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拉 丁 名】Rheum spiciforme Royle.(原植物穗序大黃)
【名稱考證】曲雙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蓼科植物
【藥用部位】穗序大黃的根。
【性味歸經】苦,微寒。入脾、胃、大腸、肝、心五經。
【功效主治】燥濕解毒,健胃化積。可治濕熱滯於肌表,濕瘡瘙癢,流汁綿綿,久治不愈,亦可治療火熱毒盛,瘡癤腫毒。用於飲食過量,腹部脹滿,嘔吐酸腐,大便臭穢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15克。
【採集貯藏】《植物分類學報》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藏。
【古籍考證】始載於《植物分類學報》。
【相關藥材】藏邊大黃 滇邊大黃 高山大黃 河套大黃 麗江大黃 心葉大黃 天山大黃
形態特徵
矮壯草本,無莖。葉基生,葉片近革質,卵圓形或寬卵狀橢圓形,長10-20厘米,寬8-15厘米,頂端圓鈍,稀較窄,基部圓或淺心形,全緣,邊緣略呈波狀,基出脈多為5條,葉上面暗綠色或黃綠色,下面紫紅色,兩面被乳突狀毛或上面無毛;葉柄粗壯,長3-10厘米,半圓柱狀,紫紅色,無毛或具小乳突。花葶2-4枝,有時可達7-8枝,自根狀莖頂端抽出,高於葉或稍矮,長10-30厘米,具細稜線,被乳突,基部直徑4-7毫米;穗狀的總狀花序,花淡綠色,花梗細,長約3毫米,關節近基部;花被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外輪較窄小長1.8-2毫米,寬約1毫米,內輪較大,長2.2-2.5毫米,寬約1.2毫米;雄蕊9,與花被近等長,花葯黃色;子房略倒卵球形,花柱短,橫展,柱頭大,表面有凸起,果實矩圓狀寬橢圓形,長8-10毫米,寬7-9毫米,稀稍大,頂端闊圓或微凹,翅寬2.5-3.5毫米,縱脈在翅的中間。花期6月,果期8月。功能用途
【藏藥】曲什扎:根及根莖用於大便秘結,多種炎症,傷口不愈《藏標》;曲匝:根及根莖治腑熱,膽熱,瘟病時疫,腹痛,便秘《藏本草》。曲什札,紅大黃,山大黃:根治熱性病,瘡癤腫毒[154]。什札:治培根病和赤巴病引起的熱性病,腹積水,癰癤腫毒[155]。石竹目百科(五)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顯花植物的一目,屬雙子葉植物綱(特徵特徵為具兩片子葉)。 |
蓼科·大黃屬植物
大黃屬(Rheum L.), 蓼科、酸模亞科、酸模族的一個屬,本屬約60種,分布在亞洲溫帶及亞熱帶的高寒山區。中國39種2變種,主要分布於西北、西南及華北地區,東北較少。本屬植物性喜高寒怕澇,較多生長於海拔2000-4000米左右山坡石礫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