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蕎麥[植物]

金蕎麥[植物]
金蕎麥[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蕎麥(學名: (D. Don) Hara)是蓼科,蓼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木質化,莖直立,高可達100厘米,葉片三角形,頂端漸尖,基部近戟形,邊緣全緣,托葉鞘筒狀,膜質,花序傘房狀,頂生或腋生;苞片卵狀披針形,邊緣膜質,花梗中部具關節,與苞片近等長;花白色,花被片長橢圓形,瘦果寬卵形,7-9月開花,8-10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陝西、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越南、泰國也有。生山谷濕地、山坡灌叢,海拔250-3200米。 金蕎麥別名苦蕎麥、蕎麥當歸、蕎麥三七、金鎖銀開、賊骨頭、鐵拳頭、土茯苓 野南蕎等。江西、江蘇、浙江稱為金鎖銀開,河南、廣東名為蕎麥三七,在江西還叫作鐵掌頭、苦蕎頭。其性涼,味辛、苦,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濕的作用。塊根供藥用,清熱解毒、排膿去瘀。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金蕎麥[植物] 金蕎麥[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木質化,黑褐色。莖直立,高50-100厘米,分枝,具縱棱,無毛。有時一側沿棱被柔毛。葉三角形,長4-12厘米,寬3-11厘米,頂端漸尖,基部近戟形,邊緣全緣,兩面具乳頭狀突起或被柔毛;葉柄長可達10厘米;托葉鞘筒狀,膜質,褐色,長5-10毫米,偏斜,頂端截形,無緣毛。

花序傘房狀,頂生或腋生;苞片卵狀披針形,頂端尖,邊緣膜質,長約3毫米,每苞內具2-4花;花梗中部具關節,與苞片近等長;花被5深裂,白色,花被片長橢圓形,長約2.5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柱頭頭狀。

瘦果寬卵形,具3銳棱,長6-8毫米,黑褐色,無光澤,超出宿存花被2-3倍。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陝西、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越南、泰國也有分布。生山谷濕地、山坡灌叢,海拔250-3200米。

生長習性

金蕎麥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肥力、溫度、濕度的要求較低,耐旱耐寒性強。適宜栽培在排水良好的高海拔、肥沃疏鬆的砂壤土中.而不宜栽培在黏土及排水性差的地塊。金蕎麥屬於喜溫植物,在15-30℃條件下生長良好,在約-10℃的地區栽培可安全越冬。

繁殖方法

金蕎麥 金蕎麥

一般選根莖的幼嫩部分及根莖芽苞作繁殖材料,出苗率及產量均高。繁育所用種根莖,應該在萌發前將根莖挖出,選擇健康、無損傷的根莖切成4-6厘米長的小段,按行距45厘米在畦面開溝,溝深l10-15厘米,再按株距30厘米把根莖栽入溝中。在每2株間點施。最後覆土蓋實,保證覆土厚度在10厘米以上。3月中下旬開始播種,4月中旬前必須完成,否則將影響產量。

栽培技術

整地

金蕎麥 金蕎麥

選擇排水良好、地勢高的砂壤土種植,要求土壤耕作層厚度在30厘米以上。根莖繁育種植一般在春季進行整地,高海拔地區(800米以上)在解凍後進行,以不翻出生土為原則,耕深30-45厘米。結合耕翻,施廄肥或土雜肥18.0-22.5噸/公頃、過磷酸鈣750千克/公頃,接著耙細、整平,做成寬1.80-2.25米的畦,長度隨地形而定,為便於操作,一般情況下以6-10米為宜,過長應開溝,另開廂做畦。

管理

金蕎麥成品藥材 金蕎麥成品藥材

除草。可在播種後噴施乙草胺,一般用藥量為750-105千克/公頃,對水600-900千克/公頃,充分攪拌後,在播種後1-2天內均勻地噴灑在土壤表面。苗期勤除雜草,結合除草鬆土1-2次,田間封壟後不宜進行常規除草,可人工選擇性除去植株較大的雜草。

追肥。金蕎麥生長期內一般進行追肥2-3次。在苗高20-30厘米時進行第1次追肥,用尿素225-300千克/公頃;當株高達到40-60厘米進行第2次追肥,施尿素75-150千克/公頃、氯化鉀270-345千克/公頃;長勢較弱的丘塊也可在開花前進行葉面追肥1次。

壟蔸。在株高50-60厘米時進行,結合第2次追肥,按行進行高壟蔸措施,保證新壟蔸新土在5厘米以上,將地上莖節覆蓋1-2節,以有利於根莖的膨大生長。

水分。在雨季,做好田間的清溝利水工作,大雨過後如田間有積水要及時排水,一般不需要澆水,特旱時可依據墒情適當澆水。

病蟲防治

金蕎麥的抗病蟲力較強,病蟲危害發生較少較輕,新墾種植地在天氣晴好的年份,若病蟲害發生輕微可不進行化學防治。其主要病蟲害為蚜蟲及病毒病。

主要價值

【藥性】味酸、苦,性寒。歸肺、胃、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癰;祛風除濕。主治肺癰;肺熱咳喘;咽喉腫痛;痢疾;風濕痹證;跌打損傷;癰腫瘡毒,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汁或磨汁塗敷。

【臨床套用】用於肺膿瘍,麻疹肺炎,扁桃體周圍膿腫。

蓼目百科(二)

蓼目(Polygon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僅1科, 目的特徵與科同。 蓼科 (Polygonaceae) 草本,莖節常膨大,單葉互生,全緣;托葉膜質,鞘狀包莖,稱托葉鞘。
黃點酸模葉蓼
褐鞘蓼
狐尾蓼
灰綠蓼
華南蓼
紅果沙拐棗
褐色沙拐棗
褐毛掌
黃毛掌
何首烏屬
虎杖屬
紅脈大黃
河套大黃
華北大黃
黑龍江酸模
絹毛蓼
戟葉蓼
尖果蓼
箭葉蓼
金線草屬
吉木乃沙拐棗
卷莖蓼
寬葉火炭母
寬葉蓼
寬基多葉蓼
庫車蓼
寬葉匐枝蓼
庫爾勒沙拐棗
柳葉刺蓼
麗蓼
綠葉木蓼
梨葉木蓼
梨果仙人掌
麗江大黃
六盤山雞爪大黃
菱葉大黃
拉薩大黃
卵果大黃
密穗蓼
密毛酸模葉蓼
綿毛酸模葉蓼
木蓼屬
密刺沙拐棗
疏穗小野蕎麥
疏花籬蓼
山蓼屬
木麒麟屬
穗序大黃
疏枝大黃
酸模屬
銅錢葉蓼
橢圓葉蓼
太平洋蓼
塔里木沙拐棗
頭狀沙拐棗
毛脈蓼
木藤蓼
密序大黃
毛脈酸模
尼泊爾蓼
牛皮消蓼
尼泊爾酸模
牛耳酸模
平臥蓼
匍莖蓼
普通蓼
球序蓼
拳參
拳蓼
青藏蓼
拳木蓼
喬木狀沙拐棗
蕎麥屬
青羊參
歧穗大黃
柔毛蓼
絨毛鐘花蓼
柔莖蓼
乳頭葉木蓼
銳枝木蓼
絲莖蓼
松蔭蓼
松葉蓼
疏蓼
疏花蓼
酸悅蓼
濕地蓼
松林蓼
雙凸戟葉蓼
酸模葉蓼
沙木蓼
沙拐棗屬
三列沙拐棗
縮刺仙人掌
疏穗野蕎麥
條裂大黃
天山大黃
塔黃
唐古特大黃
頭序大黃
天山酸模
烏飯樹葉蓼
窪點蓼
污泥蓼
無葉沙拐棗
網脈大黃
網果酸模
烏克蘭酸模
細葉西伯利亞蓼
小蓼花
小頭蓼
腺梗小頭蓼
西伯利亞蓼
心葉野蕎麥
線葉野蕎麥
喜馬拉雅大黃
心葉大黃
西藏大黃
小酸模
小果酸模
狹葉酸模
愉悅蓼
圓葉蓼
硬毛蓼
蔭地蓼
英吉沙沙拐棗
硬枝野蕎麥
翼蓼屬
藥用大黃
雲南大黃
圓葉大黃
永寧酸模
粘蓼
針葉蓼
掌葉蓼
掌葉大黃
紫莖酸模
皺葉酸模
珠芽支柱蓼
中華山蓼
窄葉大黃
總序大黃
枝穗大黃

利尿通淋逐水藥

補心丹 | 養血安神片 |狗皮膏 | 小活絡丸 | 五加皮酒 | 金不換膏 | 國公酒 | 健步虎潛丸 | 疏風定痛丸 | 王痹沖劑 | 野木瓜片 | 欷薟丸 | 大活絡丸 | 木瓜丸 | 麝香鎮痛膏 | 散風活絡丸 | 通宣理肺丸 | 麝香風濕油 | 枇杷止咳露 | 複方甘草合劑 | 消咳喘 | 川貝枇杷露 | 養陰清肺丸 | 蛇膽川貝液 | 急支糖漿 | 複方枇杷葉沖劑 | 止嗽青果合劑 | 痰咳淨 | 羚羊清肺丸 | 二陳丸 | 牡荊油滴丸 | 桂龍咳喘寧 | 複方川貝精片 | 氣管炎丸 | 止嗽定喘丸 | 止嗽化痰丸 | 二母寧嗽丸 | 參蘇理肺丸 | 小兒退熱口服液 | 桔紅丸 | 小兒感冒片 | 小兒清熱解毒口服液 | 小兒百壽丹 | 小兒感冒沖劑 | 小兒感冒沖劑 | 小兒至寶錠 | 小兒清咽沖劑 | 太和妙靈丹 | 小兒清肺止咳片 | 至聖保元丹 | 鷺鷥咯丸 | 五粒回春丹 | 牛黃抱龍丸 | 牛黃鎮驚丸 | 小兒牛黃散 | 兒童清肺丸 | 導赤丸 | 救急散 | 一捻金 | 小兒金丹片 | 啟脾丸 | 解肌寧嗽丸 | 小兒香桔丹 | 肥兒丸 | 小兒化食丸 | 嬰兒素 | 香蘇調胃片 | 健脾消食丸 | 小兒化毒散 | 王氏保赤丸 | 調經片 | 女金丹 | 益母草膏 | 益母丸 | 烏雞白鳳丸 | 當歸片 | 八珍益母丸 | 艾附暖宮丸 | 寧坤丸 | 八寶坤順丹 | 鹿胎膏 | 通經甘露丸 | 千金止帶丸 | 白帶丸 | 婦樂沖劑 | 金雞沖劑 | 婦炎淨膠囊 | 婦科十味片 | 瓊漿藥酒 | 潔爾陰洗液 | 龜齡集 | 陽春藥酒 | 男寶 | 龜鹿二膠丸 | 補腎強身片 | 壯陽復春丸 | 還原固精丸 | 補腎斑龍片 | 壯陽復春丸 | 補腎斑龍片 | 五子衍宗丸 | 還原固精丸 | 生髮片 | 養血生髮膠囊 | 消肥健身茶 | 福建減肥茶 | 耳聾丸 | 滴耳油 | 明目滋腎片 | 通竅耳聾丸 | 明目地黃丸 | 明目上清丸 | 石斛夜光丸 | 石斛明目丸 | 消胖美 | 甘芍降糖片 | 黃連羊肝丸 | 活血止痛散 | 輕身降脂樂 | 輕身減肥片 | 降糖舒 | 養陰降糖片 | 斑禿丸 | 玉泉丸 | 頸痛靈 | 消渴丸 | 頸復康 | 腎骨膠囊 | 骨刺丸 | 骨仙片 | 抗骨質增生丸 | 壯骨關節丸 | 鎮腦寧 | 天麻膠囊 | 血脂平 | 珠珀安神丹 | 白金降脂丸 | 絞股藍總甙片 | 月見草油 | 丹田降脂丸 | 玉楂沖劑 | 血脂靈 | 腦立清丸 | 複方羅布麻片 | 愈風寧心片 | 降壓丸 | 複方羅布麻片 | 牛黃降壓丸 | 降壓丸 | 抗骨質增生丸 | 壯骨關節丸 | 鎮腦寧 | 天麻膠囊 | 血脂平 | 珠珀安神丹 | 白金降脂丸 | 絞股藍總甙片 | 月見草油 | 丹田降脂丸 | 玉楂沖劑 | 血脂靈 | 腦立清丸 | 複方羅布麻片 | 愈風寧心片 | 降壓丸 | 複方羅布麻片 | 牛黃降壓丸 | 降壓丸 | 腦立清丸 | 愈風寧心片 | 牛黃降壓丸 | 速效救心丸 | 蘇冰滴丸 | 複方丹參片 | 冠心蘇合丸 | 地奧心血康 | 丹七片 | 野菊花栓 | 活心丸 | 前列舒 | 前列通片 | 髒連丸 | 荷葉丸 | 痔瘡丸 | 地榆槐角丸 | 痔瘡栓 | 化痔栓 | 正天丸 | 九華膏 | 清眩片 | 雙黃連口服液 | 重感靈 | 感冒清 | 板藍根沖劑 | 感冒清熱沖劑 | 銀翹解毒丸 | 羚翹解毒丸 | 桑菊感冒片 | 羚羊感冒片 | 健民咽喉片 | 西瓜霜潤喉片 | 冬凌草片 | 四季潤喉片 | 錫類散 | 金嗓子喉寶 | 牙痛水 | 冰硼散 | 牙痛一粒丸 | 牙痛粉 | 鼻咽清毒劑 | 鼻炎寧沖劑 | 鼻炎康 | 千柏鼻炎片 | 藿膽丸 | 耳聾左慈丸 | 鼻淵丸 | 鼻舒適片 | 明目蒺藜丸 | 鼻通丸 | 黎峒丸 | 杞菊地黃丸 | 接骨丸 | 三七傷藥片 | 五虎丹 | 正骨水 | 跌打丸 | 速效跌打膏 | 耳底藥 | 紅棉散 | 消傷痛搽劑 | 麝香正骨水 | 止血寶膠囊 | 七厘散 | 耳炎液 | 五福化毒丹 | 荷葉丸 | 仙鶴草膏 | 雲南白藥 | 十灰散 | 醒消丸 | 六應丸 | 連翹敗毒丸 | 小金丹 | 二味拔毒散 | 如意金黃散 | 防風通聖丸 | 撥毒膏 | 四妙丸 | 二妙丸 | 大楓子油 | 燒燙傷膏 | 人參大補膏 | 人參香茶片 | 人參精 | 人參蜜漿 | 人參鹿茸酒 | 人參養榮丸 | 人參蜂王漿 | 萬年春滋補漿 | 上海人參蜂皇漿 | 上海人參口服液 | 北京蜂王精 | 上海人參 | 三寶口服液 | 六味地黃丸 | 北京靈芝蜂王精 | 河車大造丸 | 十全大補丸 | 補中益氣丸 | 人參歸脾丸 | 知柏地黃丸 | 附子理中丸 | 清宮壽桃丸 | 金匱腎氣丸 | 香連丸 | 香連化滯丸 | 雙黃消炎片 | 參苓白朮丸 | 麻仁滋脾丸 | 木香檳榔丸 | 通幽潤燥丸 | 通便靈 | 便秘通 | 麻仁潤腸丸 | 番瀉葉沖劑 | 麻仁膠囊 | 膽石通 | 雲芝肝泰 | 利膽片 | 利膽排石片 | 複方靈芝乾糖漿 | 消炎利膽片 | 益肝靈 | 五仁醇 | 朝陽丸 | 複方益肝靈 | 開胸順氣丸 | 強肝液 | 舒肝丸 | 木香順氣丸 | 加味左金丸 | 舒肝止痛丸 | 龍膽瀉肝丸 | 胃乃安 | 調胃舒肝丸 | 摩羅丹 | 猴頭菌片 | 三九胃泰 | 胃得安 | 越鞠保和丸 | 香砂枳術丸 | 人參健脾丸 | 保和丸 | 霍香正氣丸 | 香砂養胃丸 | 清涼油 | 無極丹 | 風油精 | 人丹 | 十滴水 | 祛暑丸 | 清熱解毒丸 | 紫雪丹 | 黃連上清丸 | 牛黃清心丸 | 穿心蓮片 | 牛黃解毒丸 | 黃連素 | 金蕎麥 | 銀黃口服液 | 雪膽素 | 炎熱清膠囊 | 複方四季青片 | 魚腥草素片 | 金蓮花片 | 十棗丸 | 控涎丸 | 慢腎寶液 | 舟車丸 | 結石通 | 五苓丸 | 排石沖劑 | 胃苓丸 | 尿感靈沖劑 | 金錢草沖劑 | 牛黃上清丸 | 牛黃清胃丸 | 黃連解毒丸 | 清胃黃連丸 | 當歸龍薈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