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圖典

中藥圖典

《中藥圖典(第2版)(2012)》自出版以來,以其收載中藥品種較多、圖片清晰、印刷精美、信息量大,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在此期間,我們也在不斷收集讀者的反饋信息,同時,我們國家對中藥材的品種認定、流通管理也日趨完善,有很多新的信息有待於補充到書中。溫馨提示:兩種封面隨機發貨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閻玉凝主編的《中藥圖典(2012第2版)》的主要內容有:總論部分:論述了中藥的含義和簡史,中藥資源與資源保護,中藥的產地與道地藥材,中藥的採收加工與炮製,中藥鑑定的依據與方法,中藥的性能,中藥的用法、用量與禁忌。各論部分:收載中藥700多種,主為常用中藥,以《中國藥典》一部(2005年版)為主體,增加了部分地區中藥材標準品種。每種中藥的內容由中藥彩圖和文字兩部分組成,中藥彩圖包括藥材圖和飲片圖,文字內容包括:藥材名(中文名、漢語拼音及拉丁名)、別名、來源、藥材性狀、飲片性狀、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本書注重品種的鑑定,多來源的藥材有多張藥材圖片,如黃連的原植物有3種,藥材圖就有3幅圖。各論中的中藥依據中藥的功效分類編錄,在附錄中有中文名筆畫索引與中文名漢語拼音索引,可供讀者查閱。

作者簡介

閻玉凝,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鑑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承擔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八五”攻關課題《常用中藥材的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國家“九五”攻關課題《常用中藥材質量標準規範化研究》,並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曾任《中藥鑑定學》教材副主編、《中藥鑑定學》系列教材的主編, 參加過《中華本草》、《中藥志》等的編寫。

圖書目錄

總論
第一章中藥的含義與歷代重要本草
第二章道地藥材的含義與產地
第三章中藥的採收、加工與炮製
一、中藥的採收
(一)採收與質量的關係
(二)採收的一般原則
二、中藥的加工
(一)產地加工的目的要求
(二)產地加工的方法
三、中藥的炮製
(一)炮製目的
(二)炮製的方法
第四章中藥鑑定的依據與方法
一、中藥鑑定的依據
二、中藥的鑑定方法
(一)來源鑑定
(二)性狀鑑定
(三)顯微鑑定
(四)理化鑑定
(五)新技術和新方法
三、各類中藥材的鑑定概述
(一)植物類中藥材的性狀鑑定概述
(二)動物類中藥概述
(三)礦物類中藥概述
四、常用藥材性狀特徵術語
(一)植物類藥材的鑑別術語
(二)動物類藥材的鑑別術語
(三)礦物類中藥的鑑別術語
第五章中藥的性能、用法、用量與禁忌簡介
一、中藥的性能
(一)四氣
(二)五味
(三)歸經
(四)升降浮沉
(五)毒性
二、中藥的用法
(一)劑型與給藥途徑
(二)湯劑煎煮方法和服藥方法
(三)中藥用藥劑量
(四)中藥用藥禁忌
第六章解表藥
第一節辛溫解表藥
麻黃
桂枝
細辛
紫蘇葉
紫蘇梗
生薑
香薷
荊芥
荊芥穗
荊芥穗炭
荊芥炭
防風(附圖:防風炭)
羌活
白芷
藁本
蒼耳子
辛夷
蔥白
鵝不食草
芫荽
西河柳
零陵香
第二節辛涼解表藥
薄荷
桑葉
菊花
蟬蛻
牛蒡子
淡豆豉
大豆黃卷
蔓荊子
牡荊葉
柴胡
葛根
粉葛
葛花
升麻
浮萍
木賊
蕤仁
一枝黃花
第七章清熱藥
第一節清熱瀉火藥
石膏
煅石膏
知母
蘆根
天花粉
竹葉
淡竹葉
鴨跖草
梔子
焦梔子
夏枯草
決明子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寒水石
夜明砂
望月砂
苦丁茶
第二節清熱燥濕藥
黃連
黃芩
黃柏
關黃柏
龍膽
苦參
秦皮
白鮮皮
椿皮
馬尾連
石蓮子
苦木
三顆針
木棉花
第三節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附圖:金銀花炭)
忍冬藤
連翹
蒲公英
紫花地丁
苦地丁
野菊花
穿心蓮
魚腥草
大青葉
蓼大青葉
板藍根
青黛
綿馬貫眾
綿馬貫眾炭
了哥王根
重樓
貓爪草
天葵子
半邊蓮
半枝蓮
八角蓮
垂盆草
土茯苓
功勞木
十大功勞根
十大功勞葉
射干
川射干
山豆根
北豆根
馬勃
木蝴蝶
余甘子
金果欖
青果
西青果
鳳凰衣
鳳眼草
三七花
鬼針草
馬齒莧
地錦草
白頭翁
翻白草
鳳尾草
漏蘆
禹州漏蘆
拳參
山慈菇
委陵菜
鴉膽子
大血藤
北敗醬草
墓頭回
白花蛇舌草
四季青
烏蘞莓
白毛夏枯草
虎耳草
白蘞
錦燈籠
積雪草
金蕎麥
荷葉(附圖:荷葉炭)
荷梗
綠豆
綠豆衣
熊膽
熊膽粉
金蓮花
龍葵
葎草
川槿皮
腫節風
水飛薊
草烏葉
土大黃
白藥子
白毛藤
獼猴桃根
石上柏
相思子
菊苣l
第四節清熱涼血藥
水牛角
地黃
玄參
牡丹皮(附圖:牡丹皮炭)
赤芍
紫草
紫草茸
瓦松
第五節清虛熱藥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銀柴胡
胡黃連
枸骨葉
第八章通便逐水藥
第一節攻下藥
大黃
芒硝
玄明粉
蘆薈
巴豆
番瀉葉
第二節潤下藥
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
亞麻子
第三節逐水藥
甘遂
紅大戟
芫花
牽牛子
商陸
千金子
第九章祛風濕藥
第一節祛風濕散寒藥
獨活
威靈仙
川烏
制川烏
草烏
制草烏
木瓜
兩面針
雷公藤
蠶沙
三分三
鬧羊花
馬錢子
香加皮
蛇蛻
蘄蛇
烏梢蛇
金錢白花蛇
鳳仙透骨草
鐵線透骨草
尋骨風
徐長卿
老鸛草
菝葜
松節
伸筋草
路路通
丁公藤
青風藤
海風藤
兩頭尖
地楓皮
白花菜子
天仙藤
鹿銜草
香茅
第二節祛風濕清熱藥
防己
秦艽
桑枝
稀薟草
臭梧桐
絡石藤
穿山龍
絲瓜絡
香排草
夏天無
海桐皮
鐵絲威靈仙
茄根
第三節祛風濕強筋骨藥
桑寄生
槲寄生
狗脊
千年健
螞蟻
千斤拔
第十章化濕藥
蒼朮
厚朴
厚朴花
廣藿香
佩蘭
砂仁
扁豆花
扁豆衣
豆蔻
草豆蔻
紅豆蔻
草果
第十一章利水滲濕藥
茯苓
茯苓皮
豬苓
澤瀉
薏苡仁
赤小豆
冬瓜皮
螻蛄
車前子
車前草
三白草
滑石
木通
川木通
通草
小通草
燈心草
金錢草
廣金錢草
茵陳
地耳草
青葉膽
雞骨草
海金沙
石韋
扁蓄
瞿麥
粉草薢
綿萆薢
地膚子
玉米須
薺菜
虎杖
連錢草
澤漆
枳棋子
石燕
魚腦石
茼麻子
萱草根
冬葵果
第十二章溫里藥
附子
肉桂
乾薑(附圖:乾薑皮)
高良姜
吳茱萸
丁香
母丁香
花椒(附圖:椒目)
胡椒
蓽茇
蓽澄茄
小茴香
八角茴香
山柰
辣椒
第十三章理氣藥
陳皮(附圖:陳皮炭)
橘紅
橘核
橘絡
橘葉
化橘紅
青皮
枳實
枳殼
香櫞
佛手
佛手花
木香
土木香
川木香
香附
烏藥
沉香
沉香曲
降香
大腹皮
柿蒂
刀豆
川楝子
荔枝核
延胡索
檀香
梅花
玫瑰花
薤白
甘松
九香蟲
預知子
黑老虎
娑羅子
玳玳花
第十四章消食藥
山楂
山楂核
半夏曲
六神曲
麥芽
稻芽
谷芽
萊菔子
雞內金
梧桐子
雞矢藤
白丁香
布渣葉
第十五章驅蟲藥
使君子
苦楝皮
苦楝子
檳榔
焦檳榔
南瓜子
雷丸
鶴虱
南鶴虱
榧子
第十六章止血藥
第一節涼血止血藥
小薊
大薊
大薊炭
地榆
苧麻根
斷血流
白茅根
金盞菊花
大青鹽
槐花(附圖:槐花炭)
槐角
側柏葉
第二節收斂止血藥
仙鶴草
白及(附圖:白及粉)
刺蝟皮
棕櫚
松花粉
血餘炭
藕節
蓮房
雞冠花
貫葉金絲桃
花生衣
第三節化瘀止血藥
三七
景天三七
茜草
蒲黃
卷柏
花蕊石
第四節溫經止血藥
炮姜
艾葉
伏龍肝
百草霜
第十七章活血祛瘀藥
川芎
乳香
沒藥
鬱金
薑黃
莪術
片薑黃
三棱
五靈脂
丹參
益母草
茺蔚子
澤蘭
雞血藤
桃仁
紅花
西紅花
水紅花子
月季花
凌霄花
牛膝
川牛膝
倒扣草
廣棗
穿山甲
王不留行
北劉寄奴
馬鞭草
急性子
仙桃草
水蛭
虻蟲
土鱉蟲
乾漆
蘇木
自然銅
血竭
兒茶
斑螫
鼠婦
蟹殼
石見穿
鬼箭羽
紫荊皮
芸薹子
鳳仙花
山楂葉
無名異
第十八章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一節化痰藥
半夏
清半夏
姜半夏
法半夏
天南星
制天南星
膽南星
白附子
芥子
大皂莢
皂角刺
皂莢子
豬牙皂
桔梗
鏇覆花
金沸草
白前
前胡
紫花前胡
鼠麴草
瓜蔞
瓜蔞子
炒瓜蔞子
瓜蔞皮
冬瓜子
甜瓜子
無患子
無患子皮
川貝母
浙貝母
伊貝母
平貝母
土貝母
竹茹
天竺黃
胖大海
青礞石
金礞石
蛤殼
瓦楞子
沙棘
海藻
昆布
黃藥子
浮石
海膽
貓眼草
猴棗
羅漢果
第二節止咳平喘藥
苦杏仁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紫蘇子
枇杷葉
馬兜鈴
桑白皮
葶藶子
牡荊子
滿山紅
華山參
白果
銀杏葉
洋金花
矮地茶
千日紅
天仙子
白屈菜
牛大力
龍脷葉
第十九章安神藥
硃砂
磁石
紫石英
龍骨
龍齒
琥珀
蛇含石
酸棗仁
柏子仁
首烏藤
遠志
合歡花
合歡皮
南蛇藤果
第二十章平肝息風藥
石決明
牡蠣
珍珠
珍珠母
紫貝齒
赭石
天麻
羚羊角
鉤藤
蒺藜
全蠍
蜈蚣
僵蠶
地龍
壁虎
羅布麻葉
馬寶
鐵落花
象牙
第二十一章開竅藥
麝香
蘇合香
牛黃
人工牛黃
體外培育牛黃
冰片(合成龍腦)
安息香
石菖蒲
藏菖蒲
第二十二章補虛藥
第一節補氣藥
人參
人參葉
紅參
竹節參
西洋參
太子參
黨參
黃芪
炙黃芪
紅芪
靈芝
雲芝
白朮
山藥
白扁豆
甘草
炙甘草
大棗
蜂蜜
絞股藍
紅景天
第二節補血藥
當歸
熟地黃
何首烏
制何首烏
白首烏
白芍
阿膠
龍眼肉
第三節補陰藥
北沙參
南沙參
明黨參
麥冬
山麥冬
天冬
石斛
鐵皮石斛
玉竹
黃精
百合
枸杞子
女貞子
墨旱蓮
桑椹
黑芝麻
楮實子
龜甲
龜甲膠
鱉甲
哈蟆油
魚鰾
燕窩
黑豆
秋石
第四節補陽藥
鹿茸
鹿筋
鹿尾
鹿鞭
鹿角
鹿角膠
鹿角霜
巴戟天
肉蓯蓉
鎖陽
仙茅
淫羊藿
巫山淫羊藿
狗鞭
海狗腎
海馬
海龍
胡蘆巴
杜仲
杜仲葉
續斷
骨碎補
補骨脂
益智
白石英
鐘乳石
蛤蚧
核桃仁
冬蟲夏草
紫河車
紫梢花
天山雪蓮
韭菜子
菟絲子
沙苑子
陽起石
陰起石
鵝管石
不老草
蔥實
第二十三章收澀藥
五味子
南五味子
烏梅
五倍子
山茱萸
罌粟殼
麻黃根
浮小麥
糯稻根
肉豆蔻
訶子
赤石脂
禹餘糧
石榴皮
蓮子
蓮須
蓮子心
芡實
金櫻子
桑螵蛸
覆盆子
海螵蛸
沒食子
分心木
第二十四章涌吐藥
甜瓜蒂
膽礬
常山
第二十五章解毒殺蟲燥濕止癢藥
雄黃
硫黃
白礬
蛇床子
大風子
土荊皮
蜂房
大蒜
第二十六章拔毒化腐生肌藥
爐甘石
硼砂
硇砂
紫硇砂
木鱉子
蓖麻子
象皮
鉛丹
輕粉
附錄一:藥名筆畫索引
附錄二:藥名拼音索引

編輯推薦

《中藥圖典(第2版)(精編彩圖版)》收載中藥700多種,主為常用中藥。全書突出藥材圖片,且與該藥的文字均布置在一個閱讀面,充分發揮圖譜的方便、直觀、便於查閱的特色。《中藥圖典(第2版)(精編彩圖版)》內容豐富,規範。既有藥材與飲片的鑑別描述,又有功能主治等臨床套用的知識點供您參考,《中藥圖典(第2版)(精編彩圖版)》將成為您隨身攜帶的好幫手,也許不時的翻閱,會帶給您更多的收穫。

目錄

總論
第一章 中藥的含義與歷代重要本草
第二章 道地藥材的含義與產地
第三章 中藥的採收,加工與炮製
一、中藥的採收
(一)採收與質量的關係
(二)採收的一般原則
二、中藥的加工
(一)產地加工的目的要求
(二)產地加工的方法
三、中藥的炮製
(一)炮製目的
(二)炮製的方法
第四章 中藥鑑定的依據與方法
一、中藥鑑定的依據
二、中藥的鑑定方法
(一)來源鑑定
(二)性狀鑑定
(三)顯微鑑定
(四)理化鑑定
(五)新技術和新方法
三、各類中藥材的鑑定概述
(一)植物類中藥材的性狀鑑定概述
(二)動物類中藥概述
(三)礦物類中藥概述
四、常用藥材性狀特徵術語
(一)植物類藥材的鑑別術語
(二)動物類藥材的鑑別術語
(三)礦物類中藥的鑑別術語
第五章 中藥的性能、用法、用量與禁忌簡介
一、中藥的性能
(一)四氣
(二)五味
(三)歸經
(四)升降浮沉
(五)毒性
二、中藥的用法
(一)劑型與給藥途徑
(二)湯劑煎煮方法和服藥方法
(三)中藥用藥劑量
(四)中藥用藥禁忌
各論第六章 解表藥
第七章 清熱藥
第八章 通便逐水藥
第九章 祛風濕藥
第十章 化濕藥
第十一章 利水滲濕藥
第十二章 溫里藥
第十三章 理氣藥
第十四章 消食藥
第十五章 驅蟲藥
第十六章 止血藥
第十七章 活血祛瘀藥
第十八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十九章 安神藥
第二十章 平肝息風藥
第二十一章 開竅藥
第二十二章 補虛藥
第二十三章 收澀藥
第二十四章 涌吐藥
第二十五章 解毒殺蟲燥濕
第二十六章 拔毒化腐生肌藥
附錄一:藥名筆畫索引
附錄二:藥名字母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