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蓼科植物金蕎麥的乾燥根莖。
性味
味微辛、澀,性涼。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排膿祛瘀。
主治
用於肺癰吐膿,肺熱喘咳,乳蛾腫痛。
相關配伍
①喉風喉毒:金蕎麥,用醋磨,漱喉,涎痰去而喉閉自開。(《本草綱目拾遺》)
②痰核瘰癧:金蕎麥(須鮮者),將根搗汁沖酒服;其莖葉用白開水煮爛,和米粉作餅餌食之,不過二三服立消。(《本草綱目拾遺》)
用法用量
15~45g,用水或黃酒隔水密閉燉服。
禁忌
孕婦禁用;服用後應避免日曬,慎防光敏反應。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厚片。外表皮棕褐色,或有時脫落。切面淡黃白色或淡棕紅色,有放射狀紋理,有的可見髓部,顏色較深。氣微,味微澀。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木質化,黑褐色。莖直立,高50-100厘米,分枝,具縱棱,無毛。有時一側沿棱被柔毛。葉三角形,長4-12厘米,寬3-11厘米,頂端漸尖,基部近戟形,邊緣全緣,兩面具乳頭狀突起或被柔毛;葉柄長可達10厘米;托葉鞘筒狀,膜質,褐色,長5-10毫米,偏斜,頂端截形,無緣毛。花序傘房狀,頂生或腋生;苞片卵狀披針形,頂端尖,邊緣膜質,長約3毫米,每苞內具2-4花;花梗中部具關節,與苞片近等長;花被5深裂,白色,花被片長橢 圓形,長約2.5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柱頭頭狀。瘦果寬卵形,具3銳棱,長6-8毫米,黑褐色,無光澤,超出宿存花被2-3倍。花期7-9月,果期8-10月。金蕎麥適應性較強,喜溫暖氣候,在15-30℃的溫度下生長良好,在-15℃左右地區栽培可安全越冬,且適宜在肥沃疏鬆的砂壤土中種植。
產地
主產於陝西、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省,華東一帶也可栽培。
蓼目百科(二)
蓼目(Polygon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僅1科, 目的特徵與科同。 蓼科 (Polygonaceae) 草本,莖節常膨大,單葉互生,全緣;托葉膜質,鞘狀包莖,稱托葉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