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土時代》

《無土時代》

小說敘寫了現代城市從鋼筋水泥、霓虹閃閃的現代都市到鄉土化、純淨化、原始化的回歸。小說中的人物在很大程度上顯示出現代城市和農村人群的不同觀念和不同追求。

基本信息

無土時代》是著名作家趙本夫繼《天下無賊》之後創作的一部長篇力作。小說的人物形象極其生動,又借鑑

《無土時代》《無土時代》
疑小說的某些特徵,故事懸念疊生,非常好看。趙本夫的這部作品再次展示出思想鋒芒,對全球化為表征的現代文明進行了尖銳的反思,對當下經濟過熱、國土流失、生態失衡等社會問題也作了深刻的追問。

簡介

《無土時代》是一部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作家講述了既冷峻又嚴酷、既滾燙又熾熱的現實

《無土時代》《無土時代》
生活,展現了當代民眾對土地的執著與眷戀,給予了人們巨大的心靈震憾,小說面對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城市的發展,揭示了人們對城市生活的焦躁和對美好田園生活的嚮往,反思了中國當今所面臨的種種生存問題。小說充溢著一股神秘的氣息,採用了“無土時代”這個隱喻的說法,包含了許多豐富的文化意蘊。作品裡的“土”不僅僅是實指意義上的土地,同時也是指足以承載人們生存的生命之源,精神之基。《無土時代》強調著現代社會中人與土地疏離之後的反思,形象地演繹了人從城市中突圍出來,去尋找曾經棲息著他們祖先、生命與精神的土地,去重建人類的精神家園的漫漫征程。

內容

小說敘寫了現代城市從鋼筋水泥、霓虹閃閃的現代都市到鄉土化、純淨化、原始化的回歸。小說中的人物在很大程度上顯示出現代城市和農村人群的不同觀念和不同追求。穀子作為知識青年的代表,她接受著現代城市文化的洗禮,同時又對詩意的生活充滿了嚮往。政協馬主席從市長到政協主席的職位變遷,暗示了一個政府官員站在老百姓立場上看待城市改造和都市發展的利與弊。天柱作為農民工的典型人物,他在居高臨下地看待城市,他懷著大地般的寬廣胸襟體諒城市,並且對底層民眾投以極大的關懷和照顧,他對土地的感情啟發著人們在現代都市尋找自我的生存根基。小說在對以上主要人物進行描述的同時,穿插了一個虛擬的人物——“柴門”,通過對天易、柴門、石陀這三個人不同層面的描寫,暗示著他們三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統一,同時也隱喻了一個城市人精神上的分裂。

小說主人公石陀充滿了怪誕和幽默,他多次聲稱木城人所有身體和精神的疾病,都源於不接地氣,他把木城人稱為醜陋的城裡人,他公開批評城市的綠化太過呆板,從國外引進四季常青的草皮,不僅容易引起人們的視覺疲勞,而且會讓人的欲望和貪慾無可遏制地延伸,人類需要在落葉中感受生命的短促,在枯榮中感悟生命的意義。石陀一直懷有雄心勃勃的信心,用便喚起木城人對土地的記憶。每天晚上,他都會穿著藍布長衫,找個偏僻的水泥路,用小錘子砸開水泥磚,露出一小片黑土地。然後把錘子藏進懷裡,悄悄地離開。他認為,花盆是城裡人對土地和祖先種植的殘存記憶。

作者簡介

趙本夫先後發表作品二百多萬字,以小說為主。作品被翻譯成英、俄、日、挪威、泰等多種文字,收入國內外四十多種選集。現為江蘇省作協專職副主席, 《鐘山》雜誌主編,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津貼的江蘇省優秀中青年家。

相關評論

與會評論家認為,小說對農村和農民的心態進行了深度的挖掘,它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對農民工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在我國的社會發展中,農民工是最具活力最有生機的人群,他們離開土地,帶著膽怯和嚮往進入城市,他們的坦然和從容是城市人做不到的。《無土時代》里的農民工,正是以一種俯視的角度來看待現實生活中的城市。小說中的城市綠化隊表露了農民工的內心情感,他們對耕種的欲望和對土地的思念,深刻地啟示著人們需要懷著愛戀和崇敬的心情去對待土地。博大的土地孕育著人類,滋養了萬物,所有的生命來源於對土地的耕種和收穫,歲月的變遷無法使人們徹底地脫離它,就算走得再遠也遺忘不了最原始和最單純的生活姿態。人類的情思因自然而生彩,生命因糧食而鮮活。

與會評論家還談到,小說故事情節曲折,內容新奇、環環相扣,同時在城市和鄉村之間交替描寫。小說用“無土時代”來命名,在很大程度上揭露了現代文明的工業廢墟和城市社會的濃烈硝煙,反映出在這個物質文化極其繁榮的社會背景里,城市人的生活、情感發生著畸變和扭曲。同樣,在現代文明急劇擴張的“無土時代”里,仍然居住著這樣一群人:他們熱愛土地、眷戀自然,他們同樣在城市裡居住,但是城市的發展變遷讓他們意識到自我精神的空虛和失落,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尋找自我生存的根基。他們在城裡播種麥子,他們在都市裡懷念莊稼,小說對全球化為表征的現代文明進行著尖銳的反思,對當下生態失衡、國土流失等社會問題作出了深刻的追問。小說在挖掘傳統文化、彰顯其永恆魅力的同時,又對它的腐朽、落後方面給予毫不留情的批判,在作家的筆下,陳舊的價值觀,落後的劣根性,直至人性醜惡的一面都得到了無情的揭露,對人的自身的悲劇性因素也作出了深刻反思。這種強烈社會責任感體現在《無土時代》中就呈現為一種可貴的批判精神。

趙本夫的《無土時代》,以作家深沉的情懷,關注農村、農民和寶貴的國土,並因之對現代文明進行了深刻地解構和反思,它無可非議地成為當今時代的見證者,同時,以作家所能認知的社會科學發展理念,構畫了未來的社會發展圖景。

相關詞條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部提名作品

2011年8月14日晚,第8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發布公告,宣布經過評獎委員會的第三輪投票,正式產生了第8屆茅盾文學獎的20部提名作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