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高原》

《你在高原》

長達450萬字的原創長篇小說《你在高原》,是張煒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創作完成的。全書分39卷,歸為10個單元。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系列作品,而是已知中外小說史上篇幅最長的一部純文學著作。其中除了《家族》等兩個單元作了重要修改和重寫之外,其餘則是第一次正式面世的作品。從語言到故事,從形式到內容,從韻致到意境,《你在高原》的分卷各不相同,創作風格差異之大令人嘆為觀止;它們幾乎囊括了自十九世紀以來所有的文學試驗。這種極為罕見的巨大的創造性和神奇變異,很難想像會發生在同一個作者身上。

基本信息

簡介

《你在高原》你在高原

《你在高原》全書450萬字,分39卷,歸為十個單元(10冊),分別為《家族》《橡樹路》《海客談瀛洲》《鹿眼》《憶阿雅》我的田園》《人的雜誌》《曙光與暮色》《荒原紀事》《無邊的遊蕩》。全書以地質隊員寧伽的故事為主線,穿插講述了梅子、呂摯、寧周義、寧珂、曲綪、阿萍、莊周、武早、林蕖、小白、象蘭、四哥、羅玲、肖瀟、毛玉、太史、瓷眼、三先生等五十餘人的故事,人物階層包括知識分子實業家、政治人物、流浪漢、邊地異人等,情節涉及創業、情感,以及心路歷程。

張煒介紹,《你在高原》不是“系列”。它的結構稍微奇特一些:主人公前後統一,故事的高潮、起伏都經過設計。但是每一本又是可以獨立的。“考慮到現在的人都很忙,不可能從頭讀到底,任意抽出一本都可以讀。因為讀的順序不一樣,讀完了以後可能有自己的組合。也可以唯讀一本,這也很好。這是一個特殊的結構方式。如果有耐心全部讀完,又會在心裡組合成一個大故事:讀的順序不一樣,組合的故事又有區別,這是讓讀者參與創作的方法。”

創作緣起

張煒表示,之所以要寫這群地質隊員的生活,是因為他的少年時代有許多時候是在地質隊員的帳篷中度過的,他忘不了那些故事和場景,每次回憶起來,都會沉浸在一些美好的時光中。如今寫下這些故事,也算是補償那個歲月留下的大憾。“小時候我們都曾夢想當個地質工作者,有一段時間還置備了一些行頭。我覺得地質隊員到處跑,可以去無數有意思的地方,這可能是最浪漫的人生了吧。那時候並不覺得他們艱苦,眼裡看到的全是有趣。”

創作歷程

《你在高原》《你在高原》

《你在高原》長達39卷、450萬字,有讀者不禁問張煒,這部小說何以要寫這么大體量,一部或者三部難道就不能解決問題嗎?張煒認為,作品的規模是根據表達需要、根據既定的寫作目標設定的,該長則長該短則短。但是要儘可能地簡短,這是寫作的原則。“《你在高原》醞釀多年,當時構思就決定要寫這么大體量,真寫起來時發現,非要寫這么多才能講完這個大故事。”張煒說,小說原稿660多萬字,作家出版社讓壓縮成目前這樣。這樣一來,倒是大大精練了,但有的文字去掉也讓他可惜。
回首二十餘年的創作,張煒感慨萬千,為寫這部小說他歷盡艱辛。他說:“有一年,為把小說里的環境交代清楚,我在膠東半島地區進行考察,當時借住在一個舊樓里。冬天沒有暖氣,只有一個小電熱器放在寫作的房間裡烘一烘雙腿。吃飯更簡單。我把飯分成七天份額,然後放在冰櫃里凍起來,吃的時候用蒸鍋熱一熱。那幾年裡,我每天的三頓飯幾乎都是這樣。”張煒說,那幾年可以用四個字概括:艱苦孤獨。在寫作過程中,張煒還出了車禍,造成嚴重的胸部積水。儘管如此,他躺在病床上吸著氧氣還繼續寫作。用張煒自己的話說,為了寫這部書他連半條命都搭上了。除了寫人,小說中還加入了植物學土壤學等內容,還有很多關於歐洲、東南亞社會狀況的情節,張煒為此查閱了很多資料。

小說人物

《你在高原》《你在高原》

《你在高原》塑造了寧伽、梅子、呂摯、寧周義、寧珂等地質工作者群像。在這些人物中,張煒表示自己在寧伽身上花費的筆墨和心血最多。他說:“寧伽這個人最真實,他的勇氣是很內在的,不是簡單的書生。”張煒說,小說中的主人公在現實生活中有原型,“我的幾個朋友就和主人公的經歷差不多。那是壯懷激烈的歲月,他們是那個歲月中最不安的一類人。
他們也有出走、鬥爭、各種折磨,可謂九死一生。我多少也算個參與者,最後沒有和他們一起走那么遠,卻同樣經受了震撼和磨礪。這些人的故事很感人,他們的事跡是不會磨滅的。我相信他們的故事還會被許多人以各種方式繼續講下去。”
張煒認為,這批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有著特殊的追究力和探索力,是精神上十分不安的一代。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安”,但憂慮和關懷的東西不一樣。五十年代出生的許多人,當年並不是為了物質利益痛苦,而是精神上痛苦,他們對一些大事情牽掛。“今天看來,這不僅不可笑,而且還具有永遠的感動力。這些事件和精神,需要我們今天的人去理解和學習。當然,我寫的這批人也有嚴重的問題,甚至有不可原諒的過失,對此書中也給予了深入的、無情的追究。”

作品主題

《你在高原》《你在高原》

張煒說:“回視這部作品,這無疑不是他們的親身所歷,又無疑不是某種虛構。這是一部超長時空中的各色心史,跨越久遠又如此斑駁。但它的主要部分還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這一代人經歷的是一段極為特殊的生命歷程。無論是這之前還是這之後,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這些人都將是具有非凡意義的樞紐式人物。不了解這批人,不深入研究他們身與心的生存,也就不會理解這個民族的現在與未來。這是命中注定的。這也是我寫這部大長篇的真正意義所在。”
對於何以在這個時候推出如此巨著,張煒解釋說,一個作家的寫作,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一些變化,比如不再那么迎和時尚、順從所謂的時代要求,他對這些會變得遲鈍起來。他會與市場導向保持距離,起碼是比較淡漠。他說:“作家用來回憶的時間越來越長,關心一些根本性的、大的事物,那可能是被一個時期忽略了的東西,如一些人物、思想、藝術、社會現實等。我自己是50年代出生的人,對這個年齡段的人更容易理解一些。這裡不是指一定要50年代出生,是指這個年代前後的一大批人。這些人對於我們的生活具有特別的意義。”

作品點評

《你在高原》的書寫過程是一次長長的沉浸和感動,敘述人寧伽在做著大地漫遊的同時,也在做著心靈的漫遊,沉湎於愛情、人性、哲學、宗教等形而上的玄想,個體心靈在大地的滋養和啟迪下,做著上窮碧落下黃泉般的思索和追問。這部書是一個人漫長的心靈之旅,並由個人心史走向了民族心史。
我反覆提到一個當下文學缺鈣的問題,即中國小說的精神能力亟需提高,作家的思想資源和靈魂資源亟待補充。從這個意義上看,張煒的《你在高原》是一部補鈣之書,是我們時代和文學重要的精神補養,它的出現是當下中國文學的欣悅之音。——雷達
十多年前讀過《家族》,當時曾聯想到羅曼·羅蘭所說的,這個世界上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有“向上”和“向下”兩類人,其分野在於精神領域的傳承。張煒要描寫的,正是在不同精神血緣的傳承中聚合起來的“家族”之間的鬥爭。現在,張煒把《家族》列入了十卷本的《你在高原》的結構,我還來不及閱讀這部長河小說,但我一定會讀完它,用閱讀來向作家致敬,並相信在閱讀中會重新燃燒起當年激情,來體會人類精神傳承的意義。——陳思和
《你在高原》長達十部,容納了豐富的題材和作者對現實世界的全面的思考,卻不是鬆散的拼接。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所顯示出的作者完整的世界觀,它冷靜、獨立、穩定、持續,絲毫不受世俗觀念的影響,具有超乎物外的立場和信念,因而保持了與現實的距離和批判的餘地。我們知道,擺在當代作家面前最困難的任務,莫過於獲得觀照和把握現實的力量,這困難正來自於世界觀和信仰的形成。在這一點上,張煒也是足以令人尊敬的。這些年來,張煒始終是張煒,或者說,始終是真正的作家。 ——胡平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消費文化時代,一個執著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手法去構建一個近乎於古典人文主義的精神大廈的作家,往往會使我們想起了堂·吉訶德,在嘲笑之後,我們為之深深感動。我們會像桑丘那樣,和張煒一起重新踏上為理想而奮鬥的荊棘之路嗎?! ——丁帆
450萬字的《你在高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張煒那種純粹的文學信仰以及由此爆發的精神和藝術的能量。《海客談瀛洲》給我強烈的震撼,秦王東巡的故事被作家從虛虛實實的四條線索切入,歷史的追問、人性的挖掘、詩情的抒發、自然的描摹、現實的憂憤與對於那個傳奇人物、遙遠故事的神秘想像融為一體,配以色彩斑讕的語言、豐富的藝術修辭、現代的敘事手法,共同建構了一部多聲部的藝術四重奏。 ——吳義勤
《你在高原》煌煌十部,單部不單薄,合集不合流。一個作家的精神宇宙由此展開,心事浩茫的混響由此發出,有的是凝思下的雄辯、戰慄後的警策、離難中的慈悲、淵博後的深遠……他在和繁富的心靈對話,也是在跟致使遺忘和漠然的種種力量較勁,以多種敘述方式穿透那些常人所認為的不可能,讓深藏的可能強大生長,呈現歷歷在目之狀,激活耿耿於懷之心。 ——施戰軍
張煒的思想並不高蹈,它始終貼著大地內部跳躍的心臟,從中我們可以讀出自然的豐盛、傳統的韌性、現實的疼痛、靈魂的赤誠,從中我們還可以讀出雨果的人道、托爾斯泰的溫潤、里爾克的敏感、卡夫卡的驚悚,當然還有蒲松齡於平原枯槁、夜色荒涼中對生命的不離不棄和對愛情火熱、激越的想像。
30年來,張煒的冥思與玄想並重、憂患與浪漫同行的寫作,成就了他成為百科全書式作家的可能。 ——何向陽
《你在高原》的龐然出現,似乎要在輕巧便捷的文學時代,重申小說的恢弘存在。一代人的生命歷程,攜帶著豐富而駁雜的歷史信息,更深刻地鐫刻著與現實相迎、相撞、糾纏、搏鬥而在身體上和心靈上留下的條條印痕。複雜的經驗,不倦的思考,激情的探索,浪漫的想像,漫長的訴說,需要巨大的體量才能容納,才能完成。張煒用二十年完成一個個人的大念,而當它岸然存在於中國當代文學之中,其意義就不僅僅是個人願望的實現。 ——張新穎
《你在高原》是一部反叛之書,也是一部超越之書。在那裡,遙遠的傳說,古老的寓言,魔幻的情節,迷離的想像,滲透在一個又一個現代故事之中,熔鑄在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性格中,使生命與自然、歷史與現實、理想與欲望……形成了各種複雜而又微妙的糾纏。在那裡,套盒式的故事結構,變動不居的意識流,玄秘的魔幻主義,以及各種跨文體式的組合,爭相呈現出各種獨特的敘事智慧。它是一部挑戰讀者思想深度的作品,也是一部挑戰讀者藝術情操的作品。它再次表明,文學是一種“慢”的藝術,我們不妨踏進這座“高原”,慢慢地遊走,慢慢地欣賞。——洪治綱

作者簡介

《你在高原》作者張煒《你在高原》作者張煒

張煒,1956年11月生於山東省龍口市,原籍山東省棲霞市。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現已出版作品一千餘萬字,在海內外出版單行本二百餘部,譯成英、德、日、法、韓等多種文字。作品獲獎五十餘次:“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世界華語小說百年經典”“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十作家十作品”“莊重文文學獎”“金石堂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中國暢銷書獎”“中國最美的書獎”“好書獎”等。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外省書》《醜行或浪漫》《刺蝟歌》;散文芳心似火》、文論《精神的背景》《在半島上遊走》等。

榮獲獎項

2011年1月,《你在高原》獲2010年《亞洲周刊》十大小說。

2011年3月1日,《你在高原》(全10冊)榮獲2010年度“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獎”特等獎。

2011年8月20日,榮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獲獎爭議

《你在高原》《你在高原》

2011年8月20日,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公布了本屆5部獲獎作品,張煒的《你在高原》以58票的最高票獲獎,也引發了最大的爭議。

《收穫》雜誌執行主編、作家、同濟大學兼職教授程永新在獲獎結果公布前就發布微博說,“張煒(《你在高原》)要得獎就滑稽了,因為全中國看過這部400多萬字書的只一個人:責編。”本屆茅獎評審盛子潮回覆說:“至少有十幾個評審通讀過,大多數評審看過四五部(該書共10冊),評獎期間我也看了其中的三部。”結果公布後,程永新再度質疑,《你在高原》只有十幾個評審通讀過,卻得到58票(評審共61人)。“這是褒獎作家的過往還是在評具體的作品?這是嚴肅的評獎嗎?”
評審麥家表示,沒有讀完去投票的確不嚴肅,但他讀完了。“《你在高原》進入前20之前,我看了6冊。進了20之後,我覺得把它看完是我的責任,所以咬著牙用一天半的時間把它讀完了。” 
評審雷達認為不能機械地理解閱讀,國外文學評獎評審把所有作品都一字一字讀完也是不可能的。“閱讀可以是精讀、細讀、瀏覽,不一定非得一字一字閱讀。這樣大體量的作品把握起來的確有難度,但不是不可以把握。評審們都有豐富的閱讀經驗,對它的文學藝術價值是可以做出考量的。”雷達同時也表示,張煒扎紮實實創作多年,給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這也使得他人氣很旺。 
評審周大新說,普通讀者如果沒那么多時間,可以抽讀其中幾冊,“即使唯讀幾冊,張煒的文字功夫和寫作藝術你也能深刻地體會到。” 

得知獲獎後,張煒在接受採訪時稱,讀者的信任非常重要,來自各方面的真誠鼓勵也非常寶貴,但是作家心裡要明白:一切都要經過時間的檢驗,以此,才能走好未來的道路。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部提名作品

2011年8月14日晚,第8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發布公告,宣布經過評獎委員會的第三輪投票,正式產生了第8屆茅盾文學獎的20部提名作品。

2010年推出的長篇小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