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鋼琴藝術大百科》應該是從事鋼琴專業演奏和鋼琴教學工作者、鋼琴藝術愛好者、音樂理論研究者們必備的工具書。
全書分為:
1、鋼琴音樂創作藝術(分時期對作曲家及作曲家的鋼琴音樂作品進行介紹……);
2、鋼琴演奏藝術(世界著名鋼琴家小傳、國際著名鋼琴比賽簡介);
3、鋼琴製作藝術(鋼琴的起源、鋼琴製作流派與工藝、鋼琴的保養與維修等);
4、中國鋼琴藝術(中國的鋼琴音樂創作,按年代介紹中國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以及鋼琴藝術在中國的發展……);
5、鋼琴演奏常用音樂術語等五大部分進行編撰。其中將有大量的相關圖片及樂曲主題譜例,檢索分外文檢索和中文檢索,並配有光碟版檢索系統。
意義
《鋼琴藝術大百科》一書填補了我國以及國際鋼琴藝術讀物的空白,書中的“鋼琴音樂創作藝術”部分,分時期對作曲大師及其他們的鋼琴音樂作品圖文並茂的進行了介紹;其餘部分從鋼琴的起源、鋼琴製作流派與工藝、鋼琴的保養與維修、世界著名鋼琴家小傳、國際著名鋼琴比賽簡介、按年代介紹中國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以及鋼琴藝術在中國的發展……為鋼琴藝術的研究、鋼琴教學以及鋼琴演奏等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資料。定是專業音樂工作者、鋼琴教育、鋼琴演奏、鋼琴愛好者、音樂評論家等非常喜愛並珍藏的一本鋼琴藝術工具書。
目前,比較全面、系統的反映西方鋼琴藝術的書籍少之又少,也可以這樣講,鋼琴藝術理論研究工作遠遠滯後於其它鋼琴藝術門類。《鋼琴藝術大百科》的創作歷時多年時間,將“鋼琴音樂創作藝術”、“鋼琴演奏藝術”、“鋼琴製作藝術”、“中國鋼琴藝術”、“鋼琴演奏常用音樂術語”等集成於一身,是篇幅和規模龐大、資料詳實的一部重要的、不可多得的鋼琴藝術文獻,全面的反映了西方鋼琴藝術從鋼琴起源到興盛的三百多年中鋼琴藝術的結晶。此書的出版將會對鋼琴藝術的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也將是鋼琴教育家、鋼琴演奏家、鋼琴專業學生、鋼琴愛好者以及琴童家長們手中的重要工具書。
作者
高曉光,鋼琴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音樂系,曾先後任教於東北師範大學、吉林藝術學院、汕頭大學、遼寧師範大學。
吳瓊,中央音樂學院青年教師2009年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碩士畢業,現任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藝術指導教師。
吳國翥,國家一級作曲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音樂系,曾先後任教於東北師範大學、汕頭大學、遼寧師範大學。
序言
鋼琴是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的鍵盤樂器從發明到現在已有近300年的歷史,在此期間,鋼琴的製作工藝經歷了無數次的改革、完善,終於在19世紀登上了“樂器之王”的寶座,成為最受歡迎的樂器之一。
現代鋼琴有兩種,一種是臥式鋼琴,弦是水平布置的;一種是立式鋼琴,弦是上下豎置的。正常的鋼琴無論體積大小,都有88個鍵。它既能演奏和聲與復調音樂,又能擔任獨奏、重奏、伴奏,而且它的結構複雜、音域寬廣,表現力極其豐富,並具有高難度的演奏技藝。現今外語稱鋼琴為“Piano”,其實它的全稱應該是“Pianoforte”,是“弱一強”的意思。
鋼琴的發明者是義大利人克里斯托福里·巴爾托洛奧(Cristofwi,Bartolomeo1655-1731),他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美第奇家族的一位樂器製作師。於1709年在佛羅倫斯用羽管鍵琴的琴身製作出一架擊弦樂器,克里斯托福里為他所製造的樂器命名為“有強弱音的羽管鍵琴”(graviceinbalocolpianoeforte),而“pianoforte”的稱呼就起源於此。在克里斯福里的第一架鋼琴出現後的一百年里,撥弦古鋼琴仍為人們所套用,但更多地是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撥弦發音就成為當時鍵盤樂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鋼琴的標誌與象徵。1709年後,克里斯托福里又進一步改革了原來擊弦機的結構,他在這部機械中安裝了一種與現代擊弦機的復震槓桿系統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動槓桿,使擊弦速度比原來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連續彈奏,音域也增加為4組,可以說這就是現代鋼琴的雛形。他的這一發明為以後的鋼琴製作師們打開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門。但遺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發明並沒有得到他的義大利同行們及當時演奏家們的注意,卻在異鄉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鋼琴的前身最早是撥弦古鋼琴,也稱羽管鍵琴和擊弦古鋼琴。當時羽管鍵琴的發聲法,是彈下琴鍵的一端,另一端就從琴弦下面撥響的方式,音量較大,音色明亮;缺點是用鍵盤機械通過羽管撥弦,不能分出強弱,演奏者無法控制力度。而另外一種也是現代鋼琴前身的樂器古鋼琴,則是從琴弦下方往上敲的方式,不過加在琴鍵上手的力度,對琴聲的強弱也沒有什麼影響,且發音悶而弱。克里斯托福里製造的琴,具有憑著演奏者手指的觸鍵去左右琴弦振動時的強度與音質的機能。也就是說,演奏者除使用手指運動的技巧外,同時要考慮到自己彈出的聲音的質量。然而,從克里斯托福里設計製造的琴到現代鋼琴的模樣,幾乎用去了大約一個世紀的時間,並形成了鋼琴製作的兩大流派。
18世紀中葉,德國琴師大多都致力於古鋼琴的改革,主要目的在於增進其音量。早期德國琴擊弦機較為簡單,直到1770年才有相同於克里斯托福里機件的德國式現代擊弦機,但指觸較輕而淺,便於表現貝多芬以前的華麗性音樂,稱為維也納鋼琴(德國琴),這是製造鋼琴的一大流派。
另一個流派是包括法國琴在內的英國琴。他們採用克里斯托福里發明的擊弦機,至1821年又經法國著名制琴師S.埃拉爾的改進而臻於完善。英國琴指觸重、琴槌大,音色厚實,富於歌唱性。埃拉爾改進的“複式進退結構”,是對擊弦機的槓桿機械裝置的重大改革,使琴鍵在彈奏快速的重複音時,即使輕彈也能靈活自如。1825年巴布克科創造了整塊澆鑄的金屬框架及斜向交叉重疊裝置的琴弦設計,近代鋼琴的各個關鍵部位到此才宣告定型,鋼琴的表現力被大大地提高。那么,就從這時起,鋼琴音樂和鋼琴家的歷史便真正開始了。鋼琴製造業的發展,又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工業革命是鋼琴誕生、發展、輝煌的重要因素。事實上,現代鋼琴也曾以它多達兩萬多個零件的數量,榮登過“工業革命之女”的寶座。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