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畢飛宇小說]

《推拿》[畢飛宇小說]
《推拿》[畢飛宇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推拿》[畢飛宇小說] 表現了尊嚴、愛、責任、欲望等人生的基本問題,所有人看了都會有所觸動。

基本信息

簡介

《推拿》《推拿》
推拿》是一部特殊的小說,講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師內心深處的黑暗與光明,這是國內少有的以盲人群體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它擁有超乎一般的細緻綿密的語言,令人驚訝的敏感糾結的情感,小說外表沉默、內心絢爛;它平緩多過激烈,溫情多過殘酷,卻又讓無奈與悲涼相伴相生。就像一條靜默的河流緩緩流過,有漩渦,也有溫度,夾雜著無奈也攜帶著滄桑。

作者簡介

畢飛宇,男,著名作家,1964年1月年生於江蘇興化大營鄉陸王村,1983年考入並在1987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從教五年。現任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著有中短篇小說近百

《推拿》作者畢飛宇《推拿》作者畢飛宇

篇。代表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是誰在深夜說話》、《哺乳期的女人》等;長篇小說《平原》、《推拿》。被譽為:“寫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現供職於南京《雨花》雜誌社。曾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哺乳期的女人》)。馮牧文學獎(獎勵作家)三屆小說月報獎(《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兩屆小說選刊獎(《青衣》《玉米》)首屆中國小說學會獎(獎勵作家《青衣》《玉米》)。《玉米》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作品曾被改編成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電視連續劇《青衣》。

作品簡評

“對那些我們所愛的人,我們有各種需要——不論是在艱難困苦中,還是在歡樂喜悅中,大多數東西都盡力追蹤它能夠信任的眼睛。”這是詩人品達的詩句。可是《推拿》的作者卻沒法追蹤這樣一雙具體的眼睛,因為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都是盲人。
《推拿》寫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師。殘疾人的故事中國人讀得多了,自食其力、自強不息,基本上都是勵志;不是為書中的人物所寫,而是為了“教育”。在那些偽作家的想像中,讀者不僅在盼望著被鼓勵,而且基本是些弱智的傢伙。《推拿》的貢獻和成就首先在於,它顛覆了此類題材小說的一貫模式,回歸了文學,走向了人;或者說,《推拿》讓此類作品的題材變得不再重要。《推拿》中的盲人不僅自強不息,他們也有著甚至比常人更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也在努力有尊嚴地做一個常人。這不是簡單的貢獻,是小說常識性的本質回歸——不知為什麼,在我們這個時代,常識變得非常艱難。“人”是文學的眼睛,《推拿》其實也只能信任這“眼睛”。有一些笨拙的比喻,比如中國有兩類人被稱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是教師一是作家。說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人們總能聽出靈魂設計者和修理工的意思——這夠恐怖的;說作家是靈魂工程師,言下之意是說作家有高尚的道德,他們通過自己的作品去教育人感染人,以達到改造人以適應某種需要的目的——這夠讓人煩的。這是嚴重遮蔽了常識的偽常識,其實是教師和作家的歧途。小說家應該是用人的眼光與心靈,把讀者當人待,關心體貼小說中人物情感心靈的人。過去所有偉大的小說無不反映了人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的靈肉滄桑。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言下之意,作家可以用自己的眼睛通過那扇窗戶去偵探心靈里的秘密。而《推拿》中,這扇窗戶被永久地關閉了,從盲人的眼睛裡,作家一無所獲。心靈的窗戶被關閉之後,作家轉而更多地依賴“心力”,所謂“用心”,心靈直接呈現出豐富的狀態。視覺沒有了,但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卻因而一起打開了,心靈的體察與感應更為豐富和“直觀”。由於視覺的缺失,外部的物質世界完全成為盲點之後,內在的時空變得無邊無際,這也給了小說家更大的想像和體會空間,也給作家對人情世故、對人心的體察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小說家充分利用了這個空間,表現出對人心體察、想像的非凡能力。沙復明對異性美的焦慮捉摸、錐心渴望,小馬對時間的處理、把握,金嫣對婚禮的憧憬想像,等等,都堪稱“史筆”。《推拿》對心靈的體會和表達反而由此更好地達到了全感覺、全方位的立體高度,實現了心對心的直接互通。《推拿》用的是內視鏡,不再是外在的探測,不再是望聞切問。
費希特說:“人類世俗生活的目的,就是人類在這種生活中自由地,合乎理性地建立一切關係。”盲人也不例外,被動或主動地,他們也要處理與各色人等的關係,只是無法用眼睛。也正因為如此,這種關係也變成了一種特殊的關係。盲人不僅要費力地“對付”盲人,更多依靠的是心靈感應;還要費力費心地處理與目明者的關係,因為是不能看而只能被看,因此是危機四伏的。《推拿》中的這種“特殊關係”,某種程度上也是為文學提供了一種新的維度。
《推拿》的文字,無論是“推”還是“拿”,重當所重,輕當所輕,行當所行,止當所止,急之所急,緩之所緩,因為每一下都在穴位、都在人物的心穴上,無論是緊張酸痛,還是放鬆舒嘆,那種感覺,對於像我這樣的所謂“專業讀者”來說,大概只能用“過癮”來形容了。那些字詞句,好像他家親戚似的,跟他親,聽他的話,幫他的忙。他也知人善任,絕對的人盡其才,好鋼用在刀刃上。不僅如此,鐵有時也能鍛造出良材,劍走偏鋒;庸詞庸句有時也能煥發出奇異的光彩。這是作家的真功夫,其實就是基本功。
更重要的原因還有,小說家對他小說中的人物,不僅是用了心,而且是用了情了——作家“愛”他們。有人把這種“情”稱之為“悲憫”。但一個優秀的小說家、一部優秀的作品,恰恰是不能有居高臨下的“悲憫”的,無論是對什麼人。《推拿》的“情”超越了悲憫,是豐富的世俗情懷,溫存、辛酸、傷痛、心疼、焦慮、渴求、欣慰、悲從中來、喜極而泣……所有的這些情感體驗是小說人物的,也是小說家本人和我們讀者大家的,只是小說家富有質感地具體表現了出來,讀者於是情由心生,心隨所動。
心靈的窗戶關閉之後,天眼開了。
一位優秀作家的眼睛,或者說一雙“天眼”,絕對不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眼”。發現“美”固然重要,把美的東西撕破了給人看也是文學的常用手法;我想,可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另一面,憑著巨大的藝術勇氣,發現並表現那些一般人不忍看、不願看、不易看的那些方面。看一位作家優秀不優秀,很重要的就是看他有沒有這樣一雙“天眼”,它的質量,是不是能保持睜著的狀態,是不是能不打馬虎眼。《推拿》中,作家睜著這樣一雙眼睛。如果一定要找這雙眼睛的毛病,它是否還沒有完全看清某些旮旮旯旯,比如小說中人物的生理殘疾帶來的心理變形和陰影?也許是還不太了解,也許是“不忍”?大愛往往帶著撕裂的痛苦,文學的愛,尤其如此。

所獲獎項

《小說選刊》主辦的首屆“小說雙年獎”在遼寧省鐵嶺頒獎。畢飛宇的《推拿》、徐坤的《八月狂想曲》、遲子建的《一壇豬油》、陳忠實的《李十三推磨》等作品榜上有名。

“茅台杯·人民文學獎”幾乎與此同時在京頒獎,畢飛宇的《推拿》再次登榜。評審會評語是:《推拿》深切、勇敢地探索了人類生活的基本主題:愛、友誼、雄心、夢想。在一群盲人日常的離合得失之間,有力地求證人的尊嚴,展現人為了尊嚴的不屈追索。
在大江南北忙著領獎的畢飛宇說,他以前領過很多獎,但是“小說雙年獎”、“人民文學獎”對他來說都非常重要。自己之所以寫那些盲人,是因為對於“他們沒有光,但在黑暗中也應該被照亮”。
2011年8月20日,榮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小說目錄

引言 定義
第一章 王大夫
第二章 沙復明
第三章 小馬
第四章 都紅
第五章 小孔
第六章 金嫣和泰來
第七章 沙復明
第八章 小馬
第九章 金嫣
第十章 王大夫
第十一章 金嫣
第十二章 高唯
第十三章 張宗琪
第十四章 張一光
第十五章 金嫣、小孔和泰來、王大夫
第十六章 王大夫
第十七章 沙復明和張宗琪
第十八章 小馬
第十九章 都紅
第二十章 沙復明、王大夫和小孔
第二十一章 王大夫
尾聲 夜宴
牙齒是檢驗真理的第二標準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部提名作品

2011年8月14日晚,第8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發布公告,宣布經過評獎委員會的第三輪投票,正式產生了第8屆茅盾文學獎的20部提名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