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img/c/beb/nBnauM3XzcTM3MzN5UzMxgTO5ITM0QzN0ADOwADMwAzMxAzL1M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作者簡介
祁連休(1937- )民間文藝學家。原名祁瑞麟,筆名朱尊友、耿之、蜀舟等。四川崇慶人。1955年夏考入四川大學中文系,1959年畢業後分配至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中國社會科學之前身)文學研究所,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民間文學研究室主任。祁連休長期從事民間故事、民間傳說的選編和研究。論著有《民間文學詞典》(1988年。與人合作主編)、《民間故事十家》(1989年。與人合作)。論文有《試論阿古登巴的故事》、《勇敢機智的蔻者形象》、《新民間傳說故事初探》、《試評“騙子”說》、《論我國各民族的魯班傳說》、《漢族機智人物故事試論》等。編有《少數民族機智人物故事選》(1978年)、《魯班傳說故事集》(1980年)、《歷代文學藝術家的傳說》兩卷(1981年至1984年)、《中國民間故事選》4卷(1981年至1986年)、《外國民間故事選》兩卷(1981年至1983年)、《老一輩革命家傳說故事選》(1982年)、《外國機智人物故事選》(1984年)、《漢族機智人物故事選》(1985年)等。
座談會
本次座談會由社科院文學所與河北教育出版社聯合舉辦,參加座談會的有北京各大高校及各文學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共30餘人。
與會學者對《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一致認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民間文學研究領域少有的突出成果之一。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2007年5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共餘98萬餘字。上編為理論闡釋,下編為具體類型梳理。該書資料收羅宏富,論述精闢獨到,是祁連休先生以一人之力、傾畢生心血寫下的學術巨著。河北教育出版社對該書極為重視,用了整整三年時間,反覆校對書稿,終於在2007年讓成果面世。
在當今快餐式寫作的學術大躍進時代,一個已經退休的老研究員,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在沒有任何科研經費的情況下,全心全意地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學術熱情,完成了這樣一件偉大而浩瀚的學術工程,實在是難能可貴,堪稱學術榜樣。
祁連休先生原任社科院文學所民間文學室主任,2007年剛剛步入古稀之年,數十年辛勤耕耘於民間文學研究領域,尤其著力於故事研究。在各種類型的民間故事中,又特別於機智人物故事用力最勤、最多。今天婦孺皆知的“機智人物故事”這一概念,就是由祁連休研究員首先引入學術研究領域,並推廣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文學概念的。作為“機智人物故事”的專項研究,祁連休先生不僅是“世界第一人”,恐怕也是“世界唯一者”,數十年中,先後著有《中外機智人物故事大鑒》等系列故事專著多種。
近十幾年中,祁先生更把目光放在整箇中國民間故事的類型學上,不斷思考、歸納和總結中國民間故事的類型學特徵。《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的出版,是這一思考的物質結晶,堪稱中國民間文學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的編纂,是基於這樣一種理論假設:每一個時代的民間故事,都可以歸結於有限的若干種情節類型,比如說,春秋戰國時期的所有民間故事,都可以歸結為不到20種類型(參見原書)。
西方的故事類型研究主要使用芬蘭人發明的“AT分類法”,但是,這種分類方法並不適用於中國以及亞洲的故事類型。如何為浩瀚無邊中國故事設定邊界,並對它進行分類,一直以來是中國學者,甚至是亞洲學者試圖解決的一個大難題。
祁連休先生在梳理和論析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時,沒有採用“AT分類法”,從故事類型的確定、命名、排列到論析,該書所論列的500餘個故事類型,完全是立足本國,從大量的古籍文獻中梳理、概括出來的。每一個故事類型的確定,都是以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自身的特點為依據的,其命名也是按照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並且適當參照中國學者過去的一些做法來確定的。這樣運作,不但可以關注到“AT分類法”沒有涉及的傳說類型,而且可以充分關注中國特有的故事類型,以期更好地展示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的全貌。
該書對中國故事的精當梳理以及分類研究,必將對中國民間文學研究產生深遠的影響,對於當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也有重要的參照意義。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