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頭狀沙拐棗
學名:calligonumcaput-medusae.
科屬:蓼科沙拐棗屬
生活型:落葉灌木。
分布範圍:分布於新疆準葛爾盆地。
習性:生於半固定沙丘、沙礫質荒漠及流動沙丘。
用途:防風固沙。
分布
分布於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寧夏、甘肅、新疆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園藝價值
對塔克拉瑪乾沙漠南緣沙漠-綠洲過渡帶前沿人工植被頭狀沙拐棗(Calligonumcaput-medusae)水分關係的研究表明:頭狀沙拐棗在生長季節中一直保持著正的膨壓,水分虧缺的發展並不嚴重,植被所受水分脅迫在正常範圍內,因而在現存條件下乾旱引起的水分脅迫不足以威脅植被的存在。在生長進程中,隨著環境脅迫的加劇,頭狀沙拐棗依然維持了比較高的水勢和滲透勢,實驗結果也顯示植株體內可溶性物質(NsDM)的累積程度並沒有升高,因而其生理過程仍然在比較寬鬆的環境中進行。相對含水量(RWCp)在生長季節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這對植株保持體內水分防止水分過度損失有利。頭狀沙拐棗在乾旱脅迫下表現出的這些生理特點說明,植物對乾旱環境的生理適應類型屬於抵抗型。在葉水平上植株對乾旱脅迫的水分生理適應主要表現為質外體水比例的增高,細胞壁彈性的增加,持續較高的相對含水量(RWCp)以及灌水後RWCp和枝條水分比值(WCsat)的增加上。夏季的引洪灌溉有助於頭狀沙拐棗水分狀況的恢復,並很可能是植被免於嚴重水分脅迫的原因之一。蓼科·沙拐棗屬植物
沙拐棗屬(Calligonum L.), 蓼科、木蓼族的一個屬,分布於亞洲、歐洲南部和非洲北部。據記載有100餘種,近幾年經過一些學者的歸併後,總計35種。中國有23種,產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其中以新疆最多,約占4/5。本屬為良好的固沙植物,幼枝又為荒漠地區牲畜飼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