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叢書名:《敦煌佛教音樂文學研究》
作者:李小榮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1055159
出版日期:2007年9月
開本:32開
定價:¥58.00
所屬分類: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總論
內容簡介
將要討論的敦煌佛教音樂文學就如此,它要求研究者起碼應具備一定的佛教學、音樂學、文學及敦煌史地等多方面的知識素養。本課題的研究,從大的方面來說,是屬於敦煌文學研究的分支。
這部書稿是我承擔的200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敦煌佛教音樂文學研究》的最終成果。其初稿完成於2006年4月初,第二稿則於同年5月底由福建省社科聯組織送審。2007年元月18日,我拿到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頒發的結項證書,承蒙各位專家的厚愛,評定等級為優秀。但我深知,這更多的是出於鼓勵,並不表示我的研究達到了什麼新的高度。我在細讀返回的評審書之後,綜合多方意見,並結合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再一次進行了較為認真細緻的修改,除了結構調整之外,又增寫了部分章節。如今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便是第三稿,它雖不能說已盡如人意,但畢竟是自己多年思考的結果。因為我跟敦煌學結緣,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了。
作者簡介
李小榮,男,1969年12月生於江西寧都。1986年7月中師畢業後在鄉村國小、中學任教多年。1996年6月畢業於南開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1999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02年1月於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後出站,2005年1月於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出站。先後任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1999年)、副教授(2001年)、教授(2004年),現兼任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領域為敦煌學、宗教文獻、宗教文學及古典文學,尤長於敦煌佛教文獻與佛教文學的研究,曾在《文學遺產》、《文史》、《敦煌研究》、《法音》、《普門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變文講唱與華梵宗教藝術》(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敦煌密教文獻論稿》(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廣弘明集>述論稿》(巴蜀書社,2005年)等專著。目錄
前言凡例
第一章敦煌淨土文獻中的音樂文學
第二章敦煌禪宗文獻中的音樂文學
第三章敦煌密教文獻中的音樂文學
第四章敦煌佛贊音樂文學
第五章敦煌佛教勸化音樂文學
第六章敦煌佛教行事中的音樂文學
第七章敦煌佛教音樂文學的表演主體和文本類型
第八章附論
簡短的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文章節選
第一節敦煌淨土音樂文學文獻概述中古以降的中土社會,興起了多種淨土信仰,如東方藥師淨土、西方極樂淨土(彌陀信仰)、彌勒淨土等。其中,西方淨土信仰自唐代興盛以後對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影響最為深遠,這在敦煌所見的佛教音樂文學文獻中也有具體的表現,即在各佛教宗派中,有關西方極樂淨土的作品,特別是與中唐法照(746-838)所創立的淨土五會念佛法門有關的音樂文學作品(它們不但繼承和融攝了此前一些淨土名家像曇鸞、善導的成果,而且對後世淨土念佛法門發展的影響至為深遠,因為在法照所撰文本的基礎上又產生了一批新的五會念佛儀軌的改編本),其數量最為可觀,套用極廣,也得到了不少中外學者的熱切關注,如矢吹慶輝、佐藤哲英、廣川堯敏、施萍婷、張先堂、劉長東、林仁昱等先生。[6]特別是張先堂先生對敦煌淨土五會念佛儀軌和贊文寫本進行了較為科學的分類:一是全卷均抄寫或全卷以大部分篇幅抄寫淨土五會念佛儀軌和贊文的寫本,他稱之為“專卷”;二是卷中僅抄存一篇或抄寫其他內容時夾抄淨土五會念佛贊文的寫本,他稱之為“散卷”。[7]筆者對相關文本的介紹,即以張氏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但本人把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淨土五會偈贊之寫卷,也歸入張氏所說的“專卷”),兼以其他人的研究成果與自己的一愚之得,綜而論之如次。一、敦煌佛教音樂文學研究的現狀國際敦煌學至今已走過一個多世紀的歷程[1],經中外許多學人傾注精力加以研討,已在哲學、宗教、語言、文學、藝術、歷史、天文、地理、建築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縱觀大多數學人的研究,多為專門之學,即關注的領域較為專一,如研究敦煌佛教者較少涉足敦煌道教,研究敦煌歷史者鮮有研究敦煌文學,而研究敦煌文學者又少兼及敦煌藝術。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易言之,像潘重規先生[2]、饒宗頤先生[3]那樣的兼長於敦煌學之多種領域的學者,真說得上是鳳毛麟角。當然,這與敦煌學牽涉的內容太廣、要掌握的學科知識太多有關。因為就大多數學人而言,是所謂術業有專攻的(這與當今學科分類越來越細不無關聯)。然而事實是在敦煌學的研究中,有的課題本身就要求研究者必須具有較為廣博的知識,否則便寸步難行。像本文將要討論的敦煌佛教音樂文學就如此,它要求研究者起碼應具備一定的佛教學、音樂學、文學及敦煌史地等多方面的知識素養。
本課題的研究,從大的方面來說,是屬於敦煌文學研究的分支。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