教育史研究》七卷本總的編撰旨意是“立足於斷代研究,並突出其專題性”。因此縱觀各卷的編撰,總的來說,區別於教育通史性研究,在內容上不求全備和系統性;也區別於教育專題史研究,在研究範圍上不限定在某一方面;又區別於斷代教育史研究,在研究時段內不作全方位搜尋。由此,各卷立足於斷代研究,並突出專題性,只是要求在確定的歷史階段內,選擇和側重一些需要深入探索而尚顯薄弱的主要問題,重點深入研究,力求避免重複以往的研究成果,強調新的考察,新的開拓和新的見解。這使《中國教育史研究》呈現出不同於以往教育史研究著作的獨具特色的研究風格。

各卷還努力發掘新的史料,並充分汲取了中國教育史學界和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在研究古代六藝教育源流時,運用了最新的考古發現,通過對原始的祭祀活動的考察,為祭祀與教民合一的明堂提供了有力的論證。而從先秦到隋唐各卷,都深入挖掘了佛道教育史料,揭示了中國教育思想多元並存和融通發展的知識圖景。另外,近代卷不僅運用豐富的史料深入探討了中國教育近代化與社會近代化互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而且對中國近代教育家群體特徵進行了生動地刻畫。

同時,由於強調新的探索努力而非面面俱到和重複研究,這套著作處處體現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如在重新闡述先秦各家教育思想及其相互關係的基礎上,提出了主要以儒、道兩家教育思想的對立與互補為基本線索的先秦教育思想體系與結構,突破了先秦教育史的框架體系,代表了先秦教育史研究的新階段。還有認為明清教育理論的發展強調了人的行為主體地位,促進明代“心學”教育思潮的產生和發展,連同實學和實證主義教育思潮,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傳統教育改革的先聲。又如在隋唐五代教育的研究中,通過大量史實,闡明了在自隋唐以來官學衰微,私學作用的突顯,擔負的民族文化傳承的歷史責任。

更為可貴地是,此項研究成果,不僅是由各分卷主編在總編撰方針指導下的團隊合作成果,也是浙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一些國內研究中國教育史的重鎮之間相互協作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撰寫過程中,各卷之間在方法、體例、文字和評論等方面互通意見和相互砥礪,進行了多次的修改和校訂。因此,這項成果應該是中國教育史界一次精誠合作的體現,其在學術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上價值已經超越了研究成果本身。

可以說,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套著作,凝聚了前輩學者對中國教育史的真知灼見,以及對後輩學者辛勤培養的多年心血。如今,其中的陳學恂、張瑞璠、周德昌、王炳照四位先生已經仙逝,而使這些浸透了他們思想的研究成果顯得更為彌足珍貴,對於有志於中國教育文化研究的後輩學者,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而其中所展示的學術精神和治學風采也將會永遠激勵和指引著後輩學者的學術探索之路。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我是我的神》
《天行者》
《你是我的寶貝》
《彎彎》
《廣西大百科全書》
《共和國糧食報告》
《紅袋鼠幽默童話》
《北京跑酷》
《宋畫全集》
《中國彈起》
《苦難輝煌》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安塔拉傳奇》
《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研究》
《郁達夫全集》
《明式家具研究》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中國家譜總目》
《馬克思傳》
《澳門編年史》
《基於特徵模型的智慧型自適應控制》
《中國古代建築史》
《歷代文話》
《太平寰宇記》
《中國棉花品種志(1978~2007)》
《河北動物志》
《西藏藏族人類學研究》
《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
《彈藥發射安全性導論》
《唐有祺文集》
《電子晶體學與圖像處理》
《中國潔淨煤》
《生態水利工程原理與技術》
《中國海相油氣勘探》
《中國氣候變化科學概論》
《大黃的現代研究》
《冉氏釋名本草》
《神經導航外科學》
《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
《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
《解放戰爭》
《母語教材研究》
《魯迅譯文全集》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
《東亞華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華商網路、移民與一體化趨勢》
《敦煌佛教音樂文學研究》
《國民經濟統計前沿問題》
《北京宣南歷史地圖集》
《國運:南方記事》
《道藏說略》
《崇善樓書系》
《陸儼少全集》
《中國磁州窯》
《靳尚誼全記錄》
《內蒙古珍寶》
《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
《西安鼓樂全書》
《中國當代作曲家曲庫》
《戲曲文獻學》
《中國藏戲史》
《全球兒童文學典藏書系》
《繪本中國故事》
《喜羊羊與灰太狼電視動畫系列叢書》
《甜趣新童謠》
《當代中國俄語名家學術文庫》
《中國民族文化走廊叢書》
《當著落葉紛飛》
《世界經典橋樑書》
《學問有道:學部委員訪談錄》
《兩漢全書》
《中醫古籍孤本大全》
《閩台族譜彙刊》
《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
《趙翼全集》
《王士禛全集》
《呂祖謙全集》
《實現高效率學習的認知科學基礎研究》
《藏族十明文化傳世經典叢書·寧瑪系列》
《朝鮮語聯關語大辭典》
《彝漢大詞典》
《唐加勒克作品集》
《帕米爾柯爾克孜約隆》
《哈尼族口傳文化譯註全集》
《羌族釋比經典》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新時代西漢大詞典》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
《光纖材料技術》
《歐洲歷史大辭典》
《紡織辭典》
《好好玩泡泡書》
《夢跟顏色一樣輕:90後作家高璨詩繪本》
《中國城市巡禮》
《漢藏交融:金銅佛像集萃》
《私想者》
《工業設計教程》
《中國記憶:五千年文明瑰寶》
《中國本草彩色圖鑑:常用中藥篇》
《金屬材料理化測試全書》
《季羨林全集》
《中國美術60年:1949-2009》
《所思所見入畫圖》
《超聲速飛機空氣動力學》
《中國侗族在三江》
《李味青花鳥畫》
《中國富寧壯族坡芽歌書》
《莊學本全集》
《靈魂深處的樂思:西方音樂與觀念》
《中華五色》
《西部地理:甘肅印象》
《秦始皇帝陵》
《現代思想中的建築》
《廣州沉香筆記》
《純影》
《畫說紅樓夢》
《女紅:中國女性閨房藝術》
《中國墓葬史》
《比文較字:圖說中西文字源流》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音像集:柳子戲》
《魅力中國:中國文化精粹、中國工藝珍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列寧專題文集》
《南京傳統手工藝術》
《地下工程淺埋暗挖技術通論》
《藏經音義隨函錄研究》
《工藝美術大師俞海青作品集》
《鋼琴藝術大百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貌圖》
《磁場輔助超精密光整加工技術》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中國藝術動畫30年》
《古都瑰寶》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星火燎原全集》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
《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費孝通全集》
《中國近代通史》
《中國古代圖書印刷史》
《羅常培文集》
《潘菽全集》
《鄭成思著作權文集》
《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當代戰爭》
《清代理學史》
《中國古代青銅器綜論》
《中國近代邊界史》
《中國教育史研究》
《中國清真飲食文化》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
《生物入侵與中國生態安全》
《流態化手冊》
《500年來環境變遷與社會應對叢書》
《非線性科學若干前沿問題》
《中國生態交錯帶》
《杭州灣跨海大橋技術創新與套用》
《中國木本植物分布圖集》
《當代藥用植物典》
《北京譜儀(Ⅱ正負電子物理)》
《流域泥沙動力學模型》
《陳國達全集》 | 《清宮醫案集成》
《張金哲小兒腹部外科學》
《超寬頻天線理論與技術》
《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
《廢名集》
《邊坡與滑坡工程治理》
《古希臘悲劇喜劇全集》
《地下空間科學開發與利用》
《中國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全集》
《春華秋實·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
《顏真卿書法全集》
《楊蔭瀏全集》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書系》
《笑貓日記:那個黑色的下午》
《大秦鐵路重載運輸技術》
《新中國出土墓誌》
《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
《中國路譜》
《敦煌經部文獻合集》
《蒙古英雄史詩大系》
《先哲遺書》
《中朝大詞典》
《漢維大詞典》
《漢俄大詞典》
《嫦娥書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
《溯歷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前史》
《中國財政60年》
《中國人權建設60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論綱》
《中國戰爭史地圖集》
《解放西藏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圖志》
《邁向現代化的中國經濟發展叢書》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
《中國思想學說史》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研究:市場化進程與經濟成長和結構演進》
《梵華樓》
《中古漢字流變》
《漢語方言地圖集》
《老子古今(修訂版)》
《資本主義理解史》
《獸醫病理學原色圖譜》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
《社會政策論叢》
《法哲學通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