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特色
《法哲學通論》層次分明,每個章節仿佛薄薄的燈影牛肉,清晰透徹。其按照“法學”、“法律”、“法治”三個理論板塊並使之依次銜接、融為一體的進行安排。通過筆者的閱讀和理解,簡要為讀者概括為三個看點。一、中國特色語境下的研究目的。本書體現了張文顯教授對中國法治的關注,旨在建設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社會主義法哲學和法學理論體系,並形成強大的精神動力。實現在闡述法哲學普遍原理的前提下,堅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哲學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哲學的理論體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的理論表現,並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作為其實踐基礎。
二、“問題意識”和“範式意識”的方法論。科學活動和學術評判倘若是自覺的、而不是盲目的,那么就必然遵循一定的研究範式;科學研究應當有自己的基點,即範式先定,而不能到處遊蕩、六神無主、隨波逐流;科學革命的標誌就是新範式代替舊範式,科學理論重新概念化。張文顯教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與現代科學方法論有機結合,突出“問題意識”和“範式意識”,注重研究方法與法哲學理論問題的契合。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的前提下,以“問題”為動力,以“範式”為指南,在研究方法上體現出鮮明的“問題意識”和“研究範式”。
三、全面創新。《法哲學通論》瞄準學術發展前沿,打開認識視野,拓展思維空間,既立足當代又繼承傳統,既立足本國又學習外國,大力推進學術觀點創新、學科體系創新和科研方法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法學哲學。
張文顯教授說過:“法律是定分止爭的實踐理性;哲學是求真尚善的思想藝術。法哲學則是以哲學的眼光和智慧對法律的觀照和反思。”《法哲學通論》不僅是張文顯教授多年學術積澱的結晶,一位當代法學家的社會責任感,更是當代法學家為國家法治建設嘔心瀝血的成果。
獲獎
2011年2月20日,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頒獎。遼寧人民出版社的《法哲學通論》獲圖書獎提名獎。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