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財政60年》](/img/b/916/nBnauM3X4IzN5ADM1MDMzgTO5ITMyIjN1QDMxADMwAzMxAzLzA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本書以新中國財政發展的歷史進程為線索,系統回顧了新中國財政適應時代要求和經濟社會形勢發展變化,積極探索、勇於開拓,不斷改革創新、推進科學發展的艱辛歷程;真實記錄了新中國財政努力服務國家政權建設、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推動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做出的巨大貢獻;簡要總結了60年財政發展的基本經驗,並對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推進財政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思路進行了展望。全書以總論開始,其後以時間為序,按照新中國財政發展史的不同時期,分四個階段梳理財政發展的歷史脈絡、主要內容和取得的成就;最後輯錄了1949—2008年的財政大事年表。各部分相互呼應,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體系,較為完整地反映了60年財政發展的歷史全貌,反映了幾代財政工作者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付出的艱苦努力。
書摘
第一篇1949-1977年的中國財政
第一章新中國成立初期財政促進國民經濟恢復
第三節打擊投機資本活動以穩定金融物價
新中國成立之初,一些投機資本家乘新中國立足未穩之機,擾亂金融,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多次製造漲價風潮。為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平抑物價,安定人民的生活,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同投機資本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扭轉了險惡的形勢,掌握了財政經濟工作的主動權,建立了新的經濟秩序。
一、市場混亂,投機資本活動猖狂
舊中國長期的惡性通貨膨脹形成了一批能量不小的投機資本,專門從事投機活動,甚至許多正當的工商業也把絕大部分精力和資本用於投機活動,牟取暴利。新中國成立前,私營銀行錢莊連同分支機構有1032家(不包括東北地區),大部分是在金融投機和商品投機中盲目發展起來的。它們的資本有限,吸收的存款不多,但投機性很強。北京、天津解放初期,對兩市200餘家銀行錢莊的調查發現,它們的資金有96%在從事直接或間接投機活動。新中國成立初期,國營經濟還不夠強大,支配市場的力量還很薄弱,到1950年國營批發額只占23.2%,國營商業、供銷合作社商業零售額只占14.9%。私人資本在城市經濟中還占有較大比重,這些投機商人和銀行錢莊,利用國家經濟困難,繼續在市場上興風作浪,以非法手段和非法交易牟取暴利,造成了多方面的危害。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