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漢字]

錘[漢字]
錘[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錘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chuí,意思是打;擊。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錘、鎚chuí

<量>

1.(形聲。從金,垂聲。本義:古代重量單位) 同本義 [Ancient weight unit]

楷體 楷體

2.八銖

錘,八銖也。——東漢·許慎《說文》

有千金之璧,而無錙錘之礛諸。——《淮南子·詮言》

3.十二兩

錘

雖割國之錙錘以事人。——《淮南子·詮言》

4.六銖

銖六則錘。——《風俗通義》

詞形變化

chuí

<名>

1.槌子,俗稱榔頭 [Hammer]。如:鐵錘;釘錘;錘骨(內耳聽骨之一;形狀似錘子)

2.古兵器名。柄的上頭有一個金屬圓球 [Mallet]。如:銅錘

3.秤砣 [Weight]。如:秤錘;錘鉤(指衡器。鉤指秤鉤)

4.錘形物 [Sth.shaped like a mallet]

曾招漁侶下清潯,獨繭初隨一錘深。——唐·陸龜蒙《頃自桐江得一釣車》

chuí

<動>

1.打;擊 [Hit;Strike]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于謙《石灰吟》

2.又如:錘鍛(錘擊;鍛造);錘淬(錘擊並淬火);錘爐(鍛打)

常用詞組

◎ 錘打 chuídǎ

[Beat;Thump] 用錘子敲擊

錘打成箔的金子

◎ 錘擊試驗 chuíjī shìyàn

[Hammer test] 從逐漸增加的高度落下重錘,一直到重錘產生一種特定的撓度為止的衝擊試驗

◎ 錘金 chuíjīn

[Goldbeating] 將金子鍛打為薄箔的動作、技藝或過程

◎ 錘鍊 chuíliàn

(1) [Hammer into shape]∶用鐵錘擊打使變成要求的形狀

這種材料難以錘鍊

(2) [Temper]∶鍛鍊;磨鍊

(3) [Polish]∶反覆琢磨研究,使更完美

經過錘鍊的語言

◎ 錘碎 chuísuì

[Spall,Spawl] 用錘子打碎(通常是為了準備壓碎)

◎ 錘子 chuízi

[Hammer] 敲打東西的工具,前有鐵做的頭,有一個與頭垂直的柄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錘

錘

《廣韻》直垂切《集韻》重垂切《正韻》直追切,音鬌。《說文》八銖也。《淮南子·詮言訓》雖割國之鍿錘以事人。《注》六兩曰鍿,倍鍿曰錘。◎按此與說文解異。 又《玉篇》稱錘也。《博雅》權謂之錘,其形垂也。《韻會》或作鎚。 又《博雅》重也。《揚子·方言》重也。東齊之閒曰錪,宋魯曰錘。《注》錘,直垂反。 又與垂同。《揚子·太䣥經》錘以玉環。 又人名。《前漢·郊祀志》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注》二人皆方士。錘,直垂反。 又縣名。《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錘侯呂通。《索隱注》縣名。屬東萊。 又《廣韻》《集韻》《韻會》馳偽切《正韻》直類切,音縋。稱錘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注》以為稱錘以起量。《釋文》錘,直偽反。劉讀直危反。 又《集韻》竹恚切,音諈。義同。一曰側意。 又《集韻》《韻會》《正韻》之瑞切,音惴。鍛器。《莊子·大宗師》在爐錘之閒耳。《注》爐,烹物之具。錘,成物之具。 又《集韻》《正韻》主蘂切,音捶。又《韻會》息委切,音髓。義同。

說文解字

小篆 小篆

【卷十四】【金部】錘

八銖也。從金垂聲。直垂切。

神秘的格鬥世界

在這個火器所統治的世界,為什麼卻有成千上萬的格鬥運動愛好者樂此不疲、世代相傳?到底是“四兩撥千斤”還是“一力降十會”?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格鬥世界,一覽那些古老或年輕的各種格鬥技法、器械。

古代兵器

拼音是chui的漢字

拼音是chui的漢字共有22個,如下:

|||||||||||||||||||||

中國古代十八般兵器

刀在古代是一種單刃的砍殺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構成,刀身較長,脊厚刃薄,適於劈砍。
1
槍在古代稱作矛,為刺兵器,殺傷力很大,其長而鋒利,使用靈便,取勝之法,精微獨到,其他兵器難與匹敵。故稱為“百兵之王”。
1
劍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具有鋒刃之尖長兵器,而其大小長短,端視人體為標準,是以須量人而定。
1
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
1
由一根木棍把手接著一塊梯形刀片所構成。為古兵器的一種,也是在上古時代的生產工具之一,在格鬥、狩獵中,斧都有很強的近距離戰鬥力。
1
鉞是中國古代一種兩角上翹、具有弧形闊刃的劈砍兵器。先秦時期也作為統帥權威的象徵物,並用於刑殺。
1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由戈演變而來。春秋戰國時期,戈、鉤、戟並用。從衛墓出土的銅鉤看,鉤的形狀似戟,只是戟上邊為利刃,而鉤上邊為一線鉤形,故名鉤。
1
中國武術長器械的一種,頂端有二股叉的為“牛角叉”,頂端有三股叉的為“三頭叉”,又名“三角叉”。柄長7~8尺,重約5斤。三股叉中鋒挺出3~4寸,叉的尾端有瓜錘。
1
國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種。鞭起源較早,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盛行。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為銅製或鐵制,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
1
長而無刃,有四棱,長為四尺(宋制四尺為一米二),鐧多雙鐧合用,屬於短兵器,利於步戰。鐧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十分可觀,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人活活砸死。
1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有長柄單錘、短柄雙錘及練子錘等。錘形似瓜,故亦稱“立瓜”、“臥瓜”,也有四方八楞等形,古代持錘者稱為“金瓜武士”。
1
即是撾,古代的兵械之一,有長械、短械、軟械三種之分。使用方法融有長矛、大斧等長柄重械的技法。
1
鏜一般頭的兩邊形似馬叉,中間似劍狀。它上有利刃,稱正鋒,長1尺半,尖銳如槍,橫有彎股刃,兩鋒中有脊。鋒與橫刃互鑲,並嵌於七、八尺長的柄上,柄下端有長約半尺的梭狀鐵鑽。
1
棍也被稱作“棒”,古代多稱棍為“梃”,名稱雖異,實為一物。棍為無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稱。中國武術中的一種打擊兵器。
1
槊是由矛和棒演變而來的。古代的槊,柄用堅木製,長約2米,粗約一把,柄端裝有一長圓形錘,上面密排鐵釘或鐵齒六至八行,柄尾裝有三棱鐵鑽。因其形狀與狼牙相似,故也稱"狼牙槊"。
1
棒長約五尺,以堅韌白蠟木製之。棒身兩端粗細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處。往上愈細,頂端粗為八寸。
1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俗稱“拐子”,由民間老人之拐杖而演變成的一種武術器械。由鐵制或木製。按其形式可分為長拐和短拐兩類。長拐一般長四尺。拐柄為圓柱形。在其柄端垂直處,有一突出之橫拐。
1
流星多指流星錘,是一種將金屬繫於長繩一端或兩端製成的軟兵器,亦屬索系暗器類。僅系一個者,繩長約五米,稱"單流星";系兩個者,繩長為四尺半,稱"雙流星"。
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