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污泥蓼

種拉丁名:PolygonumlimicolaSam.
科中文名:蓼科
科拉丁名:Polygonaceae
屬中文名:蓼屬
屬拉丁名:Polygonum
別名:塘邊蓼,頭花蓼
海拔:100-300
命名來源:[SymbolaeSinicae7(1):178-1791929]
中國植物志:25(1):034
英文植物志:5:293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

莖匍匐,節部生根,自基部多分枝,長40-80厘米;枝無毛,具細縱棱,通常不分枝。葉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1-2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寬楔形,兩面疏生短硬伏毛,中脈上毛較密,邊緣具短緣毛;葉柄長2-4毫米;托葉鞘膜質,筒狀,長0.5-1厘米,頂端截形,緣毛長5-8毫米。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緊密,長1.5-3厘米;苞片漏斗狀,頂端斜截形,長約3毫米,綠色,緣毛長1-1.5毫米;花梗細弱,長5-6毫米;花被5深裂,淡紅色或白色,花被片橢圓形,長3-3.5毫米;雄蕊8,與花被等長或稍短;花柱3,中下部合生,柱頭頭狀。瘦果卵形,具3棱,黑褐色,有光澤,長2.5-3毫米,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長習性
生山谷路旁、溝邊濕地,海拔80-300米。
產地分布
相關研究
【題 名】污泥蓼莖中抑制甘薯天蛾幼蟲生長發育的活性成分

【作 者】郭海明李有志肖芬文禮章黎家文
【機 構】湖南省植保植檢站,湖南長沙410005湖南農業大學生物安全科學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128
【刊 名】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221-225
【關鍵字】污泥蓼甘薯天蛾生長發育抑制活性成分
【文 摘】為研究污泥蓼(Poloygonumlimicola)對甘薯天蛾(Herseconvolvuli)幼蟲生長發育的抑制活性及其有效成分,通過葉碟法測定了該植物提取物對甘薯天蛾3齡幼蟲的生長發育抑制活性,並在活性跟蹤的基礎上,通過萃取、柱層析、薄層製備、核磁共振和質譜等方法對其活性成分進行分離和結構鑑定.結果表明,500mg/L污泥蓼莖甲醇提取物處理甘薯天蛾3齡幼蟲48h的生長發育抑制率為57.3%.從污泥蓼莖中分離得到karptioctoxicoral,medicarpin和5-甲氧基黃烷酮(5-methoxyflavone).當甘薯天蛾幼蟲每頭口服劑量為50,400μg時,karptioctoxicoral對該蟲48h的抑制率分別為17.3%和81.6%;medicarpin和5-methoxyflavone沒有表現出生物活性.Karptioctoxicoral為活性成分,其作用方式為胃毒作用.
蓼科·蓼屬植物
蓼屬(Polygonum L.),蓼科、蓼族植物,約230種,廣布於全世界,主要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113種26變種,南北各省(區)均有。有些學者曾將本屬分為11個獨立的屬,但因彼此間的區別不明顯,有些學者仍主張歸為1屬,我們除將蕎麥屬Fagopyrum.金線草屬Antenoron.虎杖屬Reynoutria和蔓寥屬Fallopia作為獨立的屬外,其他各屬仍歸併為1屬。 |